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7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旱作覆膜的增温保墒效果及其对生育性状影响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王友贞 袁先江 +1 位作者 许浒 曹秀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31,共3页
通过对水稻旱作覆膜增温保墒效果的系统研究 ,表明水稻旱作覆膜具有显著的增温效果和较好的保墒作用。由于覆膜的增温保墒作用 ,旱作覆膜后的前期生长比不覆膜旱作、水作旺盛 ,分蘖盛期来得早 。
关键词 水稻旱作 覆膜 增温保墒效果 生育性状影响
下载PDF
以涝渍连续抑制天数为指标的排水标准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汤广民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5-29,共5页
通过对涝渍连续动态控制排水指标的模拟试验研究,提出了涝渍连续抑制天数指标CSDI和涝害权重系数CW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并建立了作物相对产量Ry与CSDI的关系模型;分析了涝渍分割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涝渍连续研究的必要性.... 通过对涝渍连续动态控制排水指标的模拟试验研究,提出了涝渍连续抑制天数指标CSDI和涝害权重系数CW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并建立了作物相对产量Ry与CSDI的关系模型;分析了涝渍分割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涝渍连续研究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棉花相对产量Ry与地下水连续动态指标SEW30和CSDI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涝害权重系数CW是一个随涝渍状态而变的状态变量,说明在涝渍连续情况下,分别用除涝和降渍单项指标确定排水标准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而涝渍连续抑制天数指标能够将除涝与降渍作为一个整体,用它来确定排水标准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涝害权重系数 排水标准 CSDI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区域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刘航 蒋尚明 +3 位作者 金菊良 郦建强 周玉良 刘丽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8-203,共6页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子系统选取指标,建立干旱灾害风险指数模型,结合GIS中自然断点分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全面综合地分析各地区相关性和差异性。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实...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子系统选取指标,建立干旱灾害风险指数模型,结合GIS中自然断点分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全面综合地分析各地区相关性和差异性。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实例,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区划方法,将淮河流域分为6个旱灾风险分区,并对区划结果进行分析,为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和非工程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风险 区划 地理信息系统 淮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集对分析的粮食单产波动影响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蒋尚明 金菊良 +2 位作者 许浒 周玉良 王友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3-221,共9页
针对江淮分水岭易旱区粮食单产波动的复杂性与非平稳性问题,运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粮食单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多层次、多时间尺度分解,并采用集对分析理论分析粮食单产波动分量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定量化分析各影响因子对粮... 针对江淮分水岭易旱区粮食单产波动的复杂性与非平稳性问题,运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粮食单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多层次、多时间尺度分解,并采用集对分析理论分析粮食单产波动分量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定量化分析各影响因子对粮食单产波动的综合影响率,得出自然灾害受灾率对粮食单产波动的综合影响率为31.26%,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旱灾和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危害程度,求取旱灾对粮食单产波动的综合影响率为17.13%,该研究为该区旱灾综合治理与粮食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粮食 数学模型 影响因素 经验模态分解法 集对分析 综合影响率
下载PDF
矩、概率权重矩与线性矩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金光炎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共6页
本文叙述了矩、概率权重矩与线性矩之间的关系,并以Γ分布为例进行分析。线性矩的计算式为概率权重矩的线性组合,两者的计算结果完全相同。概率权重矩和线性矩均与指定的频率分布型式和作为权重的概率有关,结果的敏感性较差。详细分析... 本文叙述了矩、概率权重矩与线性矩之间的关系,并以Γ分布为例进行分析。线性矩的计算式为概率权重矩的线性组合,两者的计算结果完全相同。概率权重矩和线性矩均与指定的频率分布型式和作为权重的概率有关,结果的敏感性较差。详细分析了计算参数的近似公式及其精度。对水文应用而言,它们的计算结果仅是估计的初值,需经过合理性分析才能取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频率计算 概率权重矩 线性矩 Г分布 参数估计
下载PDF
安徽淮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的优化灌溉制度与经济灌溉定额 被引量:17
6
