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孙顺昌 陈宪琪 +6 位作者 于增盛 阎少琴 孔凡元 王丽芳 梁玉娥 贾红云 赵新民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93-594,共2页
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国产降纤酶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在应用降纤酶治疗前及用药后第 14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DF) ,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Barthel指数 )。同时检测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肝功和... 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国产降纤酶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在应用降纤酶治疗前及用药后第 14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DF) ,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Barthel指数 )。同时检测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肝功和肾功。结果 降纤酶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在用药后极显著降低 (P <0 0 1)对肝功、肾功、凝血功能无影响 ,也未发生过敏反应。近期疗效降纤酶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有显著进步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纤酶 脑梗死 随机双盲 治疗
原文传递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阎少琴 孔凡元 +3 位作者 王丽芳 梁玉娥 贾红云 赵新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9-180,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药物治疗 降纤酶 双盲对照试验
下载PDF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阎少琴 王丽芳 吴国民 《蛇志》 1999年第4期18-20,共3页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方法 降纤酶与安慰剂治疗进行了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结果 治疗组第 1 4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出院时与 1 2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即 Barthe...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方法 降纤酶与安慰剂治疗进行了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结果 治疗组第 1 4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出院时与 1 2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即 Barthel指数计分比较 :对照组出院时与 1 2周相比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出院时与 1 2周相比 ,P <0 .0 1 ,有显著性差异 ;对照组与治疗组二者相比 ,P <0 .0 5 ,亦有显著性差异 ,表明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含量动态观察表明 :用药前和第 2天相比变化不大 ,P >0 .0 5 ;第 4天纤维蛋白原开始下降 ,P <0 .0 5 ;第 6天维持在第 4天水平 ,第 4天和第 6天相比 ,P >0 .0 5。通过对用药前后谷丙转氨酶 ( GPT)和尿素氮 ( BUN)的动态观察表明 ,降纤酶对 GPT有降低趋势 ,对 BUN无任何影响 ,本组全部病例均未见全身出血倾向或致颅内出血之并发症发生。治疗组死亡 1例 ,死亡原因系心房纤颤 ,急性肺水肿引起的呼吸循环衰竭 ,死亡前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无变化 ,与应用降纤酶无关。 结论 降纤酶有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 ,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对肝肾无害 ,也未见其它并发症。由于它纯度高及特异性的与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原结合 ,因此 ,避免了尿激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纤酶 急性脑梗死 双盲对照
下载PDF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再评价双盲对照研究
4
作者 吕洁 闫少琴 +2 位作者 季永生 吴胜军 孔凡元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9-540,共2页
目的 :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 ,对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 :选择 3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降纤酶的剂量为首次 1 5 U,以后隔日静脉滴注 5 U,共用 5次 ,在发病 1 ... 目的 :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 ,对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 :选择 3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降纤酶的剂量为首次 1 5 U,以后隔日静脉滴注 5 U,共用 5次 ,在发病 1 2 h内开始治疗。对照组按同样方式给予安慰剂。评定的终点指标包括脑卒中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药物副作用、血浆纤维蛋白原 ( FIB)水平、凝血酶原时间 ( 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 ( PA)、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后 1 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3个月时 Barthel指数评分 ,降纤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疗效相比降纤酶组优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及 46.7%。与对照组比较 ,降纤酶组治疗后血浆 FIB水平明显下降 ,没有增加出血事件及其它副作用的发生。治疗后 PT延长和 PA降低也比对照组明显。两组 GPT和 BUN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国产降纤酶能显著降低血浆 FIB,对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降纤酶 治疗 双盲对照研究 临床研究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郭健伟 潘建英 赵锋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6-37,共2页
为了解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人 (≥ 6 0岁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对我院符合溶栓标准且资料完整的 4 8例AMI患者按年龄段分成 <6 0岁 (18例 )和≥ 6 0岁 (30例 )两组 ,并对其中 30例老年AMI患者的近期预后... 为了解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人 (≥ 6 0岁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对我院符合溶栓标准且资料完整的 4 8例AMI患者按年龄段分成 <6 0岁 (18例 )和≥ 6 0岁 (30例 )两组 ,并对其中 30例老年AMI患者的近期预后进行分析 (以同期未接受溶栓治疗的 76例老年AMI患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 ,年龄 <6 0岁与≥ 6 0岁其溶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病死率和溶栓副作用有升高趋势 ;老年溶栓组治疗后主要并发症梗死后心绞痛、再梗塞发生率极显著高于低龄组 (P <0 0 0 5或 P <0 0 1) ;老年AMI患者溶栓组的病死率及治疗后主要并发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地低于未溶栓组 (P <0 0 5或P <0 0 0 5 )。提示老年 (≥ 6 0岁 )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治疗 老年人
