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维危机控制理念下强化干预对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心理及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刘朔 刘艳华 +2 位作者 宋琳娣 代洁 杨洁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705-1710,共6页
目的观察多维危机控制理念下强化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患者心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CBP治疗的ICU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多维危机控制理念下强化... 目的观察多维危机控制理念下强化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患者心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CBP治疗的ICU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多维危机控制理念下强化干预,干预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2周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分、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和白蛋白(Alb)]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不良事件及住ICU时长。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及屈服、回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MCMQ面对评分和血液Hb、Al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ICU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维危机控制理念下强化干预可有效减轻ICU病房CBP治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使患者采取积极应对行为,从而降低并发症与不良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多维危机控制理念 强化干预 连续性血液净化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跟腱断裂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高志友 高源 方同漫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8期1120-1123,共4页
目的 探讨跟腱断裂及其术后磁共振成像(MRI)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21例经手术与临床诊断为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21例患者均行常规MRI横断位T1WI,矢状位T1WI、T2WI和STIR,冠状位T2WI... 目的 探讨跟腱断裂及其术后磁共振成像(MRI)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21例经手术与临床诊断为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21例患者均行常规MRI横断位T1WI,矢状位T1WI、T2WI和STIR,冠状位T2WI-STIR序列扫描,其中3例使用Avanto 1.5T MRI仪,18例使用Spectra 3.0T MRI仪。结果 21例跟腱断裂中,20例为完全性断裂,1例为部分性断裂;右侧跟腱断裂14例,左侧跟腱断裂7例;男性19例,女性2例。跟腱断裂的MRI表现为,腱束连续性中断(20例),部分中断(1例),断端回缩变形,断端呈波浪状(3例)、马尾状(10例)、毛刷状(3例)、杵状(5例);断端处水肿、充满血液,于MRI T2WI和STIR呈高信号。冠状位STIR显示跟腱断裂处间隙及断缘形态上优于矢状位。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跟腱的形态结构,精确诊断跟腱断裂的部位和程度,对临床的诊治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作为跟腱断裂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跟腱 断裂 诊断
原文传递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汪俊平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15期2329-2330,I0002,共3页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足外侧切口,切开复位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54例.结果 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6~ 36个月).参照Maryland评分标准,优26例,良5例,优良率86%.结论 锁定解剖...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足外侧切口,切开复位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54例.结果 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6~ 36个月).参照Maryland评分标准,优26例,良5例,优良率86%.结论 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锁定解剖钢板
原文传递
老年急性阑尾炎穿孔CT征象预测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志友 高源 方同漫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6-331,共6页
本研究探讨CT征象在老年急性阑尾炎穿孔中的作用,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回顾性分析经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病理证实的36例老年急性阑尾炎穿孔与同期102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未穿孔的CT影像资料作对照;明确显示阑尾直径、阑尾粪石、阑尾腔... 本研究探讨CT征象在老年急性阑尾炎穿孔中的作用,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回顾性分析经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病理证实的36例老年急性阑尾炎穿孔与同期102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未穿孔的CT影像资料作对照;明确显示阑尾直径、阑尾粪石、阑尾腔内积气、腔外积气、腹膜增厚、腹盆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阑尾周围脂肪密度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阑尾腔外积气是阑尾炎穿孔定性诊断最直接征象(100%);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阑尾直径、腹膜增厚、腹盆腔积液是影响阑尾穿孔的危险因素(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图,阑尾直径增粗(AUC=0.769)、腹膜增厚(AUC=0.696)、腹盆腔积液(AUC=0.601)。当阑尾直径增粗≥12.35 mm时、腹膜增厚伴腹盆腔积液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最高达0.840。由此可见CT图像特征可以为老年急性阑尾炎穿孔提供可靠的影像学指标,对临床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阑尾炎 穿孔 CT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安徽省淮南市居民脑卒中471例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吕友梅 陈红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771-773,共3页
目的评价淮南市脑卒中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构成情况。方法选择连续登记住院的淮南市居民脑卒中患者471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62例,出血性脑卒中109例,对已知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占首位(... 目的评价淮南市脑卒中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构成情况。方法选择连续登记住院的淮南市居民脑卒中患者471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62例,出血性脑卒中109例,对已知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占首位(缺血性脑卒中为69.3%、出血性脑卒中为77.9%),是各类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不同性别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构成情况有所不同,男性患者吸烟、饮酒问题较女性患者更突出(分别为51.1%、33.2%和5.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1.81、67.62,均P〈0.01)。糖尿病、心脏疾病、房颤的患病率在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高(分别为37.6%、31.9%、19.3%和22.3%、20.4%、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12、8.09、11.12,均P〈0.01)。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律服药仅占40.8%、47.4%。房颤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更多见。结论控制血压、血糖仍是本地区脑卒中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重点工作,对不同性别的人群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重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的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发病率 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四种尿微量蛋白检测早期预测造影剂肾损害的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枫 徐学彬 +3 位作者 徐东进 张卫娟 王其虎 汪蛟龙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21期3258-3260,共3页
