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物理性质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1
1
作者 王玥凯 郭自春 +5 位作者 张中彬 周虎 洪亮 王永玖 李录久 彭新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70-1380,共11页
砂姜黑土结构不良是影响其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改良其土壤结构,基于安徽龙亢农场砂姜黑土耕作定位试验基地,设置免耕、旋耕、深松和深翻四种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0~40 cm土层土壤物理结构、玉米根系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砂姜黑土结构不良是影响其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改良其土壤结构,基于安徽龙亢农场砂姜黑土耕作定位试验基地,设置免耕、旋耕、深松和深翻四种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0~40 cm土层土壤物理结构、玉米根系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玉米生育期内,免耕处理下0~40 cm土壤平均容重和紧实度分别为1.52~1.57 g·cm^-3和926~1748 kPa,高于其他耕作处理;0~10 cm土层有效水分库容和饱和导水率低于其他耕作处理,分别仅为0.12 cm^3·cm^-3和3.5×10^-5 mm·min^-1;根系发育受到明显抑制,根长密度和根干物质的量密度较其他耕作方式分别降低42.5%~117%、35%~73.9%;2016—2017周年作物产量较深松和深翻降低8%~12%。2)与旋耕和深松相比,深翻处理下10~20 cm土壤容重和10~30 cm土壤穿透阻力分别降低至1.39~1.51 g·cm^-3和725~1575 kPa,0~10 cm土壤饱和导水率显著提高至4.15×10^-2 mm·min^-1,0~20 cm土壤有效水分库容提高至17.9%~18.4%,促进了0~10 cm土层根系发育,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3)相关分析表明根长密度与土壤容重(r=-0.74^**,P<0.01)和穿透阻力(r=-0.73^**,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深翻改良砂姜黑土结构效果明显,有利于作物生长,为该区较适宜的耕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深翻 土壤结构 根系特征 作物产量
下载PDF
黄淮大豆品种(系)生育期组划分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大刚 胡国玉 +3 位作者 李杰坤 黄志平 于国宜 张磊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9-634,共6页
为促进大豆品种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科学引种,以13个分属MG(maturity group)II^MGV的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的生育期表现为参考,通过2年3点对比试验,对95份次的黄淮大豆产区主栽品种和新近选育品种(系)的生育期组进行了鉴定和划分。... 为促进大豆品种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科学引种,以13个分属MG(maturity group)II^MGV的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的生育期表现为参考,通过2年3点对比试验,对95份次的黄淮大豆产区主栽品种和新近选育品种(系)的生育期组进行了鉴定和划分。所有品种(系)均在安徽怀远试验点夏播,部分品种(系)于2012年在合肥试验点夏播。结果表明:除PI561400在2012年合肥点收获时未成熟外,其余12个北美标准品种在2年3点的试验中均能正常成熟,95份次试验品种(系)的生育期组介于MGII^MGV。怀远点2年试验品种(系)中生育期组属MGIII的最多,有36份次,占试验品种(系)的37.9%,属MGII和MGIV的分别为29和21份次,占30.5%和22.1%;21份合肥点的试验品种中有11份与怀远点的归属相一致,有10份晚1~2个生育期组。其中,黄淮大豆产区主推品种中黄13和皖豆28在2年3点的试验中生育期日数分别为94~96 d和97~100 d,分别属MGII和MGIII。所划分结果可为全国的大豆生育期组系统的建立和新育成品种的种植区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生育期组 划分
下载PDF
覆盖作物根系对砂姜黑土压实的响应 被引量:11
3
作者 严磊 张中彬 +4 位作者 丁英志 王玥凯 王永玖 甘磊 彭新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轮作直根系的覆盖作物被认为是缓解土壤压实的有效手段,但不同覆盖作物对土壤压实的适应性在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存在较大差异。为筛选更适宜缓解砂姜黑土压实的覆盖作物品种(模式),在安徽典型砂姜黑土设置不压实(Non-compacted,NC)与... 轮作直根系的覆盖作物被认为是缓解土壤压实的有效手段,但不同覆盖作物对土壤压实的适应性在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存在较大差异。为筛选更适宜缓解砂姜黑土压实的覆盖作物品种(模式),在安徽典型砂姜黑土设置不压实(Non-compacted,NC)与压实(Compacted,C)处理,通过种植不同覆盖作物(休闲、苜蓿、油菜、萝卜+毛苕子混播),分析覆盖作物根系对压实土壤的响应。结果表明:与不压实处理相比,压实处理显著增加了0~30 cm土层土壤容重(8.65%);显著增加了0~27.5 cm和37.5~45 cm土层的穿透阻力;显著改变0~20 cm土层土壤收缩特征。同时,土壤压实大幅度降低了0~50 cm土层苜蓿、油菜、萝卜+毛苕子的根干重密度,增加了苜蓿、油菜、萝卜+毛苕子的根比表面积。压实处理下50~70 cm土层萝卜+毛苕子根干重密度、根体积密度和根长密度均大于苜蓿和油菜,表明萝卜+毛苕子混播种植模式下根系穿透压实土壤能力最强。压实处理下不同覆盖作物地上覆盖度和生物量均表现为由大到小依次为萝卜+毛苕子、油菜、苜蓿。与不压实处理相比,压实处理分别减少苜蓿、油菜、萝卜+毛苕子地上部分生物量的62.5%、67.6%、15.8%,地下部分生物量的61.4%、57.7%、47.8%。因此,萝卜+毛苕子种植模式下根系生长受压实影响最小,在压实土壤中适应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压实 土壤结构 根系生长 根系穿透力 萝卜 毛苕子
