期刊文献+
共找到920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EI指数的淮河流域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夏敏 孙鹏 +3 位作者 张强 姚蕊 王友贞 温庆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643-3654,共12页
运用淮河流域149个气象站1962—2016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以及历史旱情资料,基于SPEI、EOF和M-K等方法分析淮河流域的干旱时空特征,研究干旱的时空演变规律并揭示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SPEI得到的干旱频次与受灾、成灾... 运用淮河流域149个气象站1962—2016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以及历史旱情资料,基于SPEI、EOF和M-K等方法分析淮河流域的干旱时空特征,研究干旱的时空演变规律并揭示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SPEI得到的干旱频次与受灾、成灾面积的相关性通过了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SPEI在淮河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淮河流域干旱发生时间差异明显,干旱次数呈现波动变化,发生重旱和特旱次数占总干旱的比重是20.0%,其中重旱和特旱在1960s比重最大(24.8%),其次是2010s(15.8%),在1980s比重最低(10.0%);(3)干旱的空间分布差异大,淮河流域干旱频率在27.76%—36.04%之间,西北部和东南部发生干旱强度较西南部、东北部及中部低;(4)淮河流域总体呈干旱化的趋势,从中部到四周呈现由高到低递减的趋势变化,且空间模态表现为全区一致型、南北相反型和东西相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经验正交函数 时空演变特征 淮河流域
下载PDF
效应全偏联系数及其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2
作者 金菊良 张浩宇 +3 位作者 宁少尉 郦建强 蒋尚明 何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为准确描述偏联系数的数学表达形式,揭示偏联系数的物理内涵,采用偏正联系数与偏负联系数相互综合比较分析的研究思路,归纳提出了用于评价集对事件发展趋势的效应全偏联系数。与现有的2种偏联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3种偏联系... 为准确描述偏联系数的数学表达形式,揭示偏联系数的物理内涵,采用偏正联系数与偏负联系数相互综合比较分析的研究思路,归纳提出了用于评价集对事件发展趋势的效应全偏联系数。与现有的2种偏联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3种偏联系数计算方法的理论差别,并将3种计算方法进行实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效应全偏联系数方法计算的某医院1997年、2000年的医疗质量偏联系数与方法二(覃杰等提出)、方法三(陆广地等提出)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大差异,效应全偏联系数方法的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际。将效应全偏联系数方法应用于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效应全偏联系数方法与减法集对势方法计算判别的各年份水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比较一致,相关系数接近1. 0,表明效应全偏联系数方法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是适用的。上述2个实例的分析比较结果说明,效应全偏联系数方法的计算结果合理可靠,可为集对事件发展趋势的判断分析提供新途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正联系数 偏负联系数 效应全偏联系数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淮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时空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2
3
作者 孙鹏 孙玉燕 +1 位作者 张强 温庆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7-508,共12页
径流变化特征及成因研究对于农业灌溉、流域水资源配置与管理等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而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农业区,因而淮河流域径流过程特征及机理研究更突显其重要性.利用非参数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小波转换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淮... 径流变化特征及成因研究对于农业灌溉、流域水资源配置与管理等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而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农业区,因而淮河流域径流过程特征及机理研究更突显其重要性.利用非参数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小波转换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淮河中上游息县、王家坝和蒋家集等9个水文站点径流资料,分析淮河流域中上游径流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径流趋势、突变特征及周期变化等径流过程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径流变化特征的成因.研究发现:(1)淮河中上游径流量主要集中于5-9月,约占年径流总量的70.37%,变差系数介于0.16~0.85之间,径流年际极值比则介于1.7~23.9之间,径流年际变化剧烈;(2)淮河中上游径流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4-5月径流下降趋势显著,季节变化不明显;(3)各站点年径流量在2000s呈显著周期变化,班台、王家坝、鲁台子和蚌埠站在该尺度上存在2.0~3.4 a尺度的小周期,息县、潢川和蒋家集站处于高能区.