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胡一淼 吴君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39-642,646,共5页
肺癌在全球男性癌症死亡率中占首位,并已取代乳腺癌成为发达国家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早期肺癌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更好实现手术的微创性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随着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孔胸腔镜手术(video... 肺癌在全球男性癌症死亡率中占首位,并已取代乳腺癌成为发达国家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早期肺癌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更好实现手术的微创性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随着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孔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逐步得到推广,适用范围也从最初的肺组织活检扩展至肺段、肺叶、全肺及袖式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技术 早期肺癌 手术治疗 单孔 癌症死亡率 surgery 以手术为主 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肺结节定位针与Hookwire在周围型孤立性肺小结节术前定位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1
2
作者 余杰 曹炜 +3 位作者 顾江魁 陈春雨 刘献 张彪 《临床肺科杂志》 2021年第2期293-295,共3页
目的比较肺结节定位针与Hookwire在周围型孤立性肺小结节术前定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自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行胸腔镜下周围型孤立性肺小结节切除的56例患者资料,根据不同定位方法分为两组,其中3... 目的比较肺结节定位针与Hookwire在周围型孤立性肺小结节术前定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自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行胸腔镜下周围型孤立性肺小结节切除的56例患者资料,根据不同定位方法分为两组,其中31例术前在CT引导下使用肺结节定位针穿刺定位,25例使用Hookwrie定位,对比两组患者定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成功率等数据,评价两种定位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肺结节定位针组无脱钩,定位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12.9%(4/31),Hookwire组有4例脱钩,定位成功率84.0%,并发症发生率40.0%(1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组平均定位时间(19.0±2.8)min,较后组(20.1±3.0)min稍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型孤立性肺小结节胸腔镜切除术前在CT引导下应用肺结节定位针穿刺定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定位针 Hookwire 周围型孤立性肺小结节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与吻合口瘘的相关性探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莉莉 顾江魁 +1 位作者 李佳 王菊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4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耐受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医院2017年7月—2021年5月收治的149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食管吻合口瘘分为有吻合口瘘组(n=19)和无吻合口瘘组(n=130)。比较2组...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耐受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医院2017年7月—2021年5月收治的149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食管吻合口瘘分为有吻合口瘘组(n=19)和无吻合口瘘组(n=130)。比较2组临床症状发生情况,分析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耐受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性。结果食管癌术后患者吻合口瘘总发生率为12.75%(19/149)。术后喂养不耐受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2.08%(17/53),高于耐受患者的2.08%(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吻合口瘘患者腹胀、反流发生率高于无吻合口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吻合口瘘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长于无吻合口瘘组,住院费用高于无吻合口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高,术后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易导致吻合口瘘不良结局的发生,要避免患者腹内压过高和严重反流情况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评估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针对高危患者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手术 肠内营养 吻合口瘘 耐受
下载PDF
探究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古月 顾江魁 +3 位作者 李龙龙 陈春雨 杨迅 张仁泉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15期1887-1891,共5页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行单孔胸腔镜(single-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SP-VATS)肺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围...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行单孔胸腔镜(single-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SP-VATS)肺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围手术期的管理模式将患者分为传统组(T组)和ERAS组(E组),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镇痛药使用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与T组相比,E组术后下床时间和术后排便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1、-5.173,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0,P<0.05);术后6 h及术后72 h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也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97、-5.462,P<0.01);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术后24 h和48 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6,P>0.05)。结论:SP-VATS肺癌根治术在ERAS理论指导下可以使围术期的患者受益,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花费,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肺癌 肺叶切除术 单孔胸腔镜
下载PDF
潘式负压引流球联合胸腔闭式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肺癌手术后引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献 韩滨泽 +2 位作者 顾江魁 胡一淼 陈安国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7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讨潘氏负压引流球联合胸腔闭式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肺癌手术后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120例肺癌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60例... 目的探讨潘氏负压引流球联合胸腔闭式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肺癌手术后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120例肺癌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60例患者术后采用原切口置入28F单根胸腔引流管+腋后线第7或第8肋间置入1根潘氏负压引流管外接负压球,对照组60例患者术后采用原切口置入28F单根胸腔引流管。对比2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拔管前后疼痛情况。记录2组患者拔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再次置管率。结果观察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观察组平均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2组患者再次置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癌手术后采用潘氏负压引流球联合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可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疼痛,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 肺癌 潘氏负压引流球 胸腔闭式引流 快速康复
下载PDF
无创运动心排血量检测与运动后心率恢复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迟晶晶 韩卫星 +3 位作者 李洁华 李龙龙 王敬 张鑫 《中华全科医学》 2022年第7期1117-1121,共5页
