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109
1
作者 谢言虎 方才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5年第5期298-300,共3页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μ阿片受体激动药,起效陕,镇痛作用强,剂量容易控制,停药后病人苏醒迅速。现就其在临床麻 醉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瑞芬太尼 麻醉 镇痛
下载PDF
术中低体温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5
2
作者 谢言虎 陈旭 +4 位作者 吴运香 董喆 宗雨 陶磊 柴小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25-927,共3页
低体温为全身麻醉常见并发症,临床定义为核心体温小于36℃[1],它不仅影响凝血功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而且能抑制免疫功能,引起术后感染,延长患者住院时间[2]。目前温毯等各种保温设备在市场上较为普及,但临床医师对围术... 低体温为全身麻醉常见并发症,临床定义为核心体温小于36℃[1],它不仅影响凝血功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而且能抑制免疫功能,引起术后感染,延长患者住院时间[2]。目前温毯等各种保温设备在市场上较为普及,但临床医师对围术期低体温危害性重视程度仍相当低。该研究通过随机抽取择期手术患者,观测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低体温 择期手术患者 抑制免疫功能 临床医师 常见并发症 心血管事件 全身麻醉
下载PDF
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中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82
3
作者 胡利国 潘建辉 +1 位作者 李娟 康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TCI对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全麻患者40例,年龄61~72岁,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瑞芬太尼5ng/ml麻醉诱导,4ng/ml麻醉维持,缝皮时PCIA;B组:瑞芬太尼2ng/ml复合舒芬太...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TCI对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全麻患者40例,年龄61~72岁,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瑞芬太尼5ng/ml麻醉诱导,4ng/ml麻醉维持,缝皮时PCIA;B组:瑞芬太尼2ng/ml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缝皮时PCIA。于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1min(T3)、5min(T4)、进腹时(T5)和拔管后1min(T6)、5min(T7)记录患者的HR、MAP和SpO2值。并于T1、T3、T6和术后6(T8)、12(T9)、24h(T10)时测定血浆NE和E浓度。记录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的调控次数、术毕停药后睁眼及拔管时间、拔管后RS、OAA/S和VAS评分以及术后24h镇痛药用量。结果与T1时比较,两组患者T2时MA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0.01),A组T3、T5~T7时,B组T3和T6时HR明显增快,A组T3、T6和T7时MAP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组血浆NE和E浓度在T3、T6时明显上升(P<0.01),T9、T10时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A组比较,B组T3和T6时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血浆NE和E浓度在T6、T8和T9时明显降低(P<0.05),术中循环波动调控次数明显减少(P<0.01),拔管后RS评分和T8~T9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或P<0.05),术后24h镇痛药用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应用于老年患者,能减轻瑞芬太尼导致的术后急性疼痛,减少围术期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泵 老年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应激
下载PDF
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对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69
4
作者 贺克强 柴小青 +1 位作者 陈昆洲 王瑞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剂量的地佐辛和帕瑞昔布钠对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1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P组)、地佐辛10mg(D组)、帕瑞昔布钠40mg+...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剂量的地佐辛和帕瑞昔布钠对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1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P组)、地佐辛10mg(D组)、帕瑞昔布钠40mg+地佐辛10mg(PD组)及等容量生理盐水(C组)。观察患者在PACU的RSS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P、D、PD三组的躁动评分和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而PD组又明显低于P组和D组(P<0.05);四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帕瑞昔布钠 躁动 开胸手术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在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5
作者 郑晓静 疏树华 《医学综述》 2019年第4期800-804,共5页
现代医学的进步已取得显著成就,但术后疼痛的控制仍是巨大挑战。传统镇痛治疗主要以阿片类镇痛药物为主,但其应用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良好的镇痛效果对避免慢性手术后疼痛发展非常重要,可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快术后康复并提... 现代医学的进步已取得显著成就,但术后疼痛的控制仍是巨大挑战。传统镇痛治疗主要以阿片类镇痛药物为主,但其应用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良好的镇痛效果对避免慢性手术后疼痛发展非常重要,可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快术后康复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多模式镇痛是通过联合应用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和方法,在不同时间点和靶点阻断疼痛发生,使镇痛效果更加确切并减少单种药物或单种疗法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继单种新型镇痛药物或镇痛方式后,多模式镇痛成为疼痛治疗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疼痛 多模式镇痛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单点或多点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3
6
