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阿霉素通过DRP1/FUNDC1信号通路调节线粒体动力学诱导大鼠慢性心力衰竭 被引量:6
1
作者 夏冉 朱国旗 +6 位作者 高兵 汪恒 朱梦 李凌基 王祝 王茎 戴小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61-1666,共6页
目的探讨盐酸阿霉素(doxorubicin hydrochloride,DOX)对大鼠心功能的损害程度,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一:SD大鼠(n=48)随机分为Control组(生理盐水)、DOX 1组(DOX腹腔注射累积剂量12 mg·kg^(-1))、DOX 2组(15 mg·kg^(... 目的探讨盐酸阿霉素(doxorubicin hydrochloride,DOX)对大鼠心功能的损害程度,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一:SD大鼠(n=48)随机分为Control组(生理盐水)、DOX 1组(DOX腹腔注射累积剂量12 mg·kg^(-1))、DOX 2组(15 mg·kg^(-1))、DOX 3组(18 mg·kg^(-1))。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脏结构和心功能;ELISA法检测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综合选出最优剂量组(DOX 2组)。实验二:SD大鼠(n=36)随机分为Control组(生理盐水)、DOX 2组(15 mg·kg^(-1))、DOX 2+Mdivi-1组(15 mg·kg^(-1)+每日腹注Mdivi-1(1 mg·kg^(-1))。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DOX各组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DOX组镜下见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排列松散,且大鼠DOX体内累积剂量越高,大鼠心衰程度越重,死亡率越高。与Control组相比,DOX 2组线粒体分裂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FUN14 domain containing 1,FUNDC1)表达增强,视神经萎缩1(optic atrophy 1,OPA1)表达降低,使用了线粒体动力学抑制剂(Mdivi-1)后,FUNDC1、DRP1蛋白表达量降低,OPA1蛋白表达增强。结论DOX可以导致慢性心衰,其机制可能与DRP1/FUNDC1介导的线粒体分裂、融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阿霉素 慢性心衰 心功能 线粒体分裂 线粒体融合 信号通路
下载PDF
标本、根结、气街理论在经脉脏腑相关中的认识 被引量:29
2
作者 左海燕 吴生兵 +5 位作者 吴欣 王堃 崔帅 杨晓希 张倩 周美启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57-1360,共4页
以《黄帝内经》所载相关原文为主,对标本、根结、气街理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经脉脏腑相关中的实际意义。标本、根结、气街分别代表了不同形式的体表内脏相关规律,是经脉-脏腑上下、内外及纵横多向联系的基础。这一认识不仅有助于我... 以《黄帝内经》所载相关原文为主,对标本、根结、气街理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经脉脏腑相关中的实际意义。标本、根结、气街分别代表了不同形式的体表内脏相关规律,是经脉-脏腑上下、内外及纵横多向联系的基础。这一认识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探索经脉脏腑相关的实质,也可为临床取穴诊治脏腑病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 根结 气街 经脉脏腑相关
原文传递
基于16S rDNA测序技术探索白头翁汤灌肠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鲍炳州 朱超 +5 位作者 吴生兵 卢灿省 石健 武岳 李晓博 叶九林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62-68,共7页
目的采用不同剂量白头翁汤对比美沙拉嗪干预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观察肠道菌群是否参与了UC的发病过程及药物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将62只SD健康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汤低、... 目的采用不同剂量白头翁汤对比美沙拉嗪干预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观察肠道菌群是否参与了UC的发病过程及药物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将62只SD健康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汤低、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其中正常组12只,其余各组10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复合法复制UC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白头翁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白头翁汤每日2.15、4.31、8.62 g/kg灌肠,美沙拉嗪组予以美沙拉嗪灌肠液每日0.35 g/kg灌肠,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肠,连续给药14 d。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和疾病活动指数,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变化,并收集大鼠结肠新鲜的粪便,提取粪便微生物DNA,测序及分析PCR扩增基因组DNA,采用Miseq平台测序。结果①与模型组相比,白头翁汤各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体质量逐渐回升,便血及腹泻次数减少。②与模型组比较,白头翁汤各剂量组、美沙拉嗪组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模型组大鼠菌群丰度、多样性均降低,白头翁汤及美沙拉嗪治疗后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均有提升。④模型组大鼠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较正常组升高,白头翁汤和美沙拉嗪治疗后二者比值回调。⑤在菌群构成方面,UC大鼠较正常大鼠具有较低的普氏菌属、乳杆菌属生物丰度,白头翁汤和美沙拉嗪治疗后可回调普氏菌属、乳杆菌属益生菌丰度。