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绿茶加工工艺对茶鲜叶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魏志文 李大祥 +3 位作者 张华艳 胡绍德 方世辉 宛晓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11期109-112,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的加工工艺对茶鲜叶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的影响,利用槠叶种群体的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的加工工艺分别制成红茶、绿茶,应用SDE提取、GC/MS对香气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应用溶剂提取、双相酶解和GC/MS对糖苷类香... 为了研究不同的加工工艺对茶鲜叶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的影响,利用槠叶种群体的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的加工工艺分别制成红茶、绿茶,应用SDE提取、GC/MS对香气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应用溶剂提取、双相酶解和GC/MS对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由同一批鲜叶所制的绿茶和红茶,其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在组成和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鲜叶、绿茶和红茶中精油相对总量依次为17.263、5.004和34.702。糖苷类香气前体检测结果表明,鲜叶中的香气前体苷元有6种,分别为苯甲醇、反式-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苯乙醇、水杨酸甲酯和香叶醇;绿茶中有5种,苯甲醇未检测出;而红茶中只检测出了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苯乙醇两种。在绿茶加工中,鲜叶中的苷元仅有20.34%得以释放;而在红茶加工中,95.60%的苷元得以释放。这些释放出的苷元成为成品茶的重要香气组分。结果证实了鲜叶在不同的加工工艺处理下,在制得的成茶中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组成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工艺 香气 糖苷类香气前体
下载PDF
儿茶素单体分离制备方法 被引量:9
2
作者 魏志文 李大祥 +1 位作者 宛晓春 凌铁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146,共6页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儿茶素类物质,占茶叶干重12%~24%,是茶叶中最具生理活性和保健功效的物质。文中对目前国内外纯化制备儿茶素的常见方法进行了综述。常见的儿茶素制备方法包括纤维素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硅胶柱层析...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儿茶素类物质,占茶叶干重12%~24%,是茶叶中最具生理活性和保健功效的物质。文中对目前国内外纯化制备儿茶素的常见方法进行了综述。常见的儿茶素制备方法包括纤维素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硅胶柱层析、吸附树脂柱层析和高速逆流色谱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制备的儿茶素单体纯度不高,仍需结合结晶、制备型液相色谱技术或膜分离技术进行进一步纯化,从而才能获得高纯度的儿茶素单体。在儿茶素单体的制备方法中,每种方法都有相应的优缺点。Sephadex LH—20柱层析分离的量较大,但是分离时间较长,而且Sephadex LH—20柱填料昂贵;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效果较好,得到的儿茶素单体的纯度较高,分离时间相对要短,但是目前市场上只有分析型,分离的量相对少;硅胶材料廉价,但是分离的效果不佳,且分离过程相对繁琐,单体制备量较小;吸附树脂柱层析分离已实现EGCG单体的工业化生产,但在其他儿茶素单体的分离制备上尚不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分离制备 茶叶 纤维素柱层析分离 硅胶柱层析分离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
下载PDF
茶愈伤组织实时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取 被引量:2
3
作者 史成颖 李正国 +1 位作者 徐乾 宛晓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5-910,共6页
为了选取合适的内参基因来分析培养基中前体物诱导及对照的茶愈伤组织中茶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利用Gen Bank上登录的茶树基因序列以及通过构建文库测序所得的基因(具有完整的阅读框)共7个持家基因设计引物。在分析这些引物的扩... 为了选取合适的内参基因来分析培养基中前体物诱导及对照的茶愈伤组织中茶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利用Gen Bank上登录的茶树基因序列以及通过构建文库测序所得的基因(具有完整的阅读框)共7个持家基因设计引物。在分析这些引物的扩增效率和特异性后,测定了它们在茶愈伤组织生长过程中(对照和愈伤培养基中添加含氮外源物的情况下)的表达水平。利用ge Norm和Norm Finder软件分析了这些持家基因的稳定性,确定在该条件下合适的内参基因为β-actin和GAPD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内参基因 基因表达 茶树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33
4
