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与开放肝切除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郑四鸣 周新华 +1 位作者 陆才德 李宏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放肝切除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优劣。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宁波市李惠利东部医院和宁波市李惠利医院收治的106例复发性肝胆管结石行肝切除的患者,前瞻性地随机分为腹腔镜组(53例)和开放组(53例),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放肝切除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优劣。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宁波市李惠利东部医院和宁波市李惠利医院收治的106例复发性肝胆管结石行肝切除的患者,前瞻性地随机分为腹腔镜组(53例)和开放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资料、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400ml的比例,切口感染率.腹腔感染率,B级胆漏发生率,Clavien并发症等级、结石取尽率和住院费用的结果类似(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开放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小板低,手术时间长和肝切除部位是术中出血〉400ml的危险因素(0R〉1,P〈0.05):既往胆道手术类型、胆汁细菌培养阳性和结石残留是B级胆漏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是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再手术 腹腔镜
原文传递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大肝癌精准化切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陈良 朱杰 +3 位作者 李宏 陆才德 张学昌 郑四鸣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4期1606-1607,1655,共3页
目的观察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大肝癌精准化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大肝癌患者43例。患者术前均接受增强CT检查,应用Arig in三维重建软件构建大肝癌虚拟切除三维可视化模型。比较三维可视化模型与术中实际的肿瘤体... 目的观察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大肝癌精准化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大肝癌患者43例。患者术前均接受增强CT检查,应用Arig in三维重建软件构建大肝癌虚拟切除三维可视化模型。比较三维可视化模型与术中实际的肿瘤体积、手术切缘、肿瘤最大径。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术中及术后死亡病例。三维可视化模型与术中实际的肿瘤体积[(210.9±26.1)ml vs(211.8±26.2)ml]、手术切缘[(9.4±3.8)mm vs(8.5±3.7)mm]、肿瘤最大径[(7.99±0.54)cm vs(7.12±0.58)c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大肝癌的精准化切除,能为肿瘤与相邻组织之间的空间关系提供可靠的术前三维视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肝癌 模型 切除 肿瘤
下载PDF
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28例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珂 华永飞 +2 位作者 吴胜东 黄静 陆才德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对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收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3月接受全胰十二指肠切除的28例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8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9.2%(11例),其中胰腺癌Grade Ⅱ级... 目的对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收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3月接受全胰十二指肠切除的28例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8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9.2%(11例),其中胰腺癌Grade Ⅱ级7例,GradeⅢ级4例。无术后30天内死亡患者。25例患者得到随访,中位生存期为13.5个月,其中24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结论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生存期虽无明显提高,但术后并发症下降,术后生活质量得到保证。在部分选择病例中,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可作为合理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全胰十二指肠切除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肝门胆管癌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胡杨科 王珂 +2 位作者 吴胜东 黄静 陆才德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632-636,640,共6页
肝门胆管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起病隐匿导致疾病发现晚,即使有手术机会,但因手术难度大、根治率低、术后易出现并发症等因素,5年生存率不足30%。肝门胆管癌作为胆道外科的重难点病症,近年来在临床诊疗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术前减黄... 肝门胆管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起病隐匿导致疾病发现晚,即使有手术机会,但因手术难度大、根治率低、术后易出现并发症等因素,5年生存率不足30%。肝门胆管癌作为胆道外科的重难点病症,近年来在临床诊疗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术前减黄的标准、手术范围的选择、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收益等方面仍存在争议。本文就近年来肝门胆管癌外科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胆管癌 外科治疗进展
下载PDF
肝体积测量在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珂 吴胜东 陆才德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2-285,共4页