作者 汤广民 王友贞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9,共6页
依据安徽水科院新马桥农水综合试验站1996~2001年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专项试验资料建立的小麦等4种主要农作物的“作物-水模型”,结合分布于安徽淮北地区北、中、南部8个试验站(点)历年的试验统计资料,建立了作物优化灌溉制度的数学模型... 依据安徽水科院新马桥农水综合试验站1996~2001年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专项试验资料建立的小麦等4种主要农作物的“作物-水模型”,结合分布于安徽淮北地区北、中、南部8个试验站(点)历年的试验统计资料,建立了作物优化灌溉制度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分别求出了该地区不同分区、不同水文年型小麦等4种作物的优化灌溉制度;分析确定了其经济灌溉定额以及优化灌溉的节水增产效果.为安徽淮北平原和类似地区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灌溉水资源,实现向节水型农业的转变等提供了理论、技术指标依据和决策依据;同时对于正确指导该区农田水利规划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参考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灌溉制度 经济灌溉定额 水分生产函数 淮北平原
下载PDF
混凝土抗压强度现场检测技术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8
7
作者 侯高峰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7年第4期76-80,共5页
对目前混凝土强度检测领域常用技术方法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比较了不同检测技术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技术方法的研究发展方向,认为宜采用局部破损修正非破损的检测方法可更准确推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更好地服务于... 对目前混凝土强度检测领域常用技术方法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比较了不同检测技术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技术方法的研究发展方向,认为宜采用局部破损修正非破损的检测方法可更准确推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更好地服务于工程质量,并确保结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弹法 超声回弹综合法 后装拔出法 后锚固法 钻芯法 剪压法 拉脱法
下载PDF
频率分析中特大洪水处理的新思考 被引量:17
8
作者 金光炎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32,56,共7页
按以不确定性较小的实测洪水系列为主的原则,对含特大洪水系列的频率计算方法,包括经验频率、参数估计和适线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实例作了剖析,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 设计洪水 水文频率计算 历史洪水 经验频率 统计参数 适线法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湖泊群优化调度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于凤存 方国华 +2 位作者 王文杰 吴学文 闻昕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8-85,共8页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自身特点,构建包含缺水量最小与抽水量最小2个目标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并将一种基于NSGA-Ⅱ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技术应用于模型求解,得到问题的Pareto最优解集,最后采用基于组合权重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对生成的非劣...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自身特点,构建包含缺水量最小与抽水量最小2个目标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并将一种基于NSGA-Ⅱ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技术应用于模型求解,得到问题的Pareto最优解集,最后采用基于组合权重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对生成的非劣方案集进行评价,从而获得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湖泊群系统的最优水量调配方案。结果表明,对比常规调度,该方法能有效降低系统总缺水量及工作能耗,使系统水资源得到更为科学合理的配置,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运行管理及未来实时优化调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多目标优化 多属性决策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湖泊群
下载PDF
含沙高速水流状态下水工混凝土的磨损问题探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尹延国 胡献国 +2 位作者 崔德密 虞邦义 朱元吉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16,共3页
本文评述了水工混凝土摩擦磨损行为的研究概况,探讨了混凝土摩擦磨损的理论模型,进而研究了活性硅灰混凝土在高速含沙水流状态下的抗磨作用。
关键词 磨损 高速含沙水流 水工混凝土 活性硅灰 减水剂
下载PDF
基于径流曲线数模型的江淮丘陵区塘坝复蓄次数计算模型 被引量:15
11
作者 蒋尚明 金菊良 +2 位作者 许浒 曹秀清 吴成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17-124,共8页
针对江淮丘陵区塘坝体系复蓄次数计算问题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提出运用SCS模型处理塘坝灌区无资料水文模拟计算问题,构建了塘坝灌区降雨径流模拟模型,并依据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各典型作物的需水量,进而实现了对江淮丘陵区塘坝灌溉... 针对江淮丘陵区塘坝体系复蓄次数计算问题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提出运用SCS模型处理塘坝灌区无资料水文模拟计算问题,构建了塘坝灌区降雨径流模拟模型,并依据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各典型作物的需水量,进而实现了对江淮丘陵区塘坝灌溉系统的水量平衡分析,合理地推算了塘坝系统复蓄次数,找出塘坝灌区现状灌溉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可为江淮丘陵区塘坝工程规划、种植结构调整以及灌溉制度的确定提供理论支撑,具有明显的实际指导意义和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池塘 模型 塘坝复蓄次数 水量平衡分析 PENMAN-MONTEITH公式 江淮丘陵区