作者 章蔚 李娟 +4 位作者 耿擎天 王松 康芳 潘建辉 柴小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单点或多点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PCIA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的患者92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单点胸椎旁神经组(O组,n=33)、多点胸椎旁神经组(M组,n=29)和对照...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单点或多点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PCIA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的患者92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单点胸椎旁神经组(O组,n=33)、多点胸椎旁神经组(M组,n=29)和对照组(C组,n=30)。记录TPVB的操作时间、起效时间、阻滞平面,记录入室后、阻滞后15min、手术开始后30、60min及术毕时的BP、HR,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患者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停留时间和烦躁等的发生情况;分别记录手术后1、2、4、8、12、24、36和48h的VAS评分、术后PCIA舒芬太尼的使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O组操作时间和麻醉平面明显低于M组(P<0.05);三组患者各时点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PACU停留时间均明显高于O、M组(P<0.05);术后48h内,C组8、12、24、36和48hPCIA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多于O、M组(P<0.05);O组患者满意度高于M、C组(P<0.05)。三组均无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单点TPVB的镇痛作用与多点TPVB无差别,但单点TPVB组操作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更能让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胸腔镜手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LBL与PBL结合实际病例教学法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8
7
作者 胡利国 潘建辉 +1 位作者 魏昕 柴小青 《安徽医学》 2017年第3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以授课为基础学习(LBL)与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结合实际病例教学法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6月在安徽省立医院麻醉科实习的32名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选择剖宫产麻醉为教学内容,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以授课为基础学习(LBL)与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结合实际病例教学法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6月在安徽省立医院麻醉科实习的32名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选择剖宫产麻醉为教学内容,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LBL与PBL结合实际病例的教学模式,评估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实践操作成绩及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解决临床麻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BL与PBL结合实际病例教学法在临床麻醉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 病例分析教学法 麻醉 教学
下载PDF
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PCIA适宜的配制剂量 被引量:47
8
作者 谢言虎 章敏 +4 位作者 高玮 柴小青 周玲 侯冠峰 郭凤林 《中华麻醉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8-480,共3页
目的确定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PCIA适宜的配制剂量。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患者100例,年龄22~40岁,体重60~9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孕周≥37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4组(n=25):舒芬太尼2.0 μg/kg(S组)、纳布啡1.5 mg/kg(N1组... 目的确定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PCIA适宜的配制剂量。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患者100例,年龄22~40岁,体重60~9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孕周≥37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4组(n=25):舒芬太尼2.0 μg/kg(S组)、纳布啡1.5 mg/kg(N1组)、纳布啡2.0 mg/kg(N2组)和纳布啡2.5 mg/kg(N3组)分别加入PCIA泵,加入托烷司琼12 mg后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负荷量3 ml,背景剂量2 ml/h,PCA剂量1 ml/次,锁定时间10 min。静脉注射曲马多50 mg进行补救镇痛,维持静态VAS评分≤4分或动态(咳嗽)VAS评分≤6分。记录术后48 h内最高Ramsay镇静评分、补救镇痛情况、PCIA无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的发生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N2组和N3组PCIA无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率降低,N3组嗜睡发生率及最高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N1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1组比较,N2组和N3组PCIA无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率降低,N3组嗜睡发生率及最高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与N2组比较,N3组嗜睡发生率及最高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PCIA无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PCIA适宜的配制剂量为2.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剖宫产术 疼痛 手术后 镇痛 病人控制
原文传递
SLIPA喉罩和气管插管全麻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4
9