肝脏体积(LV)可以反映肝脏实质细胞容量的变化和肝脏储备功能。肝体积测量多通过影像学手段如B超、CT、MRI等检查来实现。临床上以CT测量肝脏体积最为常用。肝脏体积测量作为肝切除术前及术后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 肝脏体积(LV)可以反映肝脏实质细胞容量的变化和肝脏储备功能。肝体积测量多通过影像学手段如B超、CT、MRI等检查来实现。临床上以CT测量肝脏体积最为常用。肝脏体积测量作为肝切除术前及术后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相关进展颇多。本文就肝体积测量方法的选择及其在肝脏切除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体积测量 肝功能 肝切除
原文传递
基于区域增长和统一化水平集CT分割重建在肝动脉变异中的应用
6
作者 陈良 张学昌 +2 位作者 朱杰 郑四鸣 刘艳芳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区域增长和统一化水平集的半自动肝脏及其管道CT分割重建方法的可行性,评价该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肝动脉变异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300例,术前均接受腹部增强CT检查,应用区域增长和统一化水平集的半自动肝... 目的探讨基于区域增长和统一化水平集的半自动肝脏及其管道CT分割重建方法的可行性,评价该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肝动脉变异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300例,术前均接受腹部增强CT检查,应用区域增长和统一化水平集的半自动肝脏及其管道分割重建方法构建3D肝动脉重建模型,并根据Michels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记录术中肝动脉变异情况以及手术、病理和术后资料,并比较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术中及术后死亡病例。在所有患者中,最常见的肝动脉分型为Ⅰ型(76.6%),Ⅲ型(7.3%)、Ⅴ型(4%)、Ⅵ型(4%)、Ⅱ型(2.6%)、Ⅸ型(2.6%)、Ⅳ型(0.6%),无Ⅶ型、Ⅷ型、Ⅹ型肝动脉分型患者,其他类型占比为2%。通过与术中实际情况进行对照发现,区域增长和统一化水平集的半自动肝脏及其管道分割重建方法构建的3D肝动脉重建模型准确率为100%。结论通过螺旋CT检查并应用区域增长和统一化水平集的半自动肝脏及其管道分割重建方法构建3D肝动脉重建模型,能对肝动脉进行准确分型,而了解异常的肝动脉分型无论对于外科手术和介入性肝脏手术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增长 水平集 肝动脉 三维重建 变异 肝切除
下载PDF
腹腔镜尾状叶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入路和难点探讨 被引量:9
7
作者 郑四鸣 朱杰 +2 位作者 周新华 李宏 陆才德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24期2685-2687,2732,共4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尾状叶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和经验。方法对7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尾状叶肝切除术治疗,手术入路原则为先解剖、阻断尾状叶入肝血流和肝短静脉,并在断肝前与断肝时暴露主要肝静脉,以避免损伤。术中阻断... 目的总结腹腔镜尾状叶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和经验。方法对7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尾状叶肝切除术治疗,手术入路原则为先解剖、阻断尾状叶入肝血流和肝短静脉,并在断肝前与断肝时暴露主要肝静脉,以避免损伤。术中阻断入肝血流注意变异较多的尾状叶门静脉,仔细解剖肝左静脉肝中静脉共干与下腔静脉夹角的尾状叶顶部。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和预后情况,对手术入路和难点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总结。结果 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尾状叶联合其他肝叶(段)切除5例,单独尾状叶切除2例。手术时间200~450 min,术中出血量100~1 000 ml,术后并发胆漏1例,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腹腔出血和肝功能衰竭。术后住院时间7~13d,术中结石取尽率为57.1%(4/7),治疗结束结石取尽率为85.7%(6/7)。所有结石取尽的患者未发生结石复发。结论通过入出肝血流控制和选择合适断肝顺序,腹腔镜尾状叶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可行、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状叶 肝内胆管结石 腹腔镜 肝切除
下载PDF
术后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合并微血管侵犯的肝癌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熊超杰 胡杨科 +2 位作者 虞哲伟 陆才德 黄静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31-633,共3页
目的肝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及肝移植均可作为根治性治疗手段,但术后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而微血管侵犯是肝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术后发现微血管侵犯的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能否预防肿瘤复发成为... 目的肝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及肝移植均可作为根治性治疗手段,但术后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而微血管侵犯是肝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术后发现微血管侵犯的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能否预防肿瘤复发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术后辅助性TACE治疗对合并微血管侵犯的肝癌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综述,以期为临床肝癌患者术后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复发 微血管侵犯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原文传递
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对Ⅱ期和Ⅲ期右侧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应东建 马祥祥 +1 位作者 阮一 周新华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1期36-44,共9页
