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启示 被引量:207
1
作者 程锦 陆林 朱付彪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9,共7页
旅游产业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旅游业和社会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旅游产业融合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创新形式,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文章从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产品、模式、机制、路... 旅游产业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旅游业和社会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旅游产业融合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创新形式,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文章从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产品、模式、机制、路径和效应等方面,对已有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国内与国外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并对未来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方向和方法提出见解,认为未来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应创新和改进研究方法,加强旅游产业融合的系统性研究、旅游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研究,以及旅游产业融合与企业经营战略结合的实证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融合 研究进展 启示
下载PDF
皖南旅游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135
2
作者 杨兴柱 王群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1-867,共17页
旅游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是乡村发展转型进程的综合表现形式之一。论文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能源消费结构、居住条件、环境卫生5个方面构建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差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熵值法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皖南旅... 旅游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是乡村发展转型进程的综合表现形式之一。论文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能源消费结构、居住条件、环境卫生5个方面构建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差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熵值法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皖南旅游区进行实证测度,探讨该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表明:①皖南旅游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得分总体上呈现"双核突出,中部跟进,外围凹陷"的异质异构空间格局;②基础设施空间呈现"三核并驾,北高南低"分布结构,主要位于屯溪区、青阳县和案例区北部,展现东西向渐变特征;③公共服务设施兼具"双核"分布特征;④能源消费结构和居住条件呈现以屯溪区为核心的单核结构;⑤环境卫生则主要集中在在歙县和宁国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旅游发展、地域文化等自然和人文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作用大小、方向存在明显差异。气候条件、贫困程度、空间距离3个因子对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产生负向影响,其余因子均为正向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地域文化等是在乡村发展过程中长期延续积累下来的对人居环境质量起到相对稳定作用。旅游发展过程中注入的一系列新型人地关系因素是当前影响皖南旅游区人居环境关键性驱动力。影响因子与评价因子两组变量之间存在典型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同时,影响因子对人居环境质量产生直接效应,并通过其他变量对人居环境质量产生间接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 差异评价 影响因子 典型相关分析法 熵值法 皖南旅游区
原文传递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社区旅游支持度模型及应用——以黄山风景区门户社区为例 被引量:96
3
作者 王咏 陆林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57-1574,共18页
