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鲜茶叶摊放过程中呼吸速率、β-葡萄糖苷酶活性、游离态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正竹 宛晓春 +1 位作者 施兆鹏 高丽萍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4-136,共3页
鲜茶叶在 12h摊放过程中 ,总的变化趋势是 :随着摊放时间的延长 ,叶组织逐步失水 ;细胞的呼吸速率逐渐降低 ;内源β 葡萄糖苷酶活性明显提高 ;游离态香气的含量增加 ,摊放 4h最高 ,此后下降并稳定在这个相对低的水平上 ;糖苷类香气前体... 鲜茶叶在 12h摊放过程中 ,总的变化趋势是 :随着摊放时间的延长 ,叶组织逐步失水 ;细胞的呼吸速率逐渐降低 ;内源β 葡萄糖苷酶活性明显提高 ;游离态香气的含量增加 ,摊放 4h最高 ,此后下降并稳定在这个相对低的水平上 ;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较鲜茶叶上升 ,特别是在摊放 0~ 8h期间 ,后期有所下降 ,在摊放 10h后与鲜茶叶中的含量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茶叶 摊放过程 呼吸速率 Β-葡萄糖苷酶 酶活性 游离态香气 糖苷类香气前体
下载PDF
茶皂甙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32
2
作者 侯如燕 宛晓春 文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9-372,共4页
皂甙作为中草药的活性成分之一,受到普遍关注。茶树中的皂甙是一类齐墩果烷型三萜类皂甙的混合物,通称为茶皂甙。由于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的进步,现已从茶树的根、叶和种子中分离鉴定出10多种茶皂甙的单体,同时发现茶皂甙具有抗菌、抗病毒... 皂甙作为中草药的活性成分之一,受到普遍关注。茶树中的皂甙是一类齐墩果烷型三萜类皂甙的混合物,通称为茶皂甙。由于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的进步,现已从茶树的根、叶和种子中分离鉴定出10多种茶皂甙的单体,同时发现茶皂甙具有抗菌、抗病毒、消炎、抗氧化等生物学活性,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甙 茶皂甙 化学结构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祁门红茶加工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刘莉华 宛晓春 +1 位作者 文勇 张正竹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6-389,共4页
对祁门传统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两种加工工艺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红碎茶在加工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在萎凋结束时,酶活达到最高,以后持续下降;而工夫红茶至揉捻阶段酶活升至最高;低温有利于酶活性的保持。
关键词 祁门工夫红荼 红碎茶 Β-葡萄糖苷酶 香气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茶(Gabaron Tea)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2
4
作者 杨昌军 宛晓春 黄继轸 《茶业通报》 2004年第1期13-15,共3页
本文对γ-氨基丁酸茶的生理功能与加工技术进行了综述,简述了γ-氨基丁酸的增加方法,并展望了其开发前景。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茶 生理功能 加工技术 Γ-氨基丁酸 鲜叶处理 微波处理 谷氨酸钠溶液 红外线加温处理
原文传递
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机体骨代谢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30
5
作者 黄彤 金邦荃 +2 位作者 孙桂菊 杜先锋 宛晓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482-2484,共3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机体骨代谢的影响,探讨其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3月龄清洁级SD大鼠60只,背驮式切除双侧卵巢后每日灌胃葛根素5mg/kg(P-5组),10mg/kg(P-10组)和20mg/kg(P-20组),并设假手术组(Sham),...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机体骨代谢的影响,探讨其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3月龄清洁级SD大鼠60只,背驮式切除双侧卵巢后每日灌胃葛根素5mg/kg(P-5组),10mg/kg(P-10组)和20mg/kg(P-20组),并设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和己烯雌酚阳性对照组(E)。3个月后处死动物,测定大鼠胫骨干重、灰分重量和矿物质含量,胫骨Ca、P含量以及血清相关骨代谢指标。结果与OVX组相比,葛根素各组的胫骨矿物质含量(mg/g)均有增加(574±17,590±22和597±18),其中P-20组差异显著(P<0.05);葛根素各组的胫骨Ca含量(mg/g)高于OVX组(132±10,222±7,228±8),其中P-10,P-20两组差异显著(P<0.05,P<0.01),说明服用葛根素后大鼠骨量得到增加;同时,葛根素各组的碱性磷酸酶(U/L)与OVX组有所降低(101±26,90±20,71±15),其中P-10,P-20两组差异显著(P<0.05,P<0.01),说明去卵巢大鼠骨的高转换状态得到改善。结论葛根素能抑制去卵巢大鼠骨量的丢失,对骨代谢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去卵巢大鼠 骨代谢
下载PDF