目的探讨开展腹腔镜手术对右侧结肠癌患者长期肿瘤学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接受结肠癌根治术的20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第1组为未开展腹腔镜手术时入院;第2组为第一台腹腔镜手术至学习... 目的探讨开展腹腔镜手术对右侧结肠癌患者长期肿瘤学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接受结肠癌根治术的20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第1组为未开展腹腔镜手术时入院;第2组为第一台腹腔镜手术至学习曲线未克服之前入院;第3组为学习曲线克服之后入院。随访跟踪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第1组、第2组和第3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期(DFS)以及5年OS和D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浸润和术前癌胚抗原(CEA)是结肠癌患者3年DFS和5年DFS的危险因素。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浸润是结肠癌患者3年OS和5年OS的危险因素。结论医院应该标准化手术操作流程,并给新进外科医生提供足够多的培训机会,尽早克服学习曲线。无论是技术还是肿瘤学方法,腹腔镜技术都被认为是安全和可行的,一旦掌握将成为结肠癌治疗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侧结肠癌 腹腔镜手术 学习曲线 长期预后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邱丽丽 张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24期3256-3258,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肝癌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围手术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肝癌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引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术后围拔管期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术后围拔管期,观察组寒战发生率(6.25%)、躁动发生率(4.17%)均低于对照组的20.83%、18.75%(χ^2=4.360、5.031,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的25.00%(χ^2=4.800,P<0.05),术后排气恢复时间[(0.41±0.10)d]、胃肠减压管拔除时间[(0.58±0.14)d]、导尿管留置时间[(2.36±0.91)d]、进食流质食物时间[(0.61±0.20)d]、镇痛时间[(2.95±0.66)d]、下床活动时间[(4.02±0.84)d],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χ^2=4.019,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引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有效减少围拔管期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有利于加快术后恢复,还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 应激反应 并发症 病人满意度
原文传递
自噬在肝癌中的双面性作用及自噬调节剂用于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单钰莹 陆才德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020-1023,共4页
自噬是一种重要的分解代谢过程,通常由饥饿或其他形式应激引起。研究表明,自噬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自噬被认为是双刃剑,关于自噬抑制或促进肝癌发展的研究均有报道。本文主要就自噬在肝癌中的双面性作用,以及自噬调节... 自噬是一种重要的分解代谢过程,通常由饥饿或其他形式应激引起。研究表明,自噬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自噬被认为是双刃剑,关于自噬抑制或促进肝癌发展的研究均有报道。本文主要就自噬在肝癌中的双面性作用,以及自噬调节剂用于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肝癌 综述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在肝胆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炉良 陆才德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534-536,546,共4页
利用蛋白质结合吲哚菁绿(ICG)可以发射荧光,且ICG只经胆汁排泄的特性,ICG荧光造影在肝胆外科手术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就胆道、肝脏肿瘤、肝段的ICG荧光造影以及ICG荧光造影在肝胆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局限性和展望作一综述。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肝胆外科 综述 应用
下载PDF
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与开腹胰体尾切除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遵强 黄静 +4 位作者 周新华 华永飞 房炯泽 熊超杰 陆才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2-465,共4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LSPDP)与开腹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open spleen 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OSPD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 目的对比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LSPDP)与开腹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open spleen 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OSPD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间胰体尾部良性疾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行LSPDP手术,20例行OSPDP手术,以术后胰瘘率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LSPDP组与OSPDP组手术时间[(140.33±55.93)min比(182.71±43.51)min]、术中出血量[(175.61±180.78)ml比(253.51±176.06)m1]、术后住院时间[(6.16±7.22)d比(8.85±9.36)d]、术后排气时间[(2.17±1.43)d比(3.10±1.89)d]、术后进食时间[(2.26±1.78)d比(3.42±2.01)d]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LSPDP组均优于OSPDP组(均P〈0.05)。LSPDP组与OSPDP组胰瘘率分别为66.7%及70.0%,术后并发症分别为80.0%及90.0%.两者无统计学差异。LSPDP组术后发生胰瘘20例,术后肺部感染2例,腹腔感染1例,乳糜漏1例;OSPDP组患者术后发生胰瘘14例,术后肺部感染2例,腹腔感染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LSPDP与OSPDP术后胰瘘率相当。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切除术 胰腺瘘 保留脾脏 腹腔镜
