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与术中使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慢血流的比较及安全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勇 黄松群 徐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与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慢血流的比较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术前组(30例)、替罗非班术中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三组患者... 目的:探讨术前与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慢血流的比较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术前组(30例)、替罗非班术中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三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PCI治后即刻TIMI血流、校正TIMI帧数计数(CTFC)、90min ST段回落百分比、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术前组及替罗非班术中组PCI后慢血流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90min内ST段回落百分比提高;与替罗非班术中组相比,替罗非班术前组PCI后慢血流发生率降低更加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住院期间死亡及急性血栓形成,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更好地改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后梗死相关血管的慢血流的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治疗
下载PDF
金黄散与山莨菪碱交替湿敷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3
2
作者 田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851-852,共2页
目的:观察金黄散与山莨菪碱交替湿敷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68例静脉滴注胺碘酮出现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给予金黄散与山莨菪碱交替湿敷,对照组34例采用25%硫酸镁湿敷,观察2组患者局部组织... 目的:观察金黄散与山莨菪碱交替湿敷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68例静脉滴注胺碘酮出现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给予金黄散与山莨菪碱交替湿敷,对照组34例采用25%硫酸镁湿敷,观察2组患者局部组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显效率及消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金黄散与山莨菪碱交替湿敷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疗效显著,价廉且易于操作,便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炎 金黄散 山莨菪碱 胺碘酮
下载PDF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应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杨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7期142-144,共3页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被认为是治疗老年心肌梗死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该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即为术后再狭窄,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如不给予及时控制,...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被认为是治疗老年心肌梗死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该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即为术后再狭窄,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如不给予及时控制,可出现严重不良后果。本研究通过对比老年急性STEMI急诊PCI治疗术后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后TC、LDL-C、hs-CRP及6个月冠脉造影等指标情况,探讨瑞舒伐他汀对PCI术后再狭窄的防治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再狭窄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使用双倍剂量氯吡格雷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彤 程仁力 +4 位作者 尤家聪 范玲珑 周争光 丁书梅 唐海沁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口服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PCI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每天各1次;观察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口服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PCI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每天各1次;观察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氯吡格雷75 mg,每天2次,1个月后改为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服药1个月后,观察2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随访1年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服药1个月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后2组患者心肌再梗死、心源性死亡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口服双倍剂量氯吡格雷能够降低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 氯吡格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静脉输液中皮肤消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马美玲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5年第2期138-139,共2页
总结了临床27个科室静脉输液患者皮肤消毒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静脉输液消毒方法操作培训不到位、缺乏静脉输液治疗质量检查,督查监管力度不够,护士自身原因等。认为通过更新静脉输液消毒知识、进行静脉输液治疗风险知识教育及加... 总结了临床27个科室静脉输液患者皮肤消毒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静脉输液消毒方法操作培训不到位、缺乏静脉输液治疗质量检查,督查监管力度不够,护士自身原因等。认为通过更新静脉输液消毒知识、进行静脉输液治疗风险知识教育及加强静脉输液治疗质量监控等对策,才能规范临床静脉输液皮肤消毒,保证患者输液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输液 皮肤消毒
下载PDF
踝臂指数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谢后田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5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踝臂指数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37例正常对照组,观察ABI与心肌梗死事件的关系。结果ABI与UA严重程度成负相关,ABI越低,UA严重程度越高。正常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之间比... 目的观察踝臂指数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37例正常对照组,观察ABI与心肌梗死事件的关系。结果ABI与UA严重程度成负相关,ABI越低,UA严重程度越高。正常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的曲线下面积为0.722,95%CI为0.602-0.841。结论ABI是预测UA发生心肌梗死一个比较有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臂指数 不稳定型心绞痛 预测
下载PDF
出院随访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7
作者 蔡珊珊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1期256-257,共2页
目的探讨出院随访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对照组出院后不随访,分别从完全依从率、抑郁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复发率三方面分析。结... 目的探讨出院随访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对照组出院后不随访,分别从完全依从率、抑郁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复发率三方面分析。结果观察组完全依从率及抑郁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而抑郁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出院随访,既有利于提高依从率及抑郁相关知识知晓率,又能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院随访 急性心肌梗死 抑郁 依从性
下载PDF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126例
8
作者 解双星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17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宿州市中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宿州市中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均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显著降压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缓释片 依那普利 原发性高血压 疗效
原文传递
辛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踝臂指数和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徐飞 安平 周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792-794,共3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辛伐他汀组45例,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辛伐他汀组45例,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压、PWV、AB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SBP、PP减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WV较治疗前减少,ABI较治疗前增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ABI增加的程度更加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减少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PWV,缩小脉压,增加ABI,改善外周血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脂血症 辛伐他汀 踝臂指数 脉搏波传导速度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及C反应蛋白和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杨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58-259,262,共3页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DCM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纠正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DCM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纠正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每晚1次,疗程12周。2组入选后次日及治疗12周后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CRP、BNP水平。结果:2组LVEF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CRP和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DCM心力衰竭患者CRP水平,改善心功能,有效抑制BNP水平。其改善心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调脂以外的抗炎作用有部分关系,短期应用他汀类治疗DCM心力衰竭可能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大性 心力衰竭 阿托伐他汀 C反应蛋白 脑钠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