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20例化妆品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嘉昱 柴梓瑜 +7 位作者 尹晓雅 郝雁杰 吴纬宇 白娅琼 孙晗 张荣鑫 金玲 许雪珠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0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为化妆品不良反应防治提供资料。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收集化妆品不良反应患者的资料及化妆品使用信息,820例中男23例,女797例;年龄7~75(32.66±8.09)岁。对其中687例患者行化妆品斑贴试... 目的为化妆品不良反应防治提供资料。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收集化妆品不良反应患者的资料及化妆品使用信息,820例中男23例,女797例;年龄7~75(32.66±8.09)岁。对其中687例患者行化妆品斑贴试验进行分析。结果820例化妆品不良反应患者中女性占97.20%,男性占2.80%。年龄分布以21~40岁中青年最常见,占71.34%。受教育程度以高等教育者最多,占59.69%。职业分布以职员和无业人员最多,分别占28.54%和18.66%。既往有化妆品过敏史占17.28%。化妆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类型以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最常见,占92.70%。共涉及可疑致病化妆品1682种。化妆品原物斑贴试验阳性率42.39%;斑贴试验阳性的化妆品中,保湿类、抗皱类、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1.59%、15.09%、12.68%。结论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是最常见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类型。行可疑致病化妆品原物斑贴试验对化妆品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斑贴试验 不良反应 敏感性皮肤
原文传递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对玫瑰痤疮皮肤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安全性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陆敏 孙淑娟 李向花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凝胶对玫瑰痤疮皮肤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安全性分析。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一共纳入了128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凝胶对玫瑰痤疮皮肤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安全性分析。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一共纳入了128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5)和对照组(n=63)。两组患者均接受硫酸羟氯喹(HCQ)治疗,0.2克/次,2 次/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局部应用rbFGF凝胶治疗(300IU/cm^(2)),8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凝胶载体。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8周、停药4周时对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等客观体征及潮红、干燥、灼热、瘙痒等主观症状进行评分,并且测定治疗前后的经皮水分丢失值、角质层含水量及表皮皮脂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8周及停药4周时的客观体征和主观症状评分分别为2.06±0.51,1.35±0.55和1.00±0.45,较对照组的2.43±0.57,2.17±0.53和1.93±0.45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经治疗后的表皮皮脂含量及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升高,经皮水分丢失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及停药4周时,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6.63%vs.28.84%,85.11% vs.40.81%,96.56% vs.55.82%),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rbFGF凝胶对于玫瑰痤疮皮肤损伤的修复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临床疗效 修复作用 安全性
下载PDF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前纵隔肿瘤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雄 刘霞 +3 位作者 马生茂 李有金 陈永祥 牛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48-50,54,共4页
目的:分析经剑突肋缘下入路、胸腔镜侧胸入路及纵劈胸骨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收集三种手术方式的前纵隔肿瘤患者共48例,并分为三组,其中剑突肋缘下15例;胸腔镜侧胸入路18例;纵劈胸骨15例。比较... 目的:分析经剑突肋缘下入路、胸腔镜侧胸入路及纵劈胸骨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收集三种手术方式的前纵隔肿瘤患者共48例,并分为三组,其中剑突肋缘下15例;胸腔镜侧胸入路18例;纵劈胸骨15例。比较分析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的引流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1 d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经剑突肋缘下组手术时间及术后1 d疼痛评分比其他两组显著缩短(P<0.05);胸腔镜侧胸入路组与纵劈胸骨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剑突肋缘下入路与胸腔镜侧胸入路相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均少于纵劈胸骨组(P<0.05);胸腔镜侧胸入路组术后1 d疼痛评分、术后总的胸引流量及胸引管留置时间低于纵劈胸骨组(P<0.05)。结论:胸腔镜侧胸入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特点.而经剑突肋缘下入路,除以上特点外,术后无需放置引流管,且在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方面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前纵隔肿瘤 剑突肋缘下 胸腔镜侧胸入路 劈开胸骨术
下载PDF
肺癌、上腔静脉血栓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误诊为血管性水肿2例
4