原文传递
间断全层腹壁缝合技术用于多次腹部外科手术切口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瑜 黄静 +2 位作者 陆才德 吴胜东 卢长江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641-642,共2页
目的比较间断全层腹壁缝合技术与连续分层腹壁缝合技术用于多次腹部外科手术切口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二次或二次以上腹部外科手术的98例患者围术期资料,其中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2例患者(A组)应用传统分层连续腹壁缝合技... 目的比较间断全层腹壁缝合技术与连续分层腹壁缝合技术用于多次腹部外科手术切口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二次或二次以上腹部外科手术的98例患者围术期资料,其中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2例患者(A组)应用传统分层连续腹壁缝合技术处理腹部切口,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6例患者(B组)应用间断全层腹壁缝合技术处理腹部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率为61.5%,B组患者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率为89.2%,B组患者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率高于A组(P<0.05)。结论应用间断全层腹壁缝合技术处理多次腹部外科手术切口,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切口 再次手术 缝合技术 效果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江寅 虞伟明 +3 位作者 郑四鸣 卢长江 华永飞 陆才德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61-365,共5页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DGE)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宁波李惠利医院308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08例患者分为DGE组及无DGE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DGE)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宁波李惠利医院308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08例患者分为DGE组及无DGE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法对围手术期可能发生DGE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8例患者中55例术后发生DGE(17.9%),根据严重程度从轻到重分为A、B、C3级,其中A级22例(7.1%),B级19例(6.2%),C级14例(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腺消化道重建方式(胰胃或胰肠吻合)、术后胰瘘、术后胆瘘及术后腹腔感染是术后发生DGE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腺消化道重建方式(OR=1.19,P=0.046)、术后胰瘘(OR=1.33,P=0.014)、术后胆瘘(OR=1.43,P=0.047)及术后腹腔感染(OR=1.51,P=0.001)是术后发生DGE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胰瘘(OR=3.692,P=0.021)及腹腔感染(OR=3.725,P=0.003)是发生B级和C级DG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GE的发生与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术后胰瘘、胆瘘及腹腔感染增加DGE的发生率,胰胃吻合由于其较低的术后胆、胰瘘发生率从而降低了DGE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胃排空延迟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赖晓龙 陆才德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39-141,145,共4页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一类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的研究揭示肝内胆管细胞癌异常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其中融合基因(FGFR2、ROS1)、代谢相关基因突变(IDH1/2)及Wnt、Notch信号通路异常可能参与其发生、发展,而这...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一类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的研究揭示肝内胆管细胞癌异常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其中融合基因(FGFR2、ROS1)、代谢相关基因突变(IDH1/2)及Wnt、Notch信号通路异常可能参与其发生、发展,而这些发现有望推动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并引领精准靶向治疗。本文就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分子机制 综述
下载PDF
LODDS分级列线图对胆囊癌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高卿 华永飞 +2 位作者 陆才德 江伟 江寅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68-971,共4页
目的探讨胆囊癌患者淋巴结阳性数与阴性数比值对数(LODDS)对胆囊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并基于LODDS建立胆囊癌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0~2014年1321例SEER数据库胆囊癌患者行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n=793)和验证组(n=528... 目的探讨胆囊癌患者淋巴结阳性数与阴性数比值对数(LODDS)对胆囊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并基于LODDS建立胆囊癌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0~2014年1321例SEER数据库胆囊癌患者行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n=793)和验证组(n=528)。采用COX多变量分析其独立预后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用C指数评估列线图的准确性。采用ROC曲线评价列线图和TNM分期预测患者生存率的准确性。结果COX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分级、TNM分期和LODDS是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列线图。实验组C指数为0.744(95%CI,0.707-0.781),列线图预测3年和5年生存率的ROC曲线的AUC值分别为0.815,0.823。实验组TNM分期的C指数预测值为0.699(95%CI,0.662-0.736),TNM分期预测3、5年生存率的ROC曲线的AUC值分别为0.779,0.790。结论LODDS分级是胆囊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以LODDS为基础的预测模型比TNM分期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预后 列线图