门户社区毗邻风景区且处于其出入口位置,在旅游发展中面临特殊的机遇和难题。依据社会交换理论,选择"社区参与度"、"居住区条件"、"对旅游机构信任度"、"旅游利益感知"、"旅游成本感知&qu... 门户社区毗邻风景区且处于其出入口位置,在旅游发展中面临特殊的机遇和难题。依据社会交换理论,选择"社区参与度"、"居住区条件"、"对旅游机构信任度"、"旅游利益感知"、"旅游成本感知"、"社区满意度"和"旅游支持度"7个结构变量构建社区旅游支持度测度模型,以黄山风景区的4个门户社区为研究案例,对该模型进行检验,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因子分析,探讨模型内各变量对社区旅游支持度发挥作用的路径及造成同一风景区不同门户社区支持度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旅游利益感知和社区满意度对旅游支持度有正向影响;居住区条件、对旅游机构信任度和社区满意度对旅游利益感知有正向影响;社区参与度、居住区条件和对旅游机构信任度对社区满意度有正向影响。社区参与度对旅游利益感知正向影响不显著,旅游成本感知这一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关系不大。2各地居民感知和旅游支持度存在差异,南门汤口各维度总体得分最高,北门甘棠—耿城次之,东门谭家桥第三,西门焦村得分最低。3门户社区与黄山风景区的空间关系、区位条件与交通格局、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造成了各门户社区旅游支持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支持度 居民感知 社会交换理论 黄山风景区 门户社区
原文传递
千岛湖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与影响机理 被引量:85
4
作者 王群 陆林 杨兴柱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9-795,共17页
立足反映恢复力属性特征的盆地模型理论,构建基于稳定性景观的恢复力评价体系。从脆弱性、应对能力两大层面以及社会、经济、生态三大子系统入手,建立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法,测度千岛湖旅游地社会—生... 立足反映恢复力属性特征的盆地模型理论,构建基于稳定性景观的恢复力评价体系。从脆弱性、应对能力两大层面以及社会、经济、生态三大子系统入手,建立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法,测度千岛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甄别影响恢复力的主要因子,揭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因子影响机理及曲线规律。结果表明:1 1987-2012年间千岛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数由0.4576缓慢上升至0.5622,应对能力指数由0.0282快速上升至0.9725,恢复力指数由0.1276稳步上升至0.8669,恢复力应是脆弱性与应对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2总脆弱性受生态子系统脆弱性影响最大,总应对能力受经济子系统应对能力影响最大,总恢复力受社会和经济子系统恢复力影响较大。总应对能力对恢复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应对能力作用更加突出。3恢复力因子影响曲线可分为线性递增和递减、非线性U型/倒U型递增和递减6种类型,不同阶段、不同因子对系统恢复力作用方式、性质、速率具有差异性,主要以非线性影响为主,且存在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 恢复力 影响因子 千岛湖
原文传递
基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地角色 被引量:85
5
作者 朱冬芳 陆林 虞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9-154,135,共7页
运用重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方法,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对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络、国内游网络、入境游网络进行分析,初步定位了各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角色与功能,最后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 运用重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方法,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对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络、国内游网络、入境游网络进行分析,初步定位了各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角色与功能,最后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络和国内游网络呈现南北较为均衡的空间格局,入境游旅游经济网络呈现北部紧密、南部疏松的格局。综合各城市在整体网络中的中心性得分及结构对等性分析,划分出5种类型的旅游地:上海是核心旅游地,具有旅游中枢、门户旅游地、中间旅游地的综合功能;苏州、杭州、无锡、南京、常州是次核心旅游地,是区域内部重要的集聚和扩散中心;湖州、镇江、扬州和宁波是重要旅游目的地,对低等级与高等级旅游地之间连接起到重要的承转作用;其他城市中心性指标得分较低,主要接收高等级城市旅游经济辐射,相互之间联系强度较低,为一般旅游目的地和边缘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和城市发展等因子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各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角色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旅游地角色 社会网络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
原文传递
江淮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与空间发展模式 被引量:71
6
作者 虞虎 陈田 +2 位作者 陆林 王开泳 朱冬芳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80,共12页
