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空间忽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田仰华 魏敬能 +1 位作者 汪凯 谢成娟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02-704,共3页
关键词 单侧 神经机制 临床症状 科学研究 忽视症
原文传递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2
作者 胡明 王宏保 +4 位作者 谢富友 魏昆 徐丹丹 施家正 蔡龙甲 《安徽医学》 2020年第11期1351-1355,共5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55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7例)与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55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7例)与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后的Rankin量表(mRS)的得分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第24小时与第7天的平均NIHS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第24小时与第7天的平均mR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第7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案和时间对NIHSS得分无交互作用(P=0.189),但对mRS得分有交互作用(P=0.033)。GEE模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第24小时与第7天的NIHSS得分平均降低3.071(95%置信区间:-5.280^-0.862;P=0.006),mRS得分平均降低1.190(95%置信区间:-1.953^-0.428;P=0.002)。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使用丁苯酞能有效改善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丁苯酞 急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得分 改良后的Rankin量表得分
下载PDF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再出血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吴正美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8期932-933,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再出血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0例,根据复查头颅CT结果观察有无并发再出血,对再出血的可能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0例接受微创治疗患者中并发再出血20例,再出血率为...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再出血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0例,根据复查头颅CT结果观察有无并发再出血,对再出血的可能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0例接受微创治疗患者中并发再出血20例,再出血率为28.6%;穿刺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穿刺时离发病时间太近,首次抽吸血肿量过大,血肿形状不规则,以及穿刺后3天内冲洗次数和每次冲洗液量较多等均是并发再出血的可能因素(P均<0.05)。结论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应避免可能诱发再出血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微创 再出血
下载PDF
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魏敬能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710-711,共2页
目的评价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黛力新)和对照组(加用阿米替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分别用HAMD、SSS评分量表评定其疗效,并观察两者的副作用。结果治疗组的HAMD评分、... 目的评价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黛力新)和对照组(加用阿米替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分别用HAMD、SSS评分量表评定其疗效,并观察两者的副作用。结果治疗组的HAMD评分、S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黛力新可明显改善PSD的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临床副作用少,适合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急性期和长期维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黛力新
下载PDF
线索提示对忽视症患者线等分反转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田仰华 汪凯 +2 位作者 王长青 王先祥 魏敬能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研究线段长度、线索提示对忽视症患者线等分试验中反转效应的影响,以探讨注意、感觉、数量估计障碍等是否参与忽视症患者线等分试验中反转效应的神经机制。方法试验对象为15例左侧空间忽视症患者和15名年龄、文化程度、MMSE评分等... 目的研究线段长度、线索提示对忽视症患者线等分试验中反转效应的影响,以探讨注意、感觉、数量估计障碍等是否参与忽视症患者线等分试验中反转效应的神经机制。方法试验对象为15例左侧空间忽视症患者和15名年龄、文化程度、MMSE评分等相匹配的健康人,进行不同线段长度和线索提示的线等分试验,观察线等分试验的偏移率和反转效应。健康对照组间分析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内结果分析采用多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忽视症患者在单纯水平线等分中当线段长度分别为4、6、8、10、12cm时,其偏移百分率(%)分别为-5.71±5.13、-2.48±8.83、-1.18±10.90、0.43±8.12、2.17±7.04,线段长度对偏移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2.5,P〈0.01)。线段长度小于10cm时,9例表现为反转效应。相应长度线段右、左侧单侧增加线索提示,可削弱和增强忽视症患者线等分试验的反转效应[偏移百分率(%)分别为-3.93±7.04、2.43±6.34、4.93±5.19、6.49±3.36、6.38±4.18,P〈0.01;-10.93±8.85、-7.95±8.44、-4.14±8.37、-2.60±9.96、-1.57±10.67,P=0.03];双侧增加线索提示对反转效应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偏移百分率(%)分别为-5.93±7.76、-0.52±8.20、0.54±6.34、2.57±5.02、2.79±3.92,P=0.35]。改变线索提示高度对反转效应影响无统计学意义(F=1.94,P=0.14)。结论在线等分试验中当线段长度较短时主观中点向左偏移,表现为反转效应,表明数量估计障碍参与反转效应的形成。在线等分试验中增加单侧线索提示对偏移率影响显著,表明注意导向参与反转效应的形成。改变线索提示高度对反转效应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感觉障碍在反转效应形成过程中不起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障碍 注意力 记忆障碍 神经心理学测验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正美 胡明 王甫香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12期1431-1432,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90例脑梗死患者,65例非脑梗死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两组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与形态。结果脑梗死组中71例患者颈动脉共有11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90例脑梗死患者,65例非脑梗死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两组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与形态。结果脑梗死组中71例患者颈动脉共有115块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78.9%,对照组中有15例共有15块斑块形成,发生率为23.1%;脑梗死组颈动脉IMT(1.26±0.27)mm和对照组IMT(0.53±0.25)m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以脂质型软斑块且不规则为主,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以钙化型硬斑块且规则型为主。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与形态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性质 彩超
下载PDF
脑出血眼底改变125例临床观察
7
作者 魏敬能 陶乃江 +2 位作者 徐善恒 谷鸣 雷蕾 《临床眼科杂志》 2001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 观察 12 5例脑出血患者的眼底变化 ,探讨它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用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结果 脑出血量越大 ,眼底改变越明显 (P <0 .0 1) ;有眼底改变 ,其病情多危重 (P <0 .0 5 ) ,死亡率较高 (P <0 .0 5 )。结论 眼... 目的 观察 12 5例脑出血患者的眼底变化 ,探讨它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用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结果 脑出血量越大 ,眼底改变越明显 (P <0 .0 1) ;有眼底改变 ,其病情多危重 (P <0 .0 5 ) ,死亡率较高 (P <0 .0 5 )。结论 眼底检查有助于对病情分级和预后的判断 ,及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眼底改变 预后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