目的探讨次级限量运动负荷试验中运动心功能与运动后心率恢复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8月1日—2021年9月9日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就诊的74例同步行次级限量运动试验及运动心排患者,根据运动中心排血量(CO)的水平... 目的探讨次级限量运动负荷试验中运动心功能与运动后心率恢复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8月1日—2021年9月9日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就诊的74例同步行次级限量运动试验及运动心排患者,根据运动中心排血量(CO)的水平分为异常组(35例)和正常组(39例),对比分析各项临床资料、运动心功能各项指标及平板运动试验的数据。结果(1)2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2组静息状态射血分数(EF)及心指数(CI)、左心做功指数(LCWI)、外周血管阻力(SV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运动峰值:CI、LCWI异常组较正常组显著减低(均P<0.01),SVR异常组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4)每搏输出量(SV)在静息及运动峰值时异常组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静息心率:异常组为(87.688±12.966)次/min,高于正常组的(77.359±11.226)次/min,P<0.05;(6)运动后心率恢复:异常组HRR1为(22.971±8.259)次/min,HRR2为(37.229±8.110)次/min,较正常组明显减低[(27.769±9.184)次/min、(42.513±10.298)次/min,均P<0.05]。结论静息心率和运动后心率恢复与运动心功能密切相关,静息心率高和运动后心率恢复不良均可提示心脏功能受损或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心排血量 运动后心率恢复 次级量运动负荷试验
原文传递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胺碘酮应用致恶性心律失常2例
7
作者 迟晶晶 李结华 +1 位作者 韩卫星 刘献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0年第6期443-447,共5页
本文报道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2例患者应用胺碘酮后,在没有明显电解质紊乱的基础上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电图上出现巨大倒置的类似Niagara瀑布样T波,并引起显著QTc延长,较为少见,考虑为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警,临床上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胺碘酮 恶性心律失常 NIAGARA瀑布样T波
下载PDF
单孔与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的对比研究
8
作者 胡一淼 刘献 +2 位作者 陈春雨 张彪 顾江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247-251,共5页
探讨单孔与单操作孔胸腔镜在治疗肺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 月-2021 年6月同一术者连续进行的41例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并与同期39例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患者临床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无... 探讨单孔与单操作孔胸腔镜在治疗肺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 月-2021 年6月同一术者连续进行的41例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并与同期39例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患者临床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无围术期死亡。单孔组在手术时间[(210.37±51.92)min (s(204.90±69.88)min]、术中出血[(144.15±218.85)ml (s(98.59±109.32)ml]及术后并发症(14.6% vs 7.7%)多于单操作孔组,淋巴结清扫个数[(13.93±5.88)枚 (s(14.36±7.47)枚]少于单操作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孔组术后留管时间[(5.51±4.32)d (s(6.62±5.65)d]更短,术后总引流量[(1318.83±1100.07)ml (s(1378.90±1273.22)ml]更少,术后住院时间[(7.59±4.48)d (s(8.15±5.89)d]更短,术后止疼药药物使用量[(502.44±794.51)mg (s(720.51±992.92)mg]更少,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孔同单操作孔胸腔镜围术期疗效相似,在肺癌根治术中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操作孔 胸腔镜 肺癌
下载PDF
肺鳞癌合并肺动脉癌栓1例
9
作者 胡一淼 刘献 +2 位作者 陈春雨 张彪 顾江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0-522,共3页
肺动脉癌栓是原发性肺癌相对少见的并发症,常导致突发死亡。因胸部CT检出率低,大部分最终由尸检明确。合并肺癌栓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为手术为主的联合治疗,但自然生存期短,预后差。2019年9月,我科对1例因“右上肺结节”常规行右上肺叶切除... 肺动脉癌栓是原发性肺癌相对少见的并发症,常导致突发死亡。因胸部CT检出率低,大部分最终由尸检明确。合并肺癌栓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为手术为主的联合治疗,但自然生存期短,预后差。2019年9月,我科对1例因“右上肺结节”常规行右上肺叶切除时,术中偶然发现右肺动脉内一灰白肿物,术后病理提示鳞状细胞癌,考虑肺动脉内癌栓形成,术后1年因肿瘤原位复发死亡,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治疗方案 原发性肺癌 合并肺癌 右肺动脉 右上肺 肺鳞癌 胸部CT 癌栓
下载PDF
不同胸膜固定方式在单孔胸腔镜治疗青年肺大疱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春雨 陶立伟 +1 位作者 朱叶青 顾江魁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胸膜固定方式在单孔胸腔镜治疗青年肺大疱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胸心外科收治的自发性气胸并行单孔胸腔镜大肺泡切除联合胸膜固定术治疗的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受胸膜固定的方式不同... 目的探讨不同胸膜固定方式在单孔胸腔镜治疗青年肺大疱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胸心外科收治的自发性气胸并行单孔胸腔镜大肺泡切除联合胸膜固定术治疗的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受胸膜固定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机械摩擦后采用安尔碘涂抹的方法,共45例患者;观察组45例患者接受胸顶壁层胸膜切除术。选取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发热情况、胸腔引流量、疼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及发热情况均较对照组少(P <0. 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均有明显痛感在3天内均能明显缓解(P <0. 05),在术后前2天观察组患者痛感明显较对照组轻(P <0. 05),术后第3天两组痛感相当(P>0. 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 66%,明显低于对照组26. 67%(P <0. 05)。观察组复发率为2. 22%,明显低于对照组15. 56%(P <0. 05)。结论胸顶壁层胸膜切除术胸膜固定方式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比机械摩擦后采用安尔碘涂抹的胸膜固定法有明显的优势,还可明显降低气胸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固定方式 单孔胸腔镜切除术 肺大疱
下载PDF
MOB1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后疾病进展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守军 李文涛 孙仲涛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332-334,共3页
目的探讨单极纺锤体-结合蛋白1(MOB1)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切除术后疾病进展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85例NSCLC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学资料及MOB1表达水平;两组患者均行NSCL... 目的探讨单极纺锤体-结合蛋白1(MOB1)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切除术后疾病进展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85例NSCLC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学资料及MOB1表达水平;两组患者均行NSCLC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根据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分析MOB1表达水平与NSCLC切除术后疾病进展风险的相关性。结果随访1年,截至末次随访,共有12例患者因不同原因失访,最终纳入73例NSCLC切除术后患者,其中26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为进展组,47例未出现疾病进展定义为无进展组。进展组T4分期、淋巴转移比例高于未进展组(P<0.05),MOB1表达水平、MLD E/I、VI-850/-950E-I低于未进展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转移(OR=2.570)、T分期(OR=2.096)、MOB1(OR=4.931)是NSCLC癌切除术后疾病进展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MOB1 AUC为0.835。结论MOB1表达水平在NSCLC疾病进展患者中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极纺锤体-结合蛋白1 非小细胞肺癌 切除术 疾病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