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中乙草胺、莠去津及代谢物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1
作者 王全胜 吕燕 +1 位作者 胡晨雷 吴银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1207,共7页
基于改良的QuEChERS法,建立了同时检测玉米中乙草胺(ACE)及其代谢物2-乙基-6-甲基苯胺(EMA)、2-(1-羟乙基)-6-甲基苯胺(HEMA)和莠去津(ATR)及其代谢物脱乙基莠去津(DEA)、脱异丙基莠去津(DIA)、脱乙基脱异丙基莠去津(DACT)、羟基莠去津(... 基于改良的QuEChERS法,建立了同时检测玉米中乙草胺(ACE)及其代谢物2-乙基-6-甲基苯胺(EMA)、2-(1-羟乙基)-6-甲基苯胺(HEMA)和莠去津(ATR)及其代谢物脱乙基莠去津(DEA)、脱异丙基莠去津(DIA)、脱乙基脱异丙基莠去津(DACT)、羟基莠去津(HA)的多残留分析方法。目标物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和无水硫酸镁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0.001~0.02 mg/L范围内,各化合物基质标准工作液的浓度与响应值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在添加水平为0.01~0.5 mg/kg时,各化合物在鲜玉米、籽粒和秸秆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5%~109%,最大变异系数(RSD)为18%,方法定量限(LOQ)为0.01 mg/kg。方法的正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均较好,符合残留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草胺 莠去津 代谢物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残留分析
下载PDF
喹啉铜在铁皮石斛中的残留状况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亮 付岩 +2 位作者 王全胜 凌淑萍 吕燕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1722-1727,共6页
本文考察了喹啉铜在铁皮石斛中的残留水平并评估其膳食风险。将铁皮石斛样品中的喹啉铜用乙酸提取后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在0.000 1~0.050 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喹啉铜在铁皮石... 本文考察了喹啉铜在铁皮石斛中的残留水平并评估其膳食风险。将铁皮石斛样品中的喹啉铜用乙酸提取后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在0.000 1~0.050 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喹啉铜在铁皮石斛鲜样和干样中添加浓度分别为0.01~10.00 mg·kg^(-1)和0.01~15.00 mg·kg^(-1)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5%~83%和84%~97%,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6.2%(n=5),方法定量限为0.01 mg·kg^(-1)。按照推荐剂量施药后,喹啉铜在福建、云南铁皮石斛鲜样上的平均初始残留量分别为6.4、0.89 mg·kg^(-1),半衰期分别为9.3、25 d;间隔35、42 d采集的铁皮石斛鲜样和干样中喹啉铜残留量范围分别为<0.01~0.79、<0.01~1.60 mg·kg^(-1)。-18℃条件下喹啉铜在铁皮石斛样品中的储藏稳定期至少为360 d。普通人群喹啉铜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0.894 2 mg,风险概率为71.0%。喹啉铜在铁皮石斛中消解较为迅速,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的风险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喹啉铜 残留 膳食风险
下载PDF
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米粉中嗪胺灵
3
作者 许秀琴 江潇潇 +2 位作者 叶宇飞 王丽丽 陈国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2262-2265,共4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大米粉中嗪胺灵的分析方法。用乙腈溶液提取大米粉中的嗪胺灵,经石墨化炭黑/氨基复合固相萃取柱净化、富集后,以Waters超高效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乙腈-0.2%甲...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大米粉中嗪胺灵的分析方法。用乙腈溶液提取大米粉中的嗪胺灵,经石墨化炭黑/氨基复合固相萃取柱净化、富集后,以Waters超高效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乙腈-0.2%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检测模式为多级反应监测(MRM)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嗪胺灵在30.00~100.0μg·L^(-1),峰面积与含量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R^(2)=0.9984,应用该方法测定大米粉中嗪胺灵,检出限为5.0μg·kg^(-1),相对标准偏差为6.8%。实验证明,应用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大米粉中嗪胺灵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嗪胺灵 大米粉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菌肥对西瓜连作障碍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朱诗君 王丽丽 +3 位作者 金树权 汪峰 周金波 卢晓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8期48-53,共6页