下载PDF
城市设计暴雨频率曲线线型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金光炎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2,26,共4页
城市排水规划需有一定设计标准的暴雨值,这类设计暴雨的特点是历时短、设计标准不高和统计分布呈反S形。提出了用两端有限对数正态分布和广义指数分布作为频率曲线线型进行计算,可避免用Γ分布适线欠佳的缺点。通过实例,发现采用这两类... 城市排水规划需有一定设计标准的暴雨值,这类设计暴雨的特点是历时短、设计标准不高和统计分布呈反S形。提出了用两端有限对数正态分布和广义指数分布作为频率曲线线型进行计算,可避免用Γ分布适线欠佳的缺点。通过实例,发现采用这两类分布,计算简便,能获得适线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文 设计暴雨 水文频率计算 两端有限对数正态分布 广义指数分布 排水规则
下载PDF
安徽淮北地区墒情监测预报和抗旱信息系统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振龙 《灌溉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62,共3页
阐述了在安徽淮北地区建立墒情预报和抗旱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提出适用于淮北地区的土壤墒情监测方法和预报模型 ,并对系统的信息传输。
关键词 墒情 淮北地区 监测方法 预报模型 抗旱信息系统
下载PDF
江淮丘陵区干旱成因与减灾措施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于凤存 蒋尚明 +2 位作者 金菊良 曹秀清 许浒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共5页
江淮丘陵区由于特殊的气候、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供给不足,干旱灾害频发,因此,有必要探讨解决该区干旱成灾的措施。通过对江淮丘陵区气候、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水利工程、社会经济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剖析,探讨了该区干旱缺水... 江淮丘陵区由于特殊的气候、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供给不足,干旱灾害频发,因此,有必要探讨解决该区干旱成灾的措施。通过对江淮丘陵区气候、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水利工程、社会经济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剖析,探讨了该区干旱缺水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在工程措施方面,要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蓄水、供水能力;在非工程措施方面,要重视种植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推进中低产田土壤改良工作,不断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努力发展节水高效型农业,不断提高该区抗旱减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成因 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 江淮丘陵区
下载PDF
基于气象-生理的夏玉米作物系数及蒸散估算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振龙 范月 +2 位作者 吕海深 许莹莹 董国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1-148,共8页
准确估算作物系数对预测作物实际蒸散量和制定精准的灌溉计划至关重要。为反映作物逐日作物系数变化,综合考虑气象和生物因子对作物生长的共同影响,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大型蒸渗仪夏玉米实测蒸散及气象数据,基于地温及叶面积指数建立... 准确估算作物系数对预测作物实际蒸散量和制定精准的灌溉计划至关重要。为反映作物逐日作物系数变化,综合考虑气象和生物因子对作物生长的共同影响,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大型蒸渗仪夏玉米实测蒸散及气象数据,基于地温及叶面积指数建立了气象-生理双函数乘法模型,并结合梯度下降法对模型进行了精度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玉米生长期中,作物系数实测值和计算值平均绝对误差为0.12,均方根误差为0.15,相关性为0.91,蒸散量实测值与计算值平均绝对误差为1.0 mm/d,均方根误差为4.5 mm/d,相关性为0.75。该模型计算的全生育期蒸散量准确率(误差在2~3 mm/d以内)相比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作物系数计算所得准确率提高了3倍以上,可更精确用于作物系数及蒸散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蒸散 作物 梯度下降法 夏玉米 蒸渗仪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支流淤地坝拦沙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 被引量:11
16
作者 魏艳红 焦菊英 张世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22,共7页
为探明淤地坝拦沙作用对河流输沙量变化的影响,依据淤地坝作用年限、坝控面积、坝控流域侵蚀产沙模数及淤地坝排沙率,确定淤地坝拦沙量的估算方法,并结合2009年淤地坝安全大检查数据,分析黄土高原典型支流淤地坝拦沙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 为探明淤地坝拦沙作用对河流输沙量变化的影响,依据淤地坝作用年限、坝控面积、坝控流域侵蚀产沙模数及淤地坝排沙率,确定淤地坝拦沙量的估算方法,并结合2009年淤地坝安全大检查数据,分析黄土高原典型支流淤地坝拦沙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延河与皇甫川淤地坝在不同年代的拦沙量分别在92.48万~854.35万t/a与36.47万~1 138.75万t/a之间,淤地坝拦沙量占人类活动影响的比例在一级和二级突变后分别为29.1%、28.5%与8.4%、18.2%;2000年以后延河与皇甫川输沙量减幅均达到85%以上,而淤地坝拦沙量的贡献率分别小于10%和20%。淤地坝的拦沙作用已不是目前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但由于土壤侵蚀环境的不同,淤地坝在皇甫川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比在延河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拦沙量 土壤侵蚀 输沙量 延河 皇甫川
