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贺兰山低山区土壤理化性状与其酶活性空间变化特征
1
作者 李国旗 王雅芳 +3 位作者 刘星 石云 岳丽玲 顾清敏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3年第4期816-821,共6页
贺兰山低山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地表剥蚀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本文对贺兰山低山区5个海拔高度的表层土壤理化性状、4种常见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和总孔隙度呈上升趋势,... 贺兰山低山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地表剥蚀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本文对贺兰山低山区5个海拔高度的表层土壤理化性状、4种常见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和总孔隙度呈上升趋势,容重、有机质和速效磷呈下降趋势,TC、TN和碱解氮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碳氮比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2)随着海拔升高,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呈上升趋势;(3)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全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不同海拔高度表层土壤理化性状各指标、酶活性均存在差异性,且土壤理化性状与酶活性之间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海拔 土壤酶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原文传递
黄河宁夏段水利开发史中的“让自然做功”
2
作者 何彤慧 李鸣骥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022年第2期93-100,共8页
“让自然做工”是当代学者针对景观规划和生态修复提出的低碳化设计与建设理念,在黄河宁夏段延续2000余年的引黄灌溉开发史中,这一理念有多方面的体现。无坝引水与自流灌溉,最有效地利用了自然之力,也是宁夏引黄灌区成为世界水利文化遗... “让自然做工”是当代学者针对景观规划和生态修复提出的低碳化设计与建设理念,在黄河宁夏段延续2000余年的引黄灌溉开发史中,这一理念有多方面的体现。无坝引水与自流灌溉,最有效地利用了自然之力,也是宁夏引黄灌区成为世界水利文化遗产的最佳得分点。将支汊河流改为排水沟道,变夹河为夹渠、滩渠乃至大渠,力少功多、借力打力的堰坝设施,田间水利的顺势而为,水工物料的就地取材,渠系的生态廊道化与风景化,等等这些,都蕴含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智慧,是宁夏引黄灌区经久不衰的重要保障。挖掘水利开发史中的生态理念,对国内外正在兴起的水利生态化和生态水利建设,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宁夏段 水利开发 让自然做功
原文传递
中国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估及影响机理 被引量:62
3
作者 崔丹 卜晓燕 +2 位作者 徐祯 李国平 吴殿廷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89-2503,共15页
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并分析其影响机理既能丰富相关理论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梳理和分析了新时代高... 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并分析其影响机理既能丰富相关理论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梳理和分析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系统构建了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综合测算了中国117个资源型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深入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2005—2017年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增长,整体呈现显著的“东部相对较高、西部相对较低”的分布格局。②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和较低的城市具有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但高质量发展水平局部不平衡性加剧,空间极化现象持续扩大。③不同成长阶段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别,其中,再生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而衰退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最低。④资源型城市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距离、区位和海拔、城市的开放时间等均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资源型城市 熵值法 影响机理 中国
原文传递
近40a黄河流域国土空间格局变化特征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57
4
作者 宋永永 薛东前 +1 位作者 夏四友 米文宝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45-1463,共19页
科学认知黄河流域国土空间格局变化过程与影响因素,是构建可持续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采用国土空间转移矩阵、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方法,研究1980—2018年黄河流域国土空间格局变化特征与形... 科学认知黄河流域国土空间格局变化过程与影响因素,是构建可持续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采用国土空间转移矩阵、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方法,研究1980—2018年黄河流域国土空间格局变化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表明:(1)近40a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域差异和垂直梯度分异特征,生产空间持续减小,生活空间不断扩大,生态空间占绝对主体地位,但呈现波动变化态势。(2)黄河流域国土空间格局变化逐渐加快,地区差异性和空间指向性更加明显。农业生产空间减小地区与林地、草地和其他生态空间增加地区具有空间协同关系。(3)年平均气温对生产空间的影响程度显著增强,海拔高度对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约束作用逐渐增强;人口密度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对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演化影响广泛,城镇化率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对生态空间演化影响深刻。(4)黄河流域宏观的自然本底是当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形成的重要地理基础;城镇化、工业化及生态保护与建设政策是国土空间格局演化的关键动力,加速了黄河流域国土空间格局变化进程;各自然因子与人文因子交互作用对国土空间格局演化具有非线性增强效应和双因子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三生空间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驱动机理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基于PMF模型的宁南山区小流域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43
