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河干流行洪区泄流能力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虞邦义 杨兴菊 +1 位作者 倪晋 贲鹏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5-130,共6页
淮河中游行洪区是中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行洪区多,启用频率高,行洪效果差,经济损失大。进行进一步治淮,将对淮河中游行洪区进行调整,调整后其行洪能力的确定关系到中游河道整治工程布局和行洪区优化调度。影响行洪区行洪能力... 淮河中游行洪区是中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行洪区多,启用频率高,行洪效果差,经济损失大。进行进一步治淮,将对淮河中游行洪区进行调整,调整后其行洪能力的确定关系到中游河道整治工程布局和行洪区优化调度。影响行洪区行洪能力的主要因素有行洪区几何形态、进退洪闸规模与布置以及进退洪闸间河道水力条件等。该文采用水动力数学模型及实体模型(河工模型与水工模型)等手段,对淮河干流正阳关至浮山段仍保留的5个行洪区行洪能力进行计算与试验验证,确定了5个行洪区规划条件下的泄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干流 行洪区 泄流能力 水动力数学模型 实体模型
原文传递
分枝期旱涝急转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许浒 袁宏伟 +2 位作者 张辉 蒋尚明 刘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0-74,80,共6页
为揭示大豆旱涝急转条件下先期旱胁迫与后期涝胁迫的交互作用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程度单一受涝和不同程度旱涝急转的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大豆株高、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产量减产规律,量化了旱涝相互作用... 为揭示大豆旱涝急转条件下先期旱胁迫与后期涝胁迫的交互作用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程度单一受涝和不同程度旱涝急转的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大豆株高、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产量减产规律,量化了旱涝相互作用间的效应,初步揭示了旱涝急转下的大豆减产规律。结果表明:旱涝急转对于大豆正常生长发育的胁迫作用和最终导致的减产要明显小于单涝组;前期轻度干旱对于后期涝胁迫对大豆正常生长造成的抑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补偿效应,且在一定受旱程度范围内基本呈现前期受旱时间越长,其后期补偿效应越大的规律;旱涝急转组相比单涝组产量有明显增加的原因,是因为前期适宜的轻度干旱对于大豆百粒重补偿了4.79%~20.00%、平均单株荚数补偿了4.28%~46.63%、单株实荚数补偿了9.72%~73.04%,同时结合株高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说明短期轻旱增强了大豆对于外界水土环境的耐受性,缓解了后期涝渍对大豆生长发育造成的生理胁迫。研究成果可为探究旱涝急转致灾机理,制定合理的面向旱涝急转的减灾、防灾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旱涝急转 旱涝交替 减产规律 补偿效应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神灵电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凤存 张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1期106-110,共5页
为评估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本文采用直接量测法与观测分析法确定主要农作物的净灌溉定额。根据各类作物的实际灌溉面积推算灌区的净灌溉用水量,以及灌区管理站提水记录与灌区内塘坝复蓄系数推算神灵电灌区毛灌溉用水总量,通过首位测算法... 为评估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本文采用直接量测法与观测分析法确定主要农作物的净灌溉定额。根据各类作物的实际灌溉面积推算灌区的净灌溉用水量,以及灌区管理站提水记录与灌区内塘坝复蓄系数推算神灵电灌区毛灌溉用水总量,通过首位测算法求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测算了神灵电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结果表明,神灵电灌区系数从0.5513提升至0.5889,主要得益于配套工程的更新改造与灌区日益完善的管理维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首尾测算法 净灌溉用水量 蒸发蒸腾水量 节水灌溉制度
下载PDF
淮北平原典型地区天然降雨农田磷流失规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继伟 李如忠 +3 位作者 张辉 曹秀清 袁宏伟 王矿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70,78,共7页
降雨径流是引起旱作物农田养分流失的关键因素,研究其排水中磷的流失规律对农业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天然降雨过程开展淮北地区农田原位排水试验,分析了降雨-产流机制、用地类型对磷流失的影响以及磷输出的动态变化特征... 降雨径流是引起旱作物农田养分流失的关键因素,研究其排水中磷的流失规律对农业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天然降雨过程开展淮北地区农田原位排水试验,分析了降雨-产流机制、用地类型对磷流失的影响以及磷输出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前期土壤含水率和降雨强度是影响产流的主要因素,当砂姜黑土耕层土壤体积含水率达39%后,持续强降雨易发生超渗产流现象,且降雨强度越大径流强度越大;降雨径流是农田磷输出的载体和动力,不同用地类型磷的输出浓度和形态有所差异,其浓度大小为菜地>夏玉米>春花生>绿化地,农田的PP/TP值(58.94%)高于绿化地的PP/TP值(44.61%);不同时段径流排水中磷的浓度、形态和污染负荷差异较大,雨强越大输出浓度和负荷越高,TP的变化范围为0.52~1.14 mg/L,累计输出量为26.61 kg/hm^(2);通过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累计径流深与累计降雨量(R^(2)=0.9646)、磷累计输出负荷(R^(2)=0.9975)等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成果可为该地区降雨-产流机制研究、农田磷输出负荷估算和农田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天然降雨 农田排水 流失负荷 用地类型 超渗产流
