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锥颅立体定向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韩笑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1期69-72,共4页
目的比较微创锥颅立体定向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比较微创锥颅立体定向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微创锥颅立体定向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SSS评分、血清CRP、PCT水平及Barthel指数、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GCS评分、SSS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血清CRP、PCT水平及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锥颅立体定向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可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微创软通道 开颅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个体化微血管减压手术策略分析
2
作者 洪文明 陈东辉 +3 位作者 张芳 汪惊涛 王斌 程宏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策略及新的治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6例TN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27例;发... 目的:探讨个体化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策略及新的治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6例TN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27例;发病年龄为(58.3 ± 9.0)岁。根据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提出的疼痛分级评估患者术前疼痛分级及手术疗效。其中术前BNI Ⅳ级27例,Ⅴ级19例。46例患者手术均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结合术中血管情况采取显微镜手术完成10例,内镜完成手术12例,内镜和显微镜双镜联合24例。探明责任血管后,予以涤纶垫棉减压。术后通过电话或者门诊跟踪随访患者。结果:46例TN MVD患者,43例(93.5%)术后疼痛即刻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3例(6.5%)术后疼痛部分缓解(BNI分级Ⅱ级)。4例患者术后出现面部麻木、感觉减退,2例出现面瘫(House-Brackmann分级Ⅱ级1例、Ⅲ级1例),8例出现颅内积气,4例出现术后发热,2例皮下积液。经过治疗,颅内积气、发热均治愈,皮下积液1例消失,1例持续存在。46例患者随访中位时间为16.2(1~33)个月,3例术后BNI Ⅱ级患者2例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1例复发加重(BNI分级Ⅳ级)。结论:责任血管的复杂程度是制定TN MVD策略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结合术中具体血管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是TN治疗值得借鉴的手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显微手术 神经内镜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钻孔引流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程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士勇 陈光贵 +4 位作者 李军 李邦安 罗来兵 郑立升 狄广福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最优疗程。方法:回顾性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72例微创钻孔引流术后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阿托伐他汀用药疗程的不同分为短期组(1个月)...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最优疗程。方法:回顾性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72例微创钻孔引流术后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阿托伐他汀用药疗程的不同分为短期组(1个月)、中期组(2个月)和长期组(3个月)。比较分析3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治疗有效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有效率短期组(69.23%)、中期组(92.31%)、长期组(95.00%)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治疗结束时,中期组和长期组的NIHSS评分低于短期组,ADL评分高于短期组(P<0.05);长期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35.00%,中期组为61.54%,短期组为73.08%,中、长期组低于短期组(P<0.05);复发率方面,短期组(38.46%)、中期组(15.38%)、长期组(10.00%)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结论:钻孔引流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CSDH,用药3个月为最优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钻孔引流术 阿托伐他汀 用药疗程 临床疗效
下载PDF
MED8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4
作者 刘援援 李邦安 +2 位作者 陈光贵 吴永晖 周劲旭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40-45,共6页
目的通过CGGA和TCGA数据库,研究MED8基因在脑胶质瘤组织的表达与预后作用。方法通过TIMER2.0在线分析工具对TCGA数据库内胶质瘤及正常组织MED8基因表达差异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利用HPA数据库比较胶质瘤与正常组织中MED8蛋白的表达差异情... 目的通过CGGA和TCGA数据库,研究MED8基因在脑胶质瘤组织的表达与预后作用。方法通过TIMER2.0在线分析工具对TCGA数据库内胶质瘤及正常组织MED8基因表达差异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利用HPA数据库比较胶质瘤与正常组织中MED8蛋白的表达差异情况。通过CGGA数据库获取胶质瘤患者样本的mRNAseq_693和mRNAseq_325测序数据及其临床数据,利用R软件进行临床相关分析,预后生存分析以及单、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同时绘制ROC曲线评价MED8在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作用;运用GSEA富集分析MED8在脑胶质瘤中的功能,然后进行基因共表达相关性分析。结果相较于正常组织,MED8在胶质瘤组织表达明显上调,同时,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越高,胶质瘤患者预后越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本研究发现MED8可作为独立生物标志物预测胶质瘤患者预后。结论在胶质瘤组织中MED8可能发挥促癌作用,MED8有望成为预测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MED8基因 预后 生信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