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2篇文章
< 1 2 1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501
1
作者 陆林 余凤龙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6-410,共5页
以大陆31个省市区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1990—2002年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水平及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揭示了区域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规律,阐释了影响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缩... 以大陆31个省市区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1990—2002年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水平及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揭示了区域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规律,阐释了影响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分析 经济差异 中国旅游 2002年中国 旅游经济 经济地理学 旅游业发展 区域研究 结构特征 总体水平 分异规律 产业地位 经济水平 区域旅游 空间差异 地区差异 大陆 省际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 被引量:482
2
作者 黄震方 陆林 +4 位作者 苏勤 章锦河 孙九霞 万绪才 靳诚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09-1421,共13页
新型城镇化在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科学引导乡村地域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和重要科学命题。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审视和反思,... 新型城镇化在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科学引导乡村地域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和重要科学命题。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审视和反思,认为乡村旅游既面临环境质量下降、乡村文化受损、旅游同质竞争、整体品质不高、产业培育不足、资金人才短缺、运营模式落后、土地利用错位等现实困境,又面临着新形势下需深入研究的诸多复杂性理论问题。提出要响应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和乡村旅游的发展需求,重点关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特性、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旅游的影响与互动机制、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乡村旅游文化与乡愁记忆的恢复与重构、乡村生态文明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及城乡旅游一体化空间格局与机制、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与产业融合创新、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及"三农"问题解决路径、乡村旅游运营管理与政策制度创新等科学问题。通过深化理论研究和强化实践应用,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升级,引导具备条件的乡村走以旅游为导向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城乡旅游互补和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旅游 理论反思 困境突破
原文传递
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 被引量:231
3
作者 汪德根 陆林 刘昌雪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53,共5页
本文对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现状进行透视 ,认为这一旅游形式在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进而对体育旅游动机进行分析 ,并将体育旅游市场划分为休闲、健身、观战、刺激、竞技和其他等细分市场 ,分析了这些细分市场具有潜力大、大... 本文对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现状进行透视 ,认为这一旅游形式在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进而对体育旅游动机进行分析 ,并将体育旅游市场划分为休闲、健身、观战、刺激、竞技和其他等细分市场 ,分析了这些细分市场具有潜力大、大众性强、市场面广、年轻化和前景好等特征 ,最后 ,阐述了体育旅游产品的特点和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旅游 市场特征 产品开发 科学规划 监督机制
下载PDF
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黟县西递为例 被引量:209
4
作者 章锦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5-109,共5页
该文通过对黟县西递古村落旅游地的实地问卷、访谈调查以及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理统计,从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等角度分析了古村落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及其差异,并探讨有关居民旅游感知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旅游感知 旅游地居民 古村落 黟县西递
下载PDF
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海南省海口市及三亚市实证研究 被引量:198
5
作者 宣国富 章锦河 +2 位作者 陆林 章锦河 杨效忠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41-746,共6页
旅游影响研究是旅游地理的重要研究内容,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是研究旅游影响性质及程度的重要途径。以海南省海口市和三亚市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其对旅... 旅游影响研究是旅游地理的重要研究内容,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是研究旅游影响性质及程度的重要途径。以海南省海口市和三亚市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其对旅游业的态度,比较了不同人口学特征及与旅游业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对旅游业态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影响 居民感知 海口 三亚
下载PDF
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 被引量:227
6
作者 杨兴柱 顾朝林 王群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9-620,共12页
借助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南京市旅游空间网络中,所选取的16个旅游节点中平均每个旅游节点与5.19个其他节点存在着旅游流集聚... 借助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南京市旅游空间网络中,所选取的16个旅游节点中平均每个旅游节点与5.19个其他节点存在着旅游流集聚与辐射联系;平均每个旅游节点充当旅游流中介者次数为6.07,旅游节点之间距离相互联系比较紧密。但各旅游节点之间分布不十分均衡,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钟山风景区、新街口、总统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处于核心点,旅游网络中集聚和辐射功能都很强,且结构洞水平较高,拥有更多的竞争机会和非替代性区位优势,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旅游流瓶颈问题。南京市旅游空间网络密度不是很高(0.35),旅游空间网络中存在着明显的结构分层,其中共有7个旅游节点成为核心区的成员,核心区内部成员间联结密度达0.81,形成了强中心线型结构。同时,根据DianneDredge提出的旅游目的地3种空间结构模型,结合南京市旅游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判定了南京市城市旅游空间发展阶段及布局模式为发展阶段的多节点布局模式。最后,指出了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 社会网络理论 旅游流网络结构 南京市