下载PDF
基于自助法与云模型的区域旱灾风险评估及区划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成国 白露 +2 位作者 白夏 金菊良 蒋尚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4-695,共12页
区域旱灾风险评估与区划是科学揭示旱灾风险系统要素相互作用与演变机制的基础性工作,可为制定区域旱灾风险防控措施、实现旱灾风险管理提供合理有效的决策依据。为系统描述区域旱灾风险系统包含的随机性、模糊性及未确知性等复杂不确... 区域旱灾风险评估与区划是科学揭示旱灾风险系统要素相互作用与演变机制的基础性工作,可为制定区域旱灾风险防控措施、实现旱灾风险管理提供合理有效的决策依据。为系统描述区域旱灾风险系统包含的随机性、模糊性及未确知性等复杂不确定性信息,论文基于随机抽样Bootstrap方法在合理构建区域旱灾风险系统样本方案集的基础上,将传统的确定性旱灾等级标准进行云化处理,采用正向正态云算法对区域因旱受灾风险系统Bootstrap样本集进行风险估计,并借助Arc GI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对区域旱灾风险分布状况进行区划研究,最终建立了基于自助法与云模型的区域旱灾风险评估及区划模型。该模型在安徽省的应用结果表明:1)云模型方法能较好地描述旱灾风险系统的不确定性,计算所得的旱灾风险率区间估计结果能进一步反映风险内涵;2)淮北平原(阜阳市、宿州市、亳州市、滁州市)、江淮丘陵地区(六安市)及皖东南山区(黄山市、池州市)未来发生旱灾风险事件的总体概率较大,是安徽省旱灾风险管理的重点区域。可见,采用云模型方法进行旱灾风险评估能进一步降低旱灾风险系统不确定性对评估结果的误差影响,对区域旱灾风险评估及区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参考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风险评估 正向正态云算法 自助法 风险率 安徽省
原文传递
皖北平原岩溶地下水超采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瑞 刘猛 胡军 《地下水》 2018年第6期77-78,135,共3页
皖北平原地区地表水源相对不足且污染严重,中深层地下水是该区重要的供水水源。运用水位动态法、开采系数法、引发问题法三种方法,对皖北平原的地下水超采区进行划分浅析。对超采区划分成果进行叠加,并根据实际开发利用情况对范围和边... 皖北平原地区地表水源相对不足且污染严重,中深层地下水是该区重要的供水水源。运用水位动态法、开采系数法、引发问题法三种方法,对皖北平原的地下水超采区进行划分浅析。对超采区划分成果进行叠加,并根据实际开发利用情况对范围和边界进行适当修整,划分出超采区。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超采区 地位动态 皖北平原
下载PDF
受旱试验与相对生长率相结合的小麦旱灾系统敏感性识别与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许浒 蒋尚明 +2 位作者 袁宏伟 刘佳 金菊良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6-72,共7页
【目的】揭示小麦不同生长发育过程中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经承灾体脆弱性转换为旱灾损失的干旱致灾机制。【方法】基于小麦受旱试验,运用相对生长率生长函数,构建了小麦旱灾系统敏感性曲线,据此进行小麦旱灾系统敏感性的定量识别与评估... 【目的】揭示小麦不同生长发育过程中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经承灾体脆弱性转换为旱灾损失的干旱致灾机制。【方法】基于小麦受旱试验,运用相对生长率生长函数,构建了小麦旱灾系统敏感性曲线,据此进行小麦旱灾系统敏感性的定量识别与评估。【结果】小麦分蘖期受旱胁迫均会造成干物质累积总量相对生长率小幅降低(相对无受旱胁迫),但随受旱胁迫度的增加变化幅度并不明显,当期受旱会激发小麦的自适应能力,促进根系纵向生长,从而对后期生长发育有利;小麦拔节孕穗期轻度受旱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但在重度受旱时系统敏感性最大;小麦抽穗开花期系统敏感性较大,轻度受旱即会对小麦生育造成较大影响;小麦灌浆成熟期系统敏感性也较大,轻度受旱就会显著抑制小麦生长发育。【结论】小麦拔节孕穗期轻度受旱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较小,但在重度受旱时系统敏感性最大,宜保证该生育期土壤含水率高于田间持水率的55%;小麦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系统敏感性均较大,轻度受旱均会对小麦生育造成较大的影响,宜保证这2个生育期土壤含水率高于田间持水率的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旱灾系统敏感性 受旱胁迫 相对生长率 敏感性函数
下载PDF
蚌埠市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瑞 刘猛 尚新红 《地下水》 2018年第3期200-202,共3页
从蚌埠市水资源问题展开探讨,通过采用基于AHP构权的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模型,得到供水安全评价结果,并提出保障蚌埠市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以期通过相关措施进一步加强蚌埠市科学有序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和合理配置当地水、过... 从蚌埠市水资源问题展开探讨,通过采用基于AHP构权的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模型,得到供水安全评价结果,并提出保障蚌埠市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以期通过相关措施进一步加强蚌埠市科学有序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和合理配置当地水、过境水及外调水,保障水安全及蚌埠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 水安全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水稻净灌溉定额的测算分析与确定