作者 房黎亚 于晓静 李兆凤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分析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误诊的原因,并探讨皮肤科面部水肿患者的诊疗思路。方法对2例误诊为血管性水肿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描述分析。结果1例以眼睑、面颈部水肿性红斑伴咳嗽、咳痰为临床表现,抗过敏治疗无效,胸... 目的分析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误诊的原因,并探讨皮肤科面部水肿患者的诊疗思路。方法对2例误诊为血管性水肿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描述分析。结果1例以眼睑、面颈部水肿性红斑伴咳嗽、咳痰为临床表现,抗过敏治疗无效,胸部增强CT示右肺门中央型肿瘤,胸腔积液病理示小细胞肺癌,化疗后未再出现面颈部水肿;另1例表现为头面颈、胸背部肿痛,有“脑梗死”家族史,激素等抗炎治疗有效,停药后肿痛加重,颈部增强CT示左侧颈静脉、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半年后行介入手术,术后头面颈部水肿及胸前静脉曲张完全消退。结论皮肤科首诊此类疾病,因临床思维局限性容易误诊,临床诊疗过程应该开拓思路,必要时行多学科会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静脉血栓形成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血管性水肿
下载PDF
皮肤血管肉瘤24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艳萍 刘亚乐 +1 位作者 刘白 朱龙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7-921,共5页
目的 分析皮肤血管肉瘤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的特征,探讨肿瘤大小、病理侵及深度及治疗方案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病院行病理确诊为皮肤血管肉瘤的24例患者,对其... 目的 分析皮肤血管肉瘤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的特征,探讨肿瘤大小、病理侵及深度及治疗方案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病院行病理确诊为皮肤血管肉瘤的24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皮肤血管肉瘤患病平均年龄74岁(61~85岁),男女比为3∶1,皮损主要位于头面部(85.71%),亦可见于躯干(9.52%)及四肢(4.77%),位于躯干、四肢者主要见于恶性肿瘤放射术后或淋巴水肿的患者。皮损主要表现为瘀斑、血疱(57.15%)、结节(14.28%)、溃疡(28.57%)等。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位于真皮内界限不清的肿瘤细胞团块,其内见大小不等的分化不成熟的血管,部分呈裂隙样,裂隙间可见红细胞,有时分化较差的肿瘤细胞呈梭形,可见明显细胞异型性及病理性核分裂象。部分患者肿瘤团块较深,侵及皮下脂肪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31肿瘤细胞阳性,CD34部分患者肿瘤细胞阳性,Ki67肿瘤细胞阳性率各异。本病整体预后不良,24例患者在随访时17例死亡,4例存活(7~32个月),3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死亡患者在确诊后平均生存期12.9个月。1例在确诊后采用手术治疗,1例采用化疗,10例采用手术联合放疗,2例采用手术联合免疫治疗,1例行免疫治疗,6例行姑息治疗。结论 皮肤血管肉瘤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肿瘤直径大、有破溃是预后不良的临床特征;肿瘤浸润深达皮下脂肪层是预后不良的病理特征。早发现、早期手术联合放疗可一定程度提高患者生存率,针对放化疗不能耐受的患者生物靶向治疗或可以作为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肉瘤 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 治疗及预后
下载PDF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11例中重度特应性皮炎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杨艳萍 蒲小霞 +3 位作者 侯晶梅 郭静 杨景煜 杨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6-269,共4页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1]。本病患者往往有多种免疫学异常,其中Th2的活化为重要特征^([1])。白细胞介素(IL)-4、IL-13、IL-17、IL-31等多种细胞参与了AD的病理和生理进程^([2]),其中IL-4和...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1]。本病患者往往有多种免疫学异常,其中Th2的活化为重要特征^([1])。白细胞介素(IL)-4、IL-13、IL-17、IL-31等多种细胞参与了AD的病理和生理进程^([2]),其中IL-4和IL-13被认为在AD中发挥多种重要作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中重度 度普利尤单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复合酸治疗中度痤疮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向花 郭静 +1 位作者 杨璐 刘霞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第5期645-648,共4页
目的观察复合酸治疗中度痤疮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门诊就诊顺序将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中度痤疮患者74例,分为治疗组(n=43)、对照组(n=31)。治疗组给予复合酸治疗,对照组给予果酸治疗。两组患者总疗程均为12周,每2周给予1次... 目的观察复合酸治疗中度痤疮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门诊就诊顺序将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中度痤疮患者74例,分为治疗组(n=43)、对照组(n=31)。治疗组给予复合酸治疗,对照组给予果酸治疗。两组患者总疗程均为12周,每2周给予1次治疗,每4周观察、记录皮损1次。对比每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8周、12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酸治疗中度痤疮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复合酸 果酸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嗜中性小汗腺炎1例
8
作者 杨怡 郭睿 +3 位作者 齐婧 张晓宁 柏佳 李承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30-731,共2页
患者女,31岁。左足底反复发作红斑、丘疹伴疼痛5年,于2019年10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皮肤科。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足底出现近10枚黄豆大红色斑丘疹,伴轻度疼痛,散在分布的斑丘疹逐渐融合形成肿胀性斑片,斑片中央压痛明显... 患者女,31岁。左足底反复发作红斑、丘疹伴疼痛5年,于2019年10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皮肤科。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足底出现近10枚黄豆大红色斑丘疹,伴轻度疼痛,散在分布的斑丘疹逐渐融合形成肿胀性斑片,斑片中央压痛明显,遇热加重,大约每半年复发一次,每次发作前均无特殊诱因,平均7~10d可自行消退,消退后原皮损处出现表皮剥脱。2015年复发时出现发热,体温38.5℃,外院疑诊丹毒,给予抗生素(具体不详)治疗1周,自觉无明显疗效,随后自愈。既往史及家族史: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汗腺炎 嗜中性
