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汤必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9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脑外伤手术治疗的116例重症脑外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用综合护理干...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脑外伤手术治疗的116例重症脑外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7%(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改善预后,对术后康复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重症脑外伤 昏迷 压力性损伤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乳腺癌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定凤 王红红 +1 位作者 刘真羽 刘娟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499-500,共2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1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2例。观察组在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对照组在围术期仅实...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1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2例。观察组在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对照组在围术期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直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感染、出血、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手臂水肿)及住院时间、出院前对患侧上肢功能指数进行测评,并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侧上肢中重度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有效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康复速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乳腺癌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利多卡因复合盐酸罗哌卡因在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产妇血流指数及泌乳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军 郭翠 +3 位作者 单东海 梁艳 单靓 李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0期2808-2811,共4页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复合盐酸罗哌卡因在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两者对产妇血流指数及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足月妊娠产妇93例,依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复合盐酸罗哌卡因在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两者对产妇血流指数及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足月妊娠产妇93例,依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大剂量盐酸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采用利多卡因复合盐酸罗哌卡因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效果、疼痛评分(VAS)、不同时期产妇血流指数、泌乳功能及不良反应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Bromage评分、T_(0)时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麻醉起效到胎儿娩出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T_(1)至T_(4)时VAS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且泌乳功能情况较对照组更佳(P<0.05);T_(2)时,观察组血流指标值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利多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联合使用能有效提高产妇PCEA镇痛效果,降低血流,缩短泌乳时间,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盐酸罗哌卡因 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 血流指数
下载PDF
MR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辉安 余佩君 +2 位作者 关红博 龚哪 张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2期22-25,共4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IA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且经手术病理确诊的52例IA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RA、DSA检查,比较MRA、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 目的比较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IA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且经手术病理确诊的52例IA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RA、DSA检查,比较MRA、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DSA动脉瘤检出率为98.21%,MRA检出率为94.64%,两者检出率相近,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MRA、DSA测定瘤体直径及瘤颈宽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A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性与DSA相近,且无创,能较好显示动脉瘤三维构象与瘤体形态,可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首选方案,但对MRA无法确诊者,需辅以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MRA DSA 诊断
下载PDF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一化疗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波 李延军 +2 位作者 王政真 孟祥珍 杨得振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4期1956-1958,共3页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一化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3月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70例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给予术后化疗治疗,观察组给予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一化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3月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70例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给予术后化疗治疗,观察组给予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1年生存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年、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一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相比,采用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直肠癌 放疗 化疗
下载PDF
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肺癌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石海 赵琳 李兴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9期63-64,共2页
目的 研究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肺癌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肺癌鉴别诊断者105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西门子双源CT采用双能量模式对肺部行双期增强扫描;将105例患者根据病变程度分... 目的 研究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肺癌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肺癌鉴别诊断者105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西门子双源CT采用双能量模式对肺部行双期增强扫描;将105例患者根据病变程度分为良性病变组59例和恶性病变组46例;其中恶性病变组患者根据肺癌病理类型分为腺癌组28例和鳞癌组18例;根据肺癌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腺癌组13例,中分化腺癌组组15例,低分化鳞癌组8例和中分化鳞癌组10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35例和存活组70例;分别比较各组患者CT平均值(HU)、容积CT剂量指数(HU)、容积CT增强值。结果 良性病变组CT平均值、容积CT剂量指数、容积CT增强值均显著低于恶性病变组(P<0.05);腺癌组CT平均值、容积CT剂量指数、容积CT增强值均显著高于鳞癌组(P<0.05);低分化腺癌组CT平均值、容积CT剂量指数、容积CT增强值均显著高于中分化腺癌组(P<0.05);低分化鳞癌组CT平均值、容积CT剂量指数、容积CT增强值均显著高于中分化鳞癌组(P<9.05);存活组CT平均值、容积CT剂量指数、容积CT增强值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 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可以有效区分良性和恶性、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分化程度的肺癌,且对预后评估有着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双源CT 双能量扫描
下载PDF