季节和汛期与非汛期的显著周期集中出现在1960s、1980s和2000s,1960s周期主要为2~8a.(4)潢川站年径流量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最为明显,其对混合ENSO指数和太平洋中高纬年代际振荡指数(PDO)的响应分别通过了95%和99%的显著性检验.PDO对各站点月径流的直接影响最为显著,且主要集中在6月份,多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以班台站最为显著,分别在1、4和6月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南方涛动指数、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和Nino3.4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Nino3.4)对研究区月径流量的响应存在显著滞后性,Nino3.4对研究区月径流量滞后期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潢川和蒋家集站,而北极涛动指数和PDO指数无滞后性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径流变化 趋势变化 M-K突变检验 小波转换 气候特征
下载PDF
基于风险矩阵的多要素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21
4
作者 徐翔宇 郦建强 +4 位作者 金菊良 陈磊 董涛 陈梦璐 张浩宇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为合理综合量质域流四要素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提出了基于量质域流四要素和风险矩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QQSS-RM)。首先,构建量质域流四要素子系统下48个初步评价指标,用专家咨询信息和遗传层次分析法(AGA-AHP)计算四要素子系统... 为合理综合量质域流四要素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提出了基于量质域流四要素和风险矩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QQSS-RM)。首先,构建量质域流四要素子系统下48个初步评价指标,用专家咨询信息和遗传层次分析法(AGA-AHP)计算四要素子系统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筛选和分析采用8个综合评价指标构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参考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得到8个综合评价指标的4个评价等级标准;最后,构建基于量质域流四要素和风险矩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将QQSS-RM用于西辽河流域3个水资源三级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乌力吉木伦河和西辽河下游区间3个水资源三级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分别为超载、临界超载和超载,评价结果显示西辽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较差。该评价结果与西辽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状况基本保持一致,表明QQSS-RM应用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量质域流 风险矩阵 短板法 西辽河
下载PDF
地铁车站深基坑建设对邻近建筑物安全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20
5
作者 祝磊 彭建和 刘金龙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5-92,共8页
为确保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期间邻近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的要求,根据既有建筑物基础类型、结构形式、建造时期和使用情况,确定既有建筑物基础的剩余变位能力,基于地铁车站的设计文件及施工方案,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评判既有建筑物基础... 为确保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期间邻近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的要求,根据既有建筑物基础类型、结构形式、建造时期和使用情况,确定既有建筑物基础的剩余变位能力,基于地铁车站的设计文件及施工方案,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评判既有建筑物基础在车站深基坑施工期间的变形是否超过剩余变位值,可通过不断调整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直至满足其安全性为止,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铁车站施工期间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工程实践表明,车站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后地表沉降及邻近地面建筑物的变形值均在规定范围以内,有效降低了施工期间邻近建筑物面临的倾斜、沉降过大等风险。研究成果能为地铁车站深基坑建设前对邻近建筑物结构安全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为风险工程在设计及施工阶段进行安全性评估与评价提供有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深基坑 建筑物 剩余变形 安全评估
下载PDF
水泥改性膨胀土强度与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徐海波 宋新江 +1 位作者 王佩 徐良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177,共6页