结论肠道菌群参与了UC的发病过程,白头翁汤和美沙拉嗪可能通过调节肠道益生菌而起到对于疾病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DNA测序 白头翁汤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IκBα,IκKβ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姿慧 蔡荣林 +3 位作者 孙娟 罗梦曦 文印君 王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08-113,共6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激酶(IκK)/NF-κB抑制蛋白(I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参苓白术散改善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激酶(IκK)/NF-κB抑制蛋白(I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参苓白术散改善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15.6 g·kg^-1)组、奥沙拉嗪钠(0.68 g·kg^-1)组,每组12只,脾虚湿困型UC大鼠模型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结合环境与饮食干预法复制,给药组连续灌胃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IκBα,IκKβ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IκBα,IκKβ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6及IL-1β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NF-κB p65,IκKβ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IκBα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和奥沙拉嗪钠组大鼠血清TNF-α,IL-6及IL-1β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结肠组织NF-κB p65,IκKβ蛋白和mRNA均显著下降(P<0.01),IκBα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能明显下调脾虚湿困型UC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IκKβ,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IκBα蛋白和mRNA表达;参苓白术散抑制UC大鼠IκK/IκB/NF-κB信号通路活化是其发挥肠黏膜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溃疡性结肠炎 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 NF-κB抑制蛋白(IκB)α IκB激酶β(IκKβ)
原文传递
艾灸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质量指数及心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丹 李庆羚 +7 位作者 马强 刘娜娜 杨佳辉 曾永蕾 何玲 谭辉 贾学昭 王茎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85,共6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组织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的X蛋白(Bax)、Fas及其配体FasL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艾灸防治CHF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卡托普利组... 目的:观察艾灸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组织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的X蛋白(Bax)、Fas及其配体FasL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艾灸防治CHF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卡托普利组、艾灸+卡托普利组(简称艾卡组),每组12只。采用隔日腹腔注射盐酸多柔比星的方法复制CHF模型。艾灸组用艾条温和灸双侧"肺俞""心俞"穴;卡托普利组用卡托普利混悬液(5mg/mL,25mL/kg)灌胃;艾卡组先灌服卡托普利混悬液,再行艾灸;均每日1次,连续3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行为体征;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右心室质量指数(RVMI);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型脑钠肽(BNP)与N末端前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Fas、FasL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出现横纹不清,细胞肿胀、空泡等情况,其LVMI和RVMI显著增高(P<0.01),血清BNP、NT-pro BNP含量明显升高(P<0.01),Bax及Fas、FasL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Bcl-2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3个治疗组LVMI及RVMI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BNP含量显著下降(P<0.01),Bax及Fas、FasL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Bcl-2表达明显升高(P<0.01),艾灸组和艾卡组血清NT-pro BNP含量下降(P<0.05,P<0.01)。与艾卡组比较,艾灸组与卡托普利组Bax及Fas、FasL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Bcl-2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艾灸可以改善CHF大鼠心肌损伤,其作用可能与降低Bax、Fas、FasL蛋白表达,上调Bcl-2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慢性心衰 心肌细胞凋亡 病理改变 心功能
原文传递
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雅茹 胡建鹏 +1 位作者 王键 翟双庆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3期303-306,共4页
中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将中风可分为中经络、中脏腑2大类。中经络者,症见手足麻木、口角歪斜、语言不利、甚或舌强语蹇、半身不遂,病位浅,病情较轻,多无神志改变;中脏腑者,症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神志不清、喁... 中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将中风可分为中经络、中脏腑2大类。中经络者,症见手足麻木、口角歪斜、语言不利、甚或舌强语蹇、半身不遂,病位浅,病情较轻,多无神志改变;中脏腑者,症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神志不清、喁僻不遂,病位较深,病情危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病因 病机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慢性应激小鼠抑郁样行为、海马突触蛋白及胶质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娟 申丰铭 +1 位作者 张峥嵘 朱国旗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30,共5页
