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米替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及胃动力的作用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开光 胡运彪 +4 位作者 王承党 殷保书 杨仁松 王巧民 郑邦海 《胃肠病学》 2000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排空和胃电特性以及阿米替林对FD的疗效。方法:用双同位素标记SPECT技术和体表胃电图检测42例FD患者服用小剂量阿米替林前后胃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FD组和对照组液相排空曲线相似,半排空时间...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排空和胃电特性以及阿米替林对FD的疗效。方法:用双同位素标记SPECT技术和体表胃电图检测42例FD患者服用小剂量阿米替林前后胃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FD组和对照组液相排空曲线相似,半排空时间(T50)差异无显著性;FD组因相T50较对照组显著延长,胃电节律紊乱率及餐后振幅降低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阿米替林治疗4周后,FD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但胃排空异常率及胃电节律无明显改善。结论:阿米替林可能是通过降低胃肠神经的敏感性,而不是通过改善胃排空率或胃电节律发挥作用。临床使用阿米替林以改善FD症状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阿米替林 胃排空 胃电图描记
下载PDF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胃电图和胃排空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开光 胡运彪 +3 位作者 王承党 莫剑忠 王少先 萧树东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17-321,共5页
为了探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dyspepsia,NUD)患者的胃电图和双核素标记胃排空特性,以及它们在NUD诊断中的相关性,用这两种方法对20例健康人和27例NUD患者进行了研究。在此首次引入了峰值时... 为了探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dyspepsia,NUD)患者的胃电图和双核素标记胃排空特性,以及它们在NUD诊断中的相关性,用这两种方法对20例健康人和27例NUD患者进行了研究。在此首次引入了峰值时间、恢复时间、餐后振幅降低率及节律紊乱率等参数。结果显示:NU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节律紊乱率、恢复时间和餐后振幅降低率显著增高并延长(P<0.05)。NUD患者固相胃排空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胃电图和胃排空无明显相关性(P>0.05)。提示:NUD患者存在胃电和胃排空异常,它们之间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胃排空 胃电图
原文传递
合肥地区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巧民 吴正祥 +4 位作者 殷保书 郑邦海 张开光 丁西平 张明黎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调查合肥地区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病率、临床特征,探索影响FD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病例对照及多种精神量表调查收集FD的可疑危险因素。结果大学生FD患病率为8.3%,性别上无差异(P>0.05)。临床症状以上腹饱胀、早... 目的调查合肥地区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病率、临床特征,探索影响FD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病例对照及多种精神量表调查收集FD的可疑危险因素。结果大学生FD患病率为8.3%,性别上无差异(P>0.05)。临床症状以上腹饱胀、早饱为多,临床分型以运动障碍型为多(65.9%),病情轻,病程短,就诊率低。FD伴HP感染率47.7%。大学生的FD发病与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家族史(有消化不良及消化性溃疡)明显相关(P=0.000及P=0.011)。社会心理状态调查显示大学生FD患者也是一类易焦虑的人群。不良生活事件、负性社会经历及消极应对方式对FD发生可能有一定影响。结论FD在大学生中较为常见,运动障碍型为多。心理社会及家族因素可能对大学生FD发生有一定影响。防治重点应是加强应对指导、心理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患病率 危险因素 横断面研究 成年人
下载PDF
溃疡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管酸敏感性及胃食管反流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开光 吴正祥 +3 位作者 王巧民 郑帮海 殷保书 杨仁松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1年第2期54-55,共2页
为研究溃疡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FD)食管下端的酸敏感性及病理性胃食管反流 ,对 5 3例溃疡样型 FD患者及 2 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食管的酸敏感性测定 ,其中 4 7例 FD和 16例对照者又接受了 2 4小时动态 p H检测。结果显示 67.9%溃疡样型... 为研究溃疡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FD)食管下端的酸敏感性及病理性胃食管反流 ,对 5 3例溃疡样型 FD患者及 2 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食管的酸敏感性测定 ,其中 4 7例 FD和 16例对照者又接受了 2 4小时动态 p H检测。结果显示 67.9%溃疡样型 FD患者酸刺激呈阳性 ,4 2 .5 %溃疡样型 FD患者有病理性胃食管反流 ,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显示食管下端酸敏感性的增高和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可能是疼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食管24小时PH监测 食管酸敏感性
原文传递
TNF-α在IBD发病机制中的调节 被引量:11
5
