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髌骨成形、外侧支持带松解及髌周去神经化治疗中、重度髌股关节炎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亮 叶如卿 +1 位作者 陈先武 王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3-749,共7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髌骨成形、外侧支持带松解及髌周去神经化治疗中、重度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中、重度髌股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40例,O...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髌骨成形、外侧支持带松解及髌周去神经化治疗中、重度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中、重度髌股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40例,OuterbridgeⅢ级22例,Ⅳ级18例,行单纯关节镜清理术;B组40例,Outerbridgem级22例,Ⅳ级18例,关节镜下清理同时行髌骨成形、外侧支持带松解及应用射频髌周去神经化。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Kujula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估髌股关节功能。术后3个月屈膝30。摄髌骨轴位X线片,测量外侧髌股角,评估髌股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80例患者获随访13~36个月,平均19.8个月。术后两组髌股关节功能评分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Ⅲ级髌股关节炎患者,B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Kujula评分[(85.1±6.8)分、(86.84-4.6)分]和Lysholm评分[(88.1±1.8)分、(88.4±2.3)分]均高于A组[(78.1±5.7)分、(78.3±5.3)分和(82.4±2.8)分、(82.5±2.5)分](P〈0.05);组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Kujula评分、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根据Lysholm评分,B组术后优良率(86%)高于A组(55%)(P〈0.05)。1V级髌股关节炎患者,B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Kujula评分[(72.3±5.3)分、(72.7±3.6)分]及Lysholm评分[(75.1±1.9)分、(75.3±2.3)分]均高于A组[(70.8±5.2)分、(71.1±4.2)分和(73.4±2.8)分、(73.6±2.5)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Kujula评分、Lysholm评分虽较术前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ysholm评分,虽然B组术后优良率(33%)高于A组(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OuterbridgeⅢ级还是Ⅳ级髌股关节炎患者,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髌股疼痛综合征 关节镜
原文传递
撬拨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与小切口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亮 叶如卿 王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14-320,共7页
目的:比较单纯撬拨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与小切口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8例(98足)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撬拨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组(A... 目的:比较单纯撬拨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与小切口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8例(98足)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撬拨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组(A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32.6±6.7)岁;SandersⅡ-Ⅲ型30例,SandersⅣ型20例。小切口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组(B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31.9±7.2)岁;SandersⅡ-Ⅲ型28例,SandersⅣ型2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B觟hler角、Gissane角及AOFAS评分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4(14.6±6.3)个月。术后两组B觟hler角、Gissane角及AOFAS评分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对于SandersⅡ-Ⅲ型患者,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1年B觟hler角、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SandersⅣ型患者,B组术后1个月、1年时B觟hler角[(35.40±1.85)°、(35.15±1.90)°]和Gissane角[(127.80±5.49)°、(127.00±3.06)°]高于A组B觟hler角[(27.85±3.42)°、(27.25±1.80)°]和Gissane角[(118.00±4.13)°、(117.50±5.04)°](P<0.05);两组术后1个月、1年时B觟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提高(P<0.05); B组术后1年AOFAS评分91.00±5.46高于A组84.50±4.64(P<0.05)。结论:对于SandersⅡ-Ⅲ型中度跟骨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相当;但对于SandersⅣ型重度跟骨骨折,与撬拨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相比,小切口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可获得更好的复位和可靠固定,改善患足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不同手术时机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对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猛 叶如卿 +2 位作者 王亮 陈先武 何群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3293-3296,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时机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术对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13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ALC重建术及术后康复训练,根据实...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时机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术对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13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ALC重建术及术后康复训练,根据实施手术距受伤时间分为早期组(<4周)和晚期组(4-12周),其中早期组815例,晚期组52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情况、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1340例患者术后共发生医院感染23例,感染率为1.72%,早期组感染率为1.10%(9/815)低于晚期组2.67%(14/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85,P=0.012);早期组患者以膝关节疼痛、髌上囊压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晚期组患者以膝关节肿胀、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23例感染患者共培养病原菌29株,早期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晚期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结论早期重建手术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更好地保护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时机 前交叉韧带重建 医院感染
原文传递
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参数的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敏健 李戈 杨礼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5-618,共4页
目的应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髋臼参数进行分析。方法将27例(患髋31,健髋23)CroweⅣ型DDH患者设为病例组,31例(正常髋31)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前行双侧髋关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测量分析髋臼... 目的应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髋臼参数进行分析。方法将27例(患髋31,健髋23)CroweⅣ型DDH患者设为病例组,31例(正常髋31)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前行双侧髋关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测量分析髋臼外展角(ABA)和髋臼前倾角(AcAvA)。结果病例组患髋ABA(40.29°±10.836°)与对照组正常髋ABA(50.74°±3.7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髋AcAvA(23.68°±7.250°)与对照组正常髋AcAvA(20.55°±4.5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27例患者中,患髋ABA(40.29°±10.836°)与健髋ABA(40.26°±7.59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髋AcAvA(23.68°±7.250°)与健髋AcAvA(25.39°±6.2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oweⅣ型DDH患者的髋臼的病理改变不仅仅出现于患侧,其健侧的髋臼参数也发生变化。临床上对患侧髋关节功能评估的同时,也应该对健侧髋关节的功能进行充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发育不良 CroweⅣ型 髋臼前倾角 髋臼外展角
下载PDF
ITEA入路PTED手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李健辉 李建伟 +3 位作者 马兴明 王梦瑶 田水净 周先虎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3期410-411,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椎间孔入路(improved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access,ITEA)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方法纳... 目的探讨改良椎间孔入路(improved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access,ITEA)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27例巨大型LDH患者,均采用ITEA入路PTED手术,穿刺点与中线距离缩短,穿刺定位时适当增加头倾角与外展角;记录手术完成情况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观察手术疗效。结果27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用时(75.88±12.93)min,住院天数(4.12±0.69)d;术后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1例残留症状;术后3个月、1年时的ODI指数和腰、下肢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年时,按改良MacNab疗效标准评价,手术优良率为92.59%。结论ITEA入路PTED手术通过缩短穿刺点与中线距离,适当增加头倾角与外展角,能够有效切除巨大突出椎间盘,减压彻底,近期疗效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A入路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