下载PDF
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花叶病毒的鉴定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大刚 胡国玉 +2 位作者 黄志平 张磊 于国宜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36,共5页
在温/网室人工接种高病害压的条件下,对筛选的300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流行株系SC3和SC7的鉴定。结果表明,对SMV流行株系SC3表现抗病(高抗和抗病)的品种有84份,占鉴定品种的28... 在温/网室人工接种高病害压的条件下,对筛选的300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流行株系SC3和SC7的鉴定。结果表明,对SMV流行株系SC3表现抗病(高抗和抗病)的品种有84份,占鉴定品种的28.0%,对SC7表现抗病的有105份,占35.0%;兼抗SC3和SC7的有60份,占鉴定的20.0%;其中对SC3和SC7均表现高抗的品种如皖豆16、晋遗21、M0633和P9594等抗病资源用于大田生产将对SMV的流行起到控制作用。研究还发现,地方品种对强毒株系SC7有着较多的抗性资源,来自山西的4份种质资源对SC3和SC7的抗性均在中抗以上,可作为抗源用于抗病品种选育和与抗性相关的研究。对300份大豆种质资源的小区平均产量分析发现,高抗SMV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514.39g)与高感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517.34g)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初步推测育成抗SMV且高产的品种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大豆花叶病毒 鉴定
原文传递
安徽省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9
5
作者 杜祥备 黄志平 +3 位作者 于国宜 王维虎 沈维旗 孔令聪 《农学学报》 2019年第11期78-83,共6页
安徽省大豆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该地区大豆生产具有总量大、品质优、贡献大、茬口优、潜力大等诸多优势与特征。当前,在进口大豆冲击的不利环境下,必须保证国内食用大豆的完全自给并为面向全球市场的大豆食品加工业提供优质原料,... 安徽省大豆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该地区大豆生产具有总量大、品质优、贡献大、茬口优、潜力大等诸多优势与特征。当前,在进口大豆冲击的不利环境下,必须保证国内食用大豆的完全自给并为面向全球市场的大豆食品加工业提供优质原料,安徽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检索文献、查阅资料及生产调研,对安徽省大豆生产地位与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该地区大豆生产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豆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与措施。分析发现,该地区大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大豆生产比较效益较低,综合配套技术集成创新不足,大豆加工业对大豆生产牵动作用不强,大豆补贴不足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实现该地区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稳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机农艺农信融合,提升大豆生产技术,提高单产,还要继续深化大豆精深加工,进一步提高大豆产业效益和农民积极性。另外,还要从维护国家和地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完善大豆产业扶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大豆 品种 存在问题 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沿淮地区粳糯稻-小麦周年轻简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永玖 孙善军 +5 位作者 刘俭 徐仲伟 张亮 武会祥 杜祥备 孔令聪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4期64-65,共2页
针对安徽省沿淮地区粳糯稻-小麦生产现状,研究了沿淮地区粳糯稻-小麦周年丰产高效生产的茬口衔接、品种选用、播栽方式、群体起点及肥水管理等关键栽培措施,形成了沿淮地区稻麦周年轻简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以期为沿淮稻麦大面积生产... 针对安徽省沿淮地区粳糯稻-小麦生产现状,研究了沿淮地区粳糯稻-小麦周年丰产高效生产的茬口衔接、品种选用、播栽方式、群体起点及肥水管理等关键栽培措施,形成了沿淮地区稻麦周年轻简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以期为沿淮稻麦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淮地区 粳糯稻-小麦 周年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7
作者 徐秋梦 《环球慈善》 2024年第8期0133-0135,共3页
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意义,针对阅读教学的现状,总结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策略。目的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重新对语文课堂进行创新,教师要做好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 养工作,帮助学生积累阅... 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意义,针对阅读教学的现状,总结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策略。目的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重新对语文课堂进行创新,教师要做好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 养工作,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提高写作能力,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读写结合