作者 郑海涵 吴正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它们有各自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和组织学可区分;有学者认为它们是同一疾病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免疫应答中,TNF-α(TN...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它们有各自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和组织学可区分;有学者认为它们是同一疾病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免疫应答中,TNF-α(TNF核心家族成员之一)作为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主要促炎因子,在IB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克罗恩病 炎症性肠病
下载PDF
利福昔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变化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巧民 胡乐义 +3 位作者 姜彬言 宋继中 解朕 初晨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82-484,共3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 ble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变化可能在IB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利福昔明是一种几乎不被肠道吸收的广谱抗生素,粪便中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能杀...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 ble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变化可能在IB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利福昔明是一种几乎不被肠道吸收的广谱抗生素,粪便中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能杀死肠道内病原菌,调节肠道菌群紊乱,进而改善IBSl临床症状。本研究观察腹泻型IBS和对照组肠道菌群的变化,利福昔明治疗腹泻型IBS的疗效和药物安全性及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变化 利福昔明 治疗前后 疗效观察 腹泻型IBS 功能性胃肠病 肠道菌群紊乱
原文传递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性腹水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7
作者 盛圆 杨光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4期147-148,共2页
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技术(T—SPOT-TB)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检验方法,目前在美国、欧洲等地已经广泛应用于结核病的诊断。
关键词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结核 腹水 敏感性 特异性
下载PDF
大肠息肉内镜表现与病理特征及恶变关系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吴正祥 吴红阳 +3 位作者 张明黎 张开光 郑邦海 王巧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 探讨大肠息肉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特征及其恶变的关系。方法 对门诊患者大肠镜普查发现的 36 1例大肠息肉的内镜及病理特征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息肉恶变 42例 42枚 (10 5 % )。息肉≤ 5mm者无恶变 ,6~ 9mm者恶变率 0 9% ,10~... 目的 探讨大肠息肉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特征及其恶变的关系。方法 对门诊患者大肠镜普查发现的 36 1例大肠息肉的内镜及病理特征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息肉恶变 42例 42枚 (10 5 % )。息肉≤ 5mm者无恶变 ,6~ 9mm者恶变率 0 9% ,10~ 19mm者恶变率 11 8% ,≥ 2 0mm者恶变率 38 5 % ;腺瘤性息肉恶变率 9 7% ,增生性息肉恶率4 5 % ,80例炎性息肉有 1例恶变。绒毛状腺瘤性息肉是息肉恶变的高危因素 ,恶变率 (19/ 80 ) 2 3 8% ;恶变的息肉内镜下均表现为宽蒂或无蒂 ,表面充血或糜烂。结论 息肉恶变与其大小、形态和组织病理类型相关 ,腺瘤性息肉体积越大 ,绒毛状结构越多 ,癌变机会越高 ;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亦有恶变 ;大肠息肉不论大小、性质应尽可能予以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病理学 结肠镜检查
下载PDF
Th17细胞及IL-23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李为慧 吴正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发生在胃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大量证据表明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异常均对该疾病起着关键性作用。传统观点认为炎症性肠病与Th1细胞和Th2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应答有关;但最新...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发生在胃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大量证据表明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异常均对该疾病起着关键性作用。传统观点认为炎症性肠病与Th1细胞和Th2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应答有关;但最新研究指出,体内Th17细胞以及白细胞介素IL-23的存在,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息息相关。本文对炎症性肠病中Th17细胞及IL-23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IL-23 炎症性肠病 IL-17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心理因素与食管动力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正祥 解丽 +2 位作者 张开光 王巧民 叶献词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56-458,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食管动力的关系。方法使用高分辨率旁道灌注测压系统对20例健康对照组及121例FD进行食管动力测定,同时以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的心理状态,并观察食管动力与心理状态的联系。