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RNA-223在重症肺炎患儿血浆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邵慧芝 吕勤 陈赫赫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402-405,409,共5页
目的 探讨microRNA-223在重症肺炎患儿血浆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本院50例重症肺炎患儿(重症肺炎组)和50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血浆中微小RNA-223的表达量,分析微小RNA-223与T细胞亚群、TNF-α... 目的 探讨microRNA-223在重症肺炎患儿血浆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本院50例重症肺炎患儿(重症肺炎组)和50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血浆中微小RNA-223的表达量,分析微小RNA-223与T细胞亚群、TNF-α、白介素-10等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比较血浆miR-223与降钙素原(PCT)和CRP等指标预测重症肺炎的价值.结果 重症肺炎组血浆miR-22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6.01 ±5.17)×10^-4 mg/L vs(5.44±2.21)×10^-4 mg/L,t=7.46,P<0.01],CRP水平及PCT水平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z=5.496,5.198,P <0.05或P<0.01);重症肺炎患儿外周血CD4+ CD25+ Treg表达、miR-223及IL-1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两组TNF-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CD4^+ CD25^+ Treg、miR-223及IL-10表达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但两组TNF-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儿微小RNA-223表达量与血清Treg细胞、IL-10呈正相关(r =0.335,0.571,P<0.01);miR-223、PCT及CRP预测重症肺炎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79%、86.12%、66.68%、91.05%、78.01%、44.23%,miR-223预测重症肺炎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优于PCT及CRP指标(P<0.05或P<0.01).结论 重症肺炎患儿血浆中微小RNA-223水平可反应机体免疫反应状态,可作为重症肺炎的早期诊断和判断炎症严重程度的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代谢 肺炎/代谢 预后
原文传递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邵慧芝 华玲玲 张亚华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病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10~2014年本院191例手足口病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相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描述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病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10~2014年本院191例手足口病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相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描述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院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生率为4.16%。发病高峰出现在5~6月份;以3岁以下散居婴幼儿为主(占85.96%),无性别差异(P〉0.05),但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5);致病毒株主要为EV71,阳性率为71.73%。经Logistic回归分析,低龄、就医延迟、发热、EV71阳性是重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手足口病重症发生率较高,以EV71型毒株感染为主。建议加强低龄幼儿预防,及时就诊以减少重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重症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
原文传递
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神经系统损害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坤鹏 罗芳 +2 位作者 门光国 邱红 石燕华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9期987-989,共3页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神经系统损害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5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280例,统计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28...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神经系统损害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5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280例,统计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280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中神经系统损害者为26例,发生率为9.29%。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不同性别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2.40,95%CI:1.34~11.96)、感染病毒类型(OR=2.55,95%CI:1.32~10.94)、白细胞计数(OR=2.64,95%CI:1.29~9.89)、发热峰值(OR=2.26,95%CI:1.13~7.67)、血糖水平(OR=2.01,95%CI:1.20~8.67)、肢体抖动(OR=2.67,95%CI:1.18~8.26)、家庭收入(OR=2.21,95%CI:1.31~10.24)是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的影响因素。结论神经系统损害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中的发生率较高,且其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可作为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损害预防与治疗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重症患儿 神经系统损害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品管圈降低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俞昔琴 徐敏娟 卢碧慧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13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并进行现状把握,分析引起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主要原因为由鼻塞引起鼻部皮肤问题、由电极片引起、由胶带粘贴引起、由氧饱和探头引起...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并进行现状把握,分析引起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主要原因为由鼻塞引起鼻部皮肤问题、由电极片引起、由胶带粘贴引起、由氧饱和探头引起、液体外渗导致皮肤损伤,制订并落实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由品管圈实施前的64.4%降到实施后的23.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早产儿 医源性皮肤损伤
下载PDF
非侵入性呼吸道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徐莉敏 吴军华 +2 位作者 徐敏娟 陈赫赫 吕勤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无创正爪通气(NPPV)治疗新牛儿呼吸衰竭(呼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ICU)并给予NPPV辅助通气的106例呼衰新生儿,按给氧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鼻塞NPPV治疗)53例,... 目的观察无创正爪通气(NPPV)治疗新牛儿呼吸衰竭(呼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ICU)并给予NPPV辅助通气的106例呼衰新生儿,按给氧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鼻塞NPPV治疗)53例,对照组(给予头罩口及氧)53例。治疗2h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硅岛于对照组(83.0%比60.4%,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胝(PaO2,mmHg,1mm Hg=0.133kPa)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且以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aO2:78.34±20.08比53.46±11.43,SaO2:0.969±0.156比0.833±0.127,均P〈0.05),而两组pH值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mm Hg)水平无明显变化(pH值:7.35±0.18比7.29±0.17,PaC02:38.50±11.20比42.48±11.80,均P〉0.05).结论采用NPPV治疗新生儿呼衰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缺氧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衰竭 非侵入性呼吸道持续正压通气
下载PDF
