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郑州“7.20”极端暴雨事件分析极端情况下观测设备稳定性和观测数据准确性 被引量:3
1
作者 霍延风 张鑫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1期92-95,共4页
基于2021年郑州“7.20”极端暴雨事件对地面气象观测设施及观测方法等准确性的影响,开展观测设备精准度、质控算法稳定性、设备状态及数据准确性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旨在提高观测质量,为严重致灾性极端大暴雨的服务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2021年郑州“7.20”极端暴雨事件对地面气象观测设施及观测方法等准确性的影响,开展观测设备精准度、质控算法稳定性、设备状态及数据准确性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旨在提高观测质量,为严重致灾性极端大暴雨的服务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强降水期间,新型自动气象站稳定运行,SL3-1型双翻斗雨量传感器的小时累计降水量偏差值满足观测业务要求;降水多传感器控制系统引入的融合算法能够有效保证雨量数据正常采集;降水现象仪能够准确捕获降水粒子,真实反映降水实况,反演的降水量数据与雨量传感器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冰雹订正算法逻辑合理、运行稳定,可以有效滤除不符合降水实况的值。总体来说,郑州市国家基准气象站装备的气象探测设施在面对致灾性极端大暴雨时仍能正常运行,完成观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多传感器 降水现象仪 稳定性
下载PDF
2016年南极中山站固定冰冰厚观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郝光华 杨清华 +6 位作者 赵杰臣 邓宵 杨勇 段培法 张林 李春花 崔丽琴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6-39,共14页
极区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极的固定冰普遍存在于其沿海地区,中山站周边固定冰一般在11月中下旬达到最厚。海冰厚度是海冰的重要参数之一,2016年在南极中山站附近3个站点(S1、S2、S3站点)共布放了4套温度链浮标,包括1套SI... 极区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极的固定冰普遍存在于其沿海地区,中山站周边固定冰一般在11月中下旬达到最厚。海冰厚度是海冰的重要参数之一,2016年在南极中山站附近3个站点(S1、S2、S3站点)共布放了4套温度链浮标,包括1套SIMBA (Snow and Ice Mass Balance Array)温度链浮标和3套太原理工大学温度链浮标(TY温度链浮标),SIMBA温度链浮标每天观测4次,TY温度链浮标每小时观测1次。利用浮标观测的温度剖面以及海冰和海水间不同介质温度差异计算得到海冰厚度。在S3站点,同时布放了SIMBA温度链浮标和TY温度链浮标。温度链浮标计算冰厚和人工钻孔观测冰厚比较结果显示,S1站点TY温度链浮标计算的海冰厚度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3 cm和14.7 cm,S2站点和S3站点分别为6.6 cm、6.9 cm以及4.0 cm、4.8 cm。S3站点的SIMBA温度链浮标计算冰厚和人工观测冰厚的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为8.2 cm和9.7 cm。因而S3站点TY温度链浮标计算的海冰厚度更接近人工观测的结果。进一步对Stefan定律海冰生长模型进行对比,模型计算得到的海冰生长率为0.1~0.8 cm/d,生长率快于TY温度链浮标的结果,且受积雪影响明显。相比于卫星遥感反演冰厚的误差和观测时段的限制以及有限的人工观测,2种温度链浮标未来对于中山站附近海冰的长期监测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温度链浮标 固定冰 厚度 温度 南极 普里兹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