原文传递
肝硬化大鼠ALPPS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遵强 黄静 +3 位作者 于茜 张孔亮 熊超杰 陆才德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465-467,共3页
目的建立肝硬化大鼠联合门静脉结扎与原位肝脏劈离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模型,探讨ALPPS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法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50只肝硬化SD大鼠行ALPPS,选择性结扎大鼠右叶、尾叶、左外叶、左内叶门静... 目的建立肝硬化大鼠联合门静脉结扎与原位肝脏劈离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模型,探讨ALPPS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法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50只肝硬化SD大鼠行ALPPS,选择性结扎大鼠右叶、尾叶、左外叶、左内叶门静脉分支,保留中叶及乳头叶血供,行肝中叶及左内叶肝实质劈离,大鼠以术后存活7d以上视为建模成功。结果 50只肝硬化建模大鼠,ALPPS术后存活40只,手术时间(26.75±12.15)min;死亡原因主要为术前麻醉过深,术中失血、膈肌穿孔、下腔静脉损伤、肝静脉分支损伤,术后肝功能衰竭、胆瘘、腹腔感染;存活大鼠7d后处死可见肝右中叶明显增大。肝硬化大鼠ALPPS建模成功率为80.0%。结论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法建立的肝硬化大鼠模型上行ALPPS是安全可行的,可增大术后肝脏剩余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模型 肝硬化 联合门静脉结扎与原位肝脏劈离的二步肝切除术
下载PDF
联合门静脉结扎及原位肝脏离断二步肝切除对肝硬化大鼠肝脏再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遵强 黄静 +3 位作者 于茜 张孔亮 熊超杰 陆才德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76-480,共5页
目的观察联合门静脉结扎及原位肝脏离断二步肝切除(ALPPS)对肝硬化大鼠肝脏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只肝硬化SD大鼠随机分为3组。C-ALPPS组(n=20):建立肝硬化模型后行ALPPS;C-PVL组(n=20):建立肝硬化模型后行选择性门静脉结扎... 目的观察联合门静脉结扎及原位肝脏离断二步肝切除(ALPPS)对肝硬化大鼠肝脏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只肝硬化SD大鼠随机分为3组。C-ALPPS组(n=20):建立肝硬化模型后行ALPPS;C-PVL组(n=20):建立肝硬化模型后行选择性门静脉结扎(PVL);C-sham组(n=20):建立肝硬化模型后行假手术。另取60只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ALPPS组(n=20):正常大鼠行ALPPS;N-PVL组(n=20):正常大鼠行选择性门静脉结扎;N-sham组(n=20):正常大鼠行假手术。比较各组术前及术后未结扎侧/全肝肝重比、肝功能、未结扎侧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的变化。结果肝硬化大鼠除假手术组外,术后第4、7天未结扎侧肝重比值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PPS组与N-ALPPS组术后第4、7天未结扎侧/全肝肝重分别为(54.3±3.1)%比(61.2±2.1)%、(65.0±4.1)比(79.2±1.1)%;C-PVL组与N-PVL组术后第4、7天未结扎侧/全肝肝重分别为(52.4±1.8)%比(56.6±2.0)%、(63.8±3.1)比(70.0±2.5)%。C-ALPPS组与C.PVL组各时间点结扎侧肝重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大鼠各组肝酶显著高于正常大鼠各组,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大鼠各组(均P〈0.05)。C-ALPPS组与N-ALPPS组术后第2、4、7天未结扎侧胞核增殖抗原分别为(19.4±4.8)%比(84.1±8.9)%、(33,6±3,5)%比(70.2±7.2)%、(20.2±2.5)%比(50.7±4.4)%;C-PVL组与N-PVL组术后第2、4、7天未结扎侧胞核增殖抗原分别为(21.1±4.0)%比(52.1±7.3)%、(32.4±5.9)%比(35.6±5.3)%、(15.5±4.6)%比(12.2±4.9)%。C-ALPPS与C.PVL术前、术后第2、4天未结扎侧胞核增殖抗原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常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联合门静脉结扎及原位肝脏劈离 肝脏再生
原文传递
肝移植胆道吻合前发现供肝肝吸虫病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孔亮 肖遵强 +5 位作者 王珂 房炯泽 吴胜东 陆才德 秦玲 柳建发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476-477,共2页
患者男,56岁。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于2017 年7 月19日收治入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拟行肝移植术治疗。患者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B级,脾大。供肝来自30 岁同血型心脏死亡男性供者。肝移植手术采用快速供... 患者男,56岁。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于2017 年7 月19日收治入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拟行肝移植术治疗。患者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B级,脾大。供肝来自30 岁同血型心脏死亡男性供者。肝移植手术采用快速供肝切取技术,取肝时见供肝呈红褐色,质地柔软,表面光滑,边缘锐利。剪开胆囊底部和胆总管,使用0益器官冷藏保存液反复低压冲洗胆道并修剪胆总管(均未见寄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吸虫病 肝移植术 供肝 胆道 CHILD-PUGH 吻合 肝炎后肝硬化 乙型病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