宁波地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军华 邱海燕 +1 位作者 吕勤 奕丽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本地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细菌病原学分布,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患儿各类感染标本行细菌培养并分析。结果送检标本6 601份,共分离出病原菌1 505株,标本来源为经气道吸取的深部痰6... 目的探讨本地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细菌病原学分布,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患儿各类感染标本行细菌培养并分析。结果送检标本6 601份,共分离出病原菌1 505株,标本来源为经气道吸取的深部痰66.8%,血液培养21.9%,中段尿培养3.1%,脑脊液2.5%,胸腹水1.9%,粪便1.6%。1 505份菌株中,革兰氏阳性菌(G+)425株(28.2%),革兰氏阴性菌(G-)1 006株(66.8%),真菌74株(4.9%)。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年检出率呈下降趋势(x^2值分别为93.2280和14.0520,均P<0.05),大肠埃希菌5年检出率逐年上升(x^2=14.6808,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25.1%)、鲍曼不动杆菌(20.7%)、大肠埃希菌(13.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1.0%)、金黄色葡萄球菌(8.4%)和铜绿假单胞菌(7.0%)。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42例)、大肠埃希菌(29例)、鲍曼不动杆菌(126例)、表皮葡萄球菌(14例)为主。混合感染占检出菌4.3%。结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为本地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病原菌,仍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应加强动态监测病区菌群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重症监护病房 病原菌 流行分布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洪佳莉 吴军华 邱海燕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8期161-164,共4页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菌株数量激增。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占据重要比例。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自1997年被首次报道后,至今在全球多个国家均有报道,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菌株数量激增。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占据重要比例。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自1997年被首次报道后,至今在全球多个国家均有报道,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暴发流行。对比前几年细菌耐药监测数据,我国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检出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与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相比,具有更高的致死率。本文就流行病学现状、相关危险因素、防治措施方面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耐碳青霉烯类 危险因素 防治
下载PDF
空氧混合鼻导管给氧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明欢 吕勤 陈赫赫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年第4期91-91,65,共2页
目的观察空氧混合鼻导管给氧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226例需氧疗早产儿(胎龄≤32w)视网膜病发病情况。患儿分成空氧混合鼻导管给氧组(116例)和单纯鼻导管给氧组(110... 目的观察空氧混合鼻导管给氧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226例需氧疗早产儿(胎龄≤32w)视网膜病发病情况。患儿分成空氧混合鼻导管给氧组(116例)和单纯鼻导管给氧组(11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经皮氧饱和度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空氧混合鼻导管给氧较单纯鼻导管给氧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更低(P<0.01),血氧饱和度更低(P<0.01),经皮氧饱和度波动范围更小,ROP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空氧混合鼻导管给氧较单纯鼻导管给氧,有效的降低了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值得各大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的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氧混合 早产儿视网膜病 经皮氧饱和度
原文传递
氮端脑钠肽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氮端脑钠肽(NT-proBNP)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动脉导管未闭的早产儿20例为病例组。通气无动脉导管未闭的早产儿20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荧光法分别检... 目的探讨氮端脑钠肽(NT-proBNP)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动脉导管未闭的早产儿20例为病例组。通气无动脉导管未闭的早产儿20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两组早产儿第1天、第3天和第6天的血浆NT-proBNP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价诊断价值。结果第3天病例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NT-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临界值(cut-off值)2479pmol/l,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8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的检测可作为早产儿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动脉导管未闭早诊断良好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动脉导管未闭 氮端脑钠肽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黎丽 王艳 《中国乡村医药》 2014年第4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86例新生儿窒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吸氧、改善心肌代谢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UTI,治疗后测定患...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86例新生儿窒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吸氧、改善心肌代谢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UTI,治疗后测定患儿血浆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TnI、CK-MB和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组CTnI、CK-MB、NT-proBNP水平的降低可能与UTI的使用有关,提示UTI可能会减轻新生儿窒息后心肌的再灌注损伤,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新生儿窒息 心肌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动态观察谷氨酸浓度在围生期缺氧惊厥鼠脑内的变化及拉莫三嗪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明欢 邓燕 +2 位作者 蒋犁 胡燕 何农跃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7期1042-1044,1162,F0003,共5页
目的本次实验主要应用微透析技术动态监测生后10 d(P10)缺氧惊厥鼠脑内主要兴奋性氨基酸(EAAs)——谷氨酸(Glu)浓度的变化,观察其与惊厥的发生及远期脑损伤的关系,探讨拉莫三嗪(LTG)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66只P10新生鼠随机分成3组:缺氧... 目的本次实验主要应用微透析技术动态监测生后10 d(P10)缺氧惊厥鼠脑内主要兴奋性氨基酸(EAAs)——谷氨酸(Glu)浓度的变化,观察其与惊厥的发生及远期脑损伤的关系,探讨拉莫三嗪(LTG)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66只P10新生鼠随机分成3组:缺氧-NS组(n=22);缺氧-LTG组(n=22)和常氧-NS组(n=22)。P10造模过程中,用微透析技术连续5 h动态监测鼠脑内Glu浓度;P29、30,Y-型电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P30戊四氮测量大鼠的惊厥阈。结果 P10缺氧惊厥鼠脑内Glu浓度明显升高(P<0.01),缺氧240min降至最低点,但整个过程中Glu浓度均始终高于正常基础值(P<0.05)。预先注射LTG显著降低Glu的浓度(P<0.05)。P29时,缺氧-LTG组大鼠Y-型电迷宫测试中达到学会标准所需次数明显少于缺氧-NS组(P<0.01),24 h记忆保持率高于缺氧-NS组(P<0.01);缺氧-LTG组大鼠对戊四氮的惊厥阈值较缺氧-NS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围生期缺氧后出现脑内Glu浓度立即升高,并有持续升高效应,拉莫三嗪对其有抑制作用,并改善了缺氧惊厥鼠在发育期(P30)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降低对致痫药物的敏感性。所以,拉莫三嗪可能通过迅速并持续降低Glu浓度,对围生期缺氧导致惊厥的动物模型起到远期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析 谷氨酸 拉莫三嗪 缺氧 惊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