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护理记录单在预防 NICU危重患儿压疮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汪丽平 鲁琦 张海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年第11期3152-3153,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护理记录单在预防NICU危重患儿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采用常规防压疮措施的危重患儿(对照组),采用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对82例危重患儿进行评估,评分后实施防压疮护理措施(实验组)... 目的:探讨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护理记录单在预防NICU危重患儿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采用常规防压疮措施的危重患儿(对照组),采用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对82例危重患儿进行评估,评分后实施防压疮护理措施(实验组),比较两组患儿压疮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皮肤压疮发率为15%,实验组患儿皮肤压疮发生率为3.8%,实验组患儿皮肤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使用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护理记录单能有效降低皮肤风险高危患儿压疮的发生率,保障危重患儿的皮肤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 压疮 护理质量
原文传递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艳 《当代临床医刊》 2017年第1期2851-2851,2853,共2页
目的分析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 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741例,将发生喂养不耐受者纳入不耐受组,余者纳入耐受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产儿不耐受发生率20.13%;不耐受组胎龄、出生... 目的分析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 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741例,将发生喂养不耐受者纳入不耐受组,余者纳入耐受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产儿不耐受发生率20.13%;不耐受组胎龄、出生体重、开奶时间低于耐受组,新生儿1min窒息评分、开始排便时间高于耐受组,不耐受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留置导管率高于耐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较多,需联合产科,做好新生儿窒息预防,采用多种干预措施如口腔按摩、抚触等以利于胎粪排除、口腔吞咽功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下载PDF
热敷在早产儿PICC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鲁琦 《护理学报》 2013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在为早产儿PICC置管过程中,无菌状态下热敷穿刺血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09年12月住院的早产儿39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置PICC;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的早产儿43例为观察组,消毒后在无菌状态下热敷穿刺血管2... 目的探讨在为早产儿PICC置管过程中,无菌状态下热敷穿刺血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09年12月住院的早产儿39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置PICC;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的早产儿43例为观察组,消毒后在无菌状态下热敷穿刺血管2~3min后置管,观察观察组患儿消毒前后、热敷后血管充盈的情况并比较血管内径,同时比较两组早产儿1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24h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热敷后血管内径增大,血管充盈不佳的明显减少,充盈饱满的增多,与热敷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高,24h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毒后热敷穿刺血管法能有效解决早产儿PICC穿刺困难和送管困难,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降低置管后24h静脉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PICC 热敷 1次穿刺成功率 静脉炎
下载PDF
3M自粘式弹力绷带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汪丽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7期124-125,共2页
目的观察3M自粘式弹力绷带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效果。方法 2010年7至2011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足月新生儿240例,按患儿行外周静脉穿刺术的日期分组,单日为观察组,共120例,双日为对照组,共120例,由操作熟练的护士按静... 目的观察3M自粘式弹力绷带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效果。方法 2010年7至2011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足月新生儿240例,按患儿行外周静脉穿刺术的日期分组,单日为观察组,共120例,双日为对照组,共120例,由操作熟练的护士按静脉留置针无菌操作规程进行穿刺,观察组穿刺成功后,立即予4-5cm宽弹力绷带从静脉留置针敷贴外超过针眼处开始沿着肢体平整稍加压缠绕患两圈,松紧适宜,将整个留置针固定,肝素帽露在弹力绷带外。对照组单纯使用3M无菌透明敷贴固定。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论观察组静脉留置时间大于对照组静脉留置时间(P〈0.05)。结论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采用3M自粘式弹力绷带固定能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下载PDF
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童安凤 《哈尔滨医药》 2017年第3期271-272,共2页
目的评价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120例,据入院顺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康惠尔透明... 目的评价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120例,据入院顺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康惠尔透明贴固定留置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见Ⅲ级静脉炎,观察组Ⅰ-Ⅱ度静脉炎发生率31.67%、堵管发生率5.00%、更换穿刺部位率18.33%低于对照组50.00%、18.33%、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渗血发生率、回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症状出现时间高于对照组,肿胀消失时间、新生儿不适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惠尔透明贴可降低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 留置针 静脉炎 康惠尔透明贴
下载PDF
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对新生儿红臀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沈晓燕 鲁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6期191-192,共2页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对新生儿红臀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2例红臀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6例,在常规护理之后采用鞣酸软膏。观察组36例,在常规护理后采用局部氧疗,并对红臀新生儿...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对新生儿红臀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2例红臀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6例,在常规护理之后采用鞣酸软膏。观察组36例,在常规护理后采用局部氧疗,并对红臀新生儿创面上应用含酚炉甘石洗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1例,有效率为2.8%,治愈35例,治愈率为97.2%,没有无效,总有效36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24例,有效率为66.6%,治愈2例,治愈率为5.6%,无效10例,无效率为27.8,总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72.2%;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两组在治疗效果方面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之后对红臀新生儿采用局部氧疗加含酚炉甘石洗剂,能够提高消肿效果,使患儿创口快速收敛,对患儿伤口愈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红臀 疗效分析 护理方式
下载PDF