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期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评价人参皂苷Rg1[10、20、40 mg/(kg·d),ip,7 d]对抑郁样行为的保护作用,旨在探索人参皂苷Rg1对应激小鼠抑郁样行为、海马突触蛋白及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期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评价人参皂苷Rg1[10、20、40 mg/(kg·d),ip,7 d]对抑郁样行为的保护作用,旨在探索人参皂苷Rg1对应激小鼠抑郁样行为、海马突触蛋白及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和正常组比较,CUMS组小鼠糖水偏好指数下降,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中不动时间延长(P<0.05),而给予人参皂苷Rg1[20、40 mg/(kg·d)]可降低小鼠抑郁样行为(vs CUMS,P<0.05);CUMS组小鼠海马突触相关蛋白PSD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Arc(Activity-regulated cytoskeleton-associated protein)和BDNF(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的表达下降,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炎症反应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B)表达上升(P<0.05)。而给予人参皂苷Rg1能显著增加海马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并抑制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以及NF-κB的表达(vs CUMS,P<0.05)。表明人参皂苷Rg1可保护CUM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机理与调控海马突触相关蛋白表达和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人参皂苷RG1 突触可塑性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电针“内关”预处理通过LKB1/AMPK/PFK2对心肌缺血大鼠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堃 黄日龙 +3 位作者 吴生兵 蔡荣林 邹国蓉 周美启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肝酶蛋白(LKB1)、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6-磷酸果糖激酶-2(PFK2)表达的影响,探讨"内关"穴对心肌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肝酶蛋白(LKB1)、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6-磷酸果糖激酶-2(PFK2)表达的影响,探讨"内关"穴对心肌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0只。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大鼠AMI模型,造模前连续电针刺激"内关"14 d,每次30 min,每日1次。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LKB1、AMPKa1、AMPKa2、PFK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KB1、AMPKa1、AMPKa2、PFK2 mRNA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LDH含量明显升高(P<0.01);心肌细胞肿胀,心肌纤维排列紊乱,肌纤维明显断裂,间质有炎性浸润、出血;心肌组织中AMPKa2、PFK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LKB1、AMPKa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血清LDH含量显著降低(P<0.01);心肌纤维断裂减少,细胞肿胀减轻,有少量间质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大鼠心肌组织中LKB1、AMPKa1、PFK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皆明显升高(P<0.01),AMPKa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AMPKa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可加强LKB1/AMPK/PFK2信号通路激活自噬,改善心肌细胞凋亡、坏死,促进受损心肌细胞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心肌缺血 细胞自噬 自噬相关蛋白肝酶蛋白 AMP活化蛋白激酶 6-磷酸果糖激酶-2
原文传递
电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泡巨噬细胞M1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尹 张新芳 +4 位作者 刘自兵 詹婉婷 张毅 程晨 谢菁菁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3-179,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和"肺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M1极化的影响,探讨电针抗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电针组、模型组和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单纯烟熏法复...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和"肺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M1极化的影响,探讨电针抗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电针组、模型组和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单纯烟熏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正常电针组和模型电针组大鼠给予电针双侧"足三里"和"肺俞",每次30 min,隔日治疗1次,持续2周。