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体周围疾病治疗的专家共识及治疗方法的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郑桂婷 徐燕 吴明月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725-731,共7页
随着种植修复技术及材料的日趋成熟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接受种植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随之种植体周围疾病亦呈上升趋势,并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原则及治疗程序等逐渐形成专家共识,同时也不断出现新的治疗理... 随着种植修复技术及材料的日趋成熟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接受种植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随之种植体周围疾病亦呈上升趋势,并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原则及治疗程序等逐渐形成专家共识,同时也不断出现新的治疗理念及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种植体周围疾病治疗的专家共识及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疾病 种植体周围炎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治疗
下载PDF
结扎翼托槽与自锁托槽在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牙周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周允芝 唐旭炎 +3 位作者 李全利 刘世明 沈军 徐建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传统结扎翼托槽与自锁托槽在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诊治的60例口腔牙齿矫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结... 目的:探讨传统结扎翼托槽与自锁托槽在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诊治的60例口腔牙齿矫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结扎翼托槽矫治器治疗;观察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总有效率,矫正丝的结扎与拆除时间、治疗前后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临床附着丧失(CAL)、牙龈退缩指数(GR)、牙周袋深度(PD)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牙齿矫正的结扎与拆除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LI、SBI、PD、CAL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R指标和生理性疼痛、功能受限、社交困难、生理障碍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结扎翼托槽,在错[牙合]畸形矫治中应用自锁托槽矫治器,可缩短牙齿矫正结扎与拆除的操作时间,改善牙周情况和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扎翼托槽 自锁托槽 错[牙合]矫治 牙周状况 口腔健康
下载PDF
钛种植体表面构建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缓释系统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王刚 李思 +1 位作者 吴雨峰 吴明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78-1183,共6页
目的利用LBL技术在碱热处理后的钛种植体表面构建海藻酸钠-壳聚糖聚电解质多层膜结构,并以此结构复合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探究其缓释效应。方法光滑钛表面经氢氧化钠碱热处理后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将海藻酸钠、壳聚糖进行交替吸附沉... 目的利用LBL技术在碱热处理后的钛种植体表面构建海藻酸钠-壳聚糖聚电解质多层膜结构,并以此结构复合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探究其缓释效应。方法光滑钛表面经氢氧化钠碱热处理后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将海藻酸钠、壳聚糖进行交替吸附沉积,形成聚电解质多层膜结构,利用此多层膜装载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构建其缓释系统,并评价缓释效应。结果通过接触角测量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表面进行检测,证实在钛片表面成功构建海藻酸钠—壳聚糖多层膜结构,且成功装载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缓释实验显示,该多层膜结构缓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该多层膜结构对特异性多肽具备显著的缓释效应。结论钛种植体表面通过层层自组装形成多层膜结构并成功装载成骨细胞特异性多肽,构建该多肽的缓释系统,缓释效果显著,有望能够促进钛种植体表面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 层层自组装 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 骨结合 钛种植体
下载PDF
钛纳米管负载米诺环素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的构建
4
作者 高啟坤 吴明月 《安徽医学》 2021年第10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探讨在TiO_(2)纳米管表面构建羟基磷灰石和盐酸米诺环素复合涂层的方法,为钛种植体表面生物化和抗菌化修饰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通过阳极氧化法制备钛纳米管,应用模拟体液浸泡法将羟基磷灰石沉积在TiO_(2)纳米管基材表面,构建... 目的探讨在TiO_(2)纳米管表面构建羟基磷灰石和盐酸米诺环素复合涂层的方法,为钛种植体表面生物化和抗菌化修饰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通过阳极氧化法制备钛纳米管,应用模拟体液浸泡法将羟基磷灰石沉积在TiO_(2)纳米管基材表面,构建活性涂层。随后采用滴加法加载盐酸米诺环素,构建复合涂层。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基材微观结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基材元素组成及含量分布,傅立叶红外光谱检测基材基团成分,X射线衍射仪分析基材分子结构。结果场发射扫描电镜见光滑钛片呈镜面状;钛纳米管呈蜂窝状,管径大小均一,大多集中在50~90 nm,其中70 nm管径约占基材表面的2/3;钛纳米管-羟基磷灰石表面有一薄层、云雾状的灰白色沉积物;钛纳米管-羟基磷灰石-米诺环素样品见大块的絮状物将蜂窝状的纳米管和薄层的羟基磷灰石完全覆盖。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结果显示,在140 eV和350 eV处分别出现磷和钙元素的特征性波峰。X射线衍射仪观察在2θ=34°、38°、40°和53°可见4个显著的骨样磷酸盐衍射峰。傅立叶红外光谱检查在1550 cm^(-1)和3050 cm^(-1)分别出现C=C和苯环的特征性波峰。结论通过模拟体液浸泡法和滴加法,可将羟基磷灰石和米诺环素固定在钛纳米管基材表面,成功构建生物化和抗菌化双重修饰的复合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纳米管 羟基磷灰石 盐酸米诺环素 复合涂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