5
作者 夏子书 白一茹 +3 位作者 王幼奇 高小龙 阮晓晗 钟艳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2-441,共10页
为探明宁南山区小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主要污染源,确保土壤环境质量.采集并测定了260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重金属Pb、Ni、Zn、Mn、Cu、Cr和Cd.基于宁夏土壤背景值,通过单因素和Nemera综合指数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使用... 为探明宁南山区小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主要污染源,确保土壤环境质量.采集并测定了260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重金属Pb、Ni、Zn、Mn、Cu、Cr和Cd.基于宁夏土壤背景值,通过单因素和Nemera综合指数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使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生态环境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和Kriging插值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来源.结果表明,ω(Pb)、ω(Ni)、ω(Zn)、ω(Mn)、ω(Cu)、ω(Cr)和ω(Cd)均值分别为31.42、36.22、62.89、546.18、22.26、61.90和0.18 mg·kg^(-1),除Ni外,其他元素通常比宁夏土壤背景值高,但低于农业土壤污染风险选择标准和绿色食品环境质量标准背景值.Nemera综合指数表明,轻度、中度和重度重金属污染占比分别为71.92%、19.23%和1.54%.潜在生态风险以轻微风险为主,所占比例为98.85%,此外还存在极少量中等潜在生态风险等级样点,占总样点数1.15%.来源解析表明宁南山区小流域土壤重金属主要来源为施肥和工业排放混合源(12.6%)、农业活动源(23.5%)、自然母质源(27.6%)、农药使用和矿业开发排放混合源(17.7%)和大气沉降源(1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 空间分布 宁夏
原文传递
乡村产业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 被引量:40
6
作者 马彩虹 袁倩颖 +1 位作者 文琦 李学梅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4-797,共14页
梳理产业选择与培育的经验,分析产业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对于促进生态移民区的乡村产业振兴、农户生计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中国最大单体移民迁入区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为研究区,针对4大乡村产业各选1个样本村,采用问... 梳理产业选择与培育的经验,分析产业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对于促进生态移民区的乡村产业振兴、农户生计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中国最大单体移民迁入区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为研究区,针对4大乡村产业各选1个样本村,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访谈法获取数据,在比较不同产业投入产出效益的基础上,探究不同产业发展对移民生计产出、生计资本及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1)红寺堡区的乡村产业已呈现出由传统粗放型向高效集约型转型的特征,但产业链短、抵御市场风险和灾害能力偏低的问题仍然突出;(2)乡村产业发展对农户收入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但影响程度与产业类型、农户参与度密切相关,已完成产业转型的农户的生计资本总量远高于其他农户,生计资本结构存在明显差异;(3)不同产业村的农户优势生计模式差异明显,产业发展对农户生计的支撑力度仍有待提高。乡村振兴背景下,亟待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有机衔接,推动农户深度融入乡村产业链并长效受益,全面释放乡村产业多元化的功能;同时,继续对存在产业转型困难的农户,通过资金扶持、技术培训、托管代养等不同形式开展针对帮扶,帮助其建立可持续生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产业 农户生计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宁夏
原文传递
宁夏养牛场粪污和周边土壤中抗生素及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特征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俊华 陈睿华 +2 位作者 刘吉利 尚天浩 沈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981-2991,共11页
畜禽粪便是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重要的储存库.为揭示宁夏肉牛养殖场牛粪和养殖场周边土壤中抗生素及ARGs的分布特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高通量荧光定量法对不同规模的养牛场进行调... 畜禽粪便是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重要的储存库.为揭示宁夏肉牛养殖场牛粪和养殖场周边土壤中抗生素及ARGs的分布特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高通量荧光定量法对不同规模的养牛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牛粪中优势抗生素为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不同养殖期牛粪中抗生素含量差异显著;育肥前期和哺乳期抗生素含量较高,犊牛期相反.(2)土壤中以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为主,喹诺酮类抗生素检出率和含量都最高.养殖场对周边土壤中抗生素的分布无影响;施用牛粪的土壤中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含量显著增加.(3)牛粪中共检测到ARGs亚型79~142种,其中氨基糖苷类ARGs数目最多.育成期ARGs数目最多且相对丰度最高,犊牛期相反.所有养殖期牛粪中共存ARGs是tet Q、erm F和tet O-01.(4)土壤中ARGs亚型有35~79种,主要是多药类和氨基糖苷类ARGs.养殖场对周边土壤中ARGs的数目和相对丰度无影响;施用牛粪的土壤中ARGs数目和相对丰度都显著高于其他土壤.(5)磺胺类和氯霉素类ARGs在牛粪和土壤中都有水平移动的风险.牛粪中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ARGs相对丰度与其对应抗生素含量呈极显著相关.(6)对牛粪和土壤中各类ARGs相对丰度而言,氨基糖苷类与磺胺类和氯霉素类、可移动遗传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s)与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大环内酯类与万古霉素类则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肉牛不同养殖期抗生素的使用和牛粪施用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 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 牛粪 养殖期 土壤