以旅游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将成为未来城市群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结合重力模型与社会网络,构建江淮城市群旅游地旅游经济网络模型,应用Ucinet 6软件分析城市旅游地功能特征,探讨空间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江淮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联... 以旅游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将成为未来城市群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结合重力模型与社会网络,构建江淮城市群旅游地旅游经济网络模型,应用Ucinet 6软件分析城市旅游地功能特征,探讨空间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江淮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联系呈南紧北疏的空间不平衡态势,城市旅游地之间网络密度、联结边数、联系紧密度正在增长,而重点城市的中介能力和核心作用有降低趋势,多数城市呈路径依赖的循环累计,网络空间均衡性增强,据此将11个城市旅游地划分为5种类型。结合区域交通布局、旅游资源分布、城市经济实力等要素,对11城市进行旅游地层次划分,提出了"三条一级旅游轴线、两条二级旅游轴线、一条潜在旅游轴线"的空间结构及与周边重要旅游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旅游地 旅游经济网络 空间发展模式 江淮城市群
原文传递
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62
7
作者 朱付彪 陆林 +1 位作者 於冉 鲍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0-576,共7页
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对优化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促进都市圈整体旅游地形成和发挥都市圈旅游空间效应与功能有重要意义。以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为指标,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和位序—规模模型进行分析,并结合长三角都市圈旅游发展实际考察... 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对优化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促进都市圈整体旅游地形成和发挥都市圈旅游空间效应与功能有重要意义。以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为指标,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和位序—规模模型进行分析,并结合长三角都市圈旅游发展实际考察其旅游空间结构演变态势。结果表明,长三角都市圈旅游者和旅游收入空间分布趋向分散,各城市旅游发展相对差异不断缩小,其旅游发展趋向均衡化。长三角都市圈旅游发展实际也显示,其旅游空间结构呈现多中心、网络化和一体化特点。从长期来看,长三角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演变趋向高水平均衡。借鉴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认为以可达性、互补性和替代性为必要条件,以集聚和扩散作用为主要形式,以资金、技术、人员、信息和经验等的流动为主要内容,各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推动了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不断由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演变。旅游企业扩张和旅游客流流动带动了旅游资金、技术、人员、信息和经验等的集聚和扩散,推动了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旅游空间结构演变 长三角
下载PDF
基于社会学视野的黄山市汤口镇旅游城市化特征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62
8
作者 陆林 於冉 +2 位作者 朱付彪 汪永青 王薇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24,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城市化成为汤口镇城市化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基于社会学视野考察黄山市汤口镇旅游城市化发展特征并探讨其机制。发现伴随旅游业发展,汤口镇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旅游业占主导的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居...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城市化成为汤口镇城市化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基于社会学视野考察黄山市汤口镇旅游城市化发展特征并探讨其机制。发现伴随旅游业发展,汤口镇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旅游业占主导的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居民收入主要来自于旅游业,居民就业主要向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集中;居民的居住条件、生活习惯和邻里关系呈现城市社区特点,居民的经营理念、教育观念和生活态度等思想观念发生很大转变,显现出城市居民的特点;居民的社会角色向现代企业家转变;汤口镇城镇性质和职能也由农业社区向旅游社区演变。而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资源禀赋、政府的推动以及居民的积极参与等是汤口镇旅游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市化 社会学 特征和机制 汤口镇
下载PDF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旅游地空间研究范式转型——基于空间涌现性的空间研究新范式 被引量:60
9
作者 黄剑锋 陆林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5,共9页