下载PDF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被引量:5
8
作者 杜祥备 吴文革 +2 位作者 王永玖 张亮 孔令聪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6期43-44,152,共3页
针对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水稻、小麦生产现状,经过多年来的生产试验,研究了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生产的气候资源配置特征、季节间茬口衔接、品种类型选用、种植方式、群体特征、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关键栽培措施,形... 针对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水稻、小麦生产现状,经过多年来的生产试验,研究了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生产的气候资源配置特征、季节间茬口衔接、品种类型选用、种植方式、群体特征、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关键栽培措施,形成了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以期为区域稻麦周年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淮-淮北地区 稻麦两熟种植 周年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黄淮大豆生育期组归属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志平 王维虎 +6 位作者 张磊 胡晨 于国宜 李杰坤 胡国玉 吴倩 王大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3-721,共9页
以13份美国大豆生育期组(maturity group,MG)标准品种为对照,于2013-2015年对47份黄淮主推品种和新选育大豆品种进行生育期组划分,并用与生育期相关的SSR标记Satt431、Satt215和Satt557进行分子辅助鉴定。结果表明:47份参试品种3年... 以13份美国大豆生育期组(maturity group,MG)标准品种为对照,于2013-2015年对47份黄淮主推品种和新选育大豆品种进行生育期组划分,并用与生育期相关的SSR标记Satt431、Satt215和Satt557进行分子辅助鉴定。结果表明:47份参试品种3年平均生育日数归MGIV的品种数最多,有31份,占参试品种数的65.95%;归到MGIII和MGV的分别有6和10份,占12.77%和21.28%。3年均归在同一生育期组内的品种有蒙1157-1、蒙1158-1和徐9302-204等13份,占27.66%,说明这些品种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小,生育期比较稳定。用于辅助鉴定大豆生育期组的3个SSR标记对47份平均生育日数归属MGIII和MGV的选择效率分别为83.33%和90.00%,而归属MGIV品种的基因型较为复杂。研究发现,参试品种3年平均生育日数96-104d,株高46.22-85.90cm,主茎节数12.20-19.04节,其中2014年参试品种平均株高和主茎节数的变异系数均最小。归属MGII-MGIV的大豆品种平均株高和主茎节数随生育期组增加而升高,但MGV则反之。本试验结果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大豆生育期组的划分提供依据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育期组 SSR标记 划分
下载PDF
播期与播量对小麦新品种涡麦99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永强 《园艺与种苗》 CAS 2016年第9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小麦新品种涡麦99产量的影响,制定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标准。[方法]在沿淮淮北地区的安徽省龙亢农场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与播量对涡麦99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不同播期与播量对涡麦99产量构成... [目的]探讨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小麦新品种涡麦99产量的影响,制定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标准。[方法]在沿淮淮北地区的安徽省龙亢农场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与播量对涡麦99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不同播期与播量对涡麦99产量构成因素及农艺性状影响显著,推迟播期降低了涡麦99的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降低了株高和穗长;增加播量能提高成穗数、产量、株高和不孕小穗数,降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和小穗数。[结论]建议涡麦99在沿淮淮北地区10月下旬播种,以225 kg/hm2的播量有助于提高其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麦99 播期 播量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大豆新品种科龙188选育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维旗 田东丰 +4 位作者 王维虎 邵志芬 许化武 洪亮 于国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1期48-49,共2页
