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治疗胸痹合并郁证的用药规律分析
- 1
-
-
作者
徐朝辉
胡寅钦
柳智瑞
万琪琪
刘永明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
-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2-975,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3611)
西医学习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人教教育便函[2020]184号)
+3 种基金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202340158)
安徽省卫生健康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长三角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皖中医药发展秘[2023]11号)
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建设项目(皖中医药发展秘[2023]11号)
安徽省卫生健康科研项目(AHWJ2023A20461)。
-
文摘
目的探析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治疗胸痹合并郁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严世芸教授于2016年5月至2023年7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门诊治疗的胸痹合并郁证患者医案,录入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中成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整理纳入109首处方。通过平台分析发现涉及中药177味,中药四气统计依次为温、平、寒、热、凉;五味统计依次为甘、苦、辛、酸、咸;归经统计前5位为肝、脾、肺、心、肾;中药分类统计前5位活血化瘀药类、补气药类、安神药类、补阳药类、补血药类;用药频次统计前5位的中药分别为人参、川芎、桃仁、酸枣仁、桂枝;常用的药物组合包括川芎和人参、川芎和桃仁、川芎和酸枣仁、桃仁和酸枣仁等;常用的方剂依次为酸枣仁汤、强心饮、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失笑散;中成药使用率最高的3种分别为天王补心丸、逍遥丸、归脾丸。结论严世芸教授治疗胸痹合并郁证的用药特色以寒温并用;从肝而治,又兼顾五脏;擅用人参,补益心气;活血化瘀兼以虫类药破瘀;补益与活血化瘀并用,攻补兼施,使攻不伤正,补不助邪;时方和经方灵活组方,创制强心饮为治疗胸痹之良方;以中成药配合汤药治疗。通过展现严世芸教授辨治胸痹合并郁证的用药规律及临床经验,为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
关键词
严世芸教授
胸痹
郁证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用药规律
-
Keywords
Professor YAN Shi-yun
Chest Bi
Depression syndrome
TCM Inheritance Support Platform
Medication rules
-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大肠息肉患者发病特点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朱冉飞
赵壮壮
-
机构
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
-
出处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11期109-112,共4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发病特点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50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发病类型、发病位置、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理分型、息肉大小、数目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15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主要发病类型为全结肠型,占比40.00%;主要发病位置为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占比分别为16.67%、12.00%、10.00%。15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主要中医证型为脾虚湿滞证,占比46.00%,其次为大肠湿热证,占比38.00%。不同性别大肠息肉患者,男性、女性患者均以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分别为50.00%、38.46%;大肠息肉女性患者肝郁气滞证占比(21.15%)高于男性患者(3.06%)(P<0.05)。不同年龄大肠息肉患者,≤30岁、>60岁患者以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分别为66.67%、46.67%;>30~40岁、>40~50岁、>50~60岁患者以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分别为54.55%、50.00%、47.62%。不同BMI大肠息肉患者,BMI<28 kg/m^(2)患者以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为47.01%;BMI≥28 kg/m^(2)患者以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为50.00%。不同病理分型大肠息肉患者,非腺瘤性息肉患者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为48.33%;腺瘤性息肉患者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为46.67%;腺瘤性息肉患者湿瘀阻滞证占比(10.00%)高于非腺瘤性息肉患者(1.67%)(P<0.05)。不同息肉大小大肠息肉患者,息肉大小<1 cm、≥1~2 cm患者均以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分别为50.00%、55.38%;息肉大小≥2 cm患者以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为54.29%。不同数目大肠息肉患者,单发性患者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为50.63%;多发性患者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为46.48%。结论:大肠息肉患者的主要发病类型为全结肠型,发病位置主要分布于直肠、乙状结肠和横结肠,主要中医证型为脾虚湿滞证,不同性别、年龄、BMI、病理分型、息肉大小、数目大肠息肉患�
-
关键词
大肠息肉
发病类型
发病位置
病理分型
息肉大小
息肉数目
中医证型
相关性
-
分类号
R273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
-
题名龙血竭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疗效观察
- 3
-
-
作者
陈邦合
毛细云
王宏昌
聂新月
-
机构
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肛肠科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
-
出处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213-1215,共3页
-
基金
安徽省第二批省级中医优势(特色)专科项目(皖中医药服务秘﹝2022﹞34号)
2021年度安徽中医药大学临床科研重点项目(编号2021sfylc17)。
-
文摘
目的:探讨龙血竭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复方黄柏液清洁创面,填塞凡士林纱条;治疗组予以复方黄柏液清洁创面,龙血竭粉涂抹凡士林纱条填塞创面。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分泌物评分、创面肉芽评分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切缘红肿消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肛门形态变化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血竭用于肛瘘术后可促进创面愈合。
-
关键词
肛瘘
创面愈合
龙血竭
-
分类号
R266.571.6
[医药卫生—中医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