下载PDF
心肌梗死急性期病死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6
作者 郭健伟 赵锋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86-287,共2页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病死率的相关因素 ,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成活率。本文对 1 4 1例患者依据性别、年龄、不同用药组、静脉溶栓、合并症比较急性期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发病 4周 ,病死率女性 1 9 4 % ,明显高于男性 4 5%( P<0 ...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病死率的相关因素 ,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成活率。本文对 1 4 1例患者依据性别、年龄、不同用药组、静脉溶栓、合并症比较急性期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发病 4周 ,病死率女性 1 9 4 % ,明显高于男性 4 5%( P<0 0 1 ) ,55~ 64岁组高于其它年龄组 ,硝苯地平组明显高于卡托普利组 ( P <0 0 1 ) ,合并糖尿病者病死率明显增高 (P <0 0 1 ) ,未溶栓组及多部位心梗病死率明显增高。提示年龄、性别、硝苯地平、溶栓治疗、多部位心梗、糖尿病与急性期病死率有明显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病死率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2
7
作者 耿东言 于思凡 《航空航天医药》 2010年第4期528-529,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成呼吸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常规给予控制感染、解痉平喘、化痰、激素、强心利尿、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治疗,对照组加用呼吸兴奋剂尼...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成呼吸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常规给予控制感染、解痉平喘、化痰、激素、强心利尿、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治疗,对照组加用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3.75g加入液体静滴维持;治疗组采用(澳大利亚)瑞斯迈双水平无创呼吸机。结果:治疗24h后两组血气分析有显著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更优于对照组,提示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降低PaCO2,提高PaO2方面优于鼻导管吸氧。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肯定的疗效、较呼吸兴奋剂有明显的优势,并便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通气 呼吸机
下载PDF
大剂量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哮喘中重度发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孙建新 赵红 潘建英 《河北医药》 CAS 2000年第6期430-431,共2页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哮喘发作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对中重度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配对法将 5 6例患者分两组 ,比较常规治疗组与加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组间的临床疗效与最大呼气峰流速值 (PEFR)的变化。结果...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哮喘发作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对中重度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配对法将 5 6例患者分两组 ,比较常规治疗组与加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组间的临床疗效与最大呼气峰流速值 (PEFR)的变化。结果 A、B两组在停用静脉滴注激素时疗效相似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观察结束后 ,A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停用激素时 (P <0 .0 5 ) ,B组疗效显著降低 (P <0 .0 1) ,B组临床复发率达 5 0 % ,两组对比A组疗效显著高于B组 (P <0 .0 1)。结论 糖皮质激素的吸入疗法与静脉滴注配合使用 ,不仅能提高疗效 ,改善肺功能 ,并且能防止哮喘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糖皮质激素 吸入疗法 药物疗法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复发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刘钺 季永生 董晓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5-176,共2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首次出血后复发出血的相关因素和复发出血部位的变化以及临床预后。方法 以 6年间计 2 76例入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有无复发出血进行分组别、分部位、分因素研究。结果 高血压性...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首次出血后复发出血的相关因素和复发出血部位的变化以及临床预后。方法 以 6年间计 2 76例入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有无复发出血进行分组别、分部位、分因素研究。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复发出血与高血压的有效控制与否密切相关 ,并与糖尿病、高血脂及既往有缺血性卒中史有关。复发出血部位多在原出血病灶的对侧。复发出血预后差。结论 有效控制血压和其它因素的影响 ,可以预防出血复发 ,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复发 影响因素 预后 干预性治疗
下载PDF
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园 余凤莲 汪琳 《内蒙古中医药》 2008年第7X期59-60,共2页
1药理作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是依据靶向药物转运理念制成的白色乳状液态前列腺素E1,其化学名称为:(1R,2R,3R)-3-羟基2-([E)-(3S)-3-羟基-1-辛烯基]-5-氧化环戊烷庚酸。前列腺素E1(PGE1)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生理活性物质,它直接作用... 1药理作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是依据靶向药物转运理念制成的白色乳状液态前列腺素E1,其化学名称为:(1R,2R,3R)-3-羟基2-([E)-(3S)-3-羟基-1-辛烯基]-5-氧化环戊烷庚酸。前列腺素E1(PGE1)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生理活性物质,它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和提高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脂 微球注射液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欧阳秀革 王凤霞 黄晖 《河北医药》 CAS 2001年第10期762-763,共2页
