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及MRI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措施
1
作者 靳逢花 刘岩 杜焕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1期188-190,共3页
目的:分析CT和MRI增强扫描患者心理情况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行CT、MRI增强扫描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心理护... 目的:分析CT和MRI增强扫描患者心理情况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行CT、MRI增强扫描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心理护理干预),各100例。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图像质量、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01);干预前两组血压和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压和心率低于参照组(P<0.001)。患者图像质量经对比,研究组无移动伪影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97.00%高于参照组的86.00%(P<0.05)。结论:经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CT、MRI增强扫描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改善,并以心理护理干预更为显著,能有效稳定患者血压和心率,保证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MRI增强扫描 心理护理
下载PDF
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准确率分析
2
作者 曹晓歌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0期191-193,共3页
目的:分析CT及MRI诊断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纵隔型肺癌患者160例,均进行CT及MRI检查,根据手术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对不同病理类型、发病... 目的:分析CT及MRI诊断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纵隔型肺癌患者160例,均进行CT及MRI检查,根据手术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对不同病理类型、发病位置的检出情况,分析CT检查和MRI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160例患者中,手术病理切片检查阴性22例,阳性138例,其中中央型肺癌94例,周围型肺癌44例;在病理类型方面,鳞癌74例,小细胞癌52例,腺癌12例;发病位置以右肺上叶居多。CT及MRI检查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发病位置纵隔型肺癌的检出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0例患者中,手术病理切片检查阳性138例,阴性22例;CT检查阳性134例,阴性26例;MRI检查阳性136例,阴性24例。CT和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及MRI诊断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表现不同,但准确率均较高,需要临床依据患者的实际需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型肺癌 CT MRI 手术病理切片检查 临床表现 准确率
下载PDF
MSCT与MRI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价值对比分析
3
作者 曹晓歌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9期43-45,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7月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IPMN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和MRI检查...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7月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IPMN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和MRI检查结果的准确率,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时间以及良性与恶性患者IPMN分型、部位、长径、壁结节差异。结果:MSCT和MRI检查结果均显示,30例IPMN患者良性19例、恶性11例,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的30例IPMN患者良性19例、恶性11例的结果一致,即MSCT和MRI诊断IPMN良恶性的准确率均为100%,且两种检查方式对病变分型、部位、长径、壁结节的判定一致性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的检查时间短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患者IPMN分型及病变部位与恶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良性患者IPMN长径≤30 mm、无壁结节的比例高于恶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和MRI诊断IPMN正确率相近,但MSCT扫描时间较短,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最佳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良恶性
下载PDF
磁共振增强扫描中护理配合效果观察
4
作者 靳逢花 刘岩 杜焕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3期194-196,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增强扫描中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6月于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行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强化护... 目的:分析磁共振增强扫描中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6月于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行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强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情绪、生命体征、图像质量、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率和血压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行磁共振增强扫描患者进行强化护理,能改善其不良情绪,减轻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促使其更好地配合检查过程中呼吸屏气,使检查顺利进行,提高图像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扫描 护理 不良情绪
下载PDF
3.0T MRI检查在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志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2期153-154,共2页