下载PDF
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及机理--以中国京沪高铁为例 被引量:232
7
作者 汪德根 陈田 +2 位作者 陆林 王莉 ALAN August Lew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4-233,共20页
交通是影响旅游流空间结构最主要因素之一。以京沪高铁线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交通可达性变化,并结合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区域旅游接待设施、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密度以及区位等影响因素分析... 交通是影响旅游流空间结构最主要因素之一。以京沪高铁线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交通可达性变化,并结合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区域旅游接待设施、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密度以及区位等影响因素分析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的机理。研究表明:1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表现为马太效应、过滤效应、扩散效应和叠加效应等特征。2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交通网络密度以及时空压缩程度等影响因素共同作用均非常明显态势下,产生高铁马太效应;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交通网络密度均不强,时空压缩程度不显著等旅游节点产生高铁过滤效应;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和交通网络密度均具有很强优势,且时空压缩程度明显等旅游节点可成为扩散源,高铁强化了扩散源旅游流集聚作用,然后向边缘旅游地扩散,呈现为"集聚—扩散"模式;高铁使大尺度空间的不同客源地居民出游空间范围出现叠加现象,但只有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交通网络密度优势较强且时空压缩程度明显旅游节点产生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空间结构 高铁效应 机理 京沪高铁 中国
原文传递
熵权模糊物元模型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20
8
作者 余健 房莉 +2 位作者 仓定帮 朱琳 卞正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0-266,共7页
针对目前生态安全评价中信息屏蔽和主观性问题,该文运用物元分析法和熵权法对皖江地区马鞍山、合肥、芜湖等9个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并与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比较。熵权物元分析法包括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经典域、节域,... 针对目前生态安全评价中信息屏蔽和主观性问题,该文运用物元分析法和熵权法对皖江地区马鞍山、合肥、芜湖等9个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并与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比较。熵权物元分析法包括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经典域、节域,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物元模型,计算评价指标关联度,确定指标权重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马鞍山的土地生态安全级别为"较不安全",池州、安庆、的土地生态安全级别向"较不安全"级转化,巢湖、芜湖、铜陵的土地安全级别向"较安全"转化,宣城、合肥、滁州的土地安全级别为"理想安全",与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物元分析单指标评价结果表明:皖江地区土地生态安全主要影响因子是单位面积耕地农药负荷、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人均水资源量、人口密度、森林覆盖率、大于25°坡耕地面积比例及工业废气处理率等。多指标综合评价能得到综合质量信息,而物元模型既能得到综合质量信息,也能反映评价对象的稳定状态,同时可以揭示评价对象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研究表明熵权物元分析法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具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模型 数学方法 生态安全 熵权 物元分析
下载PDF
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的指数测评模型——以黄山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187
9
作者 王群 丁祖荣 +1 位作者 章锦河 杨兴柱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评价是当前旅游环境管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文章基于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从环境感知、旅游期望、游览价值、游客满意度、游客忠诚和游客抱怨6大影响模块建立了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指数(TSI)测评模型,并... 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评价是当前旅游环境管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文章基于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从环境感知、旅游期望、游览价值、游客满意度、游客忠诚和游客抱怨6大影响模块建立了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指数(TSI)测评模型,并对黄山风景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黄山游客总体满意度指数为82.34。从6大影响模块来看,游览价值是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β32=1.266),满意度又直接影响忠诚度(β53=0.972)。从6大模块的具体影响因素来看,社会服务环境感知是影响环境感知的关键因素(λ21=0.878),社会服务环境期望对总体旅游期望影响也最大(λ2=0.94),价格是游览价值的主要决定因素(λ52=0.913)。文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和因素重要性推导模型对TSI模型进行了验证,结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满意度 指数测评模型 旅游环境 黄山风景区
下载PDF
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探析 被引量:181
10
作者 李德明 程久苗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4-87,共4页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农村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促进两者互动持续发...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农村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促进两者互动持续发展的模式,并提出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及其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相应的主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村经济 发展模式