面对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实践背景和地理学"文化转向"、社会学"空间转向"的理论背景,空间生产为旅游地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视角,推动着旅游地空间研究范式的转型。在认识旅游地空间系统性的基础上,界定了空间... 面对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实践背景和地理学"文化转向"、社会学"空间转向"的理论背景,空间生产为旅游地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视角,推动着旅游地空间研究范式的转型。在认识旅游地空间系统性的基础上,界定了空间涌现性的概念,提出了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旅游地空间研究新范式。这一新范式主要表现在:1新的空间研究视角,厘清旅游地空间生产研究的理论逻辑和学科理路;2新的空间观,树立以内涵复杂性、尺度嵌套性、过程非守恒性为核心特征的新的旅游地涌现空间观,实现空间认识从要素到系统、从简单环境系统到过程系统再到复杂耦合系统的转变;3新的空间研究路径,更加注重社会空间、微观解构、尺度转换;4新的空间研究框架,遵循"过程-格局-机制"的研究路线,建立复杂系统涌现空间研究框架,开展多尺度、多类型旅游地空间生产的系统研究。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旅游地空间研究范式转型,将有助于拓展旅游地理学研究视角和范式,增强旅游地理学对中国旅游发展实践的响应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 空间 研究范式转型 空间生产 空间涌现性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下载PDF
上海迪士尼在建景区客源市场空间结构预测——旅游引力模型的修正及应用 被引量:57
10
作者 刘少湃 田纪鹏 陆林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4-321,共18页
客源市场预测是旅游科学决策的关键,由于缺乏历史数据,对尚未开业的旅游景区客源市场预测成为研究的难点。上海迪士尼乐园投资巨大、影响深远、广受关注、开园在即,迫切需要学界从理论层面对其客源市场展开研究。遵循"要素选取—... 客源市场预测是旅游科学决策的关键,由于缺乏历史数据,对尚未开业的旅游景区客源市场预测成为研究的难点。上海迪士尼乐园投资巨大、影响深远、广受关注、开园在即,迫切需要学界从理论层面对其客源市场展开研究。遵循"要素选取—系统分析—模型构建—市场预测—模型验证"的研究思路,对已有旅游引力模型进行修正:1引入出游意愿,用百度指数进行测度,以明确旅游目的地偏好;2引入出游率,用旅游人口取代总人口,以界定客源规模基数。而且修正模型中解释变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基于2009-2013年香港迪士尼乐园内地客源市场数据、中国各省市区以及重点城市社会经济数据,运用修正引力模型,预测上海迪士尼乐园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表明:1迪士尼乐园的强大品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空间阻尼的影响,进而导致内地游客对迪士尼乐园的旅游需求整体上缺乏弹性;2上海迪士尼乐园国内客源市场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存在明显的近域指向、东部指向和大中城市指向特征;3经过交互验证,用修正引力模型推算的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吻合程度更高,预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士尼乐园 主题公园 引力模型 客源市场 空间结构 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社会网络方法的跨界旅游客流网络结构研究——以泸沽湖为例 被引量:53
11
作者 彭红松 陆林 +3 位作者 路幸福 凌善金 李子明 邓洪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41-1050,共10页
基于问卷调查和旅行社推介线路,获取旅游客流数据,借助社会网络结构洞理论、社会资源理论与结构角色理论,运用Ucinet和Netdraw软件,构建跨界旅游客流网络结构模型,并以川滇泸沽湖为案例地,探讨跨界旅游客流空间布局模式、网络结构及节... 基于问卷调查和旅行社推介线路,获取旅游客流数据,借助社会网络结构洞理论、社会资源理论与结构角色理论,运用Ucinet和Netdraw软件,构建跨界旅游客流网络结构模型,并以川滇泸沽湖为案例地,探讨跨界旅游客流空间布局模式、网络结构及节点角色地位,试图揭示跨界旅游客流时空演变、扩散规律及内在机理,为跨界旅游区协同合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泸沽湖跨界旅游客流网络中,丽江古城区、大玉龙景区是旅游客流网络的核心和集散中心;泸沽湖、香格里拉处于次级旅游核心和次级集散中心地位;大理古城区、苍山洱海、昆明市区、束河古镇是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通道;泸山邛海是唯一位于四川的次级集散中心和重要目的地;其他旅游节点中心性指标得分较低,主要接受高等级旅游地旅游客流辐射,相互连接强度较低,为一般旅游目的地和边缘旅游目的地;2跨界旅游区客流网络存在核心-边缘结构,边界效应极强,客流网络结构分层明显,可细分为旅游核心、云南片重要旅游节点、云南片一般旅游地、跨界旅游地和四川片重要旅游地5类;3旅游客流网络中存在明显的派系,泸沽湖旅游客流流动路径指向云南片区大玉龙景区、丽江古城区、香格里拉及四川片区泸山邛海,这些地区成为景区突破边界效应,带动跨界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关键。4川滇两省旅游行政部门共同制定旅游区发展规划,树立统一的旅游品牌形象,整合并优化资源、产品与线路,完善跨界旅游交通网络等是今后泸沽湖跨界旅游合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旅游区 旅游客流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方法 川滇泸沽湖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2
12
作者 虞虎 陆林 朱冬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46-1757,共12页