于治疗结束后检测大鼠肺功能;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含量;Western blot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肺泡巨噬细胞(AM)中M1极化标志物(CD86、iNOS)及信号通路蛋白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肺组织中CD86的分布及免疫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肺泡壁增厚;用力肺活量(FVC)、第0.1秒用力呼气量(FEV0.1)、第0.3秒用力呼气量(FEV0.3)、FEV0.1占FVC之比(FEV0.1/FVC),FEV0.3占FVC之比(FEV0.3/FVC)均显著下降(P<0.01);BALF中TNF-α、iNOS含量及AM中CD86、iNOS、MyD88、NF-κB p65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中CD86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电针组的炎性细胞浸润及肺泡壁厚度均有改善;FVC、FEV0.1、FEV0.3、FEV0.1/FVC及FEV0.3/FVC均显著上升(P<0.05,P<0.01);BALF中TNF-α、iNOS含量及AM中CD86、iNOS、MyD88、NF-κB p65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P<0.05),肺组织中CD86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和"肺俞"可以降低COPD大鼠肺内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电针通过抑制MyD88/NF-κB p65信号通路从而抑制AM向M1型极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泡巨噬细胞 M1型巨噬细胞极化 MyD88/NF-κB p65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浅析十二原穴主治作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左海燕 周美启 +2 位作者 吴生兵 张倩 吴欣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52-54,共3页
原穴乃原气循行所过、留止的特殊穴位,大多分布在腕、踝关节,是十二经脉的特定穴。从原穴的沿革来看,十二原穴经历了从《黄帝内经》《难经》到《针灸甲乙经》的转变。《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最早提到以五脏为主体的十二原穴,乃... 原穴乃原气循行所过、留止的特殊穴位,大多分布在腕、踝关节,是十二经脉的特定穴。从原穴的沿革来看,十二原穴经历了从《黄帝内经》《难经》到《针灸甲乙经》的转变。《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最早提到以五脏为主体的十二原穴,乃分布在上下肢的五脏原穴(肺经原穴太渊穴,心包经原穴大陵穴,脾经原穴太白穴,肾经原穴太溪穴,肝经原穴太冲穴),膏之原(鸠尾穴),肓之原(脖映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穴 十二经脉 主治作用
下载PDF
基于AMPK-FoxO3a-MnSOD信号通路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的机制及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对其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郭锦晨 刘健 +4 位作者 王键 张晓军 周巧 黄旦 宋倩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81-690,共10页
目的基于AMPK-FoxO3a-MnSOD信号通路研究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QC)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的机制。方法将50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HQC组(3粒/次,每日3次)和来氟米特(LEF)组(10 mg/次,每日1次),每组25例,连续治疗3个月。评定... 目的基于AMPK-FoxO3a-MnSOD信号通路研究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QC)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的机制。方法将50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HQC组(3粒/次,每日3次)和来氟米特(LEF)组(10 mg/次,每日1次),每组25例,连续治疗3个月。评定2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和脾虚症状评分;魏氏法测ESR;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s-CRP、RF、CCP-AB;ELISA检测血清中IL-1β、TNF-α、IL-4、IL-6、IL-10、IL-35、SOD、TAOC、MDA、LPO;FCM法检测单个核细胞CD36水平;RT-PCR法检测PPAR-γ、AMPKα1、FoxO3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p-FoXO3a、FoXO3a、AMPKα1、MnSOD蛋白表达。采用Spearman方法对RA患者氧化/抗氧化指标、信号通路指标与细胞因子、中医脾虚症状、CD36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QC组总有效率为88%,LEF组总有效率为9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中医脾虚各个症状评分均降低,Hs-CRP、RF、CCP-AB、IL-1β、TNF-α、IL-6等指标均显著下降,IL-4、IL-10显著升高,SOD、TAOC均显著升高,LPO显著降低,AMPK-α1、PPAR-γ、p-FoxO3a蛋白水平升高,CD36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PAR-γmRNA表达升高。且HQC组IL-35明显升高,MDA显著降低,FoxO3a、MnSOD蛋白水平显著升高,AMPK-α1 mRNA、FoxO3a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且HQC组食欲减退、少气懒言、食后腹胀、大便稀溏、关节重着等评分、LPO治疗后较LEF组降低明显,IL-35、FoxO3a、p-FoxO3a、MnSOD蛋白水平、CD36表达、AMPK-α1 mRNA、FoxO3a mRNA表达治疗后较LEF组升高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RA患者氧化/抗氧化指标、信号通路指标与细胞因子、中医脾虚症状、CD36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 RA患者氧化应激的发生机制及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可能是与AMPK-FoxO3a-MnSOD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 氧化应激 CD36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下载PDF