以驷马山中-弱膨胀土为研究对象,以水泥作为改性材料,通过室内常规三轴试验,研究水泥改性膨胀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掺入水泥后,能提高膨胀土的塑限,降低塑限指数和自由膨胀率;水泥改性膨胀土三轴应力-应变曲线存在弹性、... 以驷马山中-弱膨胀土为研究对象,以水泥作为改性材料,通过室内常规三轴试验,研究水泥改性膨胀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掺入水泥后,能提高膨胀土的塑限,降低塑限指数和自由膨胀率;水泥改性膨胀土三轴应力-应变曲线存在弹性、非线性强化、应力软化等三个阶段,并随围压的增大,由软化型逐渐向硬化型发展;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均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试样为剪切破坏形态,剪切破坏角符合摩尔-库伦理论计算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水泥改性 强度 变形 力学特性
下载PDF
安徽省淮河干流“一河一策”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8
7
作者 赵以国 《中国水利》 2018年第2期11-14,10,共5页
淮河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河流特性以及突出的水资源、水污染、水生态问题,实施"一河一策"受到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系统分析了淮河干流管理与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问题导向、干支统筹、行业统筹、区域... 淮河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河流特性以及突出的水资源、水污染、水生态问题,实施"一河一策"受到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系统分析了淮河干流管理与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问题导向、干支统筹、行业统筹、区域统筹"的总体要求,明确河长制管护范围,设置监测断面与控制指标,确定重点管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河一策” 河长制 淮河干流
下载PDF
淮河干流行洪区泄流能力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虞邦义 杨兴菊 +1 位作者 倪晋 贲鹏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5-130,共6页
淮河中游行洪区是中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行洪区多,启用频率高,行洪效果差,经济损失大。进行进一步治淮,将对淮河中游行洪区进行调整,调整后其行洪能力的确定关系到中游河道整治工程布局和行洪区优化调度。影响行洪区行洪能力... 淮河中游行洪区是中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行洪区多,启用频率高,行洪效果差,经济损失大。进行进一步治淮,将对淮河中游行洪区进行调整,调整后其行洪能力的确定关系到中游河道整治工程布局和行洪区优化调度。影响行洪区行洪能力的主要因素有行洪区几何形态、进退洪闸规模与布置以及进退洪闸间河道水力条件等。该文采用水动力数学模型及实体模型(河工模型与水工模型)等手段,对淮河干流正阳关至浮山段仍保留的5个行洪区行洪能力进行计算与试验验证,确定了5个行洪区规划条件下的泄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干流 行洪区 泄流能力 水动力数学模型 实体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物联网的安徽省农田灌溉实时监测及自动灌溉系统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铭铭 徐浩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0,75,共4页
农田灌溉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多存在大水漫灌等粗放式灌溉现象,水资源浪费问题突出。基于物联网技术,利用信息传感、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等科技手段,实现了土壤墒情及灌溉流量等信息的自动采集、数据的远程存储与分析以及灌溉的自动控制... 农田灌溉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多存在大水漫灌等粗放式灌溉现象,水资源浪费问题突出。基于物联网技术,利用信息传感、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等科技手段,实现了土壤墒情及灌溉流量等信息的自动采集、数据的远程存储与分析以及灌溉的自动控制,该系统的研究对安徽省智能灌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灌区监控 安徽省农田灌溉 智能灌区
下载PDF
水泥改性膨胀土基本特性试验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佩 宋新江 +1 位作者 徐海波 周文渊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60,共5页
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收缩试验、X射线衍射(XRD)试验、压汞(MIP)试验、扫描电镜(SEM)测试,从宏观力学特征、物相构成演变以及微观结构特性三方面,对水泥改性膨胀土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掺入水泥可以有效改善膨胀土的土体强度和... 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收缩试验、X射线衍射(XRD)试验、压汞(MIP)试验、扫描电镜(SEM)测试,从宏观力学特征、物相构成演变以及微观结构特性三方面,对水泥改性膨胀土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掺入水泥可以有效改善膨胀土的土体强度和胀缩特性;掺入水泥使得膨胀土微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随水泥掺入量的增加,水化反应产生的C-S-H凝胶态产物总量逐渐增多,将土体颗粒粘联胶结形成较大的絮状体,优化土体孔隙结构,改性膨胀土土体内孔径小于100 nm的微细孔体积分数逐渐增大,说明水化产物的总量是决定水泥改性膨胀土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土体强度及收缩特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改性 膨胀土 水化产物 微观特性 力学特性
