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重症手足口病(EV71感染)诊治体会 被引量:160
1
作者 陆国平 李兴旺 +3 位作者 吕勇 高玉兴 曾建生 冉献贵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217-220,F0003,共5页
新型肠道病毒EV71感染及其引发的手足口病近年在全国多个地区爆发疫情,导致部分婴幼儿的死亡和致残。新型肠道病毒EV71感染与CAl6感染不同的特点是神经系统并发症比例特别高,主要并发症包括脑炎、脑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 新型肠道病毒EV71感染及其引发的手足口病近年在全国多个地区爆发疫情,导致部分婴幼儿的死亡和致残。新型肠道病毒EV71感染与CAl6感染不同的特点是神经系统并发症比例特别高,主要并发症包括脑炎、脑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和循环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感染 神经系统并发症 危重症 诊治 无菌性脑膜炎 EV71 肠道病毒
原文传递
不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 被引量:76
2
作者 赵冰 潘家华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58-161,共4页
目的比较猪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RDS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情况分为猪肺表面... 目的比较猪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RDS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情况分为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组(固尔苏组)和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组(珂立苏组),两组诊断RDS后均予以气管插管给药。比较两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前后血气指标、CPAP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固尔苏组36例,珂立苏组32例,两组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6 h、24 h的PaO2、PaCO2和pH值与用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尔苏组应用CPAP时间短于珂立苏组[(98.8±15.2)h比(113.6±13.0)h,P<0.05]。两组患儿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颅内出血、肺气漏、呼吸机相关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视网膜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RDS疗效及安全性相似,使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患儿CPAP时间缩短,临床上可综合考虑酌情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 牛肺表面活性物质
原文传递
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或布地奈德混悬液干预对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喘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0
3
作者 兰伟平 王婧 +1 位作者 代传林 潘家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比较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辅舒酮)和布地奈德混悬液对毛细支气管炎再发喘息的疗效观察。方法将初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14例随机分为辅舒酮组(106例)和布地奈德组(108例),分别在临床症状缓解后继续给予辅舒酮或布地奈德规律吸入。另选... 目的比较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辅舒酮)和布地奈德混悬液对毛细支气管炎再发喘息的疗效观察。方法将初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14例随机分为辅舒酮组(106例)和布地奈德组(108例),分别在临床症状缓解后继续给予辅舒酮或布地奈德规律吸入。另选取临床症状缓解后未规律吸入激素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36例作为对照组。随访观察1年。评估2种干预治疗对患儿反复咳喘发作的影响。结果辅舒酮组和布地奈德组在1年内的咳喘次数以及前3个月的咳喘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组在激素用量和治疗花费方面高于辅舒酮组(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后继续给予辅舒酮或布地奈德规律吸入可减少咳喘发作和复发。辅舒酮在治疗费用和激素用量方面优于布地奈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反复喘息 儿童
原文传递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0
4
作者 潘静 陈名武 +4 位作者 倪文泉 方涛 张慧 陈冶 潘家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胎龄<32周的患有宫内感染的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Ⅲ或Ⅳ级)的极低出生体重儿30例,随机分成PS+布地奈德组(15例)...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胎龄<32周的患有宫内感染的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Ⅲ或Ⅳ级)的极低出生体重儿30例,随机分成PS+布地奈德组(15例)和PS组(15例)。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氧合指数(OI)、呼吸机使用时间、吸氧时间、BPD发生率、纠正胎龄36周时病死率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S+布地奈德组患儿BPD发生率低于PS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吸氧时间明显短于PS组(P<0.05);给药后第2~6天,PS+布地奈德组pH、OI均高于PS组,PaCO——2均低于PS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纠正胎龄36周时病死率以及其他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S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能有效降低重度N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BP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肺表面活性物质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极低出生体重儿
原文传递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高危患儿18例的临床观察与救治 被引量:42
5