超声双重造影评估胃癌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邹蕾 陈竹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年第11期1363-136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评估胃癌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间陕西省安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使用胃充盈超声诊断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联合超声双重造影进行检查的3...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评估胃癌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间陕西省安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使用胃充盈超声诊断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联合超声双重造影进行检查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影像学检查显像清晰率为96.7%,高于对照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双重造影联合胃充盈超声检查可提高胃癌临床诊断的准确率,较好地鉴别良恶性肿瘤,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充盈超声诊断 超声双重造影 病理诊断
原文传递
安康地区4~10岁200例性早熟儿童与饮食因素相关性分析研究
8
作者 姬康媚 陈卓 +2 位作者 周小兰 周银 李洪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年第2期182-184,F0003,共4页
目的分析安康地区4~10岁儿童性早熟与饮食暴露史的关系,为安康地区儿童性早熟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安康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儿科收治的4~10岁性早熟儿童20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同地区幼儿园和小学4~10岁... 目的分析安康地区4~10岁儿童性早熟与饮食暴露史的关系,为安康地区儿童性早熟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安康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儿科收治的4~10岁性早熟儿童20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同地区幼儿园和小学4~10岁正常儿童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膳食频率和相关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安康地区4~10岁200例性早熟儿童和200例正常儿童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常吃营养滋补品、含雌激素较高的食物、反季节水果、反季节蔬菜、膏粱厚味之品、含微量元素锌较高的食品、防腐剂/色素/添加剂较高的食品、塑料包装的食品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常吃乳制品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营养滋补品、微量元素锌较高食品是儿童性早熟的影响因素(P<0.05),其余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康地区4~10岁的儿童性早熟发病与膳食结构有关,营养滋补品、含雌激素较高的食物、反季节蔬菜、膏粱厚味之品、含微量元素锌较高的食品、防腐剂/色素/添加剂较高的食品、塑料包装的食品可能会增加儿童性早熟的风险,政府、学校和家庭应当注重儿童饮食的均衡性,加大帮助儿童建立平衡型膳食模式方面的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早熟 饮食因素 相关性 儿童
下载PDF
食管癌穿孔支架植入治疗后引起出血因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蔡英全 翁川 李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547-1548,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穿孔支架植入后引起出血的因素。方法:68例食管癌穿孔行支架植入。结果:68例支架植入后,60例死于大出血。63例5个月内死亡,存活1年以上者仅4例。讨论:引起出血最主要的因素有支架上、下端膨大口处进食、咳嗽、呼吸、心... 目的:探讨食管癌穿孔支架植入后引起出血的因素。方法:68例食管癌穿孔行支架植入。结果:68例支架植入后,60例死于大出血。63例5个月内死亡,存活1年以上者仅4例。讨论:引起出血最主要的因素有支架上、下端膨大口处进食、咳嗽、呼吸、心脏博动、食管本身蠕动摩擦,次要因素有感染、支架短,型号不配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穿孔 支架植入 出血 因素分析
下载PDF
彩超检测双侧椎动脉血流总量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明 李妍 +2 位作者 牛明华 牛智平 郑富春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1年第5期317-318,共2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椎动脉血流总量(S-BFV)为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提供可靠的量化依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VBI组51例,VBI伴颈动脉硬化组33例及健康对照组84例的S-BFV,均做配对t检验。结果 VBI组、VBI伴颈...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椎动脉血流总量(S-BFV)为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提供可靠的量化依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VBI组51例,VBI伴颈动脉硬化组33例及健康对照组84例的S-BFV,均做配对t检验。结果 VBI组、VBI伴颈动脉硬化组与对照组的S-BFV有显著差异(P<0.001),但VBI组与VBI伴颈动脉硬化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S-BFV可作为VBI的量化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血流量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荣 《河北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754-756,共3页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单独采用拉米夫定给药12个月,观察组使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单独采用拉米夫定给药12个月,观察组使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给药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中ALT的变化、HBV DNA血清变化、HBV血清学标志、病毒变异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血清HBV 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BV DNA与HBeAg阴转率、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病毒变异情况及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临床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组学联合对微小乳腺癌病灶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龚娜 李辉安 朱冰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21-25,54,共6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组学联合对微小乳腺癌病灶(最大径<2 cm)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0例患者的119个乳腺病灶(最大径<2 cm),根据不同入组时间分为训练集(62例患者67个病灶...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组学联合对微小乳腺癌病灶(最大径<2 cm)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0例患者的119个乳腺病灶(最大径<2 cm),根据不同入组时间分为训练集(62例患者67个病灶)和测试集(48例患者52个病灶)。比较良恶性病灶各影像学参数;基于术前DCE-MRI、DWI序列,以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算法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测试集病灶良恶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比较GBDT模型与放射科医师基于3种方式评估的诊断效能。结果 良性病灶的速率常数(K_(ep))、容量转移常数(K^(trans))、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_(min))、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_(mean))高于恶性病灶,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低于恶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病灶最大径、恶性病灶检出情况、良性病灶检出情况与测试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GBDT模型鉴别诊断最大径<2 cm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5,与放射科医师基于DCE-MRI联合DWI诊断的AUC(0.9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于放射科医师基于DCE-MRI、DWI单独诊断的AUC(0.845、0.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DT模型最佳截断点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91、0.94、0.93,放射科医师基于DCE-MRI联合DWI诊断则分别为0.94、0.81、0.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DCE-MRI与DWI组学联合的GBDT模型对微小乳腺癌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与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基于DCE-MRI联合DWI评估的诊断效能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影像组学 训练集 测试集 乳腺癌
下载PDF
小肠内异位脾种植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克文 赵莉 闫瑾 《罕少疾病杂志》 2020年第4期111-112,共2页
异位脾种植是指脾组织随外伤或手术等原因移植生长于机体其他部位的现象。临床上发生的异位脾种植的病人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以急腹症为表现行腹腔镜探查后病理确诊的患者少见,现就本例病人的病历资料作个案报道,以期提高临床诊治中对此... 异位脾种植是指脾组织随外伤或手术等原因移植生长于机体其他部位的现象。临床上发生的异位脾种植的病人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以急腹症为表现行腹腔镜探查后病理确诊的患者少见,现就本例病人的病历资料作个案报道,以期提高临床诊治中对此病的认识。1病例资料男性,24岁,因突发腹部疼痛伴低热11小时入院,既往患者于11年前被马踢伤致外伤性脾破裂行脾脏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慢性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脾 脾种植 副脾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与二维超声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范明 牛智平 +2 位作者 杨洲 李妍 侯玉虎 《现代医学》 2014年第5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与二维超声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对104例患者共119个乳腺肿瘤,先作UE检查,再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以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对照,分别计算UE、二维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与二维超声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对104例患者共119个乳腺肿瘤,先作UE检查,再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以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对照,分别计算UE、二维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本组病例中,手术后病理诊断证实有68例共80个为乳腺良性肿瘤,另36例共39个为乳腺恶性肿瘤。UE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7.2%,特异性为93.8%,准确率为91.6%,二维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2.1%,特异性为88.8%,准确率为86.6%。结论:UE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优于二维超声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 二维超声 乳腺肿瘤 良恶性
