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压监测在142例颅脑损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志强 戴新连 +2 位作者 沈冬青 赵军 刘宏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介绍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危重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42例颅脑损伤患者(监测组)的有创颅内压监测资料和146例未行颅内压监测患者(非监测组)资料,比较两组并发症和格拉斯哥结果分级评分(GOS)。结果监测组颅内压轻... 目的介绍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危重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42例颅脑损伤患者(监测组)的有创颅内压监测资料和146例未行颅内压监测患者(非监测组)资料,比较两组并发症和格拉斯哥结果分级评分(GOS)。结果监测组颅内压轻度增高43例,中度增高69例,重度增高30例,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监测组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较非监测组少,GOS分级评分结果优于非监测组。结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及时准确反映病情变化,有利于及时干预、指导临床护理与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手术 颅内压 预后
原文传递
有创、无创IC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曹建辉 夏养华 +1 位作者 刘英 张宁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9期37-39,共3页
目的 观察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术后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将142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1例,两组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颅内监测探头置入术ICP监测,对照组采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进行无创... 目的 观察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术后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将142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1例,两组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颅内监测探头置入术ICP监测,对照组采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进行无创性ICP动态监测.在常规止血、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等治疗的同时,如ICP> 15 mmHg超过30 min,即用20%甘露醇脱水,同时予镇静,保持呼吸道通畅,抬高头位30°,每日补液量2000~2 500 mL,有创颅内压监护同时引流脑脊液.如ICP继续升高,>30mmHg,多提示颅内血肿增加或发生了较严重的脑水肿,应及时复查CT并做相应处理.观察两组甘露醇应用时间、剂量及术后第1、3、5天的ICP变化.结果 观察组甘露醇平均应用时间为7d,平均剂量为1 125 g;对照组分别为12 d、1 420 g,两组比较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第3、5天ICP水平减低(P均<0.05).结论 有创ICP监测能准确反映STBI患者术后ICP变化,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监测探头置入术 重型颅脑损伤 有创性颅内压监测
下载PDF
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实施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权哲 李志强 +4 位作者 戴新连 沈冬青 马勃 刘宏炜 张宁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7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持续有创颅内压(ICP)监测用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5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的临床资料,比较260例行有创ICP监测(监测组)和245例未行有创ICP监测者(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 目的观察持续有创颅内压(ICP)监测用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5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的临床资料,比较260例行有创ICP监测(监测组)和245例未行有创ICP监测者(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病因、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表现相似,但监测组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χ2值分别为43.03、30.95);监测组轻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进行持续有创ICP监测,能够及时、准确了解ICP变化并指导临床诊治,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疾病 危重症 颅内压监测 预后
下载PDF
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治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勃 李志强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14期2217-2219,共3页
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属于颅脑损伤中偏重型的外伤之一,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40%[1-2],占重型颅脑损伤的10%~30%,病死率较高,尤其伴有弥漫性脑肿胀者[3-4],体现出脑外伤患者“发病急、病情... 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属于颅脑损伤中偏重型的外伤之一,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40%[1-2],占重型颅脑损伤的10%~30%,病死率较高,尤其伴有弥漫性脑肿胀者[3-4],体现出脑外伤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受伤严重性(包括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 ,GCS、瞳孔对光反射、低血压、缺氧程度等)、救治是否合理、受伤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2,5]。笔者就其临床诊治中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临床诊治 外伤性颅内血肿 重型颅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脑外伤患者 GLASGOW 弥漫性脑肿胀
原文传递
神经节苷酯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丽茹 黄杰 李志强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1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酯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顺序按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脱水、改善血液循环、抗血小板等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神经节苷酯100 mg+...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酯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顺序按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脱水、改善血液循环、抗血小板等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神经节苷酯10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滴、对照组予吡拉西坦8.0 g+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个疗程(10~14 d)后判定临床疗效及GCS评分。结果观察组基本恢复27例、显著好转18例、好转2例、无变化2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基本恢复167例、显著好转11例、好转7例、无变化15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66.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节苷酯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酯 脑梗死 急性
下载PDF
早期应用高压氧联合调神疏肝针电刺激法治疗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琴 李志强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联合调神疏肝针电刺激法治疗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将2008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05例TBI后合并认...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联合调神疏肝针电刺激法治疗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将2008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05例TBI后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1组给予常规+HBO治疗,治疗2组给予常规+HBO+调神疏肝针电刺激法治疗。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观察3组治疗前后MMSE、FCA评分和MMSE、FCA评分提高值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后MMSE评分(21.63±3.62)分显著低于治疗1组(23.57±3.56)分和治疗2组(25.46±2.90)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FCA评分(54.77±5.54)分显著低于治疗1组(62.31±8.91)分和治疗2组(74.29±8.61)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MMSE评分提高值(1.43±0.81)分别低于治疗1组(3.46±1.50)分和治疗2组(4.86±2.12)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FCA评分提高值(7.60±1.93)分别低于治疗1组(9.80±2.39)分和治疗2组(11.69±2.25)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34.31±4.79)d显著低于治疗1组(30.29±4.22)d和治疗2组(27.60±3.75)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O联合调神疏肝针电刺激法治疗TBI后认知功能障碍能明显缩短病程、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高,临床上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治疗 颅脑损伤后 认知功能障碍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血压调节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7
作者 张宁 权哲 +4 位作者 宋大勇 曹建辉 程瑞兴 邱永明 李志强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9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压干预方式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均采用腔内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四组各12只:Ⅰ组为对照组:使用微量输入泵以2 mL/h的速度泵入生理盐水,不对血压进行干预。...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压干预方式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均采用腔内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四组各12只:Ⅰ组为对照组:使用微量输入泵以2 mL/h的速度泵入生理盐水,不对血压进行干预。Ⅱ组再灌注后诱导血压升高,Ⅲ组再灌注后诱导血压降低;Ⅳ组再灌注后通过使用微量泵泵入降压药物使MAP降低并维持在90~100 mmHg,再逐渐升高血压到140~150 mmHg。各组血压干涉前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实验结束时大鼠均断头处死,取脑组织以冠状切片,在2%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中染色,测定各组脑组织梗死体积。结果Ⅳ组与Ⅰ组比较,大鼠脑缺血后梗塞体积减少,Bederson评分明显改善(P均<0.05);Ⅱ组与Ⅰ组比较梗死体积增大(P<0.05)。结论适应性的血压调节灌注方式,能减少再灌注损伤,降低梗塞体积,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调节 大鼠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保护
下载PDF
醒脑静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容积及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丽茹 李志强 +3 位作者 黄杰 李金章 陈康 应芝英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641-642,共2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确诊为脑出血并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肿容积及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神...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确诊为脑出血并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肿容积及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很大改善,总有效率97.3%;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差,总有效率77.3%。两组血肿容积在治疗后1周变化不明显,2周时血肿容积有明显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4,P〈0.05)。结论醒脑静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醒脑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