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Ⅱ型与Ⅴ型腓骨瓣修复跟骨缺失初期再造跟骨稳定性的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周仁鹏 梅劲 +4 位作者 潘庆祥 陶友伦 魏鹏 胡斯旺 唐茂林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0-414,共5页
目的比较Ⅱ型、Ⅴ型腓骨瓣重建跟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建立Ⅴ型和Ⅱ型的简化模型,分别模拟采用Ⅱ型V型腓骨瓣重建跟骨缺损,以结构力学计算得到的位移作为评价足功能指标,进行理论分析进而比较两者的稳定性。结果建立了Ⅱ型腓骨瓣与Ⅴ... 目的比较Ⅱ型、Ⅴ型腓骨瓣重建跟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建立Ⅴ型和Ⅱ型的简化模型,分别模拟采用Ⅱ型V型腓骨瓣重建跟骨缺损,以结构力学计算得到的位移作为评价足功能指标,进行理论分析进而比较两者的稳定性。结果建立了Ⅱ型腓骨瓣与Ⅴ型腓骨瓣修复简化模型并得到分析后的理论数据。理论计算表明,Ⅱ型腓骨瓣的稳定性优于Ⅴ型。两种重建术式后,Ⅱ型、Ⅴ型腓骨瓣均修复成跟骨样形态。结论从力学角度和临床效果考虑,跟骨缺损必须修复,比起Ⅴ型来,Ⅱ型腓骨瓣相对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力学 跟骨 移植
下载PDF
指背神经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皮肤缺损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文东 王科杰 +4 位作者 孙涛 蔡利兵 戚建武 陈宏 章伟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0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研究利用手指近节指背神经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8年6月,应用手指近节指背神经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皮肤缺损116例152指。皮瓣切取面积:1.5cm×2.5cm~2.0... 目的研究利用手指近节指背神经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8年6月,应用手指近节指背神经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皮肤缺损116例152指。皮瓣切取面积:1.5cm×2.5cm~2.0cm×3.5cm。结果116例152指皮瓣中149指全部成活,3指出现部分坏死。随访6~12月,平均9.3月,149指皮瓣色泽红润,质地柔软,外形饱满,两点辨别觉8~12mm。结论该皮瓣具有操作简单、血供丰富、可靠安全、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等优点,是修复指腹皮肤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指腹缺损 筋膜 修复
下载PDF
腹部超薄任意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丹亚 李学渊 +2 位作者 滕晓峰 陈宏 魏鹏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1年第1期78-79,共2页
目的 总结腹部超薄任意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方法 和优越性.方法 21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均采用腹部超薄任意皮瓣修复的方法,根据术后皮瓣成活状况及手的外形和功能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21例皮瓣均成活,皮瓣外形良好,且手的外形和功能均... 目的 总结腹部超薄任意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方法 和优越性.方法 21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均采用腹部超薄任意皮瓣修复的方法,根据术后皮瓣成活状况及手的外形和功能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21例皮瓣均成活,皮瓣外形良好,且手的外形和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 腹部超薄任意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手术方法 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超薄皮瓣 皮肤缺损
下载PDF
小儿断肢再植专家共识(2024)
4
作者 李文军 陈山林 +15 位作者 唐举玉 吴攀峰 丁小珩 王增涛 王欣 顾立强 李军 徐永清 朱庆棠 芮永军 刘波 朱瑾 戚剑 郑宪友 郑晓菊 侯建玺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1-493,共13页
小儿断肢再植有其特点。本共识主要围绕小儿创伤性肢体离断伤的特点及其后救治面临的相关问题,以时间为主线,分别就断肢的急救与伤情评估、再植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再植手术原则与流程、术后用药与管理及康复等方面总结国内外诊疗经验... 小儿断肢再植有其特点。本共识主要围绕小儿创伤性肢体离断伤的特点及其后救治面临的相关问题,以时间为主线,分别就断肢的急救与伤情评估、再植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再植手术原则与流程、术后用药与管理及康复等方面总结国内外诊疗经验,提出小儿断肢再植原则和规范化治疗方案,供临床医生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参考,以进一步提升小儿肢体离断的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肢再植 小儿 显微外科技术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5