为明确微生物菌剂菌肥对西瓜连作障碍方面的作用,设置普通有机肥+灭活微生物菌剂(CK)、普通有机肥+微生物菌剂(T_(1))、生物有机肥+灭活微生物菌剂(T_(2))、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T_(3))共4个处理,追踪西瓜的生长、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生... 为明确微生物菌剂菌肥对西瓜连作障碍方面的作用,设置普通有机肥+灭活微生物菌剂(CK)、普通有机肥+微生物菌剂(T_(1))、生物有机肥+灭活微生物菌剂(T_(2))、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T_(3))共4个处理,追踪西瓜的生长、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T3能有效促进西瓜生长发育,对比西瓜幼苗期到膨果期的生长指标变化率,T3的主蔓长、茎粗以及叶绿素较CK分别提高18.04%、17.21%与20.09%。T3对西瓜蔓枯病与枯萎病有明显抑制作用,防效分别达到12.81%与9.32%。T3提高各批次西瓜果实产量,较CK分别提高18.59%、19.11%,使西瓜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提高10.67%、13.26%,使维生素C提高6.42%、5.32%。此外,微生物菌剂菌肥还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生物学特性,相较于试验前,T3处理的酸性磷酸单酯酶高6.65%、脲酶活性高9.61%、过氧化氢酶活高3.23%、蔗糖酶活高3.43%。同时提高土壤细菌与放线菌生物量,降低真菌生物量,区系特征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综上所述,以生物有机肥底肥并追施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西瓜生长,提高西瓜产量品质,抑制土传病害,同时改善土壤生物学特性,对西瓜连作障碍的缓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菌肥 西瓜 土传病害 连作障碍 土壤酶活
下载PDF
甬优籼粳杂交稻作再生稻种植的再生特性及产量形成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谌江华 汪峰 +5 位作者 史骏 肖山 何水清 王亚梁 朱德峰 陈若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8,共7页
为探究甬优籼粳杂交稻作再生稻种植时的再生特性及产量形成特点,以生产上应用广泛的甬优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和甬优4949为试验材料、籼型杂交稻品种隆两优534为对照材料作再生稻种植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籼粳杂交稻和籼型杂交稻... 为探究甬优籼粳杂交稻作再生稻种植时的再生特性及产量形成特点,以生产上应用广泛的甬优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和甬优4949为试验材料、籼型杂交稻品种隆两优534为对照材料作再生稻种植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籼粳杂交稻和籼型杂交稻2个类型品种的再生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甬优4949的优势再生节位为低节位的倒5节和倒4节,2个节位的再生苗有效穗占比之和分别为81.9%和68.9%,产量贡献率之和分别为89.6%和72.5%;2个节位再生稻的穗长、每穗粒数显著高于倒3节和倒2节,并呈现出从下往上节位逐步变小的趋势;而籼型杂交稻品种隆两优534的优势再生节位则是高节位的倒2节和倒3节,2个节位的有效穗占比和产量贡献率之和分别为71.5%和72.5%;甬优4949头季稻收割后1~7 d内的再生苗的成穗率、有效穗占比和产量贡献率分别为89.4%、74.6%和79.2%,均显著高于收割后8~12 d和12 d以上的再生苗;甬优1540和甬优4949再生稻的穗长、每穗粒数均要显著大于隆两优534,产量分别增产21.6%和17.3%。结果表明甬优籼粳杂交稻的低节位强再生力和再生苗穗大粒多的再生特性是其作再生稻种植时易获得高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再生稻 再生特性 产量形成 轻简栽培
下载PDF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滨海盐碱土毛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朱诗君 汪峰 +3 位作者 袁晴 戴瑶璐 柴伟纲 刘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117-12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调理剂对滨海盐碱地毛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宁波慈溪杭州湾滨海盐碱地上施用5种不同的调理剂,分别为钙离子置换剂(T_(1))、微生物海藻肥(T_(2))、微生物肥料(T_(3))、生化黄腐殖酸(T_(4))以及矿源黄腐酸钾(T_...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调理剂对滨海盐碱地毛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宁波慈溪杭州湾滨海盐碱地上施用5种不同的调理剂,分别为钙离子置换剂(T_(1))、微生物海藻肥(T_(2))、微生物肥料(T_(3))、生化黄腐殖酸(T_(4))以及矿源黄腐酸钾(T_(5)),调查不同处理对毛豆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T_(2)处理显著提高了滨海盐碱地毛豆的产量,达9732.4 kg/hm^(2),较CK增产71.96%。其次为T_(4)和T_(5),与CK差异达显著水平。施用土壤调理剂可以提高毛豆的抗坏血酸和淀粉含量,但对氨基酸、粗蛋白含量则无显著影响。T_(4)和T_(3)处理显著提高毛豆抗坏血酸含量,分别达13.55和11.69μg/g。T_(3)处理与T_(2)处理显著提高毛豆的淀粉含量,分别达26.79和22.11 mg/g。[结论]施用土壤调理剂可以显著提高滨海盐碱地毛豆产量,改善毛豆品质,该研究为滨海盐碱地改良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滨海盐碱土 微生物肥料 生化黄腐殖酸 矿源黄腐酸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