下载PDF
先天性唇腭裂患儿鼻畸形二次矫正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远期外观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15期2904-2906,共3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唇腭裂患儿实施鼻畸形二次矫正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远期外观。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6年7月在该院采用唇裂修复手术方案治疗的先天性唇腭裂患儿(年龄4个月~3岁)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儿唇裂修复术后继发鼻畸形,并... 目的分析先天性唇腭裂患儿实施鼻畸形二次矫正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远期外观。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6年7月在该院采用唇裂修复手术方案治疗的先天性唇腭裂患儿(年龄4个月~3岁)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儿唇裂修复术后继发鼻畸形,并接受鼻畸形二次矫正术,纳入二次矫正组;其余26例患儿纳入一次修复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随访3年,评价患儿远期外观修复情况,调查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二次矫正组患儿手术治疗优良率高于一次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矫正组患儿鼻畸形矫正后,鼻孔宽度、鼻孔高度、鼻翼长度、鼻底长度、鼻偏曲度、鼻翼唇峰距、鼻翼口角距及鼻尖偏移度与一次修复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各指标非对称率低于一次修复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年,二次矫正组患儿鼻外形评分、美观度评分均高于一次修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家属对整复效果总体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唇腭裂患儿实施唇裂修复术及鼻畸形二次矫正术可有效提高整复效果,改善鼻外形和美观度、提高对称性,远期鼻外观评价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唇腭裂 唇裂修复术 鼻畸形二次矫正术 临床疗效 鼻外观
原文传递
低能量激光联合非那雄胺治疗雄激素型脱发的皮肤镜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丁黎 张艺林 +2 位作者 郝雁杰 刘霞 郭静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74-375,共2页
目的研究低能量激光联合非那雄胺治疗雄激素型脱发在皮肤镜下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8例雄激素型脱发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非那雄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联合低能量激光治疗。分... 目的研究低能量激光联合非那雄胺治疗雄激素型脱发在皮肤镜下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8例雄激素型脱发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非那雄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联合低能量激光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皮肤镜检查,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毛发密度情况,观察治疗前后皮肤镜征像,包括>20%的毛发直径变细、褐色毛周征、白色毛周征、黄点征、白点征、头皮色素沉着及鳞屑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毛发密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毛发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20%的毛发直径变细、褐色毛周征、白色毛周征、黄点征、白点征、头皮色素沉着及鳞屑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能量激光联合非那雄胺治疗雄激素型脱发疗效肯定,在皮肤镜下观察相关症状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型脱发 低能量激光 非那雄胺 皮肤镜
下载PDF
皮肤黑素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VEGF-IL-6-STAT3信号交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景煜 顾珈榕 +5 位作者 郭静 杨瑞 王文成 李云凤 徐平 顾金海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4-299,共6页
目的研究皮肤黑素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VEGF-IL-6-STAT3信号交互作用机制。方法将血管内皮细胞EC-304分成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在含VEGF165(50μg/L)的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培养;A375共培养组,与黑素瘤细胞A375... 目的研究皮肤黑素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VEGF-IL-6-STAT3信号交互作用机制。方法将血管内皮细胞EC-304分成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在含VEGF165(50μg/L)的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培养;A375共培养组,与黑素瘤细胞A375共培养。24 h、48 h、72 h后收集培养液,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泌量。将A375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常规培养;A375+EC-304组,与EC-304共培养;A375+EC-304+IL-6组:与EC-304细胞在含STAT3通路激动剂IL-6(50μg/L)的DMEM中共培养;A375+EC-304+JSI-124组:与EC-304在含STAT3通路抑制剂JSI-124(1μmol/L)的DMEM中共培养。分别在24 h、48 h、72 h后收集细胞,用Western印迹、CCK-8、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细胞增殖活性及侵袭活性。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EGF组、A375共培养组EC-304培养基中IL-6分泌量均升高(F_(VEGF)=29.63,P<0.001;F_(A375)=11.09,P=0.020)。与对照组比较,A375+EC-304组A375细胞p-STAT3蛋白表达升高(P<0.001),细胞活性增强(P<0.001),侵袭细胞数从(86.13±7.24)个增加到(152.66±16.04)个(t=4.43,P<0.001);与A375+EC-304组比较,A375+EC-304+IL-6组细胞p-STAT3蛋白表达升高(P<0.001),细胞活性增强(P<0.001),侵袭细胞数量增加至(187.34±14.38)个(t=2.17,P<0.001);与A375+EC-304组比较,A375+EC-304+JSI-124组细胞的p-STAT3蛋白表达降低(P<0.001),细胞活性减弱(P<0.001),侵袭细胞数减少至(124.92±8.72)个(t=-1.86,P<0.001)。结论皮肤黑素瘤A375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存在VEGF-IL-6-STAT3信号交互作用机制,这种机制可促进A375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实验性 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6 STAT3转录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复合酸联合夫西地酸软膏治疗轻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蒲小霞 李云凤 +2 位作者 刘明明 杨艳萍 郭静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第5期687-688,共2页