下载PDF
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 被引量:190
11
作者 章锦河 张捷 +2 位作者 李娜 梁琳 刘泽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303,共11页
从空间场效应的角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利用1999-2003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国内旅游流的产生、分配、集聚、扩散的基本特征以及旅游流空间网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经济是旅游流产生的主要驱动力,旅游资源是旅游流空间分配的... 从空间场效应的角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利用1999-2003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国内旅游流的产生、分配、集聚、扩散的基本特征以及旅游流空间网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经济是旅游流产生的主要驱动力,旅游资源是旅游流空间分配的主要驱动力; 目前国内已形成4大旅游流产生地和5大旅游流集聚地;(2)旅游集聚场与扩散场的等级结构受市场原则作用,表现为K=3序列的空间模式;(3)旅游集聚场地域结构呈"U"型特征,而旅游扩散场呈"三级阶梯"状格局;(4)β、γ指数揭示旅游流空间网络相关性较差。今后加快长江、黄河流域旅游带以及南部沿海、北部沿海和东北旅游区等"二带三区"的旅游网络化建设,是我国推进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区域,是实现旅游流空间流向合理调整与流量结构优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中国 集聚 国内旅游 旅游网络 区域旅游合作 分配 流空间 场效应 基本特征
下载PDF
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启示 被引量:207
12
作者 程锦 陆林 朱付彪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9,共7页
旅游产业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旅游业和社会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旅游产业融合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创新形式,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文章从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产品、模式、机制、路... 旅游产业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旅游业和社会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旅游产业融合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创新形式,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文章从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产品、模式、机制、路径和效应等方面,对已有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国内与国外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并对未来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方向和方法提出见解,认为未来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应创新和改进研究方法,加强旅游产业融合的系统性研究、旅游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研究,以及旅游产业融合与企业经营战略结合的实证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融合 研究进展 启示
下载PDF
旅游城市化研究进展及启示 被引量:189
13
作者 陆林 葛敬炳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41-750,共10页
旅游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旅游业和城市化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在对所能获得的国内外有关旅游城市化研究的代表性论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者从旅游城市化的概念、类型、特征及其影响等方面对旅游城... 旅游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旅游业和城市化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在对所能获得的国内外有关旅游城市化研究的代表性论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者从旅游城市化的概念、类型、特征及其影响等方面对旅游城市化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旅游城市化作为城市化的一种模式,为我国的城市化道路指明了一条方向。加强旅游城市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有利于我国城市化健康、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市化 研究进展 启示
下载PDF
基于态度与行为的我国旅游地居民的类型划分——以西递、周庄、九华山为例 被引量:152
14
作者 苏勤 林炳耀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利用社会调查和市场细分方法 ,对西递、周庄和九华山三个旅游地的居民态度与行为进行实地调查 ,采用分层聚类法将旅游地居民分为四种类型。老年、居住时间较长和文化程度较高的居民多数为矛盾的支持者或理性的支持者 ;对于旅游业联系和... 利用社会调查和市场细分方法 ,对西递、周庄和九华山三个旅游地的居民态度与行为进行实地调查 ,采用分层聚类法将旅游地居民分为四种类型。老年、居住时间较长和文化程度较高的居民多数为矛盾的支持者或理性的支持者 ;对于旅游业联系和依赖较少的居民多属于淡漠的支持者 ;而青年、旅游部门、家人或亲戚有人在旅游部门工作、家庭收入主要或部分来自旅游业的居民在热情的支持者中占较大比重。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 ,国内外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与行为都存在明显分化 ,但国内旅游地居民较国外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度和支持行为 ,尚未形成反对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度 行为 旅游地 居民类型 聚类分析 中国 西递 周庄 九华山 旅游业
下载PDF
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例 被引量:168
15
作者 卢松 陆林 +3 位作者 王莉 王咏 梁栋栋 杨钊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0-256,共7页
古村落作为传统文化旅游地,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关于古村落旅游学研究成果国内尚不多见。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例,总结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客流增长迅速;客流季节性差异明显,呈现"三峰三谷"型波... 古村落作为传统文化旅游地,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关于古村落旅游学研究成果国内尚不多见。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例,总结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客流增长迅速;客流季节性差异明显,呈现"三峰三谷"型波动;一般性周内客流为斜"Z"分布,黄金周客流呈"井喷"式,客流周内分布不均;客流日内呈双峰型分布,时客流分布集中。从事件、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黄山辐射效应、管理体制及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展开客流时间变化影响因素分析。讨论不断攀升的客流给古村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落 旅游客流 时间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西递、宏村
