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夏文化交流与西夏的文学创作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廷杰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9-87,共9页
宋夏文化交流长达二百多年,它是党项羌人主动依照汉文化的模式改造自己民族文化的运动过程。宋夏文化的密切交流,使羌、汉民族友谊的凝聚力大大加强,同时也使党项羌人的文化结构被迅速改变,从而形成“外蕃内汉”的西夏文化模式。文化模... 宋夏文化交流长达二百多年,它是党项羌人主动依照汉文化的模式改造自己民族文化的运动过程。宋夏文化的密切交流,使羌、汉民族友谊的凝聚力大大加强,同时也使党项羌人的文化结构被迅速改变,从而形成“外蕃内汉”的西夏文化模式。文化模式制约着文学创作,西夏文学同样流淌着汉文化的血脉渊源,这在其主要文学形式谚语和诗文中都有明显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文化交流 文化模式 运动过程 民族文化 文化结构 西夏文学 文学形式 汉文化 夏文化 凝聚力 汉民族 党项 渊源 诗文
原文传递
清代宁夏籍湖广提督俞益谟家世考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学娟 田富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6-109,共4页
俞益谟是清代宁夏广武营人,官至湖广提督。关于其家世,前人因资料所限,极少论及或所论不够充分。本文考证了俞益谟家世的基本情况,对其祖上至子辈的有关材料进行了梳理,特别对其子俞汝钦、其侄俞汝翼的著述进行了考证。
关键词 俞益谟 家世 俞君辅 俞汝钦 俞汝翼 考证
下载PDF
繁荣的背后——回族文学发展现状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魏兰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6年第4期133-136,共4页
二十多年来,“回族文学”在回族作家和回族文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近年来回族作家队伍结构的变化、回族作家“非回族化”创作现象的存在、出版机构和文学刊物的移情别恋、回族文学题材的开拓和掘进的力度与驾驭能... 二十多年来,“回族文学”在回族作家和回族文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近年来回族作家队伍结构的变化、回族作家“非回族化”创作现象的存在、出版机构和文学刊物的移情别恋、回族文学题材的开拓和掘进的力度与驾驭能力的贫乏和疲软、回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的滞后等无疑是繁荣的表象背后隐藏着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文学 繁荣 危机
原文传递
个性化的语文教学需要打破模式期待 被引量:2
4
作者 马生林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共2页
关键词 中学 语文 课程理念 教学模式 学生评价
下载PDF
“赋役完欠”的政绩考核标准与方志“文化名宦”形象的塑造——以两个完全不同形象的“莫大勋”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胡铁球 刘文香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以"赋役完欠"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明末清初,"名宦"评定有时仅是根据其在赋役征收流程中的改革成绩作为入选的标准,一旦官员入选以后总会莫名其妙的加入许多非史实的赞美之词,致使从"溢美"流变为"虚妄... 以"赋役完欠"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明末清初,"名宦"评定有时仅是根据其在赋役征收流程中的改革成绩作为入选的标准,一旦官员入选以后总会莫名其妙的加入许多非史实的赞美之词,致使从"溢美"流变为"虚妄"。其中作为名宦的杰出代表莫大勋极具有典型性,莫大勋在地方志中被描述为爱民如子,清廉如水,厘奸剔弊,多举善政,老百姓对他思慕怀念不已、依依不舍的一代杰出名宦形象,但在《武塘野史》中的莫大勋却是个冷酷无情的"酷吏",贪得无厌的"贪官",纵容下属为非作歹的"庸官"等等形象。上述史料巨大反差,不仅对我们重新认识莫大勋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从中把握当时官场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役完欠 莫大勋 《武塘野史》 评定标准
下载PDF
《香菱学诗》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马生林 《宁夏教育》 2005年第10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现代语文教学 《香菱学诗》 《红楼梦》 语文课本 人教版 章节 初中
原文传递
论陈玉霞小说创作的女性主义特色 被引量:2
7
作者 马梅萍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5年第4期107-111,共5页
女性作家和女性视角的文学创作日益引起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女性文学已经成为我国文学评论的新的领域。作为用汉语创作的少数民族女性,山东回族作家陈玉霞以其特有的女性视角、女性文本主体和女性意识为我们展现了回族女性文学的一个案例。
关键词 女性主义 陈玉霞 小说创作
原文传递
相逢缘何不相识——谈罗素与中国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学军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2-100,共9页