作者 刘莉华 宛晓春 李大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5-270,共6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植物界广泛分布的酚性组分 ,目前已知的黄酮类化合物单体已达 80 0 0多种。众多研究表明黄酮类有包括抗突变、抗肿瘤、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广泛生物学活性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它减少自由基形成和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活...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植物界广泛分布的酚性组分 ,目前已知的黄酮类化合物单体已达 80 0 0多种。众多研究表明黄酮类有包括抗突变、抗肿瘤、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广泛生物学活性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它减少自由基形成和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本文综述了黄酮类物质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和其结构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构效关系 抗氧化剂 自由基
下载PDF
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23
5
作者 江昌俊 余有本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5-430,共6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 ( PAL)是催化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第一步反应的酶 ,也是这个途径的关键酶和限速酶 ,对植物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本文对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存在与分布、纯化与性质、生理代谢意义。
关键词 苯丙氨酸解氨酶 生理意义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PAL 分布 纯化 性质 植物次段代谢 抗逆性
下载PDF
茶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 被引量:100
6
作者 孙美莲 王云生 +5 位作者 杨冬青 韦朝领 高丽萍 夏涛 单育 骆洋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9-587,共9页
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提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qRT-PCR)准确性的先决条件。该文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芽、叶、幼根、嫩茎、花瓣、种子和愈伤组织为材料,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18S rRNA、GAPDH、β-actin和α-tubulin4个... 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提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qRT-PCR)准确性的先决条件。该文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芽、叶、幼根、嫩茎、花瓣、种子和愈伤组织为材料,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18S rRNA、GAPDH、β-actin和α-tubulin4个常用内参基因在茶树不同器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经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分析发现,当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比较茶树不同器官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差异时,可选择β-actin作为校正内参基因;而比较不同成熟度的叶片和愈伤组织时,可以选择GAPDH作为校正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下载PDF
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65
7
作者 李远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1-425,共5页
β-葡萄糖苷酶不仅具有纤维素的糖化作用 ,而且与萜烯类香气前驱体有密切关系。本文详述了该酶在微生物体中的研究概况 ,特别是在茶树中的研究进展 ,以及 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微生物 茶叶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类黄酮及茶儿茶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80
8
作者 夏涛 高丽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899-2908,共10页
类黄酮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且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儿茶素是主要的类黄酮化合物之一,其含量占茶树鲜叶干重的12%~25%。作为茶叶的主要风味物质,儿茶素还具有抗氧化、抗诱变与防癌、抗心血管疾病、抗紫外线辐... 类黄酮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且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儿茶素是主要的类黄酮化合物之一,其含量占茶树鲜叶干重的12%~25%。作为茶叶的主要风味物质,儿茶素还具有抗氧化、抗诱变与防癌、抗心血管疾病、抗紫外线辐射等功能。本文从类黄酮及茶儿茶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组织化学定位、合成调控措施等方面,综述有关茶树儿茶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茶儿茶素生物合成的基因调控、代谢工程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黄酮 儿茶素 生物合成途径 调控
下载PDF
茶色素及其药理学功能 被引量:62
9
作者 宛晓春 李大祥 夏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5-70,共6页