9
作者 于凤存 赵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24期9-12,共4页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评价农田灌溉用水效益的重要指标,农作物净灌溉定额的精准性对于科学合理测算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尤为重要,净灌溉定额的确定有直接量测法与观测分析法2种。以托山水库灌区单季晚稻净灌溉定额确定为例,采用...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评价农田灌溉用水效益的重要指标,农作物净灌溉定额的精准性对于科学合理测算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尤为重要,净灌溉定额的确定有直接量测法与观测分析法2种。以托山水库灌区单季晚稻净灌溉定额确定为例,采用直接量测法和观测分析法确定的净灌溉定额分别为409.74 mm和428.15 mm,两者相差18.41 mm,说明直接量测法确定的净灌溉定额科学合理,可为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提供关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净灌溉定额 直接量测法 观测分析法
下载PDF
1961-2014年淮河流域极端气温时空特征及区域响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玉燕 孙鹏 +2 位作者 姚蕊 张强 王友贞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共11页
基于淮河流域气温日数据和趋势性、相关性等方法,全面分析淮河流域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和流域气温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研究表明:①最低气温极高值与最低气温极低值呈大范围显著上升趋势,最大增幅为0.4℃/10a及1.3℃/10a。... 基于淮河流域气温日数据和趋势性、相关性等方法,全面分析淮河流域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和流域气温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研究表明:①最低气温极高值与最低气温极低值呈大范围显著上升趋势,最大增幅为0.4℃/10a及1.3℃/10a。东南部城市化高引起的热岛效应是极端暖指数在淮河流域东南部呈显著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②极端冷指数呈下降趋势,除IDO和CID,淮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其他极端冷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变暖延长了淮河流域作物生长季;③淮河流域极端冷指数变化幅度大于极端暖指数,夜指数大于昼指数;东部地区极端气温指数变化幅度和显著性检验通过率均大于西部地区,且东南部的极端暖指数增幅是最大的;突变发生时间上,极端冷指数早于极端暖指数约10 a;多数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与经纬度、海拔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指数 SEN趋势估计法 MANN-KENDALL法 区域响应 淮河流域
下载PDF
淮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时空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2
11
作者 孙鹏 孙玉燕 +1 位作者 张强 温庆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7-508,共12页
径流变化特征及成因研究对于农业灌溉、流域水资源配置与管理等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而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农业区,因而淮河流域径流过程特征及机理研究更突显其重要性.利用非参数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小波转换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淮... 径流变化特征及成因研究对于农业灌溉、流域水资源配置与管理等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而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农业区,因而淮河流域径流过程特征及机理研究更突显其重要性.利用非参数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小波转换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淮河中上游息县、王家坝和蒋家集等9个水文站点径流资料,分析淮河流域中上游径流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径流趋势、突变特征及周期变化等径流过程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径流变化特征的成因.研究发现:(1)淮河中上游径流量主要集中于5-9月,约占年径流总量的70.37%,变差系数介于0.16~0.85之间,径流年际极值比则介于1.7~23.9之间,径流年际变化剧烈;(2)淮河中上游径流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4-5月径流下降趋势显著,季节变化不明显;(3)各站点年径流量在2000s呈显著周期变化,班台、王家坝、鲁台子和蚌埠站在该尺度上存在2.0~3.4 a尺度的小周期,息县、潢川和蒋家集站处于高能区.季节和汛期与非汛期的显著周期集中出现在1960s、1980s和2000s,1960s周期主要为2~8a.