下载PDF
间歇灌溉模式不同间歇时间下江淮丘陵区水稻耗水规律及其节水效益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亮 曹秀清 +2 位作者 蒋尚明 王矿 刘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9,共4页
为探究间歇灌溉模式不同间歇时间下水稻的节水效益,以江淮丘陵区为例,依托安徽省肥东农水综合试验站,通过划分对照组、短时间歇组及长时间歇组处理,研究了间歇灌溉模式对水稻生育期内各个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间歇灌溉可降低水稻耗水... 为探究间歇灌溉模式不同间歇时间下水稻的节水效益,以江淮丘陵区为例,依托安徽省肥东农水综合试验站,通过划分对照组、短时间歇组及长时间歇组处理,研究了间歇灌溉模式对水稻生育期内各个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间歇灌溉可降低水稻耗水量,长时间歇灌溉效果更显著;②间歇灌溉可减少溢流损失,扩大蓄雨空间,提高降雨利用率;③间歇灌溉可显著减少水稻灌水量,长时间歇灌溉下的节水效果更好,且可增产;④在分蘖期与拔节期,间歇灌溉通过减少水稻耗水量及提高降雨利用率达到节水效果,在抽穗开花期及成熟期主要通过减少耗水量产生节水效益。研究得到了水稻各生育期内相对适宜的间歇灌溉时间,对提高区域水稻节水效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间歇灌溉 间歇时间 耗水量 节水效益 江淮丘陵区
下载PDF
淮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埋深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2
作者 姚蕊 孙鹏 +3 位作者 张强 蒋尚明 夏敏 汪军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基于淮北平原区104个观测井1980~2007年的月地下水埋深数据和97个气象站点月降水数据,研究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探讨影响地下水埋深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如下:①年代际来看,地下水埋深1980年代是最浅的,1990年代地下水埋深最... 基于淮北平原区104个观测井1980~2007年的月地下水埋深数据和97个气象站点月降水数据,研究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探讨影响地下水埋深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如下:①年代际来看,地下水埋深1980年代是最浅的,1990年代地下水埋深最深,最大地下水埋深发生在淮河流域的特大干旱、严重干旱和中度干旱的当年或下一年。②南部地区地下水埋深小于北部地区,东北部的地下水埋深最深;夏季地下水埋深平均最小,春季最大,其次是秋季和冬季。③1980~1985年和1990~2007年地下水埋深在作物生长季节(3~9月)呈增加趋势,1985~1990年地下水埋深呈减小趋势。④3~5月和9月的中西部地区尽管地下水埋深减少,但是降水呈减小趋势。8~9月中东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主要是因为降水减小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趋势变化 特征分析 淮北平原区
下载PDF
淮河流域洪水极值非平稳性特征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孙鹏 孙玉燕 +4 位作者 张强 姚蕊 温庆志 王友贞 蒋尚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28-1142,共15页
基于淮河流域9个水文站的月径流量数据,采用Pettitt非参数检验法、GAMLSS模型与洪水频率分析模型等方法,揭示了淮河中上游洪水频率的演变规律,分析基于平稳性和非平稳性条件下的洪水发生强度及洪涝灾害所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潢川、横... 基于淮河流域9个水文站的月径流量数据,采用Pettitt非参数检验法、GAMLSS模型与洪水频率分析模型等方法,揭示了淮河中上游洪水频率的演变规律,分析基于平稳性和非平稳性条件下的洪水发生强度及洪涝灾害所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潢川、横排头和蚌埠站点未发生明显变异,其余6个站点发生均值或方差变异,变异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年左右.淮河流域的最优拟合分布函数是Weibull;班台、蒋家集和横排头站适宜于非平稳性模型,其余站点选择平稳性模型.各站点非平稳性条件下10年和20年一遇设计流量值与平稳性条件下皮尔逊Ⅲ型分布设计流量值相差不大,但30年一遇、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的设计流量相差逐渐变大.横排头站和蚌埠站洪水放大因子随着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大于1,百年一遇重现期不足80年.各站点年最大洪峰流量与淮河流域、安徽省水灾面积通过了95%或99%的显著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稳性 GAMLSS模型 洪水放大因子 重现期 淮河流域
下载PDF
近66 a来淮河干流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辉 虞邦义 +1 位作者 倪晋 王久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1,共6页
