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构建和谐教育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秀 《巢湖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3-15,共3页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构建和谐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构建和谐教育,须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教育事业改...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构建和谐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构建和谐教育,须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现状出发,重点从五个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和谐教育 意义 途径
下载PDF
实践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战略地位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晓峰 《科教文汇》 2013年第18期16-17,共2页
实践育人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有助于弥补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教育的不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实践育人路径直接决定了实践育人效果的取得。科学的实践育人体系是实践育人实现路径的路向,... 实践育人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有助于弥补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教育的不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实践育人路径直接决定了实践育人效果的取得。科学的实践育人体系是实践育人实现路径的路向,充分的实践育人保障是实践育人实现路径的路基,丰富的实践育人载体是实践育人实现路径的路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战略地位 实现路径
下载PDF
高校女职工和谐发展探析
3
作者 陈秀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9期101-106,共6页
高校女职工是高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女职工的和谐发展对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和谐发展的高校女职工,应具有思维开放、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乐观自信、知识广博等主要特征。影响高校女职工和谐发展的因素主要... 高校女职工是高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女职工的和谐发展对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和谐发展的高校女职工,应具有思维开放、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乐观自信、知识广博等主要特征。影响高校女职工和谐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高校女职工要实现和谐发展,需要政府促进和谐公平、社会公共理性引导、高校建设和谐校园、女职工构建和谐家庭和加强自身锤炼等多方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女职工 和谐发展 影响因素 路径
下载PDF
关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4
作者 陈秀 《黄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15-116,共2页
新形势、新任务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正确看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弘扬和培育师生的民族精神为重点,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活动相结合、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与... 新形势、新任务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正确看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弘扬和培育师生的民族精神为重点,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活动相结合、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通过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脱困境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实效性 思考
下载PDF
行为科学与思想政治工作
5
作者 孙晓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挑战,难度更大,引进和吸收行为科学理论成果十分必要。行为科学能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拓宽其研究领域,提供若干实用方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依据榜样激励等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挑战,难度更大,引进和吸收行为科学理论成果十分必要。行为科学能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拓宽其研究领域,提供若干实用方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依据榜样激励等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有针对性地运用目标导向、期望、个性差异、挫折等理论,分析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恋爱、社交等方面遇挫而产生的思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科学 思想政治工作 激励 目标 个性 挫折
下载PDF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吕佳 《文理导航》 2012年第15期35-36,共2页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培养大学生仁爱、诚信等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使大学生产生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乐观积极的健全人格。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