目的 通过研究患者尿液中的微量清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G(IgG)、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变化,评价四种尿微量蛋白定量指标对早期预测造影剂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 目的 通过研究患者尿液中的微量清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G(IgG)、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变化,评价四种尿微量蛋白定量指标对早期预测造影剂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06例,根据造影剂的用量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造影剂量<100 ml,n=51)、B组(造影剂量≥100 ml,n =55).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尿液的mAlb、IgG、α1-MG和β2-MG的含量,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eGFR)的变化.结果 A组尿的α1-MG和β2-MG的含量较术前升高(t=-6.748、-11.173,均P<0.05).B组术后24 h尿液的mAlb、IgG、α1-MG和β2-MG的含量较术前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3、-3.518、-10.773、-11.532、-10.773,均P<0.05);两组组间相比,术后mAlb、IgG、α1-MG和β2-MG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306、4.704、5.118、19.011,均P<0.05).结论 四项尿微量蛋白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造影剂肾损害和评价造影剂肾损害的程度.造影剂肾损害最早表现为对肾小管的损害.当造影剂用量≥100 ml时,出现肾小球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害 放射学 介入性 尿微量蛋白 碘造影剂
原文传递
西米替丁联合异丙嗪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68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家琴 杨杰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1年第14期1991-1992,共2页
秋冬季是小儿发生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高发季节,此病是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本院儿科采用西米替丁联合异丙嗪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治疗药物 西米替丁 婴幼儿秋季腹泻 异丙嗪 小儿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性肠炎 自限性疾病 秋冬季
原文传递
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注射液对造影剂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学彬 李枫 +3 位作者 张卫娟 汪蛟龙 叶平 王琳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16期2421-2422,共2页
目的 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注射液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后造影剂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和预防肾功能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行PCI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注射液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 目的 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注射液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后造影剂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和预防肾功能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行PCI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注射液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50 ml和丹参注射液16 ml应用7 d。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术后第1天、第6天检测血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及24 h蛋白尿。结果 两组造影剂应用后第1天血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及24 h蛋白尿均升高,第6天恢复至基线水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注射液治疗可有效减轻造影剂对肾脏的损害,减低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肾损伤 低分子右旋糖酐 丹参注射液
原文传递
非骨化性纤维瘤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勤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9年第4期548-549,共2页
关键词 非骨化性纤维瘤 影像学诊断 治疗 变异型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米沙坦片含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国友 阮胜美 +1 位作者 郭彬 高嵩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8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建立替米沙坦片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C18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三乙胺(80:20:0.15,磷酸调pH至3.0)为流动相,流速为0.95ml·min-1,检测波长为298nm,进样体积:10μL。结果线性范围为5.04~75.6μg... 目的建立替米沙坦片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C18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三乙胺(80:20:0.15,磷酸调pH至3.0)为流动相,流速为0.95ml·min-1,检测波长为298nm,进样体积:10μL。结果线性范围为5.04~75.6μg·mL-1(r=0.9999,n=6);高、中、低3种不同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9.62%,RSD为0.28%;精密度为0.21%(n=6)。结论本法快速、准确、专属性高,适于替米沙坦片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片 HPLC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粘连性肠梗阻36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徐友标 王智 +2 位作者 江永强 丁玲 王跃 《内蒙古中医药》 2009年第7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形成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对粘连性肠梗阻36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经保守治疗45d后痊愈。手术治疗18例,2例行二次手术,均治愈。结论: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发现早期变化,果断...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形成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对粘连性肠梗阻36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经保守治疗45d后痊愈。手术治疗18例,2例行二次手术,均治愈。结论: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发现早期变化,果断决定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粘连 肠梗阻 防治
下载PDF
冠心病两种不同途径介入治疗术后负性效应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邬丽萍 熊观渝 +1 位作者 李朝伟 沈静 《中外医疗》 2009年第21期190-190,共1页