目的 探讨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对AMI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再发AMI患者 32例与 10 8例同期出院后未发生再梗死的AMI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未发生再梗死的... 目的 探讨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对AMI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再发AMI患者 32例与 10 8例同期出院后未发生再梗死的AMI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未发生再梗死的AMI比较 ,再梗死时 ,临床症状多不典型(P <0 .0 1) ;血总胆固醇 (TC)、血三酰甘油 (TG)水平与未发生再梗死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血糖水平及吸烟比例与未发生再梗死的患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猝死、梗死后心绞痛等心脏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显著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发生再梗死的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 ,其血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水平增高及吸烟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临床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塞 危险因素 预后 冠心病
下载PDF
心肌梗死前心绞痛持续时间对患者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欧阳秀革 王凤霞 《河北医药》 CAS 2001年第9期653-654,共2页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 (AMI)前心绞痛持续时间对急性AMI患者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197例确诊为急性AMI的患者 ,按梗死前 48h内心绞痛持续时间长短分成三组。Ⅰ组持续时间 <15min ,Ⅱ组 >15min ,Ⅲ组 48h内无心绞痛...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 (AMI)前心绞痛持续时间对急性AMI患者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197例确诊为急性AMI的患者 ,按梗死前 48h内心绞痛持续时间长短分成三组。Ⅰ组持续时间 <15min ,Ⅱ组 >15min ,Ⅲ组 48h内无心绞痛发作。通过对三组患者的梗死范围、肌酸激酶(CK)峰值、左室射血分数 (LVEF)及各组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Ⅰ组患者状况及近期预后明显优于其他两组。Ⅰ组与Ⅱ、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 ,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梗死前短暂的心绞痛对心肌具有缺血预适应保护作用 ,但是反复短暂的心肌缺血对心肌具有缺血叠加效应 ,只有梗死前有短时间 ( <1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预适应 心肌缺血叠加效应 心绞痛 心肌梗塞
下载PDF
胸膜腔内辅助性应用尿激酶治疗复杂性胸腔积液
13
作者 董洁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233-235,共3页
早在1951年,Tillet等建议在胸膜腔内灌注纤维蛋白溶解药物,以溶解纤维粘连和包裹,减少积液的粘性,从而使脓胸及胸腔积液更易引流,但这种建议未得到重视。
关键词 胸腔积液 尿激酶 纤溶治疗
下载PDF
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胡园 姜静 汪琳 《内蒙古中医药》 2008年第11X期24-25,共2页
目的:观察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7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改良的Epley手法(MEP)和Barbecue翻滚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68.8﹪,两组比较差异有... 目的:观察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7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改良的Epley手法(MEP)和Barbecue翻滚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6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操作简便、用时短、见效快,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Epley手法(MEP) BARBECUE翻滚法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欧阳秀革 王凤霞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08-508,共1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溶栓治疗早期 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将临床评价有再通指征的60例根据溶栓早期 ( 2 4小时内 )有无 T波倒置分两组 ,比较两组 CK峰值前移 ,再灌注心律失常 ,S- T段下降≥ 5 0 % ,平均住院日 ,心脏事件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溶栓治疗早期 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将临床评价有再通指征的60例根据溶栓早期 ( 2 4小时内 )有无 T波倒置分两组 ,比较两组 CK峰值前移 ,再灌注心律失常 ,S- T段下降≥ 5 0 % ,平均住院日 ,心脏事件 ,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 ( L VEF)。结果两组 CK峰值前移 ,再灌注心律失常 ,S- T段下降≥ 5 0 % ,心脏事件 ,出院时 L VEF有显著性差异 ,平均住院日 ,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溶栓治疗早期 T波倒置的患者 ,冠脉再通更充分 ,心肌能获得更有效的再灌注 ,可以作为评定溶栓治疗有效的标准 ,估计预后以及是否进行干预治疗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早期T波倒置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后鼻孔填塞对动脉血气和酸碱度的影响
16
作者 刘虹 王凤霞 郑晓红 《河北医药》 CAS 2004年第6期495-495,共1页
目的 探讨后鼻孔填塞对动脉血气和酸碱度的影响。方法 测定 3 0例后鼻孔填塞患者填塞前、填塞后 2 4h ,取出填塞物后 2 4h的血气和酸碱度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填塞前与填塞后pH值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填塞... 目的 探讨后鼻孔填塞对动脉血气和酸碱度的影响。方法 测定 3 0例后鼻孔填塞患者填塞前、填塞后 2 4h ,取出填塞物后 2 4h的血气和酸碱度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填塞前与填塞后pH值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填塞前与填塞后PaCO2 、PaO2 、SatO2 、HCO-3变化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而填塞前与填塞物取出后PaCO2 、PaO2 、SatO2 、HCO- 3、pH值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后鼻孔填塞对动脉血气及酸碱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临床上应引起重视。特别是对原有心肺疾病及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更应谨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鼻孔填塞 动脉血气 酸碱度 血气分析 鼻出血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粘稠度和红细胞聚集变化及其意义
17
作者 刘钺 胡园 刘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13-113,共1页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浆粘稠度 红细胞聚集 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