作者 周玲 疏树华 方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SLIPA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记录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1min(T1)、3min(T2)和拔喉罩... 目的观察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SLIPA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记录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1min(T1)、3min(T2)和拔喉罩/气管导管前(T3)、拔喉罩/气管导管后1min(T4)、3min(T5)的SBP、DBP、HR和SpO2,同时在8ml/kg潮气量下监测T1~T3时的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和PETCO2,并观察有无反流误吸情况及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结果与T0时相比,B组T1、T3、T4时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且相应时点均高于A组(P<0.05);A组在T1、T2时的Pmean、Ppeak低于B组(P<0.05);术后咽部不适患者B组(9例)明显多于A组(2例)(P<0.05)。结论 SLIPA喉罩通气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时,患者应激反应小,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气管插管 腹腔镜胆囊手术
下载PDF
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或芬太尼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41
10
作者 贺克强 柴小青 +1 位作者 陈昆洲 王瑞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49-751,共3页
目的比较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或芬太尼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术后均行PCIA,镇痛药配方分别为地佐辛30mg+芬太尼0.5mg(A组),地佐辛30mg+氟比洛芬酯200mg(B组),芬... 目的比较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或芬太尼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术后均行PCIA,镇痛药配方分别为地佐辛30mg+芬太尼0.5mg(A组),地佐辛30mg+氟比洛芬酯200mg(B组),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200mg(C组),均加入托烷司琼6mg,且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初始负荷剂量2ml,背景剂量2ml/h,单次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2、4、8、24、48h的VAS疼痛评分、Prince-Henry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24h内PC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h,A组VAS疼痛评分、Prince-Henry疼痛评分和术后24h内PCA按压次数明显高于B、C组(P<0.05)。术后2h,A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B、C组,术后4、8、24h高于B、C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镇痛,而地佐辛复合芬太尼在术后最初数小时内镇痛效果欠佳,不良反应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氟比洛芬酯 术后镇痛 开胸手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滴鼻对小儿七氟烷麻醉术前焦虑和术后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31
11
作者 高燕春 谢言虎 +2 位作者 柴小青 侯冠峰 方才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31-833,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M)滴鼻对小儿术前焦虑和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将60例1-4岁疝气手术小儿随机均分为三组。七氟烷麻醉诱导前30min,Ⅱ、Ⅲ组分别予以DM 0.5μg/kg和1μg/kg滴鼻,Ⅰ组滴生理盐水0.4ml对照。连续监测BP、HR、SpO2、PETCO...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M)滴鼻对小儿术前焦虑和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将60例1-4岁疝气手术小儿随机均分为三组。七氟烷麻醉诱导前30min,Ⅱ、Ⅲ组分别予以DM 0.5μg/kg和1μg/kg滴鼻,Ⅰ组滴生理盐水0.4ml对照。连续监测BP、HR、SpO2、PETCO2。观察患儿入室的镇静情绪评分、诱导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及术后患儿的躁动评分。结果Ⅲ组患儿术前镇静满意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45%vs.10%和15%)(P<0.05)。与Ⅰ组、Ⅱ组比较,Ⅲ组躁动评分和诱导时间明显降低(P<0.01)。三组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前应用DM 1μg/kg滴鼻可有效改善小儿术前焦虑情绪,缩短七氟烷麻醉诱导时间,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且不延长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焦虑 苏醒期躁动 七氟烷 小儿
原文传递
氟比洛芬酯用于胆囊切除术患者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9
12
作者 谢言虎 方才 +2 位作者 周玲 章蔚 柴小青 《安徽医药》 CAS 2006年第8期571-572,共2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经腹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80例腹式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为40例,均采取气管内全麻。A组为实验组,在术前30 m in静注1 mg.kg-1的氟比洛芬酯(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 m l);B组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经腹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80例腹式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为40例,均采取气管内全麻。A组为实验组,在术前30 m in静注1 mg.kg-1的氟比洛芬酯(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 m l);B组为对照组,在手术前30 m in静注生理盐水15 m l。术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双盲评估患者术后12、24、48、72 h的疼痛感觉程度,并观察与氟比洛芬酯有关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病人术后24 h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少,但应进一步探讨氟比洛芬酯多模式用药以降低围术期总的疼痛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预先给药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娟 李俊 +2 位作者 潘建辉 方才 陈昆洲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 研究盐酸戊乙奎醚预先给药对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对照组(C组):腹腔和尾静脉均注射生理盐水1ml/kg;模型组(L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kg,30min后经... 目的 研究盐酸戊乙奎醚预先给药对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对照组(C组):腹腔和尾静脉均注射生理盐水1ml/kg;模型组(L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kg,30min后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mg/kg;盐酸戊乙奎醚低剂量组(DL组)、中剂量组(DM组)和高剂量组(DH组)分别腹腔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3mg/kg、0.1mg/kg、0.3mg/kg,30min后经尾静脉注射LPS5mg/kg。