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护理体会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金翠 闫秀琴 黄杰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1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将8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通气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抗感染,平喘、祛痰对症治疗和低浓度氧疗;通气组在常规治疗的同...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将8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通气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抗感染,平喘、祛痰对症治疗和低浓度氧疗;通气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BiPAP无创通气,采用通气口鼻面罩,设定参数S/T模式,呼吸频率16~20次/min,潮气量在400~600 ml。呼气压(EPAP)数值调至在3~5 cm H2O(1 cm H2O=0.098 kPa),一般从最低值开始,逐渐调整数值。吸气压(IPAP)数值首先设置为较小值4 cm H2O,在半天内达到10~15 cm H2O。EPAP一定要低于IPAP,两者一定要有4 cm H2O以上的差值,接着将患者取半卧位,然后将鼻/面罩固定在患者面部,每日应用大于6 h,氧浓度30%~50%。结果对照组治疗3 h后PaCO2、PaO2、pH值均无显著改善,通气组在通气3 h后已有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 BiPAP无创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无创通气 护理
原文传递
品管圈在中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伟 王常畅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504-505,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中老年住院患者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中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活动主题,通过对穿刺现状问题进行调查、原因分析,规范了留置针穿刺的标准化流程,找出了有效提高...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中老年住院患者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中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活动主题,通过对穿刺现状问题进行调查、原因分析,规范了留置针穿刺的标准化流程,找出了有效提高中老年患者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培训临床护士,运用标准化穿刺流程全面质量改进。结果经过品管圈小组6个月的实践,护士掌握了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相关技巧,成功率由原先的81.58%提高为94.73%。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的提高了中老年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护理人员凝聚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工作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静脉留置针 穿刺成功率 护理
下载PDF
不同原因农药中毒患者的心理反应分析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伟 《淮海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农药中毒患者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对某院收治的52例农药中毒患者进行心理反应分析,找到患者服用农药的原因,并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护理。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 目的:探讨农药中毒患者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对某院收治的52例农药中毒患者进行心理反应分析,找到患者服用农药的原因,并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护理。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心理反应分析进行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52例农药中毒患者的心理主要是悲观绝望、紧张恐惧和自卑、羞怯等不良心理,其中悲观绝望患者23例,紧张恐惧患者18例,自卑、羞怯患者11例。进行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农药中毒患者进行心理反应分析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抢救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中毒 心理反应分析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33
4
作者 王飞 陈晓云 +4 位作者 闫秀琴 刘伟 孙雪婷 王琳 孙涛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9期-,共5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延续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选择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即将出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延续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选择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即将出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干预组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肢体锻炼、心理等方面进行医院-社区-家庭延续康复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出院日和出院6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分值。结果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44.17±11.21)、(72.47±15.36)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43.47±16.22)、(62.39±15.41)分,HAMD得分分别为(26.81±8.24)、(17.42±6.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6、4.64、4.97,均P<0.01)。相比之下,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1.94,P=0.03),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P=0.04),但变化幅度远不及干预组。2组间干预后Barthel指数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3.55、2.35,均P=0.00)。结论延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出院患者在居住环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障碍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康复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出院患者 延续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