目的观察2种不同途径介入治疗术后的负性效应。方法157例介入治疗患者根据介入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观察各自的术后负性效应。结果股动脉穿刺组负性效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桡动脉组,负性效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桡动脉途径... 目的观察2种不同途径介入治疗术后的负性效应。方法157例介入治疗患者根据介入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观察各自的术后负性效应。结果股动脉穿刺组负性效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桡动脉组,负性效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桡动脉途径比股动脉途径有着显著优点。我们对准备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应尽可能选择桡动脉途径,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周期,减少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桡动脉途径 股动脉途径 负性效应
下载PDF
双源冠状动脉CTA在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不同狭窄程度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13
作者 马颖 宁伟 梁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6期146-149,154,共5页
目的探究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不同狭窄程度分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7年4月—2020年4月安徽省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于收治的96例T2DM合并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双源冠状动脉CTA... 目的探究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不同狭窄程度分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7年4月—2020年4月安徽省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于收治的96例T2DM合并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双源冠状动脉CTA、CAG诊断T2DM合并CHD患者不同狭窄程度分级的结果。分析双源冠状动脉CTA对T2DM合并CHD患者不同狭窄程度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种方法在诊断不同狭窄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冠状动脉CTA在诊断冠状动脉轻微、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的AUC分别为0.823、0.801、0.794、0.928,灵敏度分别为80.00%、77.78%、83.33%、95.24%,特异性分别为99.37%、98.41%、98.37%、99.38%。结论双源冠状动脉CTA能够较为准确地对T2DM合并CHD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级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是一种安全、高效、无创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对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的近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祥东 付笑 刘松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1534-1537,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对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的近远期疗效。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 目的:分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对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的近远期疗效。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TAPP术,n=60)和对照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n=38),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术后复发状况。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复发,两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TAPP术对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的短期疗效更佳,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与远期疗效相当,术后复发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复发性腹股沟疝 微创手术 补片 疗效
下载PDF
Ⅰ型胶原α2、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邢应如 阿布都色麦尔·热依 +4 位作者 张雪 胡万发 苗传龙 吴静 胡东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α2(COL1A2)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TIMER 2.0和GEPIA数据库分析COL1A2在肿瘤及食管癌中的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SCCAg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OL1A2...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α2(COL1A2)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TIMER 2.0和GEPIA数据库分析COL1A2在肿瘤及食管癌中的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SCCAg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OL1A2蛋白的表达。生存分析采用GEPIA数据库,基因集富集分析采用GSEA数据库。结果GEPIA数据库分析显示,食管鳞癌中COL1A2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食管鳞癌TNM分期及与COL1A2的表达相关(P<0.05)。SCCAg在食管鳞癌患者中的阳性率为48.6%,其在高分化食管鳞癌患中表达增高(P<0.05)。COL1A2蛋白在食管鳞癌中强阳性率为73.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6%(P<0.05)。COL1A2过表达与食管鳞癌分化程度及其临床分期相关(P<0.05)。GEPIA数据库分析显示高表达COL1A2的患者无瘤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GSEA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粘着斑通路、细胞外基质结构组分、内质网内腔、细胞外结构组织。结论血清SCCAg的高表达对食管鳞癌诊断及其分化程度预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而食管鳞癌组织COL1A2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进展及预后不良有关,对食管鳞癌的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有望成为食管鳞癌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病理特征 SCCAG COL1A2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程家凤 张薇薇 +1 位作者 郑茜茜 王晓培 《安徽医学》 2022年第9期1083-1088,共6页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合并肾损害(RI)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21年8月于安徽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MM患者60例,对未合并RI和合并RI的患者分为非RI组(n=34)和RI组(n=26),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合并肾损害(RI)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21年8月于安徽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MM患者60例,对未合并RI和合并RI的患者分为非RI组(n=34)和RI组(n=26),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I组Durie-Salmon分期及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Ⅲ期的患者比例高于非RI组(P<0.05);RI组患者初诊时白细胞、血钙、血尿酸、β_(2)-微球蛋白水平均高于非RI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指标预测R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4、0.679、0.709、0.77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β_(2)微球蛋白为MM并发R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分析显示,RI组较非RI组总生存期(OS)缩短。对于老年MM伴RI患者,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总体反应率为91.67%、RI总体反应率为91.70%,传统化疗总体反应率为30.00%、RI总体反应率为40.00%,联合化疗优于传统化疗(P<0.05)。