原文传递
银川市农田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25
8
作者 张小红 陶红 +2 位作者 王亚娟 马志义 周泽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933-4941,共9页
采集银川市农田表层土壤样品共43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土霉素(OTC)、四环素(TC)、金霉素(CTC)和强力霉素(DOC)的含量,结合空间克里金插值方法,分析了银川市农田土壤中这4种四环素类抗生素(TCs)的污染特征及空间分布状况,采用风... 采集银川市农田表层土壤样品共43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土霉素(OTC)、四环素(TC)、金霉素(CTC)和强力霉素(DOC)的含量,结合空间克里金插值方法,分析了银川市农田土壤中这4种四环素类抗生素(TCs)的污染特征及空间分布状况,采用风险商值法评价了农田土壤中OTC、TC、CTC和DOC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所有土壤样品中均有检出,土壤中∑TCs含量在40.68~1074.42μg·kg^(-1)之间,平均值为462.24μg·kg^(-1),在∑TCs中平均占比为:CTC(69.26%)>OTC(16.34%)>TC(12.86%)>DOC(1.54%),CTC为主要污染物;在空间分布上OTC、CTC和DOC这3种抗生素的浓度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趋势,而TC则在西北部浓度最高;在不同种植类型土壤中∑TCs的平均含量为:设施菜地(596.01μg·kg^(-1))>牧草地(487.04μg·kg^(-1))>耕地(437.52μg·kg^(-1))>园地(404.99μg·kg^(-1));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农田土壤中OTC、TC、CTC和DOC的风险平均值分别为0.14、0.69、0.14和1.02,其中23.26%样品的TC与6.98%样品的DOC处于高风险水平,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类抗生素(TCs) 农田土壤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估 银川
原文传递
成长型资源城市产业转型能力评价与优化路径——以榆林市为例 被引量:24
9
作者 文琦 侯凯元 +1 位作者 郑殿元 杨瑞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2-691,共10页
成长型资源城市产业转型事关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国计民生和区域绿色发展,尤其在“双碳”目标下,亟需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能源结构优化和接续产业发展。采用产业经济学和地理学相关方法,以陕西省榆林市县域为例,分析了其转型能力时空... 成长型资源城市产业转型事关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国计民生和区域绿色发展,尤其在“双碳”目标下,亟需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能源结构优化和接续产业发展。采用产业经济学和地理学相关方法,以陕西省榆林市县域为例,分析了其转型能力时空演变特征,确定了榆林市产业转型方向和具体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8年榆林市县域产业转型能力呈北高南低的空间特征,要素投入的使用效率和技术利用程度是产业转型能力提升的关键。(2)县域产业转型方向应依据产业转型能力和地域资源优势,合理选择主导产业,如北六县(市、区)为能源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新兴产业、物流业,南六县为特色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盐化工产业。(3)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更适宜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多种产业协调发展的复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 绩效评价 优化路径 榆林
下载PDF
宁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过程与格局 被引量:21
10
作者 宋小龙 米文宝 +2 位作者 李陇堂 王艳茹 赵亚楠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实现区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沙漠旅游主导型省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构建沙漠旅游主导型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模型以及ArcGIS空... 实现区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沙漠旅游主导型省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构建沙漠旅游主导型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模型以及ArcGIS空间可视化表达方法对2009—2018年宁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过程与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宁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呈逐年增长态势,且各市发展程度差异显著;耦合协调度指数由2009年的0.3121上升至2018年的0.5655,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不断改善,趋向于协调发展,耦合协调程度由低水平失调的旅游经济滞后型发展为高水平协调的生态环境滞后型;宁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空间格局变化明显,且差异显著;剪刀差整体演化速率较为稳定,波动趋势极为平缓,表明两系统演化速率差异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而耦合度夹角在45°—90°波动变化,表明两系统正处于协调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过程 格局 宁夏
原文传递
宁夏养鸡场粪污和周边土壤中抗生素及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11
作者 沈聪 张俊华 +3 位作者 刘吉利 韩新宁 尚天浩 代金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166-4178,共13页