城市旅游业作为城市服务业的重要部门,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后续动力。运用信息熵赋权法和TOPSIS法相结合,从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公共交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旅游发展6个方面对长江三角洲2003年和2008年的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 城市旅游业作为城市服务业的重要部门,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后续动力。运用信息熵赋权法和TOPSIS法相结合,从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公共交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旅游发展6个方面对长江三角洲2003年和2008年的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聚类法分析了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水平的空间格局及演变,最后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16城市的城市旅游协调水平在研究期间相对稳定,具体可被划分为4个等级,第一、二等级城市数量较少,得分显著高于第三、四等级城市。城市旅游协调水平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北部城市得分高于南部城市,基本格局保持稳定,呈现以上海、南京、杭州三个城市为核心向外围边缘城市的空间衰减。产业发展、城市旅游发展模式、城市旅游重大项目投资、区位条件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协调水平产生空间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制定以城市旅游发展为手段的方式推动城市发展,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 旅游与城市协调发展 TOPSIS法 长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旅游干扰对黄山风景区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50
13
作者 陆林 巩劼 晋秀龙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9-223,共15页
为了解旅游活动对黄山风景区土壤的影响,采用样方法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山风景区主要游览步道附近土壤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黄山风景区旅游干扰对土壤影响效应明显,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土壤pH值及土壤全钾含量趋... 为了解旅游活动对黄山风景区土壤的影响,采用样方法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山风景区主要游览步道附近土壤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黄山风景区旅游干扰对土壤影响效应明显,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土壤pH值及土壤全钾含量趋于上升,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土壤全氮量、全磷量以及枯枝落叶层厚度趋于下降;其中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对旅游干扰反应最为敏感,其次为土壤全钾量,土壤全磷量对旅游干扰反应最弱;旅游干扰对0-10cm层次土壤的影响显著大于10-20cm;不同区域旅游干扰对土壤影响效应不同,游览利用程度越高的区域,其影响效应与旅游干扰的相关性愈强,影响效应一般也越大,但由于受地形、植被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影响效应大小与该区域旅游利用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干扰 黄山风景区 土壤
原文传递
都市圈旅游发展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4
作者 陆林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2-546,共15页
都市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平台,21世纪国际竞争的基本单元,同时亦是国家旅游创新发展的战略平台,汇聚了传统的旅游发展要素和新兴的旅游发展要素,旅游产业体系完备、规模庞大。都市圈旅游发展对国家和世界旅游发展具有明显的引领... 都市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平台,21世纪国际竞争的基本单元,同时亦是国家旅游创新发展的战略平台,汇聚了传统的旅游发展要素和新兴的旅游发展要素,旅游产业体系完备、规模庞大。都市圈旅游发展对国家和世界旅游发展具有明显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现有的都市圈旅游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都市圈旅游发展背景研究、发展模式与战略研究、空间研究、合作与竞争研究以及旅游发展规划与政策研究等方面,对都市圈旅游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但现有研究成果基于传统资源观研究较多,新范式研究探索较少;传统旅游发展要素研究较多,新兴旅游发展要素研究较少;单体城市旅游研究较多,都市圈有机体旅游研究较少;尚未形成统一的研究范式和体系,难以适应都市圈旅游发展的需要,有碍都市圈旅游发展规律的探索。研究认为,根据中国都市圈旅游发展实际,围绕中国都市圈旅游发展的科学问题,应该重点开展都市圈旅游发展的国际典型模式、中国都市圈旅游发展过程—结构—机制的理论体系和都市圈旅游发展的中国特色道路等领域的研究;加强都市圈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创新、重大工程、重大节事的都市圈旅游发展效应、都市圈旅游发展的生态过程和都市圈旅游发展竞争与合作等专题研究。注重都市圈旅游发展研究的空间系统识别、研究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建立都市圈旅游发展研究的多方法综合集成的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旅游发展 进展 评述 展望
原文传递
基于旅游客流的跨界旅游区空间网络结构优化——以泸沽湖为例 被引量:43
15
作者 彭红松 陆林 +1 位作者 路幸福 凌善金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2-431,共10页
