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证的药方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査镜雨 章健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年第5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甲亢的有效方药,为临床治疗和开发新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古今医家治疗甲亢的有效内服方剂213首,包括古代方剂74首,现代方剂139首,统计分析其复方用药种类、用药频率,总结用药特点和主要的药物配伍形式,并对方剂中蕴... 目的:探讨治疗甲亢的有效方药,为临床治疗和开发新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古今医家治疗甲亢的有效内服方剂213首,包括古代方剂74首,现代方剂139首,统计分析其复方用药种类、用药频率,总结用药特点和主要的药物配伍形式,并对方剂中蕴含的古今医家对该病病因病机、组方遣药、治则治法的认识进行总结提炼。结果:补益药、清热药是甲亢方剂的主要组成药物。化痰药、理气药、理血药是甲亢方剂的主要配伍形式。结论:古今甲亢用药的特点体现了甲亢阴虚热结,兼挟痰凝、气滞、血瘀的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药方分析
下载PDF
归龙丸方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6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许瑞卿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探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应用归龙丸方治疗68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糖、血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并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液动力学检查、比较。结果 68例患者与治疗前比症状明... 目的探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应用归龙丸方治疗68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糖、血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并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液动力学检查、比较。结果 68例患者与治疗前比症状明显改善,血糖及血压控制良好,股总、腘、胫后、足背动脉的管径增宽,血流峰时速度下降,血流量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无不良反应。结论归龙丸方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归龙丸方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中医药综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杰 曹会波 +1 位作者 黄蕾 张国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5期681-683,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下简称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2组均予弥可保0.5mgtid口服,依帕司他片50mgtid口服,前列地尔10ug静滴qd;硫辛酸0.6静滴q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下简称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2组均予弥可保0.5mgtid口服,依帕司他片50mgtid口服,前列地尔10ug静滴qd;硫辛酸0.6静滴q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煎剂内服、中药外洗及针灸治疗,两者均以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观察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肌电图检测等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等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使用中药方剂、中药外洗以及针灸治疗DPN,可以显著改善DPN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归龙丸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再叶 许瑞卿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57-158,共2页
目的观察归龙丸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给予饮食控制及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归龙丸方每日1剂,2次/d,对照组用弥可保0.5mg口服3,次/d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 目的观察归龙丸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给予饮食控制及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归龙丸方每日1剂,2次/d,对照组用弥可保0.5mg口服3,次/d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58.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归龙丸方能明显缓解DPN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治疗DPN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归龙丸方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体会
5
作者 孙梦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153-156,共4页
文章将发生了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对患者实施中药熏洗能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2年12月,所选研究对象均是糖尿病患者,患者均出现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首先,设置对照组,该组... 文章将发生了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对患者实施中药熏洗能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2年12月,所选研究对象均是糖尿病患者,患者均出现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首先,设置对照组,该组入选病例为30;其次设置观察组,该组病例数与对照组相等。医院在对两组患者实施治疗时,采取两种不同的局部护理手段,其中对照组接受温水足浴治疗,观察组接受中药熏洗治疗。结果 ①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是70.00%、93.33%(P<0.05);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疼痛状况基本相等,治疗后疼痛状况均得到改善,而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观察组的下肢疼痛评分远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的腓总神经都呈现改善趋势,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了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中药熏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不但能控制病情发展,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护理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皮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和血清肌肽酶-1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杨光 徐新 +7 位作者 张宇 许娟 蒋淑娟 夏莉 张洋 王贻坤 李忠胜 章诗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82-1087,共6页
背景高血糖在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尽管肌肽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潜在清除剂,但其在组织中的有效性受血清肌肽酶-1(CN-1)活性的限制。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皮肤AGEs与血清CN-1的相关性及其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 背景高血糖在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尽管肌肽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潜在清除剂,但其在组织中的有效性受血清肌肽酶-1(CN-1)活性的限制。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皮肤AGEs与血清CN-1的相关性及其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尚未明确。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皮肤AGEs、血清CN-1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以评估皮肤AGEs和血清CN-1预测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皮肤AGEs与血清CN-1的相关性,皮肤AGEs、血清CN-1分别与一般资料、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其他疾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皮肤AGEs、血清CN-1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134例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13例(9.7%)、糖尿病肾病(DN)38例(28.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56例(41.8%)、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79例(59.0%),皮肤AGEs(80.2±10.6),血清CN-1(6.9±3.4)μg/L。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DR与皮肤AGEs呈正相关(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CN-1与皮肤AGEs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B=7.630)、年龄(B=0.408)、DR(B=7.183)是皮肤AGEs的影响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舒张压(DBP)与血清CN-1呈正相关(P<0.05),皮肤AGEs与血清CN-1呈负相关(P<0.05)。结论皮肤AGEs、血清CN-1与大部分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DN、DPN及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间无明显相关关系;与血清CN-1不同,皮肤AGEs与DR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肌肽 肌肽酶-1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下载PDF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17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宇 《淮海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94-94,共1页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7例,采用利拉鲁肽注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6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重指数(BMI)的变化...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7例,采用利拉鲁肽注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6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重指数(BMI)的变化情况。结果采用利拉鲁肽治疗前后患者FPG、2 h PG、Hb A1c、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应用,可有效降低FPG、2h PG,还可明显降低患者体重,减低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肥胖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