为了分析淮河干流水沙变化特征,选定吴家渡水文站为代表性水文站,采用累积距平、M-K分析法、R/S分析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对吴家渡站1950—2015年水沙实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淮河干流近66 a来水沙序列变化趋势、突变点及周期特征... 为了分析淮河干流水沙变化特征,选定吴家渡水文站为代表性水文站,采用累积距平、M-K分析法、R/S分析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对吴家渡站1950—2015年水沙实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淮河干流近66 a来水沙序列变化趋势、突变点及周期特征,并深入分析水沙条件突变及变化趋势的真实原因。结果显示:整体上淮河干流年径流量未呈现明显的增加或减小的趋势,但淮河干流来沙量则表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2000年后来沙量趋于稳定;淮河干流来沙变化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整体上呈现出多、少2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发生突变的年份在1980—1984年之间,未来一段时间来沙量整体呈现减小的趋势;水库拦沙、农业种植改变下垫面、人工采砂及航道整治与河道疏浚的作用是导致淮河干流含沙量持续减小的原因;径流量第1—第3主周期分别为18,8,2 a,并且在未来短时间内将继续保持枯水期;输沙量整体上保持减少的趋势,第1—第4主周期分别为7,17,25,2 a,含沙量的第1和第2主周期分别为23,6 a,并且在未来短时间内将继续保持少沙期。研究成果可为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河道治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干流 水沙特征 趋势分析 小波分析 累积距平法 周期特征
下载PDF
基于区域农业用水量的干旱重现期计算方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宇亮 蒋尚明 +2 位作者 金菊良 吴志勇 周玉良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1-701,共11页
为研究实际水利条件下农业干旱的发生规律,简化农业干旱事件的评估方法,提出基于区域农业用水量的干旱重现期计算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用水量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WA,在基于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PA识别干旱事件的基础上,提取WA干旱指标... 为研究实际水利条件下农业干旱的发生规律,简化农业干旱事件的评估方法,提出基于区域农业用水量的干旱重现期计算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用水量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WA,在基于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PA识别干旱事件的基础上,提取WA干旱指标下的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特征变量,并根据以PA为干旱指标的干旱烈度频率分布曲线FS(x)和干旱历时频率分布曲线FD(x),运用Copula的简化方法计算基于WA的干旱事件重现期T,最后结合基于PA的干旱事件重现期T0,回归分析出T与T0间关系的计算公式。选取干旱灾害影响严重的亳州市为实证区域开展应用研究,计算得到1975—2007年各场干旱事件的T0和T以及T0与T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T比T0更合理地反映区域农业实际受旱状况,重现期T0和T间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采用T的回归方程可简化计算考虑区域实际抗旱能力下的干旱事件重现期,在区域防旱减灾实践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干旱重现期 频率分析 农业用水量 COPULA函数 抗旱能力 亳州市
下载PDF
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峡山口段河道整治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贲鹏 虞邦义 杨兴菊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4-136,140,共4页
通过分析淮河干流形态、水沙时空分布、冲淤变化等基本特性,开展了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和二维水动力数值计算,采用2003、2005、2007年实测洪水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模拟值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为河道整治提供了研究思路。利用模型对河... 通过分析淮河干流形态、水沙时空分布、冲淤变化等基本特性,开展了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和二维水动力数值计算,采用2003、2005、2007年实测洪水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模拟值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为河道整治提供了研究思路。利用模型对河道整治方案进行了效果分析,对行洪区调度方案进行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干流 河道特性 河道整治 河工模型 水动力数值模型
下载PDF
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水动力数学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贲鹏 虞邦义 +1 位作者 倪晋 夏冬梅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46,共5页