以四川、云南省交界处的泸沽湖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和网络游记,获取旅游客流数据,借助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构建跨界旅游区空间网络结构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旅游客流视角,探讨其旅游空间网络结构、节点功能角色及边界屏蔽效应,... 以四川、云南省交界处的泸沽湖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和网络游记,获取旅游客流数据,借助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构建跨界旅游区空间网络结构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旅游客流视角,探讨其旅游空间网络结构、节点功能角色及边界屏蔽效应,最后得出泸沽湖旅游空间格局及优化路径。结果表明:①泸沽湖旅游空间网络呈现中北部密集、南部疏松的格局,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环湖旅游客流同时具有环状和节点状线路选择趋向,受边界效应影响,整体网络存在边界客流断裂现象,分片区旅游客流则呈多核心辐散状;②泸沽湖环湖15个旅游村寨节点可分为旅游核心、次旅游核心、重要旅游节点、一般旅游节点和边缘旅游节点5种角色类型,同一类型旅游节点在中心性指标上有相似的模式特征;③跨界旅游活动存在显著的边界效应,泸沽湖省级行政边界两侧整体边界屏蔽效应大致相当,而节点边界屏蔽效应分异显著,四川片区节点边界效应显著的节点比例明显大于云南片区;④泸沽湖跨界旅游空间网络结构总体呈现"五级旅游基地、六条旅游轴线、三级旅游系统"的空间格局,并提出川滇共建景区管委会,统一资源产品开发、品牌构建和市场营销,发挥小洛水、达祖的跨界旅游通道职能等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旅游区 网络结构与优化 旅游客流 泸沽湖
原文传递
国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41
16
作者 王群 陆林 杨兴柱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4-908,共15页
恢复力思想和方法运用于社会-生态系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可持续旅游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旅游地是重要的社会-生态系统类型,从恢复力视角研究旅游地复杂性、动态性及综合性,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途径... 恢复力思想和方法运用于社会-生态系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可持续旅游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旅游地是重要的社会-生态系统类型,从恢复力视角研究旅游地复杂性、动态性及综合性,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途径。论文综览国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的大量相关文献,从研究尺度与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展开综述,重点就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认识、与相关概念联系、阈值、驱动因素、概念性与定量评估、适应性管理等研究内容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评述,并得出相应研究启示,提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国内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和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 社会-生态系统 恢复力
原文传递
文化创意旅游需求及其差异性分析——以上海世博会为例 被引量:36
17
作者 曾琪洁 吕丽 +1 位作者 陆林 朱付彪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5期103-111,共9页
大众对文化和精神的消费需求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世博会就是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在特定空间高度集聚而成的产物。文章基于旅游者的问卷调查,从核心内容和衍生产品两方面对上海世博会文化创意旅游需求及其差异性进行... 大众对文化和精神的消费需求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世博会就是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在特定空间高度集聚而成的产物。文章基于旅游者的问卷调查,从核心内容和衍生产品两方面对上海世博会文化创意旅游需求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旅游者对文化创意旅游需求呈现多元性、娱乐性、符号性、实用性和虚拟性体验的趋势。在核心内容的需求方面,旅游者需求较高的依次为:展馆、文化演艺活动和论坛;在衍生产品的需求方面,旅游者对特许旅游纪念品中的世博护照、海宝和世博纪念徽章的需求较大,对出版发行服务中地图的需求较多,对网络文化服务的需求度正逐步提高。分析发现,基于不同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旅游行为特征,旅游者文化创意旅游需求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年龄和月均收入因素的影响,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进园次数和出游方式的影响较小,文章并据此探讨未来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旅游 旅游者需求 差异性 上海世博会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国内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陆林 汤云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8,共9页
