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
15
1
作者
毛海蛟
史增元
+4 位作者
尹维刚
刘振新
俞淼
董文伟
陈冬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术式。方法48侧成尸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5侧新鲜足标本动脉造影,观测蹲横动脉、第一跖底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外径、分布及其之间的吻合,并对躅趾底内侧动脉浅支进行...
目的探讨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术式。方法48侧成尸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5侧新鲜足标本动脉造影,观测蹲横动脉、第一跖底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外径、分布及其之间的吻合,并对躅趾底内侧动脉浅支进行分型,观察足内侧皮瓣内的动脉吻合和分布范围。临床上应用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2-54岁,平均32岁。皮肤缺损面积2.5cm×3.5cm~7.5cm×9.5cm。结果躅横动脉与躅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躅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第一跖底动脉远侧段吻合形成动脉环。躅展肌上缘动脉弓和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在躅展肌表面形成动脉网。临床上采用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12例均获得成功。皮瓣切取面积3cm×4cm~8cm×10cm。全部病例随访1-3年,平均2年,皮瓣全部成活,无破溃、臃肿,足、踝部功能正常,足部血供佳。结论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皮瓣旋转点最远可前移至躅趾近节趾中点,皮瓣切取面积大、血供好、手术方式简便、切取后对足部血供影响较小,是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足损伤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胫前动脉前肌间隔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5
2
作者
袁辉宗
史增元
+3 位作者
尹维刚
林荣
毛海蛟
常希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9-251,255,共4页
目的为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4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经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4侧新鲜成尸下肢标本行乳胶-硫酸钡动脉造影。解剖观测胫前动脉自前肌间隔发出穿支的起始部...
目的为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4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经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4侧新鲜成尸下肢标本行乳胶-硫酸钡动脉造影。解剖观测胫前动脉自前肌间隔发出穿支的起始部位、外径、伴行静脉、走行、长度、吻合及分布范围。结果胫前动脉自小腿前肌间隔主要发出2条穿支:(1)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起始距外踝尖(14.9±3.2)cm,出现率70%,起始外径(1.0±0.4)mm,伴行静脉多为2条,占96.4%,外径分别为(1.1±0.4)mm和(0.8±0.2)mm,偶见1条,占3.6%。穿支水平走行(2.5±0.4)cm分为升、降支,均伴腓浅神经走行,升支与腓浅动脉吻合,吻合处外径(0.6±0.2)mm;(2)腓浅动脉,位于腓骨头下(4.9±2.6)cm,出现率95%,外径(1.4±0.4)mm,伴行静脉多为2条,占76.3%,外径分别为(1.7±0.5)mm和(1.3±0.4)mm,1条者占23.7%,外径(1.7±0.8)mm。两穿支吻合形成小腿前肌间隔动脉弓。结论以胫前动脉穿支为蒂可设计3种术式修复小腿皮肤缺损:(1)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向远端旋转修复小腿下段及踝部皮肤缺损;(2)向内侧旋转修复小腿前内侧皮肤缺损;(3)向近端旋转修复小腿上段及膝关节周围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胫前动脉
岛状皮瓣
穿支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
4
3
作者
袁辉宗
史增元
+2 位作者
尹维刚
毛海蛟
董文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8-513,共6页
目的 探讨小腿前肌间隔动脉链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术式及手术方法.方法 40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4侧新鲜成人尸体下肢标本动脉造影,观测小腿前肌间隔内的胫前动脉穿支与腓动脉终末前穿支的位置、走行、外径及...
目的 探讨小腿前肌间隔动脉链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术式及手术方法.方法 40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4侧新鲜成人尸体下肢标本动脉造影,观测小腿前肌间隔内的胫前动脉穿支与腓动脉终末前穿支的位置、走行、外径及相互吻合.临床应用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胫骨外露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0~59岁,平均36岁.结果 40侧标本腓骨长度为(32.3±2.4)cm.胫前动脉发出腓浅动脉、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与腓动脉终末前穿支在小腿前肌间隔内相互吻合,形成动脉链,这三条动脉外径分别为(1.4±0.4)mm、(1.0±0.4)mm及(1.5±0.4)mm,动脉链吻合处外径为(0.6±0.2)mm.动脉链伴腓浅神经走行,营养神经和小腿前外侧皮肤.临床应用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11例中,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2例,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的升支为蒂3例,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的降支为蒂3例,以腓动脉终末前穿支升支为蒂3例.皮瓣切取面积7 cm×5 cm~13 cm×5 cm.随访1~3年,平均1.5年,11例皮瓣全部成活,无破溃、臃肿.结论 根据皮肤缺损部位、面积等灵活选用小腿前肌间隔内动脉链为血管蒂,设计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术式灵活,是修复胫骨外露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动脉
外科皮瓣
胫骨
尸体解剖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