共固定化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对茶饮料增香和除混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苏二正 夏涛 +2 位作者 张正竹 黄继轸 胡颍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5-129,共5页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包埋-交联的方法共固定化了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2种酶的活力回收率分别为67·3%和46·0%。将共固定化酶应用于茶饮料的除混和增香,结果表明,经共固定化酶处理后,绿茶、红茶、乌龙茶3类茶的香精油...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包埋-交联的方法共固定化了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2种酶的活力回收率分别为67·3%和46·0%。将共固定化酶应用于茶饮料的除混和增香,结果表明,经共固定化酶处理后,绿茶、红茶、乌龙茶3类茶的香精油总量均有所增加,其中以绿茶的香精油总量增加最多,增长率达20·69%,乌龙茶和红茶分别为10·30%,6·79%;3类茶的非酯型儿茶素含量增加,增幅依次为绿茶(52·17%)>红茶(12·94%)>乌龙茶(8·83%),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下降,降幅依次为绿茶(20·0%)>乌龙茶(16·68%)>红茶(5·04%);实验中还研究了用共固定化酶处理绿茶饮料的抗沉淀效果,未经共固定化酶处理的绿茶饮料低温时的浊度比经共固定化酶处理的要高,贮藏3个月,经共固定化酶处理的绿茶的澄清度一直很高,而未经共固定化酶处理的绿茶在60d后有少许沉淀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共固定化 单宁酶 增香 酯型儿茶素 绿茶饮料 酶处理 乌龙茶 海藻酸钠 沉淀效果 香精油 红茶 回收率 酶应用 增长率 澄清度 交联 含量 混和
下载PDF
茶饮料防沉淀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宁井铭 方世辉 《茶业通报》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茶饮料防沉淀技术,对沉淀形成的原因、化学组成、影响沉淀形成的因素及目前的防沉淀技术进行了总结,对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茶饮料 沉淀 形成机理 化学组成 防沉淀技术 形态特征 酶处理 茶多酚 咖啡碱 转溶 化学试剂法 物理方法
原文传递
花茶窨制中几个主要因子对花茶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方世辉 徐国谦 +1 位作者 夏涛 宛晓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0-445,共6页
分别对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素坯含水量、配花量、堆温和窨制时间等4个主要影响因子对花茶香气吸附的影响进行了单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含水量在25%时,茶叶吸附精油总量达到最大值;当堆温在35℃左右时,茶叶吸附精油总量达到最大值;在... 分别对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素坯含水量、配花量、堆温和窨制时间等4个主要影响因子对花茶香气吸附的影响进行了单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含水量在25%时,茶叶吸附精油总量达到最大值;当堆温在35℃左右时,茶叶吸附精油总量达到最大值;在一定的配花量内,茶叶吸附精油总量随配花量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上升;窨制12~13h的茶叶吸附精油总量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茶 窨制过程 影响因子 香气
下载PDF
单宁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苏二正 夏涛 张正竹 《茶业通报》 2004年第1期16-19,共4页
详细介绍了单宁酶的来源、生产、提取、纯化及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并概述了它的固定化技术。
关键词 单宁酶 来源 生产 提取 纯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生物学性质 固定化技术
原文传递
微波、超声波浸提对茶汤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夏涛 时思全 宛晓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9-102,共4页
采用L9( 34)正交试验 ,得到微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 :时间 3 5min ,茶样粉碎度 2 4~ 4 0目 ,茶水比 1∶10 0 ;超声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 :功率 2 5 0W ,温度 6 0℃ ,时间 4 0min。研究了不同浸提方式对茶汤香气品质和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 采用L9( 34)正交试验 ,得到微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 :时间 3 5min ,茶样粉碎度 2 4~ 4 0目 ,茶水比 1∶10 0 ;超声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 :功率 2 5 0W ,温度 6 0℃ ,时间 4 0min。研究了不同浸提方式对茶汤香气品质和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浸出的影响。结果显示 ,微波和超声波浸提茶汤中香气精油总量和香气组分均高于常规浸提茶汤 ,分别为18 82 8、 17 0 85、 16 343和 6 0、 5 2、 4 0种 ,香气指数分别达到常规浸提法的 1 6 7倍和 1 80倍 ;微波和超声波浸提可提高茶叶中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的浸出量。感官评审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超声波 茶汤 香气 品质 浸提
下载PDF
酶澄清绿茶饮料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宁井铭 方世辉 +1 位作者 夏涛 周天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2-124,共3页
研究了不同种类酶对绿茶茶汤抗沉淀效果,并采用HPLC分析了经单宁酶处理后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单宁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对绿茶茶汤抗沉淀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多酚类和咖啡碱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经... 研究了不同种类酶对绿茶茶汤抗沉淀效果,并采用HPLC分析了经单宁酶处理后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单宁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对绿茶茶汤抗沉淀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多酚类和咖啡碱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经木瓜蛋白酶处理的茶汤蛋白质含量减少,氨基酸含量同其他处理样相比有一定的增加。结合方差分析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单宁酶对绿茶茶汤抗沉淀效果最好,单宁酶最佳作用时间为2h。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单宁酶作用时间的延长,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总量在不断减少,茶汤的透光率随着酯型儿茶素的减少在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饮料 沉淀 蛋白酶处理 酯型儿茶素 绿茶茶汤 木瓜蛋白酶 澄清 沉淀效果 HPLC分析