电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肺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介导的黏蛋白5A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林先刚 李玮 +5 位作者 项水英 吴生兵 张新芳 江传玮 刘自兵 陈业农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0-186,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肺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白细胞介素-8(IL-8)、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黏蛋白5AC(MUC5AC)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肺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白细胞介素-8(IL-8)、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黏蛋白5AC(MUC5AC)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COPD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联合香烟烟熏的复合方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电针组取大鼠双侧"足三里"电针,每次30 min,连续2周。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内TNF-α、TGF-α和IL-8的含量;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肺组织内EGFR、p38MAPK及MUC5AC 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EGFR、p38MAPK及MUC5AC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及支气管有明显炎细胞浸润,管腔内出现大量黏液分泌物;用力肺活量(FVC)、第0.1秒用力呼气量(FEV0.1)、第0.3秒用力呼气量(FEV0.3)、FEV0.1/FVC、FEV0.3/FVC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BALF及肺组织内的TNF-α、TGF-α和IL-8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内的EGFR、p38MAPK及MUC5A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肺组织中的EGFR、p38MAPK和MUC5AC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的炎细胞浸润和黏液高分泌有显著改善;FVC、FEV0.1、FEV0.3、FEV0.1/FVC和FEV0.3/FVC均明显上升(P<0.01,P<0.05);血清、BALF和肺组织内TNF-α、TGF-α和IL-8的含量和肺组织中的EGFR、p38MAPK及MUC5A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含量及EGFR、p38MAPK和MUC5AC阳性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对COPD大鼠的气道黏液高分泌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EGFR-p38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MUC5AC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慢性阻塞性肺病 EGFR-p38MAPK信号通路 黏蛋白5AC
原文传递
艾灸督脉组穴联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3
作者 闫红莉 朱才丰 +5 位作者 吴生兵 葛侠 严保雷 王道龙 付加省 肖伟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46-50,共5页
目的观察艾灸督脉组穴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PS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艾灸督... 目的观察艾灸督脉组穴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PS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艾灸督脉疗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评价患者的功能与生活能力,监测患者血清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观察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the scale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of vascular dementia,SDSVD)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基于MMSE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oCA、MMSE、FIM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DSVD积分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SE、Hcy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督脉组穴联合认知功能训练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修复中枢神经损伤,有效提高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督脉 认知功能训练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新疆一枝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夏少立 曹悦 +1 位作者 李庆林 程志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3393-3398,共6页
目的研究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干燥带根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一枝蒿全草7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 目的研究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干燥带根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一枝蒿全草7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2′,4′-hexadiynoyl)-1,6-dioxaspiro[4,5]-deca-3-ene(1)、大黄酚(2)、香草酸乙酯(3)、亚麻酸甲酯(4)、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5)、香豆酸二十烷酯(6)、大黄素(7)、2,5-二叔丁基苯酚(8)、珊瑚菜内酯(9)、紫丁香酸(10)、7-甲氧基香豆素(11)、香草醛(12)、欧前胡素(13)、千层纸素A(14)、5-羟基-3,4′,6,7-四甲氧基黄酮(15)、芥酸酰胺(16)、octadecyl 3-(3,5-di-tert-butyl-4-hydroxyphenyl) propanoate(17)和3,5,3′,4′-四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18)。结论除化合物1、4、11~14和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枝蒿 聚炔 珊瑚菜内酯 7-甲氧基香豆素 欧前胡素 千层纸素A
原文传递