作者 刘利梅 李晓红 +2 位作者 吕勇 朱守法 潘家华 《安徽医学》 2008年第4期354-355,共2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高危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救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临床符合小儿手足口病重症高危的18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救治、转归加以总结。结果重症高危倾向的15例,重症3例,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主10例,循环系...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高危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救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临床符合小儿手足口病重症高危的18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救治、转归加以总结。结果重症高危倾向的15例,重症3例,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主10例,循环系统受累为主5例,呼吸系统受累为主3例。均在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通过快脱慢补的方式给予降颅压、甲强龙冲击治疗、丙球支持;对于循环系统受累的通过快补慢脱的方式,并给予血管活性药;对呼吸系统受累者,给予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处理。治愈15,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对有重症高危倾向的患儿,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早期积极干预,就可阻止疾病向重症发展,大多愈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重症高危儿 救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联合用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6
作者 罗厚江 潘家华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473-475,共3页
支气管哮喘发病有多种因素参与,可以针对不同因素采用联合治疗。联合吸入ICS和LABA,对控制哮喘气道炎症和改善气道平滑肌功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和互补效果,常用的三种联合制剂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丙酸倍氯米松... 支气管哮喘发病有多种因素参与,可以针对不同因素采用联合治疗。联合吸入ICS和LABA,对控制哮喘气道炎症和改善气道平滑肌功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和互补效果,常用的三种联合制剂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丙酸倍氯米松/福莫特罗通过各自不同的药物特点和装置发挥作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通过减少白三烯的释放,与ICS和LABA联合起到互补协同效应;ICS还可以和长效茶碱、抗过敏药物以及免疫调节剂等合理地联合应用,以增加疗效,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药物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张慧芳 潘家华 +2 位作者 李倩 周浩泉 倪陈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67-670,共4页
目的研究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132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56例次),其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44例次)、感染/感染后咳嗽... 目的研究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132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56例次),其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44例次)、感染/感染后咳嗽(22例次)、变应性咳嗽(8例次)、胃食管反流性咳嗽(5例次),3例次为其他病因。感染/感染后咳嗽在婴儿组(<1岁)、幼儿组(1岁~)、学龄前儿童组(3岁~)、学龄期儿童组(6~14岁)间的病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8,P=0.001),其中<1岁的婴儿组感染/感染后咳嗽的比例高于其他3个年龄组(P<0.05)。感染/感染后咳嗽是婴儿组(<1岁)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幼儿组(1岁~)、学龄前儿童组(3岁~)、学龄期儿童组(6~14岁)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变应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有较高比例的个人过敏史、不良外界环境接触史以及家族过敏/哮喘史。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感染后咳嗽是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不同年龄组患儿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不同。具有个人过敏史、不良外界环境接触史以及家族过敏/哮喘史的慢性咳嗽患儿更易患变应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咳嗽 病因 儿童
原文传递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陈信 彭万胜 +3 位作者 王磊 徐家丽 董淮富 潘家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13-717,共5页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符合入选标准的67例N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IPPV组和NCPAP组,分别实...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符合入选标准的67例N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IPPV组和NCPAP组,分别实施NIPPV和NCPAP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氧合指数(OI)、pH值、PaCO2、呼吸支持时间、并发症、成功率、住院病死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实际纳入研究对象62例,其中NIPPV组32例,NCPAP组30例。在无创通气治疗后1 h,NIPPV组OI高于NCPAP组(P<0.05),而pH值和PaCO2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IPPV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VET)比例低于NCPAP组(P<0.05)。NIPPV组患儿治疗成功率高于NCPAP组(P<0.05),但两组呼吸支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气胸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及BPD发生率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NCPAP相比,NIPPV可显著降低NRDS早产儿行MVET比例。但尚不能证实NIPPV可显著降低NRDS早产儿住院病死率和BPD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早产儿
原文传递
母婴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30