畜禽粪便中的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ARGs)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为揭示宁夏养鸡场鸡粪和养殖场周边土壤中抗生素和ARGs的分布特征,以宁夏12家不同规模蛋鸡养殖场中鸡粪、周边及施用鸡粪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高... 畜禽粪便中的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ARGs)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为揭示宁夏养鸡场鸡粪和养殖场周边土壤中抗生素和ARGs的分布特征,以宁夏12家不同规模蛋鸡养殖场中鸡粪、周边及施用鸡粪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高通量荧光定量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鸡粪中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是优势抗生素.不同养殖期鸡粪中抗生素种类和含量不同,育雏期抗生素种类较多和平均含量较高,初产期相反.(2)周边土壤中仅距离养鸡场20 m处检测到少量抗生素,养殖场对周边土壤中抗生素的分布影响较小;施用鸡粪的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含量明显增加.(3)鸡粪中共检测到ARGs亚型132~168种,主要是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ARGs.育成期ARGs数目最多,初产期最少;育雏期各类ARGs总丰度最高,终产期相反.所有养殖期鸡粪中共存ARGs有110种.(4)养鸡场周边及施用鸡粪的土壤中共检测到ARGs亚型23~105种,其中氨基糖苷类ARGs数目最多,其次是多药类.养殖场周边土壤中ARGs数目和相对丰度随距养殖场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施用鸡粪的土壤中ARGs数目和相对丰度都明显增高,但低于距离养殖场20 m的土壤.(5)鸡粪中β-内酰胺酶类、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林肯酰胺类-链阳性菌素B类(MLSB)ARGs都存在水平移动风险;土壤中氯霉素类ARGs存在水平移动风险.鸡粪中ARGs与其对应抗生素含量间相关性不显著.(6)不同类型ARGs之间具有相关的共现性:鸡粪中氨基糖苷类ARGs相对丰度与β-内酰胺酶类和可移动元件(MGEs)、多药类与万古霉素类等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中氨基糖苷类ARGs相对丰度与四环素类、万古霉素类、磺胺类和MLSB类、四环素类与MLSB类等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中各类ARGs相对丰度间的共现性明显强于鸡粪.本研究可为养鸡场选址、蛋鸡规模化养殖抗生素种类及剂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土壤 抗生素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 养殖期 距离
原文传递
1990~2020年黄河流域典型生态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芳 李文慧 +2 位作者 林妍敏 南雄雄 胡志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18-2527,共10页
科学评估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于1990~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熵值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E-RSEI),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Sen倾斜度、Hurst指数和稳定性分析,在多时空尺度下分析黄河流域典型生态区的生... 科学评估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于1990~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熵值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E-RSEI),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Sen倾斜度、Hurst指数和稳定性分析,在多时空尺度下分析黄河流域典型生态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格局,并利用地理探测器量化了环境和人为等8个因子对E-RSEI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31年间E-RSEI均值为67.5%,时间尺度上呈增加趋势,平均增幅为0.066·(10 a)^(-1),空间尺度上呈东低西高、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2)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未来变化趋势将以持续性改善为主,但仍有9.33%的区域存在退化的潜在风险.(3)降水是影响该区域E-RSEI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人为因子的影响力较低,同单因子相比,因子交互作用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解释力更强,降水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处于主导地位.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生态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 熵值法 遥感生态指数(RSEI) 地理探测器 生态环境质量
原文传递
不同海拔鬼箭锦鸡儿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PICRUSt功能预测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媛媛 徐婷婷 +2 位作者 艾喆 魏庐潞 马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04-2314,共11页
鬼箭锦鸡儿作为我国北方高山和亚高山地区的主要建群植物,是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少有研究关注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因而,以鬼箭锦鸡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海拔鬼箭锦鸡儿根... 鬼箭锦鸡儿作为我国北方高山和亚高山地区的主要建群植物,是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少有研究关注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因而,以鬼箭锦鸡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海拔鬼箭锦鸡儿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特征,并进行了功能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共检测到43门、 112纲、 251目、 324科和542属,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是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群.虽然不同海拔之间,鬼箭锦鸡儿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同一海拔水平上,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PICRUSt功能预测表明,细菌群落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代谢等29个子功能,表现出功能上的丰富性,且代谢为最主要的功能.土壤细菌二级代谢通路预测基因相对丰度的变化与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等菌群丰度显著相关,并且土壤细菌预测功能基因组成的差异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基因可能存在密切联系.研究初步探讨了不同海拔梯度下鬼箭锦鸡儿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及其功能预测分析,为高海拔地区建群植物的生态学效应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箭锦鸡儿 海拔 土壤细菌 群落结构 PICRUSt功能预测
原文传递
新时代国土空间功能的科学认知与研究框架 被引量:17
14