茶色素是茶叶中多酚类及其衍生物的混合物 ,主要成分为茶黄素类、茶红素类。茶色素含有大量的活性酚羟基等活性基因 ,具有极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近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茶色素具有防癌抗癌、防紫外线照射、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 茶色素是茶叶中多酚类及其衍生物的混合物 ,主要成分为茶黄素类、茶红素类。茶色素含有大量的活性酚羟基等活性基因 ,具有极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近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茶色素具有防癌抗癌、防紫外线照射、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龋护齿等多种药理功能。茶色素产品的开发可广泛用于医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色素 药理学功能
下载PDF
天然防腐剂综述 被引量:52
10
作者 张秀云 余有本 唐应芬 《饮料工业》 2001年第4期1-5,共5页
对近年来新开发的天然防腐剂的种类及各自的作用范围作了较为详尽的综述 ,阐述了这些天然防腐剂在作用机理上的一些共同点 ,与传统的作用机理比较 ,认为防腐剂主要是抑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从而防止食物的腐败变质。另外就天然防腐剂在... 对近年来新开发的天然防腐剂的种类及各自的作用范围作了较为详尽的综述 ,阐述了这些天然防腐剂在作用机理上的一些共同点 ,与传统的作用机理比较 ,认为防腐剂主要是抑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从而防止食物的腐败变质。另外就天然防腐剂在开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分析 ,并就如何合理利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防腐剂 抗菌机理 合理利用 食品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45
11
作者 方从兵 宛晓春 江昌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8-504,共7页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理功能和药用价值。作者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展望。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生物合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茶儿茶素氧化机理 被引量:59
12
作者 李大祥 宛晓春 +1 位作者 杨昌军 王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在制茶发酵过程中,儿茶素可发生苯骈环化反应而形成茶黄素,茶黄素还可转化成茶萘酚醒、脱氢茶黄素和高聚合物;同时,儿茶素可发生二聚合反应产生原花青素类以及双黄烷醇类等物质;儿茶素还可能与茶没食子素、杨梅甙、阿福豆素、维生素C、... 在制茶发酵过程中,儿茶素可发生苯骈环化反应而形成茶黄素,茶黄素还可转化成茶萘酚醒、脱氢茶黄素和高聚合物;同时,儿茶素可发生二聚合反应产生原花青素类以及双黄烷醇类等物质;儿茶素还可能与茶没食子素、杨梅甙、阿福豆素、维生素C、茶氨酸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加合物。体外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儿茶素具有优良的抗氧化特性。儿茶素在清除自由基时,自身氧化产生双黄烷醇,也可发生A环的断裂而产生羧酸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氧化 茶黄素 茶红素 原花青素 双黄烷醇
下载PDF
萜类物质与茶叶香气(综述) 被引量:49
13
作者 张正竹 施兆鹏 宛晓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1-54,共4页
综述了茶叶香精油中萜类物质的组成和香气物征,萜类物质在茶树体内的生物合成与转化,萜类组成与茶树品系的关系,并讨论了作为香气前体物质的单萜烯醇糖甙及其水解方式。
关键词 茶叶香气 萜类物质 生物合成 组成特征 茶叶品质
下载PDF
茶树转录组中SSR位点的信息分析 被引量:52
14
作者 杨华 陈琪 +3 位作者 韦朝领 史成颖 方从兵 宛晓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2-886,共5页
利用茶树全转录组的高通量测序获得的127 094条Unigenes来发掘茶树转录组SSR功能性标记。在这些序列中共搜索出12 242个SSRs,分布于10 325条Unigenes中,出现频率为9.63%。茶树转录组SSRs的平均长度为16 bp,平均分布频率是1/3.68 kb。在... 利用茶树全转录组的高通量测序获得的127 094条Unigenes来发掘茶树转录组SSR功能性标记。在这些序列中共搜索出12 242个SSRs,分布于10 325条Unigenes中,出现频率为9.63%。茶树转录组SSRs的平均长度为16 bp,平均分布频率是1/3.68 kb。在茶树转录组的SSRs中,二核苷酸重复是主要的类型,占总SSRs的63.78%。茶树转录组SSRs共包含181种重复基元,二核苷酸重复基元CT/AG和TC/GA是优势重复基元类型,分别占总SSRs的23.84%和23.58%。同时对这些SSR的可用性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转录组 SSR信息
下载PDF
茶鲜叶在不同季节及绿茶加工贮藏过程中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张正竹 宛晓春 +1 位作者 施兆鹏 夏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选择了槠叶种鲜叶为茶叶原料 ,研究了茶叶糖苷类香气前体在不同季节和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消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槠叶种鲜叶中存在以顺 3 己烯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乙醇、苯甲醇等为苷元的糖苷类香气前体。不... 选择了槠叶种鲜叶为茶叶原料 ,研究了茶叶糖苷类香气前体在不同季节和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消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槠叶种鲜叶中存在以顺 3 己烯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乙醇、苯甲醇等为苷元的糖苷类香气前体。不同季节 ,茶叶糖苷类香气前体在组成和含量上差别较大。单萜烯醇糖苷特别是香叶醇糖苷在春茶中的含量很高 ;秋茶中以芳香族醇、酯、脂肪族醇为苷元的糖苷含量显著增加 ,而单萜烯醇糖苷含量降低 ;夏茶中水杨酸甲酯、苯甲醇糖苷含量处于低水平 ,但苯乙醇糖苷含量较高。从春季到秋季 ,顺 3 己烯醇和水杨酸甲酯糖苷的含量逐渐提高 ,而芳樟醇和香叶醇糖苷的含量却逐步减少。茶鲜叶摊放 2h后 ,糖苷类香气前体的总量提高 ,并在绿茶加工的后续阶段逐步降低 ,特别是在干燥阶段。在成品绿茶中仍保留约 77%的糖苷类香气前体 ,这为绿茶香气品质的进一步改善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槠叶种鲜叶 糖苷类香气前体 绿茶 消长规律 加工贮藏 季节