结论MM患者初诊时白细胞、血钙、血尿酸、β_(2)-微球蛋白水平对于RI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β_(2)-微球蛋白预测价值最高,且为独立危险因素,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相对传统化疗可显著改善老年MM合并RI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肾损害 硼替佐米 β_(2)-微球蛋白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清铁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家凤 王晓培 +2 位作者 郑茜茜 鲁雪 张薇薇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9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住院并确诊的初诊未输血的MDS患者42例,其中难治性贫血(RA)10例,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RARS)4例...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住院并确诊的初诊未输血的MDS患者42例,其中难治性贫血(RA)10例,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RARS)4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8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20例;按国际预后积分系统评估,低危22例,高危20例。以40名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分别检测并比较MDS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SF水平。结果MDS患者SF水平为(479±267)ng/ml,高于健康对照者的(153±5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79,P<0.05)。各亚型MDS患者的S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1,P=0.006)。其中,RA组SF水平最低[(346±257)ng/ml],而RAEB组最高[(818±44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低危组SF水平为(456±238)ng/ml,低于高危组的(788±46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7,P=0.008)。结论MDS患者SF水平增高,且高危患者与铁过载有关,SF可能成为判断MDS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铁蛋白 预后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体外实验探讨粉防己碱治疗早期矽肺的关键通路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超 周家伟 +8 位作者 刘亚锋 郭健强 王清森 苏忆欣 邢应如 胡春晓 谢军 吴静 胡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3期1792-1802,共11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和体外实验探究粉防己碱治疗早期矽肺发展的关键通路。方法:通过文献挖掘收集矽肺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收集二氧化硅滴注小鼠的差异表达基因;借助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Gene...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和体外实验探究粉防己碱治疗早期矽肺发展的关键通路。方法:通过文献挖掘收集矽肺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收集二氧化硅滴注小鼠的差异表达基因;借助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GeneCards、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获取矽肺相关的疾病靶点;分别将差异表达基因和疾病靶点通过R语言及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薛定谔(Schrödinger)及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及修饰;制备二氧化硅刺激的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模型,通过PCR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WB)验证分析结果。结果:筛选出矽肺病人差异表达基因2065个,滴注二氧化硅大鼠差异表达基因2291个,矽肺相关疾病靶点803个。GO富集分析主要涉及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调节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反应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包括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ECM-receptor interaction)、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不同来源的差异基因和疾病靶点同时筛选出IL-17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矽肺药物粉防己碱与IL-17信号通路中的RAF/MEK/ERK通路有良好的结合效果。细胞实验表明粉防己碱通过调控RAF/MEK/ERK通路降低巨噬细胞中TNF-α、TGF-β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同时抑制上皮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及炎症因子表达。结论:粉防己碱通过RAF/MEK/ERK通路调控炎症反应和上皮间质转化(EMT)从而影响早期矽肺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粉防己碱 生物信息学 分子对接 信号通路
下载PDF
NSCLC骨转移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春晓 刘亚锋 +9 位作者 苏忆欣 郭健强 张文婷 王雪芹 谢军 胡万发 吴静 邢应如 胡东 丁选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2-836,共5页
目的构建列线图来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骨转移的发生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医院确诊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是否发生骨转移、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吸烟状况、PS评分、TN分期、骨转移前是否有其他部位的转移、癌胚抗原(CEA... 目的构建列线图来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骨转移的发生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医院确诊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是否发生骨转移、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吸烟状况、PS评分、TN分期、骨转移前是否有其他部位的转移、癌胚抗原(CEA)水平、甲胎蛋白(AFP)水平、血清钙浓度(Ca^(2+))、血清磷浓度(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决策曲线分析法(DCA)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及临床获益度,使用列线图进行模型可视化。结果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在建模组(n=138)及验证组(n=92)中,联合指标(年龄、性别、病理类型、CEA、ALP)预测的AUC值(建模组=0.792,验证组=0.629)均高于单一指标预测值。结论该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筛选NSCLC骨转移的高危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骨转移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慢病毒沉默PRDX4抑制肺癌细胞A549迁移和侵袭及其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健强 周家伟 +7 位作者 王清森 胡春晓 刘亚峰 苏忆欣 张文婷 王雪芹 吴静 胡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299-2304,共6页
目的:研究慢病毒沉默过氧化物还原酶4(peroxiredoxin 4,PRDX4)对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hRNA干扰技术敲低肺癌细胞系A549中PRDX4的表达,Western blot和qRT-PCR验证转染效果;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 目的:研究慢病毒沉默过氧化物还原酶4(peroxiredoxin 4,PRDX4)对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hRNA干扰技术敲低肺癌细胞系A549中PRDX4的表达,Western blot和qRT-PCR验证转染效果;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分析p-ERK1/2、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构建沉默PRDX4的肺癌细胞系;慢病毒感染后A549细胞PRDX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BC组和NC组相比,Sh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与BC组和NC组相比,Sh组细胞p-ERK1/2、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沉默PRDX4可能通过ERK信号通路抑制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DX4 慢病毒载体 肺癌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