电针心经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海马去甲肾上腺素和白介素6、白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堃 吴生兵 +3 位作者 崔帅 项水英 吴欣 周美启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65-369,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神门"-"通里"段对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海马CA 1区去甲肾上腺素(NE)和白介素-6(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电针心经改善AMI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分成伪手术组、模...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神门"-"通里"段对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海马CA 1区去甲肾上腺素(NE)和白介素-6(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电针心经改善AMI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分成伪手术组、模型组、心经组,每组6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备AMI模型。心经组电针刺激"神门"-"通里"段,每次30min,连续3d。用PowerLab 16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心电图(ECG);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含量;微透析技术采集海马CA 1区细胞外液检测NE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海马CA 1区IL-6、IL-1β及TNF-α的含量。结果: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ECG-ST段抬高,血清CK含量升高(P<0.001),海马CA 1区NE含量明显升高(P<0.001),IL-6、IL-1β及TNF-α均显著升高(P<0.001)。电针心经组血清CK含量下降(P<0.05),海马CA 1区NE含量显著降低(P<0.001),IL-6、IL-1β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01),且IL-6、IL-1β及TNF-α含量与NE呈显著正相关(P<0.001,P<0.01)。结论:电针心经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效应可能与下调CA 1区促炎因子,降低海马神经递质含量,从而抑制交感神经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缺血 电针 去甲肾上腺素 促炎因子
原文传递
艾灸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自噬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娜娜 贾学昭 +4 位作者 王茎 朱国旗 李丹 李庆羚 马强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功能及自噬相关蛋白LC3、p62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防治CHF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与造模组48只,采用腹腔注射盐酸多柔比星复制CHF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艾... 目的:观察艾灸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功能及自噬相关蛋白LC3、p62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防治CHF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与造模组48只,采用腹腔注射盐酸多柔比星复制CHF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艾灸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组、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RAPA)组。艾灸组用艾条温和灸双侧"肺俞""心俞"穴,每日1次,每次20min,治疗3周。3-MA组按15 mg/kg给予3-MA混悬液腹腔注射,每日1次,共3周。RAPA组按2mg/kg给予RAPA混悬液灌胃,每日1次,共3周。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及行为体征;心功能测量仪检测大鼠心率(HR)、心输出量(CO)、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或下降速率(±dp/dtmax);HE染色法观察心肌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及p62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出现肿胀、空泡,肌纤维断裂、溶解,排列紊乱;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和3-MA组大鼠心肌细胞的数量正常,心肌纤维排列相对整齐,RAPA组心肌细胞出现肿胀、空泡,心肌纤维断裂、溶解,排列紊乱等状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R和LVEDP明显升高(P<0.01),CO、LVSP及±dp/dtmax明显下降(P<0.01),LC3-Ⅱ表达、LC3-Ⅱ/Ⅰ明显升高(P<0.01),而p62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和3-MA组HR和LVEDP明显下降(P<0.05),CO、LVSP及±dp/dtmax明显升高(P<0.05),LC3-Ⅱ表达、LC3-Ⅱ/Ⅰ明显降低(P<0.01),p62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RAPA组LC3-Ⅱ/Ⅰ明显升高(P<0.01),p62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艾灸可以改善CHF大鼠心肌损伤,其作用可能与降低心肌细胞LC3-Ⅱ/Ⅰ、升高p62蛋白表达水平,发挥类似于3-MA的自噬抑制作用,抑制心肌细胞过度自噬、减轻心肌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慢性心力衰竭 心肌细胞自噬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
原文传递
基于临床医案分析新安六大医家温补学术思想及辨治特色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佩文 王键 +3 位作者 刘兰林 郭锦晨 冯烨 杨勤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1-454,共4页
新安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域性综合性流派,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名医辈出。本文基于六大新安医家的临床医案集,即汪机《石山医案》、孙一奎《孙文垣医案》、郑重光《素圃医案》、程杏轩《杏轩医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 新安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域性综合性流派,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名医辈出。本文基于六大新安医家的临床医案集,即汪机《石山医案》、孙一奎《孙文垣医案》、郑重光《素圃医案》、程杏轩《杏轩医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楚《吴氏医验录》浅析其各自温补学术思想及辨治特色。汪机基于“营卫一气学说”认为营兼气血,温补脾胃当培元益气,倡“参芪”可气血阴阳俱补,尤重其补阴血之功;孙一奎强调元气当生生不息,治法上将汪机参芪同用与薛己温补下元法结合,在用药上重视对三焦元气的保护和治疗;郑重光针对时医专事苦寒伐真阳之弊,喜以附桂姜类取效,多用温阳益火之剂,以四逆汤见长;程杏轩汇多家之学,既重视温补下元精气又重视脾胃气血,强调补养阳气,尤重肾中之阳;叶天士以上中下损为经,伤阴伤阳为纬,形成“甘药培中,上下兼顾”的特色理虚大法,并首提“通补胃阳”,强调当善用补益胃气、温补胃阳之法;吴楚以活用参芪桂附著称,常合用益气温阳之品,健脾与温肾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医学 温补 中医文献 医案 汪机 孙一奎 郑重光 程杏轩 叶天士 吴楚