为了研究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泄流能力、河道整治工程方案及洪水调度方式等,针对河段的特点,建立了该段河道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2005年和2007年洪水过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可为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综合... 为了研究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泄流能力、河道整治工程方案及洪水调度方式等,针对河段的特点,建立了该段河道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2005年和2007年洪水过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可为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综合治理和行洪区优化调度等研究提供计算平台。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荆山湖行洪区在2007年洪水过程中的运用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荆山湖行洪区运用可以降低田家庵站的水位,加快了所在河段洪水汇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干流 荆山湖行洪区 洪水演进 水动力数学模型
下载PDF
排水权概念的提出及基本特征初探 被引量:11
18
作者 于凤存 王友贞 +1 位作者 袁先江 蒋尚明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从影响粮食可持续供给、引起不必要的水事纠纷、农田除涝排水的治理瓶颈角度探讨提出排水权概念的必要性,将界定排水权定义为对由暴雨洪水造成涝水的排放权利,提出排水权具有公益性、社会性、客体具有特殊的特定性和优先性等基本特征。... 从影响粮食可持续供给、引起不必要的水事纠纷、农田除涝排水的治理瓶颈角度探讨提出排水权概念的必要性,将界定排水权定义为对由暴雨洪水造成涝水的排放权利,提出排水权具有公益性、社会性、客体具有特殊的特定性和优先性等基本特征。提出排水权合理配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强制与补偿并重原则和责权利一致原则。最后综合分析排水权合理配置需要考虑的6个方面的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灾害损失 水事纠纷 排水权 配置管理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裸地潜水蒸发与气象要素关系模拟 被引量:9
19
作者 许莹莹 李薇 +4 位作者 王振龙 吕海深 范月 王兵 王怡宁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3,39,共8页
基于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93~2015年潜水蒸发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多气象要素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提取出主成分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潜水蒸发与主成分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地温、绝对湿度和平均气温的容忍度... 基于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93~2015年潜水蒸发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多气象要素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提取出主成分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潜水蒸发与主成分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地温、绝对湿度和平均气温的容忍度均小于0.1,方差膨胀因子均大于10,气象要素间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提取出三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主要反应地温、绝对湿度、平均气温、水汽压力差和水面蒸发的影响,第二主成分与相对湿度密切相关,第三主成分与风速密切相关。建立的潜水蒸发多元回归预测模型数据维度较低,精度较高且通过各项显著性检验,可用于潜水蒸发实际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蒸发 气象要素 多重共线 主成分分析 多元回归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夏大豆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侯志强 蒋尚明 +1 位作者 金菊良 袁宏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24,共6页
【目的】降低大豆旱灾减产风险。【方法】基于2015年和2016年夏大豆受旱盆栽试验,以生育期不同土壤水分为控制因素,在大豆苗期、分枝期、花荚期、鼓粒成熟期分别设置轻旱和重旱2个水平,以全生育期不旱为对照(CK),共9个水分处理,分析了... 【目的】降低大豆旱灾减产风险。【方法】基于2015年和2016年夏大豆受旱盆栽试验,以生育期不同土壤水分为控制因素,在大豆苗期、分枝期、花荚期、鼓粒成熟期分别设置轻旱和重旱2个水平,以全生育期不旱为对照(CK),共9个水分处理,分析了大豆不同生育期不同干旱胁迫程度下的耗水规律及其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使得生育期耗水量减少,且干旱程度越重减少比例越大,以2015年为例,与CK相比,大豆苗期、分枝期、花荚期和鼓粒成熟期轻旱处理耗水量分别减少35.60%、34.89%、35.39%、38.35%,重旱处理则分别减少62.01%、69.19%、57.83%、83.50%;各生育期不旱和轻旱处理下日耗水强度均值表现为花荚期>鼓粒成熟期>分枝期>苗期,而重旱处理下鼓粒成熟期日耗水强度最小;各生育期干旱胁迫造成大豆产量损失均值表现为花荚期>鼓粒成熟期>分枝期>苗期;以2016年为例,4个生育期重旱处理WUE比轻旱处理分别低4.74%、13.01%、35.90%、18.46%,说明各生育期干旱程度越严重则WUE越低,不同生育期干旱对WUE的影响程度不同,苗期和分枝期影响较小,花荚期重旱处理时WUE最低。【结论】大豆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耗水量和WUE的影响较为明显,花荚期和鼓粒成熟期是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需水期,实际生产中,应充分保证花荚期和鼓粒成熟期的水分供应,同时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可在苗期和分枝期适度受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干旱胁迫 夏大豆 淮北平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