科龙188是安徽省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阜97211-71为母本,山宁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区试试验,两年平均单产为2 858.78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5.34%。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 科龙188是安徽省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阜97211-71为母本,山宁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区试试验,两年平均单产为2 858.78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5.34%。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 666.70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3.93%。该品种生育期101 d,单株有效荚数42.3个,百粒重18.4 g,粗脂肪含量19.11%,粗蛋白质含量41.95%。201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豆2014001),适宜安徽省江淮、淮北夏大豆种植区域。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科龙188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2000—2019年间我国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效果的分析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邵芳荣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4期26-29,共4页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世界范围内呈加重发生的趋势。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多地围绕小麦赤霉病防治开展了大量田间试验。从中国知网上检索到2000—2019年间发表的超过350篇相关论文,防治试验在2010—2019年间显著增多,占发表总数的89.35%...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世界范围内呈加重发生的趋势。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多地围绕小麦赤霉病防治开展了大量田间试验。从中国知网上检索到2000—2019年间发表的超过350篇相关论文,防治试验在2010—2019年间显著增多,占发表总数的89.35%。苏皖两省的报道最多,占64.33%。化学药剂防治仍是生产上广泛采用的防治手段,占使用药剂种(次)数的95%以上。对这些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显示现有登记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的药剂(包括单剂和混剂)均对该病有防治效果,实际的防效取决于试验时作物的发病压力和相应防治措施的选择,“种对的品种,做对的判断,找对的药剂,用对的方法”几方协同发力才能取得对小麦赤霉病“对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抗病品种 健身栽培 预测预报 化学防治
下载PDF
播期与播量对小麦新品种龙科1109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辉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7期41-43,共3页
为探讨小麦新品种龙科1109的配套栽培技术,在位于沿淮淮北地区的安徽省龙亢农场,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龙科1109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播量对龙科1109产量构成因素及农艺性状影响显著,推迟播期降低了龙科1... 为探讨小麦新品种龙科1109的配套栽培技术,在位于沿淮淮北地区的安徽省龙亢农场,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龙科1109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播量对龙科1109产量构成因素及农艺性状影响显著,推迟播期降低了龙科1109的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了产量;增加播量能提高成穗数和产量,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根据试验结果,建议龙科1109在沿淮淮北地区10月下旬播种,播量以232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科1109 播期 播量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播期与播量对小麦新品种皖垦麦0901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仲伟 王永玖 +4 位作者 张慧 张亮 刘俭 洪亮 李杨 《园艺与种苗》 CAS 2016年第7期78-79,88,共3页
为探讨小麦新品种皖垦麦0901的配套栽培技术,在沿淮淮北地区的安徽省龙亢农场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皖垦麦0901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播量对皖垦麦0901产量构成因素及农艺性状影响显著,推迟播期降低了皖垦... 为探讨小麦新品种皖垦麦0901的配套栽培技术,在沿淮淮北地区的安徽省龙亢农场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皖垦麦0901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播量对皖垦麦0901产量构成因素及农艺性状影响显著,推迟播期降低了皖垦麦0901的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了产量;增加播量能提高成穗数和产量,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根据试验结果,建议皖垦麦0901在沿淮淮北地区10月下旬播种以225 kg/hm2的播量、晚播条件下以300 kg/hm2的播量有助于提高其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垦麦0901 播期 播量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龙亢农场党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措施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跃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338-339,共2页