作者 竺枫 陈宏 +5 位作者 薛建波 魏鹏 戚建武 王科杰 丁茂超 梅劲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10具尸体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测膝降动脉行程及穿支分布特点。临床应用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1例,皮... 目的探讨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10具尸体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测膝降动脉行程及穿支分布特点。临床应用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1例,皮瓣切取面积5cm×8cm~6cm×15cm,6例以膝降动脉主干为血管蒂,5例以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为血管蒂,血管全部采用端端吻合。结果11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感觉恢复S3级。结论膝降动脉股内侧皮穿支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简便,是修复四肢远端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降动脉 穿支皮瓣 数字解剖 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数字化解剖方法定位小腿穿支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魏鹏 马亮亮 +3 位作者 方叶冬 夏伟芝 丁茂超 梅劲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以螺旋CT数据三维重建小腿穿支,对比常规X线片,观测小腿穿支分布特点,为临床提供精确化的立体解剖信息以及为设计穿支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15具尸体行一次性全身动脉明胶一氧化铅混合液造影,先行X线摄片,应用图像分析软... 目的以螺旋CT数据三维重建小腿穿支,对比常规X线片,观测小腿穿支分布特点,为临床提供精确化的立体解剖信息以及为设计穿支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15具尸体行一次性全身动脉明胶一氧化铅混合液造影,先行X线摄片,应用图像分析软件Photoshop及ScionImage对各穿支体进行分割显示及测量,再行螺旋CT扫描并进一步应用MIMICS10.01软件行三维重建。结果小腿共有外径大于0.5mm的穿支(27±4)支,平均外径(0.8±0.2)mm,平均浅筋膜段蒂长(37.3±18.6)mm,单穿支平均供血面积(49.5±25.5)cm2。数字化小腿穿支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穿支之间、穿支与源动脉之间的形态学结构和空间关系。结论数字化小腿穿支可清晰地反映穿支的几何特征及局部细节,显示穿支的来源与分布特点,不失为研究人体小腿穿支的形态特点及术前设计穿支皮瓣的较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 三维重建 数字解剖
原文传递
小切口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滕晓峰 陈宏 魏鹏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方法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对12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术前肌电图评估尺神经损伤的程度,采用小切口加肱骨内上髁部分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石膏托固定2d,保护性地活动肘关节。结果12例患者... 目的探讨小切口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方法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对12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术前肌电图评估尺神经损伤的程度,采用小切口加肱骨内上髁部分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石膏托固定2d,保护性地活动肘关节。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1年,感觉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神经支配的手外在肌肌力较术前增强,手内在肌均没有进一步的萎缩,6例爪形手程度有所改善。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在把握好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小切口加肱骨内上髁部分切除治疗肘管综合征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 爪形手 小切口
原文传递
应用浅静脉移植重建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血供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文东 周丹亚 +3 位作者 戚建武 方文冲 陈宏 章伟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0年第3期218-219,共2页
目的探讨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4月-2008年4月,对106例拇指撕脱性离断取浅静脉移植修复动脉重建血供进行再植。结果本组106例,102例成活。术后12例血管危象经处理后,8例成活,4例坏死。10~24个月随访,... 目的探讨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4月-2008年4月,对106例拇指撕脱性离断取浅静脉移植修复动脉重建血供进行再植。结果本组106例,102例成活。术后12例血管危象经处理后,8例成活,4例坏死。10~24个月随访,平均16.3个月,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浅静脉移植重建拇指旋转撕脱离断血供,缩短手术时间,减轻供区损伤,方法可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血管 移植 再植术 旋转撕脱伤
下载PDF
内窥镜Chow法治疗腕管综合征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宏 周丹亚 +5 位作者 章伟文 王欣 滕晓峰 李学渊 魏鹏 胡瑞斌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0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镜视下Chow法行钩刀或推刀切断腕横韧带,解除正中神经压迫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09年8月,对76例(85侧)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Chow法在内窥镜镜视下行腕横韧带切开术。结果经2~18月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 目的探讨内窥镜镜视下Chow法行钩刀或推刀切断腕横韧带,解除正中神经压迫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09年8月,对76例(85侧)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Chow法在内窥镜镜视下行腕横韧带切开术。结果经2~18月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无手掌部疼痛,无伤口感染,多数患者术后夜麻即消失,术后4周桡侧三个半指感觉恢复正常,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10周左右拇对掌功能恢复。Kelly分级评定:优(症状完全消失)58侧,良(明显缓解)21侧,一般(症状轻度减轻)5侧,差(症状不变或加重)1侧,优良率92.94%。结论Chow法内窥镜镜视下切开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内窥镜 Chow法