目的比较复合酸与复合酸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轻中度痤疮的疗效。方法选取某医院皮肤科门诊2019年至2020年诊断轻中度痤疮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选用复合酸治疗,试验组选用复合酸联合夫西地酸乳膏外用治疗。... 目的比较复合酸与复合酸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轻中度痤疮的疗效。方法选取某医院皮肤科门诊2019年至2020年诊断轻中度痤疮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选用复合酸治疗,试验组选用复合酸联合夫西地酸乳膏外用治疗。观察治疗第4周、8周、12周患者痤疮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第4周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第8周及第12周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酸联合夫西地酸乳膏外用治疗轻中度痤疮的疗效优于单用复合酸,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复合酸 夫西地酸乳膏
下载PDF
VDR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回汉族白癜风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睿 郝雁杰 +2 位作者 汪京峡 刘霞 杨文斌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12期2223-2226,共4页
目的研究VDR基因FokI、BsmI位点与宁夏地区回汉族白癜风患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进行了宁夏回汉族白癜风患者的VDR基因FokI、BsmI位点频率分布的检测。结果 FokI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宁夏回汉族白癜... 目的研究VDR基因FokI、BsmI位点与宁夏地区回汉族白癜风患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进行了宁夏回汉族白癜风患者的VDR基因FokI、BsmI位点频率分布的检测。结果 FokI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宁夏回汉族白癜风患者和对照组中均无统计学意义。BsmI位点Bb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在宁夏回族白癜风组和回族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为0.033);而且Bb基因型的频率在宁夏白癜风患者组和对照组组中也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36)。结论 VDR基因BsmI(rs:1544410)位点可能是宁夏地区尤其是回族人群中白癜风发病的保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R 基因多态性 白癜风
下载PDF
多糖蛋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波 郭睿 +6 位作者 曹馨元 刘霞 马瑞娟 丁黎 郝雁杰 徐平 黄文华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75-176,共2页
目的观察多糖蛋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更昔洛韦胶囊,观察组则在口服抗病毒药物的基础上联合多糖蛋白片,治疗周期均为1周,评价治疗效果及... 目的观察多糖蛋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更昔洛韦胶囊,观察组则在口服抗病毒药物的基础上联合多糖蛋白片,治疗周期均为1周,评价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增高对照组的84%(P<0.05);观察组VAS评分疼痛评分为(2.04±0.6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9±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糖蛋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多糖蛋白 更昔洛韦
下载PDF
天疱疮118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晶梅 郭静 +6 位作者 蒲小霞 杨瑞 杨景煜 郝雁杰 孙嘉昱 王文成 徐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天疱疮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2007年1月-2016年8月收集的118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轻症患者需要的激素控制量为(0.90±0.42) mg/(kg·d),中症患者需要的激素控制量为(1.16±0.40... 目的探讨天疱疮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2007年1月-2016年8月收集的118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轻症患者需要的激素控制量为(0.90±0.42) mg/(kg·d),中症患者需要的激素控制量为(1.16±0.40) mg/(kg·d),重症患者需要的激素控制量为(1.24±0.60)mg/(kg·d)。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天疱疮好发于中年人,其严重程度决定激素的用量及预后。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天疱疮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奇正青鹏膏联合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伟 程默 郭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奇正青鹏膏联合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笔者医院接诊的7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4),对照组使用点阵激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奇正青鹏膏联合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笔者医院接诊的7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4),对照组使用点阵激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奇正青鹏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瘢痕厚度、改良温哥华烧伤瘢痕评分(VSS)、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瘢痕厚度、V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瘢痕厚度、VSS评分均显著性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瘢痕厚度、V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显著性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P<0.05)。结论:增生性瘢痕采用奇正青鹏膏联合点阵激光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正青鹏膏 点阵激光 增生性瘢痕 疗效 心理情况