【主持人语】当李鸿章出使欧美时,他并没感到自己像一个古人来到了"现代",而只是来到了与中国文化不大相同的另一种文化中。实际上,洋务派的想象力大多是空间性的。中国和西方"同处现代",没有这种共时性,就不可能在空间上遭遇,只不... 【主持人语】当李鸿章出使欧美时,他并没感到自己像一个古人来到了"现代",而只是来到了与中国文化不大相同的另一种文化中。实际上,洋务派的想象力大多是空间性的。中国和西方"同处现代",没有这种共时性,就不可能在空间上遭遇,只不过它们在两个相隔甚遥的地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各有优长的文化。因此,洋务派用"新/旧"这一组本来标示时间先后概念的词来替换"西/中"这一组表示空间并立的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罗素 空间性 洋务派 李鸿章 主持人 想象力 现代
下载PDF
《宋西事案》考略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玉冰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2-61,109,共11页
祁承编修的《宋西事案》是惟一一部明朝人编修的传世汉文西夏史籍,该书的编修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由于书序中有“违碍”之语,在清朝被禁毁。该书目前至少有两种版本传世,由于各本中存在着诸多文字上的错误,在利用时要加以校勘。
关键词 考略 汉文西夏史籍 现实针对性 编修 书序 版本 书目 校勘
原文传递
角色转换中的期望与恐惧——自然在屠格涅夫思想和创作中的本体论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明 《俄罗斯文艺》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22,共6页
自然与风景描写在屠格涅夫小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辅助阐明作品的思想内容 ,奠定作品的基本氛围 ,烘托人物的情感与个性 ,而且在屠格涅夫的人格意识中具有某种命定或先在的蕴涵 :它们引发的不仅仅是美好与和谐 ,还有冥想、... 自然与风景描写在屠格涅夫小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辅助阐明作品的思想内容 ,奠定作品的基本氛围 ,烘托人物的情感与个性 ,而且在屠格涅夫的人格意识中具有某种命定或先在的蕴涵 :它们引发的不仅仅是美好与和谐 ,还有冥想、恐惧、灵魂的颤抖和对永恒与死亡的思索。它们并非只是作为文学创作的技术手段而存在 ,而是具有某种哲学层面的形而上思考和本体论意义。这其中既蕴涵了作者的人格之谜 ,也显示出屠格涅夫欲通过自身生活和文学创作对人类生存状态进行价值思考和本体追问的可贵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格涅夫 本体论 角色转换 意义 恐惧 期望 人类生存状态 文学创作 风景描写 思想内容 人格意识 技术手段 形而上 作品 蕴涵 小说 情感 人物
原文传递
模式期待及个性化的语文教学
11
作者 马生林 《宁夏教育》 2004年第12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理念 国家教委 教育主管部门 基础教育改革 教师培训 课堂教学 浪潮 最大 模式
原文传递
浅谈西夏公文稽缓制度
12
作者 赵彦龙 《档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3,共4页
关键词 稽缓制度 经略使 监军司 转运司 西夏国 公文书 处罚规定 西夏文 会计文书 三个月
原文传递
张武小说主题及艺术特色探析
13
作者 吴昊昊 马虎 王宝宝 《文教资料》 2020年第29期17-19,共3页
张武从1962年发表第一篇习作《一串铃》,开始了创作生涯。他的小说题材,主要涉及乡土、改革等。张武的小说主题,与他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生活给予他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他在长期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创作风格。张武小说的语言艺术独具特色... 张武从1962年发表第一篇习作《一串铃》,开始了创作生涯。他的小说题材,主要涉及乡土、改革等。张武的小说主题,与他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生活给予他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他在长期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创作风格。张武小说的语言艺术独具特色,浓厚的宁夏乡土气息,方言土语的运用,以及个性化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为其小说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文学 乡土小说 批判 语言特色
下载PDF
碎姑的故事
14
作者 祁亚江 《朔方》 2005年第1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强子 南山 玉米秆 家乡 河滩 小学
原文传递
试从生存困境探析现代文学作品中“典妻”习俗下“丈夫”的人性意识
15
作者 刘月香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7年第9期27-29,共3页
笔者将以现代文学作品许杰的《赌徒吉顺》和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为例,试图从作品男性的生存困境探究"典妻"习俗下"丈夫"的人性意识。
关键词 典妻 生存困境 人性意识
下载PDF
浅谈西夏公文文风与公文载体
16
作者 赵彦龙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8-84,139,共8页