作者 邹利林 章丽君 +1 位作者 梁一凡 文琦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060-3072,共13页
中国正面临着城乡土地结构失衡、国土空间开发失序、地域主体功能失调等诸多问题,这给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治理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国土空间功能作为架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与实践框架的重要内容,也是考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中国正面临着城乡土地结构失衡、国土空间开发失序、地域主体功能失调等诸多问题,这给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治理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国土空间功能作为架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与实践框架的重要内容,也是考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刻度。基于当前重大战略决策的理论与现实诉求,指出地域功能是衍生国土空间功能概念的逻辑起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是构建国土空间功能理论体系的内核,而空间整合是国土空间功能理论体系演进的重要向度;从战略决策、主体功能、底线管控、用途管制、分区管治、空间协同等六个方面构建了国土空间功能理论认知模型(雪花模型),辨析了新时代国土空间功能研究的科学价值;对新时代国土空间功能研究的学理认知、分类识别、演化机制、动态权衡等基本问题域进行讨论,初步构建了国土空间功能的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功能 人地关系 研究框架
原文传递
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黄卉洁 苗红 王云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6-110,117,共6页
传统村落是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深度挖掘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基础。针对西北地区传统村落研究较为空白的现状,对不同特点的村落进行有选择性的重点开发。以西北地区314个传统村落作为研究样本,选取旅游目的地、客源地... 传统村落是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深度挖掘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基础。针对西北地区传统村落研究较为空白的现状,对不同特点的村落进行有选择性的重点开发。以西北地区314个传统村落作为研究样本,选取旅游目的地、客源地和市场条件三方面的指标因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构建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模型,运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分级,探索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的规律和原因。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传统村落五级潜力区分布在陕西大部,甘肃中部和南部,青海东部。(2)西北地区传统村落四级潜力区分布在陕西北部和南部,宁夏除中卫市外所有地区,新疆中部。(3)西北地区传统村落四级以上,即高级潜力区分布不均,传统村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开发潜力评价 旅游开发 西北地区
下载PDF
基于GIS对宁夏某铜银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扣扣 贺婧 +2 位作者 钟艳霞 魏琪琪 陈锋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192-5204,共13页
以中卫市沙坡头区南部崾岘子沟汇水区为研究区,采用网格布点法采集0~20 cm表层土壤样品194份,对Ni、Cu、Zn、As、Ag、Cr、Cd、Hg和Pb这9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含量测定,采用PMF源解析模型和IDW插值法分析重金属的来源和空间分布,利用ArcGIS... 以中卫市沙坡头区南部崾岘子沟汇水区为研究区,采用网格布点法采集0~20 cm表层土壤样品194份,对Ni、Cu、Zn、As、Ag、Cr、Cd、Hg和Pb这9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含量测定,采用PMF源解析模型和IDW插值法分析重金属的来源和空间分布,利用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工具进行空间自相关和聚类与异常值分析,得到土壤中重金属来源的分布区域.结果表明,研究区Hg、Ag、Cd和Pb平均值分别为背景值的20.48、3.13、2.23和1.12倍,Cd、Cu、Pb和As最大值分别为筛选值的10.92、5.52、2.03和1.39倍,污染较为严重;Cu、Cd、Pb和Hg的变异系数大小为:Cu(283.23%)>Cd(224.77%)>Pb(144.40%)>Hg(67.12%),受人类活动影响密切;PMF源解析得到4个主要污染源:自然母质源(32%)、矿业活动和交通运输综合源(17.1%)、工业活动和大气沉降综合源(40.3%)及农业活动和农田压砂综合源(10.6%),代表元素分别为Cr和Ni,As和Cu,Hg以及Cd;空间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主要污染源为矿业活动和农业活动,污染严重的区域分布在研究区南部的矿区和研究区东部、中部和西北部的种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重金属源解析 PMF模型 空间统计分析 莫兰指数
原文传递
基于InVEST模型的青海湖流域产水功能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美娟 仲俊涛 +1 位作者 王蓓 米文宝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1-422,共12页
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85—2020年8期土地利用图,结合地形、土壤和气象等数据,运用本地化修正后的InVEST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方法,模拟流域产水服务、评估产水量空间分异特征、剖析其空间异质性归因。结果显示:青海湖流域1985—2020... 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85—2020年8期土地利用图,结合地形、土壤和气象等数据,运用本地化修正后的InVEST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方法,模拟流域产水服务、评估产水量空间分异特征、剖析其空间异质性归因。结果显示:青海湖流域1985—2020年产水量变化区间为11.68~81.52亿m^(3),变化趋势明显,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后上升的“W”型变化趋势;产水深度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高值区均集中在海晏县内;垂直梯度上,产水能力随海拔增加而减弱;地理探测结果显示单因子对产水服务空间分异的解释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分区中以气候类因子解释力最为显著;产水服务空间分异的影响程度由多因子共同决定,整体上以降水与实际蒸散量的交互作用解释力为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地理探测器 产水量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宁夏草地土壤有机碳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8