LPS注射后4h放血处死动物。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W/D)、肺通透性指数(LPI)、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中性粒细胞数;测定血清MDA水平和SOD活性;光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与C组比较,L组、DL组、DM组和DH组肺W/D、肺含水量、LPI、支气管肺泡灌洗液LDH活性增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数和肺组织MPO活性、肺组织和血清MDA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L组相比,DL组、DM组和DH组肺W/D、肺含水量、LPI、支气管肺泡灌洗液LDH活性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数和肺组织MPO活性以及肺组织和血清MDA水平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DL组、DM组和DH组各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电镜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预先给药各组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较L组减轻。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预先给药可减轻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能拮抗剂 内毒素血症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原文传递
后腹腔镜和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二氧化碳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8
14
作者 周维德 魏昕 +3 位作者 谢志琼 周玲 朱运莲 潘建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56-758,共3页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和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对患者CO2吸收的影响。方法择期泌尿外科行后腹腔镜手术(R组)以及普外科和妇产科行腹腔镜手术(T组)患者各20例,分别于全麻机械通气后气腹前(T0)、气腹后30min(T1)、60min(T2)、90min(T3)和放气后10m...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和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对患者CO2吸收的影响。方法择期泌尿外科行后腹腔镜手术(R组)以及普外科和妇产科行腹腔镜手术(T组)患者各20例,分别于全麻机械通气后气腹前(T0)、气腹后30min(T1)、60min(T2)、90min(T3)和放气后10min(T4)、清醒气管导管拔除(T5)记录MAP、HR、PETCO2、气道峰压(Ppeak),并行血气分析,计算CO2排出量(VCO2)、动脉血-呼气末CO2差值(PaCO2-PETCO2)。结果两组气腹后各时点Ppeak、PaCO2、PETCO2、PaCO2-PETCO2和VCO2均较气腹前显著增高,并随着气腹时间的延长而持续缓慢增高(P<0.01)。与T组比较,R组气腹后PETCO2、PaCO2、VCO2的增加更加明显。结论与腹腔镜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手术气腹期间CO2吸收更显著;PETCO2和血气监测在后腹腔镜手术应列为常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 二氧化碳气腹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胡继成 柴小青 +1 位作者 王迪 疏树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于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47例,女13例,年龄35~64岁,BMI 18~29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保护性机械通气组(P组)和传统机械通气组(C...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于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47例,女13例,年龄35~64岁,BMI 18~29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保护性机械通气组(P组)和传统机械通气组(C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保护性机械通气参数:双肺通气时VT8ml/kg,RR 12~14次/分;单肺通气时VT6ml/kg,RR14~16次/分,单肺通气期间设定PEEP 5cmH2O。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24h(T2)、术后72h(T3)采集外周静脉血样,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数量,计算CD4^+/CD8^+比值。结果与T0时比较,T1和T2时两组CD3+、CD4^+和NK细胞明显减少,CD4^+/CD8^+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T1和T2时C组CD3+、CD4^+和NK细胞明显减少,CD4^+/CD8^+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T3时C组CD3+、CD4^+和NK细胞明显减少,CD4^+/CD8^+明显降低(P<0.05),P组CD3+、CD4^+、CD4^+/CD8^+和N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机械通气相比,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减轻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下降的程度,减轻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性通气 机械通气介导肺损伤 免疫功能 肺癌
下载PDF
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6
作者 章敏 谢言虎 +2 位作者 音樱 周玲 柴小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0-433,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2~76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 目的观察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2~76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和硬膜外阻滞组(E组),每组30例。N组先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再在超声图像上确认髂筋膜和股神经位置,先行股神经阻滞,再在同一穿刺点从缝匠肌内侧缘开始,由外向内沿髂筋膜下给1%利多卡因10ml和0.5%罗哌卡因10ml,同时超声探头在腹股沟韧带水平向内移动,内侧达股动脉上方;E组采用L2~3间隙行硬膜外阻滞。记录两组阻滞前(T0)、阻滞后10min(T1)、30min(T2)、60min(T3)的SBP、DBP及HR;记录两组阻滞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48h恶心呕吐、头痛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2时E组的SBP和DBP明显降低(P〈0.05),T2时N组SBP和DBP明显高于E组(P〈0.05);N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组、术中麻黄碱使用率明显低于E组(P〈0.05);E组整体麻醉效果优于N组(P〈0.05),但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hN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中,麻醉效果良好,较硬膜外阻滞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及适应证更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硬膜外阻滞