增加护手足措施减少足月儿光疗皮肤受损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张月红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59-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增加护手足措施对降低足月儿在光疗时皮肤异常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12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需要光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眼护会阴组)60例,干预组63例(护眼护会阴同时增加护手足措施)。结果:干... 目的:探讨增加护手足措施对降低足月儿在光疗时皮肤异常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12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需要光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眼护会阴组)60例,干预组63例(护眼护会阴同时增加护手足措施)。结果:干预组患儿在进行光疗时皮肤无异常,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足月儿在进行光疗时增加护手足措施是一种有效预防皮肤异常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儿 皮肤损伤 蓝光治疗
下载PDF
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0
8
作者 丁敏 胡章敏 +1 位作者 尹依菊 周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3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80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管理,均...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80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管理,均连续观察5 d。比较两组蓝光治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体重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蓝光治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各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两组护理后2、4、5 d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护理前,护理后4、5 d时低于护理后2 d,护理后5 d时低于护理后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护理后2、4、5 d时,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体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发热、皮疹的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需换血治疗,也未见胆红素脑病发生。结论精细化管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效果显著,利于患儿康复,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缓解新生儿科病房紧张压力,既提高了病床的周转率,又降低了患儿的住院成本,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精细化管理 总胆红素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和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戴立英 傅燕娜 +1 位作者 张健 王琍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235-2238,2242,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高频振荡通气(HFOV)、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34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高频振荡通气(HFOV)、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34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PS、HFOV、iNO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1、6、24 h动脉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及转归情况等。结果本组患儿治疗后1、6、24 h的pH值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大于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PaCO2)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6、24 h的吸入氧浓度(FiO2)和氧合指数(OI)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24 h的平均气道压(MAP)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6、24 h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大于治疗前(P<0.05)。本组患儿平均iNO有效浓度为(10.4±2.3)ppm,平均iNO时间为(42.5±8.9)h;治愈25例,9例因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结论联合应用PS、HFOV、iNO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可以改善其动脉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改善其氧合,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呼吸功能不全 高频通气 肺表面活性剂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安徽省住院早产儿脑损伤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4
10
作者 张健 刘光辉 +8 位作者 赵钰玮 王慧琴 茅双根 毛国顺 席康明 王俐俐 张传龙 高成菊 黄道丹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目的开展安徽省住院早产儿脑损伤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其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安徽省新生儿协作网9家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早产儿母亲妊娠资料及... 目的开展安徽省住院早产儿脑损伤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其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安徽省新生儿协作网9家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早产儿母亲妊娠资料及早产儿出生资料和住院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 378例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发生率为23.56%(798/3 387),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率为2.60%(88/3 387)。宫内窘迫、贫血、低血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为PVH-IVH发生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310、1.591、1.835、3.310,P<0.05),较大胎龄为PVH-IVH发生的保护因素(OR为0.671,P<0.05)。PVH-IVH、NEC和应用机械通气是PVL发生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4.017、3.018、 2.166,P<0.05),女性和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是PVL的保护因素(OR分别为0.514、0.418,P<0.05)。结论窒息缺氧、感染/炎症、应用机械通气、贫血、低血糖等因素可增加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危险因素 早产儿
下载PDF
IL-6和IL-8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赵凤霞 刘光辉 张健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11-1315,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IL-8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共140例(败血症组49例,局部感染组91例)为研究对象,非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61例作为对照组,比...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IL-8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共140例(败血症组49例,局部感染组91例)为研究对象,非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6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血清中IL-6和IL-8水平的差异,分析各指标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结果治疗前败血症组IL-6、IL-8水平均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IL-6和IL-8在局部感染组中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后,败血症组IL-6水平均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局部感染组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8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ROC曲线分析显示:当IL-6取32 pg/m L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7.8%、79.6%、81.6%;当IL-8取54 pg/m L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77.6%、63.8%、67.2%;IL-6+IL-8联合诊断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71.4%、86.2%、82.6%。结论 IL-6、IL-8参与炎症反应,且两者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IL-6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高于IL-8,且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败血症 新生儿