9
作者 王婧 潘家华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52-155,共4页
Rh血型抗体是除ABO血型抗体外最有意义的红细胞血型抗体,临床上常因Rh血型不合而引起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母婴血型不合相关溶血性疾病,尤其是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母婴Rh血型不合溶血性疾病发病的基础为... Rh血型抗体是除ABO血型抗体外最有意义的红细胞血型抗体,临床上常因Rh血型不合而引起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母婴血型不合相关溶血性疾病,尤其是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母婴Rh血型不合溶血性疾病发病的基础为胎-母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不合 血型抗体 红细胞血型 新生儿溶血病 溶血性疾病 HEMOLYTIC newborn ABO 孕母 首次妊娠
原文传递
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治进展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杨春芳 李晓红 潘家华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8期880-882,共3页
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除引起呼吸道疾病外,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包括神经、血液、泌尿、消化、循环、皮肤及关节肌肉等。发病机制主要是黏附、炎症和免疫损伤,炎症和免疫损伤机制在肺外损害中作用突出。诊断需... 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除引起呼吸道疾病外,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包括神经、血液、泌尿、消化、循环、皮肤及关节肌肉等。发病机制主要是黏附、炎症和免疫损伤,炎症和免疫损伤机制在肺外损害中作用突出。诊断需要联合血清特异性抗体及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治疗需要考虑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感染
下载PDF
环境因素与儿童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及哮喘的关系 被引量:26
11
作者 何金根 潘家华 +3 位作者 倪陈 周浩泉 刘辉 周玲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和哮喘发病的环境因素,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本院收治的657例CARAS和哮喘患儿采用问卷随机抽样调查法调查其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哮喘患儿的一般资料、住...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和哮喘发病的环境因素,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本院收治的657例CARAS和哮喘患儿采用问卷随机抽样调查法调查其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哮喘患儿的一般资料、住宿环境、家族史及过敏史、诱发因素、变应原,并应用SPSS11.5软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51份问卷未填写完整而被剔除。结果1.被动吸烟、湿疹史、哮喘家族史、变应史、海鲜、油烟、油漆、气候变化和劳累等因素对CARAS和哮喘患儿发病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χ^2=39.36,17.89,3.87,6.74,19.44,5.85,15.04,6.288,4.33P。〈0.05),而装修、毛绒玩具、泡沫制品、宠物、牛奶、鸡蛋、上呼吸道感染、运动、螨虫、花粉、鱼虾、动物皮毛和霉菌等因素对二组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a〉0.05)。2.儿童CARAS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被动吸烟、湿疹、哮喘家族史、变应史、海鲜、油漆、气候变化和劳累,其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3.12(2.17~4.49)、1.72(1.22~2.43)、1.67(1.19~2.35)、1.85(1.32~2.60)、3.11(1.93~5.01)、2.03(1.29~3.21)、1.49(1.04~2.13)和1.88(1.06~3.36)。结论环境因素对儿童CARAS的影响明显高于儿童哮喘是影响其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哮喘 环境因素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28
12
作者 代传林 潘家华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12期1974-1975,共2页
哮喘是以反复发作性气道阻塞为主要特点的一种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这种阻塞可发生于疾病的自然病程或药物治疗后,通常与支气管的高反应性和有证据存在的慢性气道炎症有关。据流行病调查我国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累计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 哮喘是以反复发作性气道阻塞为主要特点的一种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这种阻塞可发生于疾病的自然病程或药物治疗后,通常与支气管的高反应性和有证据存在的慢性气道炎症有关。据流行病调查我国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累计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90年为1.09%,2000年为1.97%,至2010年甚至高达3.02%。同时令人乐观的是近年来基于对哮喘发病机制的药物研究有了进一步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进展 儿童支气管哮喘 哮喘发病机制 气道平滑肌 支气管扩张剂 哮喘治疗 哮喘药物 气道高反应 白三烯调节剂 重症哮喘
原文传递
NCPAP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其心功能的影响作用观察 被引量:26
13
作者 范新凤 潘家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33期5898-5901,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其心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根据就诊顺序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科收治的190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5例,两组患儿... 目的探讨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其心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根据就诊顺序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科收治的190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加用经鼻导管吸氧治疗,研究组加用NCPAP治疗。