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年文学接受史研究回顾与思考 |
陈文忠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6
|
|
2
|
张说、张九龄集团与开元诗风 |
丁 放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1
|
|
3
|
走出接受史的困境——经典作家接受史研究反思 |
陈文忠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6
|
|
4
|
敬畏生命: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关键词 |
张勇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4
|
|
5
|
日课一诗论 |
胡传志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3
|
|
6
|
中晚唐诗歌流派与晚唐五代词风 |
余恕诚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3
|
|
7
|
审美静照与艺境创构──宗白华艺境创构论评析 |
汪裕雄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1 |
6
|
|
8
|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述论 |
余恕诚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7
|
|
9
|
温庭筠文笺证暨庭筠晚年事迹考辨 |
刘学锴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10
|
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空白”论 |
范伟军
|
《河北学刊》
|
2002 |
3
|
|
11
|
李清照《词论》中的“乐府”、“声诗”诠解 |
余恕诚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12
|
《离骚》“结构”研究论略 |
潘啸龙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7
|
|
13
|
经学史视野中曾点之志的多维解读——兼评《论语·先进》“侍坐”阐释史之得失 |
武道房
|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14
|
从纷歧走向融通——《锦瑟》阐释史所显示的客观趋势 |
刘学锴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9
|
|
15
|
从明代词选看词学观念的演变 |
丁放
葛旭芳
刘尊明(评点人)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16
|
《诗经》抒情人称研究 |
潘啸龙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7
|
|
17
|
唐蕃关系视野下的杜甫诗歌 |
王树森
余恕诚
|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18
|
汉宋之争与曾国藩对桐城古文理论的重建 |
武道房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19
|
姚崇、宋璟与盛唐诗坛 |
丁放
袁行霈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20
|
《楚辞》的体例和《招魂》的对象 |
潘啸龙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