目的:分析3.0TMRI检查在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72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都运用3.0TMRI检查,且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进一步确诊。把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3.... 目的:分析3.0TMRI检查在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72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都运用3.0TMRI检查,且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进一步确诊。把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3.0TMRI检查鉴别卵巢肿瘤的达标率。结果:经检查后发现,所有患者中64例患者3.0TMRI诊断结果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符。结论:因此可看出,3.0TMRI检查在卵巢囊肿鉴别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准确对对卵巢肿瘤类型实施鉴别,降低误诊现象的出现,可在临床实践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 MRI检查 卵巢肿瘤鉴别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盆部增强CT在子宫颈癌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杜焕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3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盆部增强CT在子宫颈癌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子宫颈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及盆部增强CT检查,以术后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 目的:探讨盆部增强CT在子宫颈癌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子宫颈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及盆部增强CT检查,以术后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盆部增强CT检查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准确率分别为96.00%、95.00%、93.33%,高于MRI检查的68.00%、65.00%、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部增强CT检查TIb IB期准确率96.43%,T2aⅡA准确率96.88%,高于MRI检查的71.43%、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盆部增强CT检查的方法,能够在子宫颈癌术前TNM分期检查中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有助于明确术前TNM分期特征,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部增强CT 子宫颈癌 TNM分期 应用价值
下载PDF
MR弥散加权成像中ADC值联合肿瘤指标评估子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价值分析
7
作者 杜焕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7期70-72,共3页
目的:分析子宫颈癌肿瘤指标联合MR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颈癌放化疗患者100例,分析近期疗效与肿瘤指标变化、放化疗后ADC值及肿瘤最大径变化,统计分... 目的:分析子宫颈癌肿瘤指标联合MR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颈癌放化疗患者100例,分析近期疗效与肿瘤指标变化、放化疗后ADC值及肿瘤最大径变化,统计分析放化疗前肿瘤指标升高与正常患者的ADC值及肿瘤最大径。结果:100例患者中,在近期疗效方面,完全缓解75例,部分缓解25例,疾病稳定0例,疾病进展0例,总缓解率为100.00%(100/100);在肿瘤指标方面,CEA升高18例,CA125升高18例,CA153升高18例,CYFRA21-1升高36例,4项指标均升高10例,分别占总数的18.00%、18.00%、18.00%、36.00%、10.00%。放化疗后的ADC值高于放化疗前(P<0.05),肿瘤最大径小于放化疗前(P<0.05)。CEA升高、CA125升高、CA153升高、CYFRA21-1升高、4项指标均升高患者的ADC值均高于正常患者(P<0.05),CYFRA21-1升高、4项指标均升高患者的肿瘤最大径均小于正常患者(P<0.05),但CEA、CA125、CA153升高和正常患者的肿瘤最大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子宫颈癌肿瘤指标联合MR弥散加权成像中ADC值对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放化疗 肿瘤指标 MR弥散加权成像 疗效
下载PDF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及对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海峰 强光亮 +2 位作者 谢博恒 杨东斌 杜焕旺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1年第4期322-327,共6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对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RAP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68例食管癌患者,按分层抽样法分为胸腔镜根治... 目的探讨胸腔镜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对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RAP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68例食管癌患者,按分层抽样法分为胸腔镜根治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各34例。胸腔镜根治术组采用胸腔镜根治术进行治疗,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的颈、胸、腹三切口开放食管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肺功能及TREM-1、TRAP1表达的差异,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TNF-α、IL-6、IL-10水平均高于手术前,且胸腔镜根治术组TNF-α、IL-6、IL-10水平低于传统手术组[(23.21±0.32)mg/L比(29.69±0.48)mg/L、(232.15±23.64)ng/L比(246.73±25.89)ng/L、(0.64±0.19)ng/L比(0.89±0.2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CD3^(+)、CD4^(+)、CD8^(+)水平均低于术前,CD4^(+)/CD8^(+)水平高于术前,且胸腔镜根治术组CD3^(+)、CD4^(+)、CD8^(+)、CD4^(+)/CD8^(+)水平均高于传统手术组[(46.78±1a2.43)%比(41.32±9.36)%、(46.12±9.68)%比(41.59±7.98)%、(27.42±4.27)%比(21.38±3.16)%、1.47±0.46比1.25±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均低于术前,且胸腔镜根治术组FEV1、FVC、FEV1/FVC均优于传统手术组[(2.37±0.72)L比(1.82±0.53)L、(3.34±1.06)L比(2.43±0.82)L、(62.47±15.26)%比(53.67±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TREM-1、TRAP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胸腔镜根治术组TREM-1表达高于传统手术组(141.56±34.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胸腔镜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能谱CT在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杜焕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5期205-206,共2页
目的:评价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采用能谱CT诊断效果。方法:纳入100例经常规CT平扫发现肺癌伴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在术前行能谱CT增强扫描检查,比较曲线斜率,评估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结果:转移组原发灶... 目的:评价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采用能谱CT诊断效果。方法:纳入100例经常规CT平扫发现肺癌伴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在术前行能谱CT增强扫描检查,比较曲线斜率,评估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结果:转移组原发灶与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0.01、0.08、0.09,两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能谱CT可作为准确诊断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无创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原发性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