(4)潢川站年径流量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最为明显,其对混合ENSO指数和太平洋中高纬年代际振荡指数(PDO)的响应分别通过了95%和99%的显著性检验.PDO对各站点月径流的直接影响最为显著,且主要集中在6月份,多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以班台站最为显著,分别在1、4和6月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南方涛动指数、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和Nino3.4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Nino3.4)对研究区月径流量的响应存在显著滞后性,Nino3.4对研究区月径流量滞后期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潢川和蒋家集站,而北极涛动指数和PDO指数无滞后性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径流变化 趋势变化 M-K突变检验 小波转换 气候特征
下载PDF
基于人工降雨试验的淮北地区产流产沙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振龙 杜明成 +3 位作者 姜翠玲 王发信 王怡宁 周超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7-514,共8页
针对淮北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利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不同雨强(40mm/h、60mm/h和80mm/h)和坡度(5°、10°和15°)条件下砂姜黑土和黄潮土产流产沙差异。结果表明:砂姜黑土初始产流时间长,产流总量小。坡面出现细沟时... 针对淮北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利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不同雨强(40mm/h、60mm/h和80mm/h)和坡度(5°、10°和15°)条件下砂姜黑土和黄潮土产流产沙差异。结果表明:砂姜黑土初始产流时间长,产流总量小。坡面出现细沟时,砂姜黑土初始含沙量随时间变化有减小趋势,最终趋于稳定,而黄潮土含沙量呈波动变化;60mm/h、80mm/h雨强10°坡砂姜黑土产沙总量大于黄潮土,其他情况黄潮土产沙总量大于砂姜黑土,黄潮土土壤侵蚀严重。砂姜黑土表面细沟发育密度大,主要在坡面中下部,为相互连通的树枝状结构,而黄潮土表面细沟发育密度小,形成沟壑。两种土壤产流总量、产沙总量与坡度、雨强分别呈多元线性函数、多元幂函数关系,雨强对坡面产流产沙总量的影响大于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黄潮土 产流产沙 细沟侵蚀 人工模拟降雨
下载PDF
区域抗旱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5
13
作者 费振宇 周玉良 +1 位作者 金菊良 蒋尚明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7-204,共8页
根据区域干旱与研究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分析,提出了由区域背景特征、水利工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生产水平、抗旱组织管理水平5个子系统组成区域抗旱能力评价系统。由上述子系统及其二级评价指标构成... 根据区域干旱与研究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分析,提出了由区域背景特征、水利工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生产水平、抗旱组织管理水平5个子系统组成区域抗旱能力评价系统。由上述子系统及其二级评价指标构成区域抗旱能力评价系统的初步指标体系,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筛选,最终构建了区域抗旱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信息熵原理的投影寻踪与遗传模糊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用集对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联系数的区域抗旱能力评价模型(CW-SPI)。CW-SPI在安徽省的应用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整体抗旱能力水平较弱,抗旱组织管理水平亟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抗旱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投影寻踪 信息熵原理 模糊层次分析法 集对分析
下载PDF
淮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埋深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姚蕊 孙鹏 +3 位作者 张强 蒋尚明 夏敏 汪军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基于淮北平原区104个观测井1980~2007年的月地下水埋深数据和97个气象站点月降水数据,研究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探讨影响地下水埋深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如下:①年代际来看,地下水埋深1980年代是最浅的,1990年代地下水埋深最... 基于淮北平原区104个观测井1980~2007年的月地下水埋深数据和97个气象站点月降水数据,研究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探讨影响地下水埋深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如下:①年代际来看,地下水埋深1980年代是最浅的,1990年代地下水埋深最深,最大地下水埋深发生在淮河流域的特大干旱、严重干旱和中度干旱的当年或下一年。②南部地区地下水埋深小于北部地区,东北部的地下水埋深最深;夏季地下水埋深平均最小,春季最大,其次是秋季和冬季。③1980~1985年和1990~2007年地下水埋深在作物生长季节(3~9月)呈增加趋势,1985~1990年地下水埋深呈减小趋势。④3~5月和9月的中西部地区尽管地下水埋深减少,但是降水呈减小趋势。8~9月中东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主要是因为降水减小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趋势变化 特征分析 淮北平原区