下载PDF
茶籽壳中原花青素提取工艺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董瑞霞 李立祥 +1 位作者 张桂敏 邢志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3-245,共3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进行茶籽壳中原花青素提取工艺参数研究。研究表明,在材料粉碎度80目、提取时间30 min、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料液比为1∶6和提取2次时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茶籽壳 原花青素 超声波 提取
下载PDF
茶树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的表达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远华 江昌俊 余有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茶树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主要在茶树叶片栅栏组织、叶主脉的薄壁组织表达;不同品种之间的表达位置基本相似,但表达信号却有差异,以龙井43号最强,福鼎大白茶、槠叶...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茶树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主要在茶树叶片栅栏组织、叶主脉的薄壁组织表达;不同品种之间的表达位置基本相似,但表达信号却有差异,以龙井43号最强,福鼎大白茶、槠叶齐次之,而大叶乌龙、迎霜最弱。结果还显示,不同季节的表达信号以春梢最强,秋梢次之,夏梢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Β-葡萄糖苷酶基因 表达 MRNA 原位杂交
下载PDF
HPLC-PDA对茶叶中茶氨酸、儿茶素和生物碱的同时分离检测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高俊 夏涛 +2 位作者 朱博 戴前颖 高可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4-328,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矩阵检测器(HPLC-PDA)建立茶叶中主要成分的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同时分离检测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矩阵检测器(HPLC-PDA)建立茶叶中主要成分的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同时分离检测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等6种儿茶素以及咖啡碱、茶叶碱、可可碱、茶氨酸、没食子酸(GA)等主要成分。采用C18色谱柱,以0.05%三氟乙酸水溶液为A相、乙腈为B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进样量5μL,柱温25℃,检测波长为190 nm和280 nm。在浓度范围内各组分的峰面积和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在0.9989-0.999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6.31%-103.13%之间。本方法检测方便,定量准确,可用于茶叶及其提取物中多组分的同时分离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PDA 茶氨酸 生物碱 儿茶素 茶叶
下载PDF
绿茶饮料微波灭菌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宁井铭 方世辉 +2 位作者 夏涛 周天山 刘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5-368,共4页
利用微波技术研究了不同作用时间、不同微波功率对绿茶饮料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在700W功率下,随着灭菌时间延长,卫生检验趋向合格同时茶汤色泽加深。作用时间120s,不同灭菌功率的茶汤色泽差异性达极显著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得到7... 利用微波技术研究了不同作用时间、不同微波功率对绿茶饮料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在700W功率下,随着灭菌时间延长,卫生检验趋向合格同时茶汤色泽加深。作用时间120s,不同灭菌功率的茶汤色泽差异性达极显著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得到700W、120s和30mL的微波灭菌组合,对绿茶饮料的色泽稳定和灭菌效果都是较为理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饮料 微波 灭菌 色泽
下载PDF
茶叶中L-茶氨酸HPLC-PDAD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4
16
作者 施倩 陈林 +2 位作者 张正竹 李平 宛晓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7-350,共4页
以0.05%三氟乙酸和50%乙腈为流动相,应用HPLC—PDAD建立了茶叶中未衍生化L-茶氨酸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L-茶氨酸的紫外吸收波长范围在190~240nm之间,且在199nm具有最大吸收峰。在0.02—1.00mg·mL^-1范围内,L-茶氨酸峰... 以0.05%三氟乙酸和50%乙腈为流动相,应用HPLC—PDAD建立了茶叶中未衍生化L-茶氨酸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L-茶氨酸的紫外吸收波长范围在190~240nm之间,且在199nm具有最大吸收峰。在0.02—1.00mg·mL^-1范围内,L-茶氨酸峰面积与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5.8343×10^6X+1.8201×10^5(r^2=0.9991)。6大茶类各样品L-茶氨酸含量(RSD)在0.24%-1.74%之间,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21%-10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茶氨酸 HPLC—PDAD