作者 丁金梅 王维珍 +4 位作者 米文宝 侯凯元 张喜旺 赵亚楠 文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13-1922,共10页
草地是重要的碳汇资源库,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探明草地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区域生态系统碳汇管理,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三种主要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基... 草地是重要的碳汇资源库,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探明草地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区域生态系统碳汇管理,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三种主要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点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草地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草甸草原高于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最低,垂直剖面上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有机碳空间变异自表层向下逐渐增大,典型草原在20—40 cm土层变异系数达到最大。有机碳分布在区域上从南部六盘山山地向中部干旱风沙带逐渐降低。路矩分析发现,海拔高度、地上生物量、降水量、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可解释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91.4%。海拔高度对土壤有机碳总效应最大(作用系数为0.78),海拔高度引起的降水和温度等要素区域分异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地上生物量对土壤有机碳的直接正向效应最大(0.559);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效应分为直接效应和作用于生物量及土壤含水量的间接影响;温度表现为通过生物量对土壤有机碳间接产生负向效应(-0.259)。宁夏草地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主要受降水量和与其密切相关的生物量的支配作用。近20年来降水量增多和草地人为干扰减少,宁夏草地碳汇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空间特征 影响因素 草地
下载PDF
渭河流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地形梯度效应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9
作者 程静 王鹏 +1 位作者 陈红翔 韩永贵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1-491,共11页
生境质量是关乎人类福祉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应用InVEST模型、地形位指数、地理探测器及空间统计分析等方... 生境质量是关乎人类福祉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应用InVEST模型、地形位指数、地理探测器及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地形梯度效应与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境质量指数呈逐年增加态势,由0.607增长至0.624,增长幅度为2.463%,空间上呈现出两极化分布格局,低等和高等生境质量面积持续增加,而中等和良好生境质量面积有所下降。(2)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具有显著的地形梯度效应,低等生境质量在低地形梯度上分布广泛,分布指数最高,而高等生境质量在高地形梯度上占据主导优势。(3)土地利用类型是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任意2个因子对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个驱动因子的作用,土地利用类型与降雨量、气温、海拔、归一化植被指数的交互决定力均大于0.6。研究结果可为渭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与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地形梯度效应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渭河流域
下载PDF
空间相关视阈下浙江省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夏四友 文琦 +2 位作者 许昕 刘笑杰 宋永永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223-5232,共10页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表征,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2017年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的指标数据,对绿色发展指数及6个分维度指数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探讨空间相关视域下浙江省县域生态...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表征,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2017年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的指标数据,对绿色发展指数及6个分维度指数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探讨空间相关视域下浙江省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浙江省各市域绿色发展指数及分维度指数的差异明显,杭州市的绿色发展指数最高,而嘉兴市的绿色发展指数处于最低水平。(2)浙江省绿色发展指数存在空间自相关特征,但Global Moran′s I并不高。在分维度指数中,除资源利用外,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和绿色生活都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3)发达县域间存在资本、人才和技术的流动,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投入到环境污染治理和防止、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中,形成绿色发展的扩散互溢区。而欠发达县域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不持续发展方式对提高绿色发展指数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呈现极化效应和低速增长态势。(4)研究认为可利用空间相关性发挥县域间生态文明建设的带动作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构建跨区域绿色发展的协作机制,落实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试点和示范的带动作用,产生正外部性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关性 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 空间格局 浙江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