从实施科学规划以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开展创先争优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发挥带动作用以增强农业示范功能等方面总结了龙亢农场党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措施,以期为该农场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党建 现代农业 发展 措施 龙亢农场
下载PDF
24%烟嘧·硝磺·莠油悬浮剂防除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阎洪凯 杨艳洲 +1 位作者 刘韬 乔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1期118-119,共2页
24%烟嘧·硝磺·莠油悬浮剂防除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烟嘧·硝磺·莠油悬浮剂2.25 kg/hm2防除玉米田一年生杂草,药后45 d株防效、鲜重防效达均98%以上,具有防效高、杀草谱广的优点;在试验剂量下,... 24%烟嘧·硝磺·莠油悬浮剂防除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烟嘧·硝磺·莠油悬浮剂2.25 kg/hm2防除玉米田一年生杂草,药后45 d株防效、鲜重防效达均98%以上,具有防效高、杀草谱广的优点;在试验剂量下,对后茬小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烟嘧·硝磺·莠油悬浮剂 玉米田 一年生杂草 防效
下载PDF
浅谈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在龙亢农场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子行 《农业机械》 2016年第8期122-123,125,共3页
GPS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核心地位,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高效准确的定位信息,为农机作业提供高效导航信息。随着现代农业向着更加精准的方向发展,GPS导航将会得到更加普遍的应用,将在现代化农业中起到愈加主导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卫... GPS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核心地位,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高效准确的定位信息,为农机作业提供高效导航信息。随着现代农业向着更加精准的方向发展,GPS导航将会得到更加普遍的应用,将在现代化农业中起到愈加主导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卫星定位系统,可提高农机作业交接行的精准度,提高农机作业质量,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技术在龙亢农场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化 GPS导航 精确播种
原文传递
龙亢农场水稻“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俭 张亮 +2 位作者 邹云红 洪亮 李杨 《园艺与种苗》 CAS 2019年第4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龙亢农场水稻的最佳施肥量。[方法]2017年5—11月在安徽省龙亢农场现代农业科技园进行水稻“3414”肥效试验。[结果]龙亢农场水稻最佳施肥量,N为150kg/hm^2,P2O5为60kg/hm^2,K2O为120kg/hm^2,可获得水稻9379.5kg/hm^2的产量。... [目的]探讨龙亢农场水稻的最佳施肥量。[方法]2017年5—11月在安徽省龙亢农场现代农业科技园进行水稻“3414”肥效试验。[结果]龙亢农场水稻最佳施肥量,N为150kg/hm^2,P2O5为60kg/hm^2,K2O为120kg/hm^2,可获得水稻9379.5kg/hm^2的产量。[结论]结果为构建龙亢农场水稻施肥模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3414”肥效试验 施肥效果 推荐施肥量 龙亢农场
下载PDF
延衰剂对小麦开花后物质积累运转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正来 蔡永萍 +1 位作者 葛树广 许化武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75-377,共3页
在小麦开花期和麦粒形成期喷施延衰剂,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延衰剂均可提高花后物质积累量和花前物质向籽粒运转率,对防止小麦后期早衰,提高籽粒中后期灌浆强度,增加粒重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延衰剂 小麦 积累运转 灌浆速度 物质积累
下载PDF
沿淮稻茬晚播小麦施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戚尚 许化武 张春瑾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期49-50,共2页
通过采用播期、基本苗、总氮量、追肥比例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基追比作主区、追肥时间为副区的裂区设计,对龙亢农场所在的沿淮地区稻茬晚播小麦施氮技术进行建模寻优,结果表明:在沿淮地区稻茬迟播小麦要求抢时早播且施纯氮... 通过采用播期、基本苗、总氮量、追肥比例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基追比作主区、追肥时间为副区的裂区设计,对龙亢农场所在的沿淮地区稻茬晚播小麦施氮技术进行建模寻优,结果表明:在沿淮地区稻茬迟播小麦要求抢时早播且施纯氮17.5~20.0kg/666.67m2为宜;在氮肥过用过程中基肥与追肥比例为7∶3,追肥时间在3月15日更有利于小麦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 晚播小麦 施氮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