下载PDF
70例疥疮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师瑞艳 李晓霞 +1 位作者 刘凤珍 贾惠临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5期617-618,共2页
目的探讨疥疮误诊的原因。方法对70例疥疮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由非皮肤专业医生诊治的最多(占78.57%);(2)初诊前患者或其家属自行给予皮质类固醇霜有12例(占17.14%);(3)初诊时均未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4)误诊... 目的探讨疥疮误诊的原因。方法对70例疥疮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由非皮肤专业医生诊治的最多(占78.57%);(2)初诊前患者或其家属自行给予皮质类固醇霜有12例(占17.14%);(3)初诊时均未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4)误诊率最高的为婴儿43例(占61.43%),其中婴幼儿湿疹的发病率最高,为36例(占51.43%)。结论疥疮误诊原因是多方面的,提高医生对疥疮病的诊治水平,增强公众对皮肤病的就医意识,避免自行用药,可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疥疮 误诊 皮肤病
下载PDF
红蓝光和强脉冲光联合治疗痤疮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向花 孙嘉昱 +1 位作者 刘霞 郭静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第6期864-865,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红蓝光和强脉冲光联合治疗痤疮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某医院收治的148例痤疮患者。随机抽取进行分组,研究组74例,用红蓝光和强脉冲光联合治疗;对照组74例,用强脉冲光治疗。比较两组的皮损减退程度以及色素沉着程... 目的观察分析红蓝光和强脉冲光联合治疗痤疮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某医院收治的148例痤疮患者。随机抽取进行分组,研究组74例,用红蓝光和强脉冲光联合治疗;对照组74例,用强脉冲光治疗。比较两组的皮损减退程度以及色素沉着程度。结果研究组的皮损减退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色素沉着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痤疮用红蓝光和强脉冲光联合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因此对痤疮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红蓝光 强脉冲光 联合治疗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胃癌皮肤转移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静 张伟 徐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3-234,共2页
患者男,33岁。因右侧躯干肿胀、硬化3个月于2009年1月6日收住我院。患者3个月前劳动后感右上肢疼痛不适,按“肌肉拉伤”对症治疗效果不佳,1周后右上臂皮肤肿胀,
关键词 胃癌 皮肤转移
下载PDF
血清TNF-α、HMGB1与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疼痛程度的相关性初步探讨
20
作者 郭睿 马瑞娟 +8 位作者 郝雁杰 刘霞 朱金燕 刘雅妮 孙嘉煜 李向花 丁黎 徐平 张金金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4-17,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蛋白(HMGB1)与急性期带状疱疹及2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疼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25例,2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2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患者血清... 目的探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蛋白(HMGB1)与急性期带状疱疹及2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疼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25例,2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2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患者血清中TNF-α、HMGB1的水平。结果急性期带状疱疹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组TNF-α浓度分别为(12.03±5.6)pg/mL、(13.62±2.23)pg/mL,高于对照组的(6.08±1.40)pg/mL,且2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组TNF-α浓度高于急性期带状疱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组HMGB1浓度(16.12±2.22)ng/mL高于急性期带状疱疹组(7.80±2.24)ng/mL和健康对照组(6.87±2.15)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带状疱疹及2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重度组TNF-α浓度分别为(13.37±1.16)、(19.84±1.39)pg/mL,高于轻中度组(9.61±2.87)、(18.18±2.08)pg/mL(P<0.05);急性期带状疱疹及2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轻中度组与重度组间HMGB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带状疱疹组及2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组中疼痛VAS评分与血清TNF-α浓度有一定相关性(r=0.652及0.569,P<0.05),与HMGB1无相关性(r=0.114及0.366,P>0.05)。结论TNF-α可能在急性期带状疱疹及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HMGB1可能与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的患者的疼痛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高迁移率蛋白 糖尿病 带状疱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