以珠江三角洲(下称珠三角)都市圈国内主要客源地2009~2011 年度中国100 强旅行社官网旅游线路报价单为基础数据,研究了珠三角都市圈发展较为成熟阶段的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及目的地类型,发现:① 珠三角都市圈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总... 以珠江三角洲(下称珠三角)都市圈国内主要客源地2009~2011 年度中国100 强旅行社官网旅游线路报价单为基础数据,研究了珠三角都市圈发展较为成熟阶段的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及目的地类型,发现:① 珠三角都市圈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总体上以营区基地式和完全环游式为主。不同客源地旅游者行为模式差异较大,广东省内旅游者以单目的地式和港澳小环游为主,其余客源地旅游者多采用营区基地式、往返式、区域环游式和完全环游式等旅行模式;② 珠三角都市圈各城市在旅游线路中出现的频次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呈现出3 个等级层次关系,不同城市在大小珠三角都市圈以及不同客源地旅游线路中的角色与地位不同,据此得出珠三角都市圈各客源地的空间行为模式图;③ 比较大小珠三角都市圈在空间行为模式上的差异,发现港澳与珠三角地区在旅游发展上逐渐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但实现三地旅游一体化尚待时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线路 空间行为 目的地类型 珠三角都市圈
下载PDF
城市旅游到城市群旅游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虞虎 陆林 +1 位作者 朱冬芳 曾琪洁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87-1096,共10页
城市群正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基本地域单元,城市群旅游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总结了城市旅游和城市群旅游的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了城市旅游向城市群旅游转向的推动因素和路径,最后讨论了城市群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 城市群正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基本地域单元,城市群旅游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总结了城市旅游和城市群旅游的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了城市旅游向城市群旅游转向的推动因素和路径,最后讨论了城市群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趋势。研究认为,旅游主要在城市商业区塑造和城市滨水空间开发、经济与就业增长、对城市规划的补充、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引导或加速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6个方面促进城市发展。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具有互利性、动态性。城市群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发展带动了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交通条件提升、空间结构优化、旅游合作4个方面。全球化与地方化趋势是城市群旅游形成的重要动力,城镇体系是空间建构的物质基础,旅游产品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及差异化是推力,以快速交通为代表的交流手段是科技支撑,政府对城市群旅游发展起到主要协调作用,这5个因素推动着城市旅游向城市群旅游的转变。城市群旅游强调政府和市场调控下多系统、多要素下的动态相互作用,城市群研究是城市旅游研究的深入。对城市旅游、城市群旅游内容进行系统归纳可为今后城市群旅游研究奠定基础,拓展旅游地理学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 城市群旅游 深化研究
原文传递
桂林-漓江-阳朔旅游地系统空间演化模式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陆林 鲍捷 +2 位作者 凌善金 曾琪洁 虞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66-1074,共9页
通过构建旅游地空间演化基本模式,阐释了以漓江为主导的桂林-漓江-阳朔旅游地系统演化过程,归纳其经历了萌芽期、极化期和优化期,3个阶段分别体现出均质发展、极化发展、扩散发展的特征,并有向板块发展阶段演化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前... 通过构建旅游地空间演化基本模式,阐释了以漓江为主导的桂林-漓江-阳朔旅游地系统演化过程,归纳其经历了萌芽期、极化期和优化期,3个阶段分别体现出均质发展、极化发展、扩散发展的特征,并有向板块发展阶段演化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前,旅游地处于均质发展为特征的萌芽期,原赋景观为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这一时期的旅游地在空间结构上处于低位的均质无序状态,各景区点未得到有效地开发;20世纪70年代末至2000年代中期,旅游地进入极化期,其中又分为以桂林城区旅游增长极形成为标志的初期极化发展阶段和以桂林城区-漓江-阳朔县城旅游地系统形成为标志的后期极化增长阶段;初期极化发展阶段,在旅游需求的推动下,桂林城区作为旅游增长极得到较快发展,为漓江旅游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对区域旅游发展起到组织作用。后期极化增长阶段,阳朔县城作为新的增长极发展起来,桂林城区旅游功能进一步强化,漓江作为旅游廊道功能也日益强化,桂林-漓江-阳朔旅游地空间系统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为扩散发展时期。在此期间旅游影响对外扩散,区域旅游板块逐渐形成,并推动旅游地转型发展。桂林-漓江-阳朔旅游系统的旅游城镇、景区点间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功能上更加协调,推动了更高一级的旅游地空间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可称其为桂北旅游地空间系统,或桂北旅游板块。探讨了旅游地系统演化机制,认为在不同时期,起主导的机制不同:在萌芽期,资源禀赋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极化发展期,受循环积累因果效应的推动,不同类型的需求成为建构的主要动力;在扩散发展期,对综合效益的追求成为主导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演化理论 桂林-漓江-阳朔 旅游地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