下载PDF
基于联系数的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 被引量:14
15
作者 金菊良 汤睿 +3 位作者 周戎星 王友贞 夏小林 张浩宇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14,共7页
为对不同不确定性条件下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定量评价,识别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薄弱指标并判断建设状态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采用遗传模糊层次分析法筛选评价指标,采用联系数方法进行定量评价,并综合运用级别特征值法、属性识别法、... 为对不同不确定性条件下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定量评价,识别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薄弱指标并判断建设状态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采用遗传模糊层次分析法筛选评价指标,采用联系数方法进行定量评价,并综合运用级别特征值法、属性识别法、减法集对势法和加权综合得分法来评价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状态的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以安徽省马鞍山、淮北、六安、池州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为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契合度较高,表明该方法合理可靠;该方法充分利用了相关评价信息,分析和判断结果合理,应用简便,可用于不同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动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建设 联系数 遗传模糊层次分析法 减法集对势 安徽省
下载PDF
基于区域农业用水量的干旱重现期计算方法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宇亮 蒋尚明 +2 位作者 金菊良 吴志勇 周玉良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1-701,共11页
为研究实际水利条件下农业干旱的发生规律,简化农业干旱事件的评估方法,提出基于区域农业用水量的干旱重现期计算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用水量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WA,在基于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PA识别干旱事件的基础上,提取WA干旱指标... 为研究实际水利条件下农业干旱的发生规律,简化农业干旱事件的评估方法,提出基于区域农业用水量的干旱重现期计算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用水量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WA,在基于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PA识别干旱事件的基础上,提取WA干旱指标下的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特征变量,并根据以PA为干旱指标的干旱烈度频率分布曲线FS(x)和干旱历时频率分布曲线FD(x),运用Copula的简化方法计算基于WA的干旱事件重现期T,最后结合基于PA的干旱事件重现期T0,回归分析出T与T0间关系的计算公式。选取干旱灾害影响严重的亳州市为实证区域开展应用研究,计算得到1975—2007年各场干旱事件的T0和T以及T0与T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T比T0更合理地反映区域农业实际受旱状况,重现期T0和T间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采用T的回归方程可简化计算考虑区域实际抗旱能力下的干旱事件重现期,在区域防旱减灾实践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干旱重现期 频率分析 农业用水量 COPULA函数 抗旱能力 亳州市
下载PDF
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水动力数学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贲鹏 虞邦义 +1 位作者 倪晋 夏冬梅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46,共5页
为了研究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泄流能力、河道整治工程方案及洪水调度方式等,针对河段的特点,建立了该段河道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2005年和2007年洪水过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可为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综合... 为了研究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泄流能力、河道整治工程方案及洪水调度方式等,针对河段的特点,建立了该段河道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2005年和2007年洪水过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可为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综合治理和行洪区优化调度等研究提供计算平台。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荆山湖行洪区在2007年洪水过程中的运用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荆山湖行洪区运用可以降低田家庵站的水位,加快了所在河段洪水汇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干流 荆山湖行洪区 洪水演进 水动力数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水分亏缺试验的大豆旱灾损失敏感性评估 被引量:10