下载PDF
茉莉花茶香气成分与品质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3
16
作者 陆宁 宛晓春 潘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3-97,共5页
本文提取并分析了三种不同级别茉莉花茶的香气挥发性成分,讨论并确定了香气挥发油总量是决定香气浓度的基础;推测低沸点物质对香气的鲜灵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此外,讨论了茉莉花茶香气成分与品质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芳樟醇,乙酸苄酯,顺... 本文提取并分析了三种不同级别茉莉花茶的香气挥发性成分,讨论并确定了香气挥发油总量是决定香气浓度的基础;推测低沸点物质对香气的鲜灵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此外,讨论了茉莉花茶香气成分与品质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芳樟醇,乙酸苄酯,顺-3-己烯醇,水杨酸甲酯,苯甲醇为茉莉花茶的主要香气成份,并且前四种物质与香气的品质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茶 香气成分 品质 相关性 香气挥发油总量
下载PDF
茶叶多糖的组成及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38
17
作者 汪东风 李俊 +4 位作者 王常红 赵贵文 金涌 陈玎玎 叶盛 《茶叶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5-50,共6页
用粗老茶制备茶多糖 (TPS)的粗品 (TPS1) ,经脱蛋白处理并过凝胶柱纯化后得TPS的纯品 (TPS2 ) ,然后用UV、IR、HPLC、GC及常规成分分析等方法比较了TPS1和TPS2 之间的组分差异 ;用AA (佐剂性关节炎 )大鼠和正常小鼠为对象 ,比较TPS1和TP... 用粗老茶制备茶多糖 (TPS)的粗品 (TPS1) ,经脱蛋白处理并过凝胶柱纯化后得TPS的纯品 (TPS2 ) ,然后用UV、IR、HPLC、GC及常规成分分析等方法比较了TPS1和TPS2 之间的组分差异 ;用AA (佐剂性关节炎 )大鼠和正常小鼠为对象 ,比较TPS1和TPS2 对动物免疫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 :TPS中蛋白质与多糖呈紧密结合态 ,TPS是一种糖蛋白 ;用不同方法制备的TPS对AA大鼠引起的脾淋巴细胞转化低下和白细胞介素 2 (IL 2 )分泌过低均有恢复作用 ,而对白细胞介素 1(IL 1)分泌过高则有抑制作用 ,对正常小鼠机体免疫有增强作用 ,其中TP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多糖 组成 免疫
下载PDF
多酚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8
作者 吴红梅 萧慧 +1 位作者 刘刚 陈治锋 《茶业通报》 2004年第2期62-64,共3页
本文主要从重要末端氧化还原酶一多酚氧化酶的分布、作用、提取方法及其活性测定、同工酶、多酚氧化酶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多酚氧化酶 分布 作用 提取方法 活性测定 氧化还原酶
原文传递
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季节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4
19
作者 方世辉 张秀云 +1 位作者 夏涛 宛晓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5-139,146,共6页
研究了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和季节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叶中醇系香气总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游离态为春季>夏季>秋季,键合态为春季>秋季>夏季;加工过程中,游离态和键合态醇系香气成分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趋... 研究了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和季节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叶中醇系香气总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游离态为春季>夏季>秋季,键合态为春季>秋季>夏季;加工过程中,游离态和键合态醇系香气成分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趋势;茶多酚逐渐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增后减,可溶性糖则与氨基酸相反。对干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春茶后期和夏茶前期槠叶种重做青所制茶样具有明显的乌龙茶品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加工工艺 季节 乌龙茶 品质
下载PDF
茶叶香精油的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效率分析 被引量:42
20
作者 张正竹 陈玎玎 《中国茶叶加工》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SDE是一种简便的茶叶香精油萃取装置,但存在一系列缺陷。SDE装置的萃取过程是在保持萃取物沸腾的条件下进行的,容易造成香气物质的结构变化;对SDE法提取后的残留物再反复进行SDE法提取分析的结果表明,SDE法不仅萃取率低,而且不能成比例... SDE是一种简便的茶叶香精油萃取装置,但存在一系列缺陷。SDE装置的萃取过程是在保持萃取物沸腾的条件下进行的,容易造成香气物质的结构变化;对SDE法提取后的残留物再反复进行SDE法提取分析的结果表明,SDE法不仅萃取率低,而且不能成比例地萃取出香气物质,因此不适于用作定量分析时的样品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馏萃取 提取效率 茶叶香精油 SDE提取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