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牧《清明》赏析
1
作者 王开春 《学语文》 2014年第6期45-46,共2页
杜牧的《清明》(见卷首)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虽然历经千载,却也常读常新,每当我们吟诵起来,脑海中总会出现一幅清晰的图景,心中也总有一份淡淡的感动。仔细想来,不禁要佩服作者,何以能用仅仅二十八个字,就造成这久远的魅力。先从诗... 杜牧的《清明》(见卷首)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虽然历经千载,却也常读常新,每当我们吟诵起来,脑海中总会出现一幅清晰的图景,心中也总有一份淡淡的感动。仔细想来,不禁要佩服作者,何以能用仅仅二十八个字,就造成这久远的魅力。先从诗的首句说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清明时节"是诗歌创作的时间背景,也可以说是诗歌所写感情的起点。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时日呢?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正是万物生长,草木吐绿的时候,杜甫《清明》诗里说"渡头翠柳艳明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 诗歌创作 时间背景 翠柳 七言绝句 谢枋得 锦缠道 冯集梧 千家诗
下载PDF
利用古文字资料对《汉语大字典》(第2版)纠谬十则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道升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160-164,共5页
利用古文字材料对《汉语大字典》(第2版)进行纠谬,我们得出:"乏"、"贬"的"护身的器具"的意思,是"乏"、"贬"通"瞂"的假借义。"■ ",应释为"勝"。"... 利用古文字材料对《汉语大字典》(第2版)进行纠谬,我们得出:"乏"、"贬"的"护身的器具"的意思,是"乏"、"贬"通"瞂"的假借义。"■ ",应释为"勝"。"夅"应是"夆"之讹。"拚"与"峚"应为假借关系。"袘"与"袉"应为异体字。"■"应是"瓶"增加了一个义符"缶"。"萶"即"春"字,义项"杂"应改为"推"。"賲",从"貝"、"保"声,应是"寳"字的异体。"■"应是"■","弼"的异体。"■"是"差"的异构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古文字资料 纠谬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特点探析——以安徽卫视的《每日新闻报》为例
3
作者 陈海燕 贾林娜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4年第7期68-70,2,共3页
新媒介的飞速发展不仅给社会带来巨大冲击,也对电视新闻的采编与传播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以安徽卫视的《每日新闻报》为例,可以看出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在新闻的内容来源、播报形式和传播效果等方面,与正统新闻节目有显著的差异。将新... 新媒介的飞速发展不仅给社会带来巨大冲击,也对电视新闻的采编与传播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以安徽卫视的《每日新闻报》为例,可以看出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在新闻的内容来源、播报形式和传播效果等方面,与正统新闻节目有显著的差异。将新闻的锐度、综艺的态度和微博的思路融合,有可能是电视新闻发展的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电视新闻 安徽卫视 《每日新闻报》
下载PDF
经典重读——以中学教材里的外国文学篇目为例
4
作者 陈海燕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3年第1期121-123,共3页
文学作品的诞生,与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文学作品的解读,也是如此。一些经典作品,尤其是西方近现代的文学作品,在20世纪的时候国内评论界多从阶级的、政治的或社会的角度去解读。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解读方法和结论受到颇多的质... 文学作品的诞生,与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文学作品的解读,也是如此。一些经典作品,尤其是西方近现代的文学作品,在20世纪的时候国内评论界多从阶级的、政治的或社会的角度去解读。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解读方法和结论受到颇多的质疑,现今认同者已越来越少。本文尝试从人性、民族、宗教或哲学的角度,去解读与评论国内中学教材里的外国文学作品,希望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重读 外国文学 中学教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