下载PDF
中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文东 蔡晓明 +3 位作者 方文冲 张健 陈宏 章伟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03-204,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克氏针内固定中节基底背侧较大撕脱骨折块和中节指骨基底背侧钻孔缝合治疗中节指骨基底背侧小片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0例中36例骨折块较大的中节基底背侧撕脱骨折患者采用骨折复位,0.8mm克氏针内固定骨折块,并首先顺行穿... 目的探讨应用克氏针内固定中节基底背侧较大撕脱骨折块和中节指骨基底背侧钻孔缝合治疗中节指骨基底背侧小片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0例中36例骨折块较大的中节基底背侧撕脱骨折患者采用骨折复位,0.8mm克氏针内固定骨折块,并首先顺行穿入1.0mm克氏针行近指间关节(pip)平伸位内固定;对24例骨折块小的中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采用骨折复位,中节基底背侧钻孔缝合,同时顺行1.0mm克氏针内固定PIP于平伸位。石膏托外固定掌指关节(MP)80°~90°屈曲位,腕关节背伸位,远指间关节(DIP)平伸位3~4周。术后4~6周拔除内固定骨折块及PIP关节克氏针。结果经术后3~9个月的随访,按指关节主动运动总和(TAM)法评定疗效:优15例,良35例,中10例,骨折全部愈合。结论采用克氏针内固定中节基底背侧较大撕脱骨折块及中节基底背侧钻孔治疗中节背侧小片撕脱骨折的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骨折 骨折内固定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29例虎口重度挛缩的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耀鹏 蔡晓明 +2 位作者 黄剑 李学渊 陈宏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1年第5期546-547,共2页
手部创伤尤其是虎口区的严重创伤,由于常常合并有深部组织的损伤,易在后期引起虎口挛缩,尤其是重度虎口挛缩,对于手部功能影响极大。本次研究29例重度虎口挛缩的患者应用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 手部创伤尤其是虎口区的严重创伤,由于常常合并有深部组织的损伤,易在后期引起虎口挛缩,尤其是重度虎口挛缩,对于手部功能影响极大。本次研究29例重度虎口挛缩的患者应用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重度虎口挛缩 虎口区 治疗 前臂 严重创伤 手部创伤 深部组织
下载PDF
确炎舒松-A对断指再植后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
12
作者 刘强 陈德松 +2 位作者 王欣 陈宏 章伟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71-72,共2页
目的评价确炎舒松-A对断指再植后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3例24指因切割伤行断指再植的病例,对照组13例14指,治疗组10例10指。治疗组按指神经走行,于离断平面近端1cm正常组织处的指神经周围注射确炎舒松-A0.3ml和0.5%布比卡因0.2... 目的评价确炎舒松-A对断指再植后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3例24指因切割伤行断指再植的病例,对照组13例14指,治疗组10例10指。治疗组按指神经走行,于离断平面近端1cm正常组织处的指神经周围注射确炎舒松-A0.3ml和0.5%布比卡因0.2ml,并分别于手术后第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感觉功能评价。结果3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感觉功能恢复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和12个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神经周围注射确炎舒松-A有利于断指再植后的感觉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炎舒松-A 断指再植 感觉功能恢复 影响 治疗
下载PDF
166例上肢皮肤脱套伤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滕晓峰 陈宏 李学渊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8年第6期512-513,共2页
由于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上肢外伤的病人,而在此类外伤中,皮肤脱套伤是一种比较难治疗的疾病,按传统的经验治疗,患者留下了比较大的残疾。本次研究对166例上肢皮肤脱套伤进行了临床显微技术修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由于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上肢外伤的病人,而在此类外伤中,皮肤脱套伤是一种比较难治疗的疾病,按传统的经验治疗,患者留下了比较大的残疾。本次研究对166例上肢皮肤脱套伤进行了临床显微技术修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治疗 皮肤脱套伤 上肢外伤 疗效分析 临床 工业经济 经验治疗 显微技术
下载PDF