15
1
作者
毛海蛟
史增元
尹维刚
刘振新
俞淼
董文伟
陈冬萍
机构
宁波大学
医学院
附属医院创伤骨科
宁波大学
医学院
解剖学
教研室
出处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6-399,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术式。方法48侧成尸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5侧新鲜足标本动脉造影,观测蹲横动脉、第一跖底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外径、分布及其之间的吻合,并对躅趾底内侧动脉浅支进行分型,观察足内侧皮瓣内的动脉吻合和分布范围。临床上应用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2-54岁,平均32岁。皮肤缺损面积2.5cm×3.5cm~7.5cm×9.5cm。结果躅横动脉与躅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躅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第一跖底动脉远侧段吻合形成动脉环。躅展肌上缘动脉弓和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在躅展肌表面形成动脉网。临床上采用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12例均获得成功。皮瓣切取面积3cm×4cm~8cm×10cm。全部病例随访1-3年,平均2年,皮瓣全部成活,无破溃、臃肿,足、踝部功能正常,足部血供佳。结论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皮瓣旋转点最远可前移至躅趾近节趾中点,皮瓣切取面积大、血供好、手术方式简便、切取后对足部血供影响较小,是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足损伤
治疗结果
Keywords
Surgical flaps
Foot injuries
Treatment outcome
分类号
R658.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胫前动脉前肌间隔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5
2
作者
袁辉宗
史增元
尹维刚
林荣
毛海蛟
常希会
机构
宁波大学
医学院
附属医院骨科
宁波大学
医学院
解剖学
教研室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9-251,255,共4页
文摘
目的为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4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经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4侧新鲜成尸下肢标本行乳胶-硫酸钡动脉造影。解剖观测胫前动脉自前肌间隔发出穿支的起始部位、外径、伴行静脉、走行、长度、吻合及分布范围。结果胫前动脉自小腿前肌间隔主要发出2条穿支:(1)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起始距外踝尖(14.9±3.2)cm,出现率70%,起始外径(1.0±0.4)mm,伴行静脉多为2条,占96.4%,外径分别为(1.1±0.4)mm和(0.8±0.2)mm,偶见1条,占3.6%。穿支水平走行(2.5±0.4)cm分为升、降支,均伴腓浅神经走行,升支与腓浅动脉吻合,吻合处外径(0.6±0.2)mm;(2)腓浅动脉,位于腓骨头下(4.9±2.6)cm,出现率95%,外径(1.4±0.4)mm,伴行静脉多为2条,占76.3%,外径分别为(1.7±0.5)mm和(1.3±0.4)mm,1条者占23.7%,外径(1.7±0.8)mm。两穿支吻合形成小腿前肌间隔动脉弓。结论以胫前动脉穿支为蒂可设计3种术式修复小腿皮肤缺损:(1)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向远端旋转修复小腿下段及踝部皮肤缺损;(2)向内侧旋转修复小腿前内侧皮肤缺损;(3)向近端旋转修复小腿上段及膝关节周围皮肤缺损。
关键词
小腿
胫前动脉
岛状皮瓣
穿支皮瓣
应用解剖
Keywords
Lower leg
Anterior tibial artery
Island flap
Perforator flap
Applied anatomy
分类号
R658.3 [医药卫生—外科学]
R323.7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
4
3
作者
袁辉宗
史增元
尹维刚
毛海蛟
董文伟
机构
宁波大学
医学院
附属医院创伤骨科
宁波大学
医学院
解剖学
教研室
出处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8-513,共6页
文摘
目的 探讨小腿前肌间隔动脉链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术式及手术方法.方法 40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4侧新鲜成人尸体下肢标本动脉造影,观测小腿前肌间隔内的胫前动脉穿支与腓动脉终末前穿支的位置、走行、外径及相互吻合.临床应用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胫骨外露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0~59岁,平均36岁.结果 40侧标本腓骨长度为(32.3±2.4)cm.胫前动脉发出腓浅动脉、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与腓动脉终末前穿支在小腿前肌间隔内相互吻合,形成动脉链,这三条动脉外径分别为(1.4±0.4)mm、(1.0±0.4)mm及(1.5±0.4)mm,动脉链吻合处外径为(0.6±0.2)mm.动脉链伴腓浅神经走行,营养神经和小腿前外侧皮肤.临床应用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11例中,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2例,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的升支为蒂3例,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的降支为蒂3例,以腓动脉终末前穿支升支为蒂3例.皮瓣切取面积7 cm×5 cm~13 cm×5 cm.随访1~3年,平均1.5年,11例皮瓣全部成活,无破溃、臃肿.结论 根据皮肤缺损部位、面积等灵活选用小腿前肌间隔内动脉链为血管蒂,设计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术式灵活,是修复胫骨外露的理想皮瓣.
关键词
胫动脉
外科皮瓣
胫骨
尸体解剖
外科手术
Keywords
Tibial arteries
Surgical flaps
Tibia
Autopsy
Surgical procedures,operative
分类号
R658.3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毛海蛟
史增元
尹维刚
刘振新
俞淼
董文伟
陈冬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5
原文传递
2
胫前动脉前肌间隔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袁辉宗
史增元
尹维刚
林荣
毛海蛟
常希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
袁辉宗
史增元
尹维刚
毛海蛟
董文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