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颅内感染及颅内出血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龙连圣 王伟 +10 位作者 辛志成 王聪 赵耀东 李夏良 蒋超超 苏强 吴钟华 章元 胡夷 施顺孝 范顺志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77-983,共7页
目的探究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颅内感染和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为降低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9年10月-2016年6月349例行有创颅内压监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是否并发颅内感染和... 目的探究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颅内感染和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为降低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9年10月-2016年6月349例行有创颅内压监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是否并发颅内感染和颅内出血分别进行对比分析。与并发颅内感染相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是否为颅内破裂动脉瘤、探头类型、探头置入方式、探头留置时间、是否行开颅手术、开颅手术时间、是否合并颅底骨折等;与并发颅内出血相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是否有高血压、探头置入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探头类型、探头置入方式、探头置入部位是否有脑挫裂伤或出血灶等。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并发颅内感染和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是否为颅内破裂动脉瘤(P〈0.05)、探头置入方式(P〈0.05)、探头留置时间(P〈0.05)、是否合并有颅底骨折(P〈0.05)为并发颅内感染相关因素。探头置入前INR(P〈0.05)、血小板计数(P〈0.05)、探头置入前同侧大脑半球是否有脑挫裂伤或出血灶(P〈0.05)、探头类型(P〈0.05)、探头置入方式(P〈0.05)为并发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颅内破裂动脉瘤(P〈0.05)、探头置入方式(P〈0.05)为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探头类型(P〈0.05)和探头置入方式(P〈0.05)为并发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和探头置入方式(开颅或钻颅)是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探头类型(脑室型)和探头置入方式(锥颅)是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严格把握有创颅内压监测指征,防范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感染 颅内出血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有创颅内压联合经颅多普勒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救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聪 龙连圣 +9 位作者 辛志成 李夏良 蒋超超 王伟 苏强 吴钟华 章元 胡夷 施顺孝 范顺志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84-989,共6页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联合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救治中的作用及其对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PADB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8例,女32例;年龄19...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联合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救治中的作用及其对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PADB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8例,女32例;年龄19~70岁,平均43.6岁。120例患者根据是否行颅内压监测及监测方式分为三组,其中未行颅内压监测(A组)37例,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B组)40例,有创颅内压联合TCD监测(C组)43例。比较三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伤后12个月预后较好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4~5分]、巴塞尔指数(BI)、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MSE)。比较三组中手术患者入院至术前瞳孔变化率、GCS下降值。结果(1)A、B、C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分别为(9.6±6.8)d、(9.2±5.4)d、(8.9±5.7)d(P〉0.05),A、B、C组预后较好率分别为46%(17/37)、65%(26/40)、72%(31/43)(P〈0.05),B组和C组高于A组(P〈0.05),但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I、MMSE分别为(51.0±36.7)分、(17.3±12.5)分,B组分别为(58.0±35.7)分、(18.8±12.0)分,C组分别为(70.2±34.6)分、(21.2±11.4)分(P〈0.05);B组和C组均高于A组(P〈0.05),而B组均低于C组(P〈0.05)。(2)A、B、C组手术患者入院至术前瞳孔变化率分别为33%(9/27)、13%(4/30)、7%(2/28)(P〈0.05),B组和C组低于A组(P〈0.05),但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手术患者入院至术前GCS下降值分别为(1.4±1.3)分、(0.7±0.5)分、(0.6±0.4)分(P〈0.05),B组和C组低于A组(P〈0.05),但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联合TCD监测,能精准、及时监测PADBS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颅内压 预后
原文传递
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诊断和治疗的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龙连圣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61-965,共5页
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osttraumatic acute diffuse brain swelling,PADBS)是指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数小时内脑组织广泛肿胀,多数发生于伤后4~14h,最早可发生在伤后20~30min。
关键词 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治疗 诊断 创伤性脑损伤 BRAIN 脑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