结果研究组的心率恢复时间、呼吸困难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地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Pa O2(7.52±0.86)、Pa CO2(5.62±0.65)、p H值(7.34±0.04)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患儿的Pa O2(7.14±0.75)、Pa CO2(5.93±0.58)、p H值(7.31±0.05)(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LVEF、E/A、CI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研究组的好转率85.26%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1.58%(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5.79%)高于对照组患儿的(92.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NCPAP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能够更显著的改善患儿的血气、心功能指标,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小儿重症肺炎 心力衰竭 临床效果 心功能
原文传递
无创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信 潘家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77-1182,共6页
为了减少有创通气所带来的严重并发症,临床医生越来越多地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初始治疗中采用无创通气(NIV)技术。在过去的40年中,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一直是治疗RDS的主要模式,甚至是唯一的NIV模式。近十年来,随着... 为了减少有创通气所带来的严重并发症,临床医生越来越多地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初始治疗中采用无创通气(NIV)技术。在过去的40年中,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一直是治疗RDS的主要模式,甚至是唯一的NIV模式。近十年来,随着传感器和人机连接界面的改进,产生了不少新的NIV模式,如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等。随后的研究表明,有些新的模式在RDS的治疗上可能较NCPAP更为优越。为了让临床医生了解NIV在早产儿RDS初始治疗中应用的新进展,更好的运用NIV技术,该文复习了近年来相关文献并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早产儿
原文传递
轮状病毒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5
作者 周玲(综述) 潘家华(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32-234,共3页
轮状病毒(RV)是小儿腹泻病最常见病原体,RV感染不仅可导致胃肠道症状,亦可引起各种肠道外表现。RV腹泻特别是RV血症发病机制和多个因素有关,至今尚未完全明确。RV感染性腹泻可能和细胞胞问连接损害、非结构蛋白NSP4、热休克蛋白hs... 轮状病毒(RV)是小儿腹泻病最常见病原体,RV感染不仅可导致胃肠道症状,亦可引起各种肠道外表现。RV腹泻特别是RV血症发病机制和多个因素有关,至今尚未完全明确。RV感染性腹泻可能和细胞胞问连接损害、非结构蛋白NSP4、热休克蛋白hsc70等因素有关。RV病毒血症发病机制可能和RV感染引起体内炎性介质分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改变等免疫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婴幼儿腹泻 病毒血症
原文传递
学龄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芦长龙 倪陈 潘家华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学龄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187例,按年龄分为5岁以上及5岁以下两组,并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MPP的表现中以5岁以上患...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学龄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187例,按年龄分为5岁以上及5岁以下两组,并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MPP的表现中以5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更明显,5岁以下患儿肺部体征往往较为明显。胸部X线病变类型以肺间质浸润为主,5岁以下患儿支气管肺炎较5岁以上多见,而5岁以上患儿大叶性肺炎的发病率较高。发病一周以上者送检血清MP-IgM的阳性率,5岁以上患儿显著高于5岁以下;所有病例均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治疗有效。结论学龄前组儿童随年龄变化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尽早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特别是对于感染后首次发生喘息或反复喘息的小于3岁的患儿,要想到支原体感染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肺炎支原体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毓雯 胡毓华 +2 位作者 朱甜甜 储安贞 朱传龙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就诊的65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儿随机分为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组(n=33)和护肝片对照治疗组(n=32),分别予以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和护肝片治疗2...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就诊的65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儿随机分为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组(n=33)和护肝片对照治疗组(n=32),分别予以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和护肝片治疗24周。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丙氨酶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层黏连蛋白(LN)水平。结果复方甘草酸苷片组和护肝片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血清ALT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但复方甘草酸苷片组较护肝片组下降更明显(P<0.01);复方甘草酸苷片组治疗后血清γ-GT水平以及肝纤维化四项指标(HA、PCⅢ、CⅣ、LN)水平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而护肝片组上述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可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儿的肝功能,并能降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水平;其疗效优于护肝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复方甘草酸苷片 肝纤维化 疗效观察 儿童
原文传递