西夏在学习中原王朝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汲取周边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精髓,结合党项羌民族的实际和特点,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西夏文化.西夏公文是西夏文化的奇葩,在近二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风:教化实用性增强,艺术表现手法也... 西夏在学习中原王朝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汲取周边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精髓,结合党项羌民族的实际和特点,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西夏文化.西夏公文是西夏文化的奇葩,在近二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风:教化实用性增强,艺术表现手法也更加丰富,如骈体写作、叙议结合、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和浪漫情调,在写作上还增加了描写、对话等手法,也将民间故事引入公文创作之中,增强了公文的表现力.本文也对西夏公文载体进行了简单的探讨,说明西夏公文载体以纸质为主,兼有金属、木质和石刻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公文 文风 载体
原文传递
报刊常见语病评析
17
作者 谢式燕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2年第6期53-55,共3页
报纸刊物不仅有传播信息的功能,还有示范语言的作用。然而目前,报刊文章中的"生造词语"、"误用词语"、"滥用修饰语"等现象较为严重,已经影响到社会用语的纯洁性与规范性。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规范报... 报纸刊物不仅有传播信息的功能,还有示范语言的作用。然而目前,报刊文章中的"生造词语"、"误用词语"、"滥用修饰语"等现象较为严重,已经影响到社会用语的纯洁性与规范性。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规范报刊用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 语病 评析
下载PDF
试论《外套》中"小人物"的复仇鬼魂 被引量:3
18
作者 惠继东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5期115-117,共3页
用复仇鬼魂形象启迪"小人物"的觉醒意识,是《外套》人物描写的一大特色。"小人物"巴施马奇金的鬼魂复仇影射了对公理难辩、正义难申的俄国黑暗现实的揭露;蕴含着平民阶层不平则鸣、讨还公道的思想以及反抗压迫申冤... 用复仇鬼魂形象启迪"小人物"的觉醒意识,是《外套》人物描写的一大特色。"小人物"巴施马奇金的鬼魂复仇影射了对公理难辩、正义难申的俄国黑暗现实的揭露;蕴含着平民阶层不平则鸣、讨还公道的思想以及反抗压迫申冤复仇的愿望。不仅如此,通过鬼魂复仇胜利时获得心理平衡情节的描写,体现了对历史转折期"小人物"生存意识的审视,标志着对"小人物"形象社会情结的一种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戈理 《外套》 “小人物” 复仇鬼魂
下载PDF
论晚清文艺期刊与小说繁荣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九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43-48,共6页
通过研究文艺期刊与晚清小说的繁荣的关系,以及对晚清小说的总体考察,发现晚清小说、晚清报刊小说、晚清期刊、晚清文艺期刊四个块面的变化关系:文艺期刊的变化总在最前,其他三块随之出现相似的走势。晚清小说先在期刊上登载,后出单行... 通过研究文艺期刊与晚清小说的繁荣的关系,以及对晚清小说的总体考察,发现晚清小说、晚清报刊小说、晚清期刊、晚清文艺期刊四个块面的变化关系:文艺期刊的变化总在最前,其他三块随之出现相似的走势。晚清小说先在期刊上登载,后出单行本的情况比较普通,特别是《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四大文艺期刊,集中了晚清第一流的代表作;约有1/4以上的小说理论出自文艺期刊,其中名篇的比例更大。文艺期刊有优于其他媒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兼具文学专门性,极大地促进了小说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小说 繁荣关系 文艺期刊
下载PDF
论《哈姆莱特》与《窦娥冤》中的复仇鬼魂 被引量:1
20
作者 惠继东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9-61,共3页
文章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比较了《哈姆莱特》与《窦娥冤》两部悲剧其有共性的一面。都采取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借鬼喻人,借鬼魂复仇,鸣人间不平之事,批判黑暗现实。鬼魂复仇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的治世理想。两部作品... 文章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比较了《哈姆莱特》与《窦娥冤》两部悲剧其有共性的一面。都采取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借鬼喻人,借鬼魂复仇,鸣人间不平之事,批判黑暗现实。鬼魂复仇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的治世理想。两部作品都具有民间文学素材的承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莱特》 《窦娥冤》 莎士比亚 关汉卿 可比性 鬼魂形象 复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