原文传递
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IMRT)对ⅡB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翁川 刘金鹏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0期154-154,156,共2页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对ⅡB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D-CRT治疗组和IMRT治疗组。放疗前、后采用RTOG/EO...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对ⅡB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D-CRT治疗组和IMRT治疗组。放疗前、后采用RTOG/EORTC标准,对两组患者的膀胱及直肠放疗前后反应进行评价;采用FACT-CX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与3D-CRT治疗组比较,IMRT治疗组患者的膀胱和直肠放疗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治疗2年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升高,IMRT治疗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较3D-CRT治疗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治疗可明显减少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放疗反应,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下载PDF
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治疗术后复发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波 李延军 +2 位作者 王政真 孟祥珍 杨得振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4期1958-1960,共3页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治疗术后复发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安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后复发直肠癌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治疗术后复发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安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后复发直肠癌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2.9%vs.70.7%,P<0.05),试验组腹胀发生情况、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胃液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大体肿瘤体积、大肠围绕的靶区体积、小肠围绕的靶区体积、计划靶区体积及心脏靶区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治疗术后复发直肠癌的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直肠癌 替吉奥化疗 放疗
下载PDF
摆位误差对宫颈癌放疗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牛利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1期1571-1573,1578,共4页
目的探讨摆位误差对宫颈癌放疗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到2020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在放疗期间记录摆位误差,并采用锥形束CT(CBCT)进行误差校正... 目的探讨摆位误差对宫颈癌放疗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到2020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在放疗期间记录摆位误差,并采用锥形束CT(CBCT)进行误差校正,记录放疗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的分布情况。结果摆位误差纠正后在X、Y、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1±0.02)mm、(0.77±0.03)mm、(0.35±0.03)mm,与摆位误差纠正前[(2.27±0.21)mm、(4.18±0.28)mm、(2.59±0.11)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误差纠正后V100、直肠V40、膀胱V40均低于摆位误差纠正前(P<0.05),小肠V40、结肠V40纠正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误差纠正后PTV1、PTV2、PTV3照射剂量均低于摆位误差纠正前(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放疗时在X、Y、Z轴方向均存在一定的摆位误差,纠正摆位误差有助于降低危及器官剂量分布与减少PTV照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位误差 宫颈癌 锥形束CT 放疗靶区 危及器官 调强放射治疗
下载PDF
医疗设备使用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运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9期155-156,共2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在使用医疗设备诊治疾病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相应的风险,只有对医疗设备使用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在当前的医疗...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在使用医疗设备诊治疾病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相应的风险,只有对医疗设备使用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在当前的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利于其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本文通过对医疗设备使用质量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和研究了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和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逐步构建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和质量控制的体系,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设备 使用管理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天轨式移位减重系统训练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姿势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丽 成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2期178-181,186,共5页
目的探讨天轨式移位减重系统训练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我科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 目的探讨天轨式移位减重系统训练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我科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施以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施以天轨式移位减重系统训练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PA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步频、步长、步速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轨式移位减重系统训练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姿势控制能力、步态改善效果,有效调节脑神经递质水平,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轨式移位减重系统训练 核心稳定性训练 脑卒中 下肢偏瘫 下肢功能 姿势控制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5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聂雪琴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970-972,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爱通立,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相继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rt-PA组中,男13例,女2例,年龄44~75(61.13±...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爱通立,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相继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rt-PA组中,男13例,女2例,年龄44~75(61.13±9.21)岁,对照组中男10例,女5例,年龄56~75(68.33±7.39)岁;治疗组(rt-PA):采用rt-PA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90mg)先静脉推注10%(1min),其余剂量连续静滴,60 min滴完,溶栓后24h复查凝血系列及头颅CT,在排除出血后给予阿司匹林300mg/d,共10d后改为阿司匹林100mg/d,口服。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g静滴,每日两次,共14d。改善脑细胞代谢及抗脑水肿的治疗两组相同。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但rt-PA组较对照组更显著。两组治疗后7d、14d、21d时疗效比较表明,7d时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14d、21d时yt-PA组疗效更好,差异显著。结论: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远期预后疗效更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