结果9.8%...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食管动力的关系。方法使用高分辨率旁道灌注测压系统对20例健康对照组及121例FD进行食管动力测定,同时以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的心理状态,并观察食管动力与心理状态的联系。结果9.8%(24/121)的FD患者有食管动力障碍,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食管动力障碍70.8%(17/24);胡桃夹食管2例、弥漫性食管痉挛5例;60.7%(73/121)的FD者有心理障碍,其中抑郁障碍38.0%(46/121)、焦虑障碍48.8%(59/121),对照组1例有轻度的抑郁障碍,P<0.01。有心理障碍FD者食管动力障碍发生率(26.0%,19/73)比非心理障碍FD者(10.4%,5/48)显著增高(P<0.05),且前者LES压力、食管体蠕动波幅、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食管动力障碍是FD重要功能紊乱之一,长期抑郁或焦虑可能影响FD食管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食管活动障碍 焦虑 抑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巧民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诊断 治疗 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胃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疗效及对血清MTL、VIP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虎林 刘杰 +3 位作者 吴德卫 韦瑞玲 董娟 余跃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第11期1196-1200,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胃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6例胃癌术后胃食管反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TEAS进行治疗,取穴同侧足三里、内关...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胃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6例胃癌术后胃食管反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TEAS进行治疗,取穴同侧足三里、内关,每周治疗7次,每次20 min;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食管动力学指标(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肌长度及食管收缩幅度、食管蠕动波传导速度),以及血清MTL、VIP水平,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食管反流各项症状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食管收缩幅度、食管蠕动波传导速度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增幅更明显(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食管下括约肌长度、肌压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IP水平均下降,MTL水平均增加(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05%,对照组72.0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EAS通过提高食管收缩幅度及蠕动波传导速度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血清MTL、VI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胃癌术后 胃食管反流 胃动素 血管活性肠肽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管运动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巧民 吴正祥 +5 位作者 张开光 殷宝书 郑邦海 杨仁松 丁西平 张明黎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9年第3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FD患者食管运动功能变化。方法:采用PC polygraf HR台式高分辨上消化道气液压毛细管连续灌注测压系统对36例FD患者进行食管测压。结果:FD组食管下段平均蠕动收缩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FD组食管下段蠕动压低于上段蠕动压的发生... 目的:探讨FD患者食管运动功能变化。方法:采用PC polygraf HR台式高分辨上消化道气液压毛细管连续灌注测压系统对36例FD患者进行食管测压。结果:FD组食管下段平均蠕动收缩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FD组食管下段蠕动压低于上段蠕动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FD组出现异常蠕动波55.5%例,表现为类型不同、次数不等的双峰波、三峰波、多发重复收缩波、逆行收缩波、非传导性同步收缩波及自发性收缩波等。以双峰波最多见。7例存在两种或以上异常波,8例同时伴有食管下段低幅蠕动。本组食管体运动异常检出共86%。结论:FD患者存在食管运动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食管体运动不协凋,其次为食管下段运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食管测压 食管运动异常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临床报告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开光 殷保书 +4 位作者 杨仁松 王巧民 郑邦海 贾勇 吴正祥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7-248,共2页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合并症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临床报告
原文传递
老年人结肠血管畸形的临床和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开光 王巧民 +1 位作者 郑帮海 吴正祥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80-582,共3页