下载PDF
茶叶中茶氨酸的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定量方法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峻萍 方从兵 +1 位作者 宛晓春 檀华蓉 《茶业通报》 2006年第3期108-110,共3页
本文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技术,考察了不同分离电压、缓冲液pH值对茶氨酸分离检测的影响,确定了茶氨酸的适宜检测波长。结果表明,在30mmol.l-1磷酸盐、50mmol.l-1SDS、6%甲醇的运行缓冲液(pH8.5)条件下,分离电压为22KV,分离温度为25℃... 本文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技术,考察了不同分离电压、缓冲液pH值对茶氨酸分离检测的影响,确定了茶氨酸的适宜检测波长。结果表明,在30mmol.l-1磷酸盐、50mmol.l-1SDS、6%甲醇的运行缓冲液(pH8.5)条件下,分离电压为22KV,分离温度为25℃,检测波长为200nm,茶氨酸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并能与谷氨酸进行有效区分;同时,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该分离条件的精密度、加样回收率和最低检测限均符合对检测方法的要求,从而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茶氨酸直接定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氨酸 毛细管电泳 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单宁酶及协同物质对绿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宁井铭 方世辉 +1 位作者 夏涛 周天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72,共4页
研究了不同剂量的单宁酶对绿茶饮料防沉淀的作用并用HPLC分析了经单宁酶处理后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变化,同时分别对β-环状糊精、果胶酶、木瓜蛋白酶、葡萄糖氧化酶与单宁酶协同抗沉淀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宁酶最佳作用剂量为4.0U... 研究了不同剂量的单宁酶对绿茶饮料防沉淀的作用并用HPLC分析了经单宁酶处理后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变化,同时分别对β-环状糊精、果胶酶、木瓜蛋白酶、葡萄糖氧化酶与单宁酶协同抗沉淀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宁酶最佳作用剂量为4.0U/g;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酶剂量的增加,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总量在不断减少,茶汤的透光率随着酯型儿茶素的减少在不断增大;β-环状糊精、果胶酶、木瓜蛋白酶与单宁酶协同抗沉淀效果达显著水平,葡萄糖氧化酶与单宁酶协同抗沉淀有效果且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饮料 沉淀
下载PDF
茶树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英文)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朝霞 李叶云 +1 位作者 江昌俊 余有本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7-182,共6页
对多种已知植物巯基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根据其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并从茶树品种龙井43鲜叶中提取总RNA,用RT-PCR法扩增出-204 bp的cDNA特异片段,然后通过3'/5'RACE的方法,... 对多种已知植物巯基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根据其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并从茶树品种龙井43鲜叶中提取总RNA,用RT-PCR法扩增出-204 bp的cDNA特异片段,然后通过3'/5'RACE的方法,分别扩增出3'端和5'端的序列,从而获得茶树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所得序列全长627 bp,编码101个氨基酸,分子量约11.062 KDa.该基因在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家族中高度保守的、与其活性有关的QXVXG结构,且经Blast分析表明,该基因序列与其他植物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54%~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CDNA 克隆
下载PDF
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远华 江昌俊 宛晓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8,共6页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叶片的表达主要在栅栏组织,该组织的细胞质、细胞核上均有表达,而液泡却没有;叶主脉表达分布在薄壁组织、韧皮部,但韧皮部表达稍弱;幼茎表达分布在韧皮部;...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叶片的表达主要在栅栏组织,该组织的细胞质、细胞核上均有表达,而液泡却没有;叶主脉表达分布在薄壁组织、韧皮部,但韧皮部表达稍弱;幼茎表达分布在韧皮部;不同品种之间的表达位置基本相似、表达信号却有差异。结果还显示,春梢第一片叶比秋梢第一片叶表达信号强;加工技术上绿茶摊青过程0.5 h、1 h、2 h有明显表达信号,而红茶萎凋6 h、8 h、10 h及乌龙茶摇青过程6 h、8 h、10 h的叶子则看不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咖啡碱合成酶基因 MRNA 基因表达 原位杂交技术 咖啡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