下载PDF
微晶纤维素流动性的表征及其性能参数相关性的可视化 被引量:13
18
作者 余玲飞 胡容峰 +3 位作者 苏丹 方文悠 王斌 高松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06-811,共6页
本文通过多元分析方法评价不同型号微晶纤维素的流动性差异,并利用R语言可视化功能初步探索了微晶纤维素性能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验证多元分析方法的可操作性,与常规方法如休止角法、Hausner比值、Carr’s指数、川北方程参数a等方法... 本文通过多元分析方法评价不同型号微晶纤维素的流动性差异,并利用R语言可视化功能初步探索了微晶纤维素性能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验证多元分析方法的可操作性,与常规方法如休止角法、Hausner比值、Carr’s指数、川北方程参数a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川北方程参数1/b和压力-抗张强度曲线法分别测定微晶纤维素的填充性和可压性,利用R语言可视化分析表征流动性、填充性和可压性的参数的相关性。微晶纤维素WJ(MCCWJ)系列总体流动性稍差于微晶纤维素PH(MCCPH)系列,MCCPH-302的可压性最佳,流动性与填充性最优者为MCCPH-102,常规方法测定的结果与多元分析方法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可视化相关系数图分析得出微晶纤维素的流动性与填充性呈正相关,与可压性呈负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使用多元分析方法对粉体的流动性是科学可行的,相对于传统表征流动性的方法有较客观的标准。通过R语言可视化功能对粉体的性能参数相关性可视化,为制剂辅料的筛选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流动性 多元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 可视化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桑叶-菊花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郭锦晨 王茎 +1 位作者 孙宇洁 冯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5期847-858,共12页
本文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桑叶-菊花治疗高血压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首先从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芯片数据,使用R语言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筛选桑叶-菊花有效成分及相应靶蛋白,利用Venn软件... 本文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桑叶-菊花治疗高血压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首先从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芯片数据,使用R语言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筛选桑叶-菊花有效成分及相应靶蛋白,利用Venn软件取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及可视化分析,并用Bisogenet和CytoNCA插件对关键靶点进行蛋白网络互作及拓扑分析,通过David数据库和R语言clusterProfiler包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应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结果验证。结果显示桑叶-菊花成分作用于高血压的靶点41个,拓扑分析出156个核心靶点信息,GO分析共包含52条生物过程、13条分子功能、15条细胞组成等80条富集结果,KEGG通路分析发现39个条目,涉及IL-17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关键靶点对接较好的成分有槲皮素、木犀草素。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桑叶-菊花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发挥降压作用,为深入研究其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菊花 高血压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华蟾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叶映泉 李庆林 +1 位作者 朱耀东 张梅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5-221,共7页
华蟾素(Cinobufagin)是来源于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etus schneider)的皮经过提取分离得到的提取物,主要包含有蟾蜍二烯羟酸内酯类、吲哚生物碱类、多肽类等多种化学活性成分。随着对其药理作... 华蟾素(Cinobufagin)是来源于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etus schneider)的皮经过提取分离得到的提取物,主要包含有蟾蜍二烯羟酸内酯类、吲哚生物碱类、多肽类等多种化学活性成分。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华蟾素已被证实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强心升压、镇痛、抗炎消肿等作用。对华蟾素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华蟾素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周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控免疫应答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华蟾素目前广泛应用于抗恶性肿瘤治疗,在肝癌、肺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抑癌效果。本综述着重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华蟾素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行归纳整理,以期能为华蟾素抗肿瘤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 抗肿瘤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