原文传递
无创高频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衰竭中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9
12
作者 孔萤 王杨 +1 位作者 戴立英 张健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973-975,979,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通气(nHF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入住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42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患儿分为nHFV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通气(nHF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入住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42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患儿分为nHFV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及氧合指数(OI)等指标变化,观察治疗后的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12、24h,nHFV组PaO2、PaCO2、OI与nCP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HFV组通气时间(35.1±17.3)h少于nCPAP组(47.9±20.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为有创通气nHFV组3例,nCPAP组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颅内出血nHFV组12例,nCPAP组1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8),两组均未发生肺气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论 nHFV能有效的降低PaCO2并提高PaO2,并发症未见增加,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无创通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不全 婴儿 早产 高频通气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下载PDF
常规MRI联合DWI在早产新生儿脑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13
作者 潘志立 吕维富 闵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605-1607,1614,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DWI在早产新生儿脑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总结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早产新生儿脑损伤病例44例,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MR和DWI联合扫描,获得T_1WI、T_2WI及DWI图像,DWI采用回波平面成像超高速成像方法。结果本组44...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DWI在早产新生儿脑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总结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早产新生儿脑损伤病例44例,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MR和DWI联合扫描,获得T_1WI、T_2WI及DWI图像,DWI采用回波平面成像超高速成像方法。结果本组44例早产新生儿中16例常规MRI显示脑室周围斑点状短T_1信号、等T_2信号,DWI上述病灶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 16例常规MRI表现为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弥漫片状短T_1信号、等T_2信号,DWI上述病灶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并有8例在DWI同时显示胼胝体膝部、压部区域灶状或弥漫性高信号; 8例常规MRI未见明显异常信号,但在DWI显示侧脑室旁及深部白质灶状或斑片状异常高信号; 4例临床有围生期窒息史患儿,常规MRI及DWI均未见异常信号。结论 DWI成像检查对早产新生儿脑损伤具有较高敏感性,常规MRI检查与DWI序列结合可以比较全面反映早产新生儿脑损伤的病灶范围和演变过程,提高其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技术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新生儿早期胆红素脑损伤中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叶同生 张健 +2 位作者 胡克非 刘光辉 郑洪 《安徽医学》 2017年第5期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时磁共振波谱技术(MRS)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特征,为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3月入住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114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时磁共振波谱技术(MRS)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特征,为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3月入住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114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是否有脑损伤,分为观察组(胆红素脑损伤)和对照组(无脑损伤),同时分别进行MRS分析及BAEP检测,MRS分析所测定的代谢产物包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胆碱复合物(Cho);并以Cr的峰下面为内参照物,计算NAA/Cr、Cho/Cr、NAA/Cho比值。比较两组MRS及BAEP的差异。结果观察组NAA/Cr比值(1.34±0.26)较对照组(1.50±0.3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A/Cho及Cho/Cr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EP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RI基础上,MRS联合BAEP检查有助于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早期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胆红素脑损伤 磁共振波谱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丽丽 戴立英 郑洪 《安徽医学》 2020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行纤支镜检查的5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纤支镜检查结果、支气管肺泡灌洗结果以及手术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50例...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行纤支镜检查的5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纤支镜检查结果、支气管肺泡灌洗结果以及手术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50例患儿中,18例(36.00%)表现为气促的新生儿肺炎和/或肺不张者,22例(44.00%)表现为持续喉喘鸣和/或吸气性呼吸困难者,10例(20.00%)表现为声音嘶哑和/或哭声低弱者。31例患儿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送检病原学检测,其中,22例为阴性(70.97%),9例为阳性(29.03%)。临床转归结果:痊愈2例(4.00%),好转37例(74.00%),无改善和/或加重11例(22.00%)。50例患儿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时,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时,PO 2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36.00%)患儿出现低氧血症,2例(4.00%)发生支气管黏膜轻微出血,1例(2.00%)术后出现抽搐。结论纤支镜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有较明显的诊治效果,术后预后较好,在该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呼吸系统 婴儿 新生儿 动脉血气分析
下载PDF
NHFOV、NIPPV、NCPAP疗法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对比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莹莹 戴立英 +4 位作者 朱峰 许红 马晓洁 张朋 黄金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8期72-76,共5页