下载PDF
淮北平原区基于大沟蓄水技术的农田水资源调控模式 被引量:9
17
作者 汤广民 王友贞 +1 位作者 王修贵 李金冰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共5页
通过在安徽淮北平原的大田原型试验,分析了利用农田排水大沟进行控制蓄水的可行性及其对地表径流、地下水和土壤水的调控效果,提出了平原区依托大沟控制蓄水的农田水资源调控系统成套技术参数和模式。结果表明,单位长度大沟年调蓄水... 通过在安徽淮北平原的大田原型试验,分析了利用农田排水大沟进行控制蓄水的可行性及其对地表径流、地下水和土壤水的调控效果,提出了平原区依托大沟控制蓄水的农田水资源调控系统成套技术参数和模式。结果表明,单位长度大沟年调蓄水量为1.9×10^4m^3/km左右,其影响范围内的农田地下水位较无控制大沟平均抬高约0.3~0.5m,每年可增加作物对地下水的直接利用量50-80mm,区域年农田水资源调控总量110mm左右,约占当地年均降雨量的13%;只要控制合理、管理得当,不会因此而影响排水系统对农田涝渍的有效控制或降低原有排水工程的除涝降渍标准。以大沟控制蓄水进行农田水资源调控这一技术模式,是适合淮北平原区特点的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调控区域水资源时空合理分布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沟蓄水 农田水资源 水资源调控 淮北平原
下载PDF
线性矩法的特点评析和应用问题 被引量:10
18
作者 金光炎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21,共6页
介绍了线性矩法的无偏估计与直接计算的关系,讨论了在概率权重矩计算过程中各系列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及其对结果的影响,建立了直接计算线性矩法的Cv和Cs近似公式,叙述了适线问题和相应的经验频率公式。文中认为,水文频率计算时,由于资料... 介绍了线性矩法的无偏估计与直接计算的关系,讨论了在概率权重矩计算过程中各系列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及其对结果的影响,建立了直接计算线性矩法的Cv和Cs近似公式,叙述了适线问题和相应的经验频率公式。文中认为,水文频率计算时,由于资料的随机性和处理方法上的概化性,故用任何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只能作为估计的初值,需通过时空上综合平衡,再经合理性分析和调整后,才能取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频率计算 线性矩法 统计参数估计 合理性分析
下载PDF
泵站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政 《水利技术监督》 2023年第2期143-145,共3页
为提高泵站大体积混凝土在运行全周期内的应用质量,以枞阳引江枢纽水利工程项目为例,针对该工程内泵站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防裂技术进行研究。分别对底板、闸墩、边墙、上下游纵向隔墙等结构进行温度控制措施,分析施工原材料与施工过程... 为提高泵站大体积混凝土在运行全周期内的应用质量,以枞阳引江枢纽水利工程项目为例,针对该工程内泵站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防裂技术进行研究。分别对底板、闸墩、边墙、上下游纵向隔墙等结构进行温度控制措施,分析施工原材料与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裂缝产生的原因,并给予对应的处理措施。通过实验验证了可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各个温度参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裂缝的产生,提升泵站大体积混凝土整体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混凝土 技术 防裂 温控 大体积
下载PDF
五道沟地区1971—2020年地温月尺度变化及其对气温的响应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明亮 王振龙 +3 位作者 吕海深 汪跃军 周超 赵雯颉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3-90,共8页
【目的】研究五道沟地区1971—2020年0~320 cm土层月平均地温变化及其对气温的响应。【方法】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71—2020年月平均气温和月0~320 cm(0、10、40、80、160、320 cm)土层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以及Morlet... 【目的】研究五道沟地区1971—2020年0~320 cm土层月平均地温变化及其对气温的响应。【方法】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71—2020年月平均气温和月0~320 cm(0、10、40、80、160、320 cm)土层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1971—2020年0~320 cm土层温度月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气温的响应。【结果】①五道沟实验站1971—2020年各土层地温趋势变化,除6—9月,其余月份均呈增加的趋势,最大增幅在3月,最小增幅在10月;0~160 cm土层地温总体呈上升的趋势,0 cm增幅最大,160 cm增幅最小,320 cm总体呈下降趋势。②利用小波分析可知各层年均地温具有明显的3~6、8~12 a和15~25 a周期变化,其中以3~6 a和8~12 a尺度为主周期。③M-K突变检验表明,0、10、80、160 cm和320 cm各层年均地温均发生突变,突变的年份分别在2013、2016、2019、2017年和1972年,其中0、10 cm和80 cm土层突变后地温显著性上升。④不同深度的月平均地温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0~80 cm地温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160 cm地温对气温变化敏感性较弱;320 cm地温基本不受气温变化影响。0~160 cm各层年平均地温间的相关性较好;320 cm地温与其余层地温相关性较差。【结论】各层月平均地温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不同月份地温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各层年平均地温序列具有明显的突变以及周期变化特征;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层月平均地温与气温的相关性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 气温 月尺度 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