下载PDF
兴奋性氨基酸及受体与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7
作者 疏树华 方才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24-126,118,共4页
兴奋性氨基酸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递质,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以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为主。研究表明谷氨酸及受体参与从神经元信息传递到神经可塑性及神经营养、发育等一系列生命过程,与学习、记忆形成机制密切相关,而且还影响认知功... 兴奋性氨基酸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递质,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以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为主。研究表明谷氨酸及受体参与从神经元信息传递到神经可塑性及神经营养、发育等一系列生命过程,与学习、记忆形成机制密切相关,而且还影响认知功能。病理情况下,细胞外间隙中谷氨酸浓度增高能产生兴奋性神经毒性,其毒性作用与和细胞内Na+、Cl-、H2O、Ca++超载、氧自由基、一氧化氮的介导有关,促发多种急慢性脑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受体 脑损伤 兴奋性神经毒性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康芳 李娟 +2 位作者 马骏 柴小青 潘建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57-1459,共3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3~64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3~64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6μg/kg(15min内),随后以0.2μg·kg^-1·h^-1速率输注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开始前(T1)、升主动脉开放(T2)、CPB结束(T3)及术后6h(T4)时抽取桡动脉和颈静脉球部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于T1-4及术后24h(T5)时测定颈内静脉球部血浆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D组T2,3时SjvO2升高,Da-jvO2和CERO2降低,T2-4时血浆S-100β蛋白和NSE浓度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氧代谢率,减轻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心肺转流术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脑损伤
原文传递
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多模式镇痛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朱剑宇 荚卫东 +4 位作者 许戈良 李建生 马金良 谢言虎 张翠萍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多模式镇痛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限期行肝切除术的8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组(P组,40例)和芬太尼组(C组,40例).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24 h、...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多模式镇痛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限期行肝切除术的8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组(P组,40例)和芬太尼组(C组,40例).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24 h、72 h(T2、T3)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NK、IL-4、IFN-γ及IFN-γ/IL-4,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镇痛效果、记录术后芬太尼消耗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T2时P组CD3+下降幅度较C组低(t=2.155,P<0.05);T2时P组NK恢复至T0水平且高于C组(t=2.791,P<0.05),T3时C组CD3+、NK仍未恢复至T0水平(分别=3.065,3.231,P<0.05).T2时P组IL-4水平低于C组,IFN-γ水平高于C组(分别t=2.173,2.100,P<0.05),P组IFN-γ/IL-4在T2、T3高于C组(分别t=3.259,2.203,P<0.05).P组静息及咳嗽状态下术后2、6、12、24 h VAS评分低于C组(静息分别t=8.661,9.726,9.147,7.109,P<0.05;咳嗽分别t=8.569,9.614,9.144,8.509,P<0.05),芬太尼用量少于C组(t=2.636,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帕瑞昔布钠的多模式镇痛可增强肝癌术后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用量,改善肝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芬太尼 镇痛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插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5
20
作者 汪树东 康芳 +3 位作者 王松 杨成伟 黄祥 李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68-970,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肺通气胸科手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65~85岁,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组(...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肺通气胸科手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65~85岁,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于入室时(T_0)、插管前即刻(T_1)、插管即刻(T_2)、插管成功后1min(T_3)、3min(T_4)、5min(T_5)、10min(T_6)颈内静脉采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记录诱导插管期间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2~T_5时C组E和NE浓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T_2~T_5时S组E和NE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诱导插管期间S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0% vs 37%,P<0.01),两组均未发生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等不良事件。结论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可有效抑制老年高血压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反应,有利于维持麻醉诱导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上神经阻滞 表面麻醉 老年 双腔气管插管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