下载PDF
红色旅游开发的问题诊断及对策——兼论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的启示 被引量:163
16
作者 余凤龙 陆林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61,共6页
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红色旅游热席卷全国,鉴于红色旅游发展时间较短,在景区开发和管理方面还不成熟,本文在对红色旅游发展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红色旅游开发存在... 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红色旅游热席卷全国,鉴于红色旅游发展时间较短,在景区开发和管理方面还不成熟,本文在对红色旅游发展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借鉴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发展经验,提出了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的若干对策,发挥红色旅游政治、经济等多重功能,以利于红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开发现状 问题 对策 井冈山
下载PDF
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以西递、宏村、南屏为例 被引量:153
17
作者 唐文跃 张捷 +2 位作者 罗浩 卢松 杨效忠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7-92,共6页
本文以皖南的西递、宏村和南屏等3个古村落为例,设计量表测量了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恋,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居民地方依恋与其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恋由地方依赖(ξ)和地方认同(η1)两个维度构... 本文以皖南的西递、宏村和南屏等3个古村落为例,设计量表测量了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恋,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居民地方依恋与其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恋由地方依赖(ξ)和地方认同(η1)两个维度构成;(2)地方依赖(ξ)对地方认同(η1)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γ11=0·87,t=13·13);(3)地方依赖(ξ)和地方认同(η1)对居民的资源保护态度(η2)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γ21=0·57,t=9·85;β21=0·66,t=10·20);(4)地方依赖(ξ)主要是通过地方认同(η1)影响居民的资源保护态度(η2),地方认同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γ21直接=0·26,t=1·69;γ21间接=0·36,t=2·79)。本文的研究对古村落的资源保护以及古村落居住新区的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落 居民 地方依恋 资源保护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近10年国外旅游动机研究综述 被引量:131
18
作者 张宏梅 陆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0-64,69,共6页
文章分析了国际两大重要的旅游学术期刊《旅游研究纪事》和《旅游管理》1995~2003年发表的旅游动机文献,对旅游动机理论、旅游动机过程和旅游动机经验性研究的研究目的、方法、因素项目、结论进行了总结。旅游动机理论主要包括驱力理... 文章分析了国际两大重要的旅游学术期刊《旅游研究纪事》和《旅游管理》1995~2003年发表的旅游动机文献,对旅游动机理论、旅游动机过程和旅游动机经验性研究的研究目的、方法、因素项目、结论进行了总结。旅游动机理论主要包括驱力理论、期待价值理论和唤醒理论,较常被运用的动机分类框架有推-拉因素,需要层次理论和逃-寻二分法。经验研究多采用市场调查方法收集数据,数据分析技术主要有因子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等。经验研究结果说明不同的游客群组和不同目的地其主导旅游动机存在差异,很难从经验研究中概括出适宜于所有群组和目的地的共同的主导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动机 动机理论 动机过程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国际比较 被引量:148
19
作者 陈明星 陆大道 查良松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4-474,共11页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协调发展是世界范围的客观规律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对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判断存在严重分歧。本文采用118个国家或地区的数据,基于象限图法,分析世界城市化格局的一般规律,发现世界城市...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协调发展是世界范围的客观规律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对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判断存在严重分歧。本文采用118个国家或地区的数据,基于象限图法,分析世界城市化格局的一般规律,发现世界城市化进程与单位GDP对城市化的带动效应均呈减速态势;进一步探索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变过程,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双低状态,类型上属于低级协调型,这种双低之间是基本协调的,并不存在城市化严重滞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的根源取决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发展水平 国际比较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旅游流的城市群旅游地旅游空间网络结构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50
20
作者 陈浩 陆林 郑嬗婷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7-266,共10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城市群逐渐成为旅游发展赖以依存的区域主体,也必将成为一种特殊尺度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文章基于相关文献的分析,界定了城市群旅游地的概念。在对珠三角旅行社区内线路、区内长途客运、国内(省外)旅行社赴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城市群逐渐成为旅游发展赖以依存的区域主体,也必将成为一种特殊尺度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文章基于相关文献的分析,界定了城市群旅游地的概念。在对珠三角旅行社区内线路、区内长途客运、国内(省外)旅行社赴珠三角及港澳游客实际到达情况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网络理论和方法对珠三角城市群网络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广州的到达中心性、接近性、中间度数值均较高,也是国内(省外)游客到珠三角的集散地,在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深圳、珠海由于毗邻香港和澳门,是珠三角城市群区域重要的目的地,同时也是港澳游客进入内地特别是珠三角的重要集散地。其他城市如佛山、东莞两城市以商务旅游为主,惠州、肇庆以生态旅游为特色,而中山、江门则两者兼具的特点。最后构建了珠三角城市群旅游地空间网络结构模式,形成"三级旅游基地、三类旅游区域、三条主要旅游轴线"的空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旅游地 网络结构 珠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