18
作者 崔毅 蒋尚明 +2 位作者 金菊良 袁宏伟 周玉良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0-61,共12页
作物旱灾损失敏感性评估对农业旱灾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豆水分亏缺试验,从前期无水分亏缺、仅考虑当期水分亏缺对当期作物地上部分生长影响的角度构建作物旱灾损失敏感性函数。结果表明:大豆4个生育期旱灾损失敏感性函数基本符... 作物旱灾损失敏感性评估对农业旱灾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豆水分亏缺试验,从前期无水分亏缺、仅考虑当期水分亏缺对当期作物地上部分生长影响的角度构建作物旱灾损失敏感性函数。结果表明:大豆4个生育期旱灾损失敏感性函数基本符合S型趋势规律;分枝期、鼓粒期、花荚期和苗期在当期水分亏缺累积量分别达到4.19、4.15、1.36和1.20时,大豆当期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损失量随水分亏缺强度增大的增加速度变化最快,水分亏缺累积量分别达到6.37、5.92、2.22和1.87时,损失量增加速度最快;当期水分亏缺累积量<7.4时,大豆各生育期旱灾损失敏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花荚期>鼓粒期>分枝期>苗期,水分亏缺累积量≥7.4时,敏感性顺序为鼓粒期>花荚期>分枝期>苗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旱灾 旱灾损失敏感性 旱灾损失脆弱性 水分亏缺试验 淮北平原 夏大豆
原文传递
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夏大豆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侯志强 蒋尚明 +1 位作者 金菊良 袁宏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24,共6页
【目的】降低大豆旱灾减产风险。【方法】基于2015年和2016年夏大豆受旱盆栽试验,以生育期不同土壤水分为控制因素,在大豆苗期、分枝期、花荚期、鼓粒成熟期分别设置轻旱和重旱2个水平,以全生育期不旱为对照(CK),共9个水分处理,分析了... 【目的】降低大豆旱灾减产风险。【方法】基于2015年和2016年夏大豆受旱盆栽试验,以生育期不同土壤水分为控制因素,在大豆苗期、分枝期、花荚期、鼓粒成熟期分别设置轻旱和重旱2个水平,以全生育期不旱为对照(CK),共9个水分处理,分析了大豆不同生育期不同干旱胁迫程度下的耗水规律及其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使得生育期耗水量减少,且干旱程度越重减少比例越大,以2015年为例,与CK相比,大豆苗期、分枝期、花荚期和鼓粒成熟期轻旱处理耗水量分别减少35.60%、34.89%、35.39%、38.35%,重旱处理则分别减少62.01%、69.19%、57.83%、83.50%;各生育期不旱和轻旱处理下日耗水强度均值表现为花荚期>鼓粒成熟期>分枝期>苗期,而重旱处理下鼓粒成熟期日耗水强度最小;各生育期干旱胁迫造成大豆产量损失均值表现为花荚期>鼓粒成熟期>分枝期>苗期;以2016年为例,4个生育期重旱处理WUE比轻旱处理分别低4.74%、13.01%、35.90%、18.46%,说明各生育期干旱程度越严重则WUE越低,不同生育期干旱对WUE的影响程度不同,苗期和分枝期影响较小,花荚期重旱处理时WUE最低。【结论】大豆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耗水量和WUE的影响较为明显,花荚期和鼓粒成熟期是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需水期,实际生产中,应充分保证花荚期和鼓粒成熟期的水分供应,同时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可在苗期和分枝期适度受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干旱胁迫 夏大豆 淮北平原
下载PDF
基于三元链式传递结构的区域旱灾实际风险综合防范机制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金菊良 马强 +4 位作者 崔毅 白夏 蒋尚明 周玉良 周戎星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2,共7页
区域旱灾风险防范对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旱灾风险防范的复杂性,为分析区域旱灾风险综合防范机制,采用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和结构水资源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途径,分析了区域旱灾风险形成的物... 区域旱灾风险防范对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旱灾风险防范的复杂性,为分析区域旱灾风险综合防范机制,采用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和结构水资源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途径,分析了区域旱灾风险形成的物理过程,提出了由六要素组成的区域旱灾风险系统,揭示了以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和损失风险这三种关系(简称三元)链式传递为灾害风险系统基本结构特征的区域旱灾实际风险三元链式传递机理,以及相应的旱灾风险调控三元链式传递机理,进而从功能调控、准则调控、要素调控、空间调控、过程调控、综合调控等方面探讨了这些动态优化防范实施策略的区域旱灾风险防范机制及其可行性,认为区域旱灾风险综合防范迫切需要深入开展水科学、自然灾害学、系统科学和智能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相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风险防范 旱灾风险调控 旱灾风险系统 旱灾实际风险 三元链式传递结构 结构水资源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