目的了解老年人结肠血管畸形(VM)的内镜特点、患病率及随访病情的变化。方法经全结肠镜检查60岁以上老年人2917例,分为出血、无症状(无出血和其他消化道症状)和非出血(无出血但有其他消化道症状)3组,分析老年结肠血管畸形患者的结肠镜... 目的了解老年人结肠血管畸形(VM)的内镜特点、患病率及随访病情的变化。方法经全结肠镜检查60岁以上老年人2917例,分为出血、无症状(无出血和其他消化道症状)和非出血(无出血但有其他消化道症状)3组,分析老年结肠血管畸形患者的结肠镜特点及老年人结肠血管畸形的患病率;对无症状和出血结肠血管畸形患者进行了3年随访,比较各组结肠血管畸形自发出血的风险。结果老年人结肠血管畸形检出率为2.4%,显著高于非老年组的0.8%(P<0.05);无症状结肠血管畸形各组患者经3年随访无自发出血,但出血组均有自发再出血,且老年组(69.0%)显著高于非老年组(30.8%,P<0.01)。结论结肠血管畸形患病率老年组显著高于非老年组;老年和非老年无症状组结肠血管畸形自然转归良好,出血组再出血显著增多,应加强对出血结肠血管畸形患者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结肠血管畸形 流行病学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门诊患者大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正祥 王巧民 +2 位作者 郑帮海 贾勇 殷保书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9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对有症状就诊人群进行大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1995年~1996年对1246例因有下消化道症状就诊于消化科的患者进行大肠镜检查。结果肠粘膜炎性改变437例,溃疡性结肠炎55例,息肉187例(腺瘤121例,增... 目的探讨对有症状就诊人群进行大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1995年~1996年对1246例因有下消化道症状就诊于消化科的患者进行大肠镜检查。结果肠粘膜炎性改变437例,溃疡性结肠炎55例,息肉187例(腺瘤121例,增生性息肉66例),肠癌111例,未发现病变411例。在187例中发现并摘除息肉291枚,其中13例13枚息肉有局部恶变者电凝摘除后随访1年无异常发现。111例肠癌中DuckA60例。腺癌、息肉的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但≤29岁组腺癌、息肉也分别检出1.8%和16.4%。结论有症状就诊人群大肠镜检查是一可行、安全、费用不高和省时的方法,能明显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镜 检查 大肠肿瘤 大肠疾病
原文传递
结肠血管畸形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巧民 郑邦海 +3 位作者 贾勇 吴正祥 殷保书 杨仁松 《安徽医学》 1998年第4期16-17,共2页
本文报告在1150例全结肠镜检查中发现结肠血管畸形21例,检出率为1.8%.50岁以上老年人占85.7%.病变分布为:直肠4.8%、左半结肠42.8%、右半结肠38.1%、全结肠14.3%.根据内镜下形态特点将其分为三型:Ⅰ型(局限型)14例;Ⅱ型(弥漫型)3例;Ⅲ型... 本文报告在1150例全结肠镜检查中发现结肠血管畸形21例,检出率为1.8%.50岁以上老年人占85.7%.病变分布为:直肠4.8%、左半结肠42.8%、右半结肠38.1%、全结肠14.3%.根据内镜下形态特点将其分为三型:Ⅰ型(局限型)14例;Ⅱ型(弥漫型)3例;Ⅲ型(血管瘤样型)4例.21例血管畸形中引起下消化道出血8例(38%),对其中6例采用内镜下电凝治疗,获得良好疗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内镜是结肠血管畸形的首选诊断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血管畸形 诊断 治疗 内窥镜
下载PDF
英夫利西单抗在炎症性肠病应用进展(综述)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阿兰 班春景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1-103,共3页
在炎症性肠病治疗过程中,递减治疗方案越来越受到重视,英夫利西单抗已充分显示其优越性。该文主要对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用药期间的护理、不良反应做一综述。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英夫利西单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结肠血管发育不良的肠镜诊治与随访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开光 王巧民 +2 位作者 郑帮海 吴正祥 胡运彪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年第6期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血管发育不良(AD)的临床特点以及肠镜下高频电治疗的安全性、疗效。方法分析结肠AD的临床和肠镜特点,对结肠AD无症状者、合并出血者和出血后肠镜治疗者进行了3年随访以了解结肠AD自发出血的风险和治疗的效果。结果 10200例... 目的探讨结肠血管发育不良(AD)的临床特点以及肠镜下高频电治疗的安全性、疗效。方法分析结肠AD的临床和肠镜特点,对结肠AD无症状者、合并出血者和出血后肠镜治疗者进行了3年随访以了解结肠AD自发出血的风险和治疗的效果。结果 1020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中共检出结肠AD126例,总检出率为1.24%,无症状组血管畸形检出率为0.89%;出血组2.62%;非出血组0.82%。1014例无症状者检出9例结肠AD患者,3年随访期间均未出血。结肠AD合并出血者3年内大多数患者会自发再出血,11例行肠镜电凝治疗无并发症且能显著减少1年内再出血率(18%vs 54%,P<0.05)。结论结肠AD患病率低,无症状人群中的结肠AD患病率较低且自然转归良好,结肠AD合并出血者多数3年内易自发再出血,肠镜电凝治疗1年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发育异常 结肠镜检查 电凝法
原文传递
药物性肝病5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业涛 王巧民 +1 位作者 肖梅 张开光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69-470,共2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认识与诊治水平。方法对符合标准的51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肝病的药物中,中草药占33.3%、抗生素占19.6%、抗肿瘤药占11.8%、抗结核类占7.8%、抗甲状腺类占7.8%、心...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认识与诊治水平。方法对符合标准的51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肝病的药物中,中草药占33.3%、抗生素占19.6%、抗肿瘤药占11.8%、抗结核类占7.8%、抗甲状腺类占7.8%、心血管类占5.9%、降糖药占3.9%、神经精神病药物占3.9%、非甾体抗炎药占2.0%,其他类占3.9%。临床分型属于肝细胞损伤型22例,胆汁淤滞型24例,混合型5例。结论多种药物可以引起急性药物性肝病,应加强监测以及时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中毒性 药物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