C-反应蛋白、血沉、乳酸脱氢酶及血清铁蛋白联合检测对儿童发热待查病因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21
18
作者 谢婷 潘家华 张雪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50-955,共6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清铁蛋白(SF)联合检测对发热待查患儿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热程2周以上的发热待查住院患儿154例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出院诊断分为感染组(n=54)、风湿...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清铁蛋白(SF)联合检测对发热待查患儿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热程2周以上的发热待查住院患儿154例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出院诊断分为感染组(n=54)、风湿组(n=67)、恶性肿瘤组(简称为肿瘤组,n=33),对3组患儿血清CRP、ESR、LDH及SF 4项指标的均值进行比较,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其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发热待查患儿病因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风湿组、肿瘤组3组患儿血清CRP和ESR均升高,其中风湿组升高最明显;血清LDH在肿瘤组升高最明显;SF在风湿组和肿瘤组均明显升高。LDH对风湿性疾病、CRP和ESR对恶性肿瘤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P>0.05)。CRP诊断感染和风湿性疾病的AUC分别为0.861、0.782;ESR诊断感染和风湿性疾病的AUC分别为0.770、0.743;LDH诊断感染和恶性肿瘤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均较低;SF诊断感染的AUC、灵敏度、约登指数均为最高,但特异度最低;SF诊断风湿性疾病的AU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都较高;SF诊断恶性肿瘤的AUC较低。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诊断风湿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AUC、灵敏度、特异度比单独检测时高。结论在发热待查患儿的病因诊断中,CRP、ESR、LDH及SF对初步诊断风湿性疾病有一定临床意义,对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有限;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发热待查患儿的病因诊断价值优于单独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血沉 乳酸脱氢酶 血清铁蛋白 发热待查 儿童
原文传递
小儿重症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范新凤 潘家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661-1665,共5页
目的总结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儿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住院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基础疾病、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120例小儿普通肺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93例重症肺炎患... 目的总结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儿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住院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基础疾病、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120例小儿普通肺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93例重症肺炎患儿中男127例,女63例,男女比例2:1;其中0~3岁的患儿115例(60.0%);冬春季为发病高峰,为125例,占发病总数65.0%;193例患儿均有发热,体温39~41℃98例,占50.8%;患儿入院时有呼吸系统症状,包括咳嗽183例(94.8%),喘息113例(58.5%);患儿均有呼吸困难、气促或发绀,肺部湿哕音105例(54.3%),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152例(78.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2例(6.2%),心力衰竭163例(84.5%),腹胀67例(34.7%);23例(14.1%)需要机械通气。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91例(47.2%);行血清病毒抗体及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检测出阳性抗体20例(10.4%);体液培养(痰培养、胸水培养及血培养)共培养出阳性菌株31例(16.1%),其中铜绿假单胞菌7例(3.6%),大肠埃希菌6例(3.1%),肺炎克雷伯杆菌6例(3.1%),阴沟杆菌5例(2.6%),肺炎链球菌3例(1.6%),草绿色链球菌2例(1.0%),溶血性葡萄球菌1例(0.5%),放射土壤杆菌1例(0.5%),真菌为假丝酵母菌2例(1.0%)。影像学结果,106例(54.9%)均呈肺叶或节段性大片状密度增高影或肺实质炎症浸润性病变。表现为肺间质炎性病变(如肺纹理增多、模糊、内中带条絮影等)占87例(33.2%),有胸腔积液30例(15.5%),肺不张18例(9.3%),脓胸16例(8.3%)。结论重症肺炎临床表现重,易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合并症,临床疑诊重症肺炎时尽早完善病原学及胸部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临床特点 病原学 影像学 儿童
原文传递
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如艳 潘家华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10期1595-1596,共2页
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是一种婴儿期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毛细支气管与邻近的肺泡等组织导致的一系列小气道阻塞性病变,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症,是一... 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是一种婴儿期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毛细支气管与邻近的肺泡等组织导致的一系列小气道阻塞性病变,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以阵发性喘憋、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三凹征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病多见于2岁以下的小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婴儿期 规范化诊断 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 治疗 细支气管炎症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