关节镜技术结合尺骨短缩截骨与单纯尺骨短缩截骨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祝斌 竺枫 +3 位作者 张健 李俊杰 陈益 王欣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4-467,共4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技术结合尺骨短缩截骨与单纯尺骨短缩截骨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自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科手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78例,其中关节镜技术结合尺骨短缩截骨组(A组)42例,单纯尺骨短缩截骨组(B组)36例。49... 目的比较关节镜技术结合尺骨短缩截骨与单纯尺骨短缩截骨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自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科手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78例,其中关节镜技术结合尺骨短缩截骨组(A组)42例,单纯尺骨短缩截骨组(B组)36例。49例无明显外伤史,21例轻微外伤史和8例严重外伤史。术前保守治疗时间3~26个月,平均(8.4±11.5)个月。术后随访时进行疼痛评估,测量前臂旋转及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和握力,并进行改良Mayo腕关节和DASH上肢功能评分,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38个月,平均(22.3±14.8)个月。根据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总体优良率达到92.3%,A组和B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0.4%和94.4%(P=0.9)。两组间在腕关节屈伸活动,前臂旋转,手部握力,疼痛评分,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和DASH上肢功能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仑关节镜技术结合尺骨短缩截骨和单纯尺骨短缩截骨均能有效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两种方式的疗效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关节镜 尺骨撞击综合征 腕关节痛 尺骨截骨
原文传递
小指固有伸肌腱重建拇对掌功能与一期开大虎口
15
作者 竺枫 薛建波 +1 位作者 王扬剑 陈宏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08-209,共2页
目的研究拇对掌功能障碍患者在采用小指固有伸肌腱转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同时行虎口开大的手术疗效。方法2000—2006年对21例拇对掌功能障碍同时伴有虎口挛缩采用小指固有伸肌腱重建拇对掌功能同时采用不同皮瓣松解、开大虎口。结果术后... 目的研究拇对掌功能障碍患者在采用小指固有伸肌腱转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同时行虎口开大的手术疗效。方法2000—2006年对21例拇对掌功能障碍同时伴有虎口挛缩采用小指固有伸肌腱重建拇对掌功能同时采用不同皮瓣松解、开大虎口。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17例患者无明显并发症,效果满意,虎口宽度增加,恢复了拇指对掌外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对掌功能 小指固有伸肌腱 虎口开大 功能重建
下载PDF
未吻合静脉的指尖再植的临床应用及分析研究
16
作者 严雪港 王晋钟 +4 位作者 章宁杰 吕宇航 肖功 陈俊杰 戚建武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58-460,共3页
目的探讨未吻合静脉的指尖再植的临床应用及分析其存活原理。方法仅通过吻合动脉的方法再植完全离断指尖9例,术后通过持续断端渗血及局部肝素化盐水浸润预防静脉淤血。结果9例指尖再植存活8例,坏死1例。术后随访12~18个月,存活指体指腹... 目的探讨未吻合静脉的指尖再植的临床应用及分析其存活原理。方法仅通过吻合动脉的方法再植完全离断指尖9例,术后通过持续断端渗血及局部肝素化盐水浸润预防静脉淤血。结果9例指尖再植存活8例,坏死1例。术后随访12~18个月,存活指体指腹饱满;两点分辨觉3.5~7.0mm,平均5.6mm;末节指间关节活动范围10°~70°,平均50°。结论只要保证吻合动脉的成功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来预防静脉淤血,未吻合静脉的指尖断指再植亦有较高成活率,获得较为满意的外观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再植术 静脉 指尖
原文传递
33例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重度虎口挛缩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邹立津 张友来 黄耀鹏 《江西医药》 CAS 2012年第12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观察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重度虎口挛缩的效果。方法对33例重度虎口挛缩的患者采用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治疗,随访1年,观察其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33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术后发生静脉危... 目的观察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重度虎口挛缩的效果。方法对33例重度虎口挛缩的患者采用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治疗,随访1年,观察其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33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术后发生静脉危象(6.06%)。所有皮瓣外观良好,无明显色素沉着,虎口活动良好,可完成拇指外展对掌功能。术前患者患侧虎口距平均长度为(3.66±1.12)cm,健侧虎口距平均长度为(6.90±1.68)cm;术后1年患侧虎口距平均长度为(6.50±1.50)cm。患侧术前后、术前患健侧平均长度各自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重度虎口挛缩手术操作简单、供区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满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虎口 重度挛缩
下载PDF
封闭负压吸引并游离植皮治疗上肢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晓明 陈宏 +1 位作者 王晓峰 柴益铜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9年第2期76-76,共1页
我科自2007年12月-2008年7月应用封闭负压吸引(VSD)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治疗前臂及手部软组织缺损12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负压吸引 游离皮片移植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