目的观察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疗法、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疗法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出生胎龄28~32周的RDS早产儿101例,其中NHFOV组33例、NIPPV组34例及NCPAP组34例,... 目的观察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疗法、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疗法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出生胎龄28~32周的RDS早产儿101例,其中NHFOV组33例、NIPPV组34例及NCPAP组34例,三组均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及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在此基础上NHFOV组、NIPPV组、NCPAP组分别采用NHFOV、NIPPV、NCPAP无创通气方法。观察并记录三组治疗前及无创通气治疗1、6、24 h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值、P/F;记录三组无创通气过程中PS使用情况、无创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改用有创通气治疗及频繁呼吸暂停发生情况,观察三组患儿鼻损伤及肺气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NCPAP组比较,治疗1、6、24 h时NHFOV、NIPPV组患儿PaCO_(2)降低,PaO_(2)及P/F比值升高(P均<0.05)。与NCPAP组比较,NHFOV、NIPPV组患儿PS应用情况及有创通气例数例数少(P均<0.05)。三组总用氧时间及无创通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患儿鼻损伤、肺气漏、腹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NCPAP比较,NHFOV、NIPPV用于RDS早产儿无创通气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患儿的氧合、减少CO_(2)潴留、减少外源性PS使用及有创通气使用,并发症发生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疗法 无创通气疗法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疗法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危险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4
17
作者 查萍 王琍琍 +2 位作者 刘光辉 张健 傅燕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8例明确诊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在其1岁时进行随访,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早期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差异,分析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危险...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8例明确诊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在其1岁时进行随访,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早期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差异,分析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在惊厥、休克、肌张力异常、贫血发生率、外周血白细胞数<5×109/L或>20×109/L、脑脊液有核细胞数>500×106/L和蛋白含量、糖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脊液糖浓度降低和白细胞数<5×109/L或>20×109/L均为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1,P<0.05)。结论脑脊液糖浓度降低和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均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预后 危险因素 新生儿
下载PDF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肠内营养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亚芥 代传林 +1 位作者 李丹 潘家华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17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目的 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extensively hydrolyzed protein formula,eHPF)和标准早产儿配方奶(standard preterm infant formula,SPF)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中的临床效果,为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喂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 目的 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extensively hydrolyzed protein formula,eHPF)和标准早产儿配方奶(standard preterm infant formula,SPF)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中的临床效果,为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喂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2周),随机分为eHPF组和SPF组,eHPF组生后予eHPF喂养至校正胎龄32周后改为SPF喂养;SPF组生后予SPF喂养.记录两组早产儿临床资料,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肠道营养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并发症情况及血生化指标.结果 共纳入eHPF组85例,SPF组91例.eHPF组住院时间、体重增长速率、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均优于SPF组[(38.4±7.8)d比(42.1±11.0)d,(25.5±10.1)g/d比(21.8±7.8)g/d,(12.1±4.0)d比(16.0±3.8)d,(11.6±3.9)d比(13.0±3.8)d,(9.3±2.2)d比(14.3±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PF组胆汁淤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低于SPF组(22.7%比24.3%,6.8%比7.2%,15.9%比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PF组第14天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SPF组[(40.3±23.0)μmol/L比(53.6±26.5)μmol/L],第21天血清总蛋白水平及白蛋白水平高于SPF组[(50.5±3.7)g/L比(46.7±5.3)g/L,(31.3±4.1)g/L比(29.4±5.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HPF可缩短极/超低出生体重儿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更快恢复出生体重,加快胆红素消退,降低喂养不耐受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是极/超低出生体重儿肠内营养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超低出生体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肠道营养 婴儿配方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
原文传递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新生儿喉喘鸣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先红 刘光辉 +2 位作者 杨泽玉 傅燕娜 张健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77-879,共3页
新生儿喉喘鸣是指新生儿出生时或生后数周内出现喉部高音调的喘鸣音,是由于气流通过气道的狭窄段所致。喘鸣是上呼吸道狭窄或梗阻的常见表现,无论是吸气性或呼气性喘鸣,需高度警惕气道狭窄及发育异常。既往仅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先天性喉... 新生儿喉喘鸣是指新生儿出生时或生后数周内出现喉部高音调的喘鸣音,是由于气流通过气道的狭窄段所致。喘鸣是上呼吸道狭窄或梗阻的常见表现,无论是吸气性或呼气性喘鸣,需高度警惕气道狭窄及发育异常。既往仅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即单纯性先天性喉喘鸣,忽略寻找其他原因造成的喉喘鸣,容易导致误诊,延误治疗。小儿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儿科临床的一项新技术,因其能插入患儿气管、支气管、段及亚段支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喘鸣 新生儿科 喘鸣音 喉软骨软化 气道发育异常 病因诊断 纤支镜检查 吸气性 气管支气管狭窄 狭窄段
原文传递
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 被引量:14
20
作者 戴立英 张健 +1 位作者 刘光辉 傅燕娜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8期1362-1365,共4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用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38例,男27例,女11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6、24 h的血气分析、氧合指数(O...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用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38例,男27例,女11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6、24 h的血气分析、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监测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所有病例PH、PaCO2、PaO2、OI、a/A在治疗后1、6、24 h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1),治愈28例(73.7%),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及死亡10例(26.3%),未发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结论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度呼吸衰竭是安全和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衰竭 高频振荡通气 一氧化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