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6
1
作者 胡坤 刘辉辉 张晓武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观察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采用简式... 目的:观察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10 m最大步行速度、改良Barthel指数(MBI)、胫骨前肌表面肌电积分(iEMG)进行结局指标评价。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BBS、FMA、MBI和iEM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0),治疗后干预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治疗后干预组FAC步行功能分级3级及以上者所占比例、10 m最大步行速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偏瘫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醒脑开窍针刺疗法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汪稳 奚文举 +1 位作者 楼慧 程欣雨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醒脑开窍针刺法疗法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该院接诊的2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醒脑开窍针刺法疗法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该院接诊的2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使用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均持续治疗3周。治疗后,比较两组西医、中医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西医、中医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95/100)和96.00%(96/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86/100)和84.00%(8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VFSS评分、SWAL-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醒脑开窍针刺法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并发包裹性胸腔积液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俊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359-1360,1362,共3页
目的观察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并发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宁国市人民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结核性胸膜炎并发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 目的观察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并发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宁国市人民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结核性胸膜炎并发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B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尿激酶胸腔注射,A组注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引流总量、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治疗7 d后的胸水细胞因子(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表达水平,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FEV1/FVC],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有效率为92.5%(37/40),高于A组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引流总量高于A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A组和B组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A组和B组FVC、FEV1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FEV1/FVC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1/40)和5.0%(2/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并发包裹性胸腔积液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恢复,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包裹性胸腔积液 尿激酶
下载PDF
赤芍总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 被引量:18
4
作者 何延龙 周端 董六一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9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赤芍总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1在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与药理学教研室完成。健康Wistar大鼠10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赤芍总苷... 目的:观察赤芍总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1在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与药理学教研室完成。健康Wistar大鼠10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赤芍总苷3mg/kg组,赤芍总苷6mg/kg组,阳性药物组(灌胃灯盏花素),每组20只。赤芍总苷3mg/kg组、赤芍总苷6mg/kg组和阳性药物组分别灌胃相应的药物,给药容积为5mL/kg体质量,1次/d,连续6d。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分别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2h再灌注24h后赤芍总苷对大鼠脑组织梗死面积(梗死百分比=梗死灶质量/右侧大脑半球质量×100%)、丙二醛含量及乳酸脱氢酶活性、Na+-K+-AT-Pase与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实验大鼠10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大鼠脑组织梗死面积百分比:赤芍总苷3mg/kg组、赤芍总苷6mg/kg组、阳性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均减少[模型组(27.4±3.3)%,赤芍总苷3mg/kg组(23.3±3.6)%,赤芍总苷6mg/kg组(18.2±5.3)%,阳性药物组(19.3±4.1)%,P<0.05~0.01]。②实验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和乳酸脱氢酶含量: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丙二醛含量升高,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赤芍总苷3mg/kg组、赤芍总苷6mg/kg组、阳性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可降低脑组织中的丙二醛含量,增高脑组织中乳酸脱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假手术组(2.11±0.32)μmol/g,模型组(7.43±1.24)μmol/g,赤芍总苷3mg/kg组(3.14±0.77)μmol/g,赤芍总苷6mg/kg组(2.54±1.08)μmol/g,阳性药物组(2.86±0.83)μmol/g;乳酸脱氢酶活性:假手术组(55.84±3.50)μkat/g,模型组(20.50±2.17)μkat/g,赤芍总苷3mg/kg组(28.01±5.83)μkat/g,赤芍总苷6mg/kg组(44.34±4.50)μkat/g,阳性药物组(34.01±5.17)μkat/g,P<0.05~0.01]。③实验大鼠脑组织中Na+-K+-ATPase与Ca2+-ATPase活性: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均降低,赤芍总苷3mg/kg组、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赤芍 再灌注损伤 腺苷三磷酸酶
下载PDF
采用MSCT征象诊断不同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的可行性 被引量:17
5
作者 潘银梅 洪志友 +2 位作者 汪保平 江河利 姚孝应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分析MSCT征象诊断不同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18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MSCT检查。对18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MSCT征象诊断不同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18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MSCT检查。对18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类型阑尾炎的CT征象;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基准,计算MSCT诊断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准确率。结果MSCT对单纯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为100%,化脓性阑尾炎为98.06%,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P>0.05);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在阑尾周围渗出情况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均存在阑尾周围渗出情况,但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渗出情况明显高于单纯性阑尾炎。三者在阑尾粪石、盲肠壁增厚、回盲部淋巴结增大、肠淤张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无回盲部淋巴结增大情况。结论MSCT可为急性阑尾炎诊断提供全面参考依据,MSCT征象中有无阑尾周围渗出对不同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鉴别有较大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CT征象 不同急性阑尾炎 病理类型 可行性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TI-RADS分级联合超声弹性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成昊 黄超 夏剑美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1304-1309,共6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 ADS)分级联合超声弹性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21年4月宁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 ADS)分级联合超声弹性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21年4月宁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TI-RADS分级、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及二者联合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效能,并进一步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102例患者共有甲状腺结节186个,其中恶性结节115个,良性结节71个。恶性组与良性组TI-RADS分级、SWE参数Ratio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RADS分级、SWE、二者联合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94、0.887、0.919,二者联合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高于SWE和TI-R ADS分级(P<0.05),SWE诊断价值高于TI-RADS分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TI-RADS分级与SWE联合可能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RADS分级 超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癌 甲状腺结节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浅表及深部乳腺良性结节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 被引量:7
7
作者 夏剑美 王成昊 +2 位作者 明天 何芳芳 刘仕红 《转化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浅表及深部乳腺良性结节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11月收治乳腺良性结节13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结节距表皮深度<10 mm行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患者记为表浅旋切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浅表及深部乳腺良性结节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11月收治乳腺良性结节13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结节距表皮深度<10 mm行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患者记为表浅旋切组(n=47),结节距表皮深度≥10 mm行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患者记为深部旋切组(n=47),采用传统手术切除患者记为传统手术组(n=44)。比较3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浅表旋切组及深部旋切组结节最大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和切除组织质量少于传统手术组,术后24和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传统手术组(P<0.01)。浅表旋切组切除组织质量少于深部旋切组,术后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深部旋切组(P<0.05)。浅表旋切组及深部旋切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浅表旋切组与深部旋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手术相关指标明显好于传统手术,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与浅表结节旋切比较,深部结节旋切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组织损伤及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结节 良性 微创旋切术 传统手术 超声检查 乳房 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孕妇血清IgG型抗A(B)抗体效价联合新生儿网织红细胞水平在新生儿溶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黄进 吴海燕 汪光斌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IgG型抗A(B)抗体效价联合新生儿网织红细胞水平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HD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行全程产检的O型血孕妇270例,分析不同产次、年龄、IgG型抗A(B)抗体效价等孕妇的HDN发生差异,同...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IgG型抗A(B)抗体效价联合新生儿网织红细胞水平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HD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行全程产检的O型血孕妇270例,分析不同产次、年龄、IgG型抗A(B)抗体效价等孕妇的HDN发生差异,同时分析HDN和非HDN新生儿网织红细胞水平差异。结果本研究确诊HDN 22例(8.15%)。HDN组网织红细胞水平高于非HDN组(P<0.01)。IgG型抗A(B)抗体效价阴性孕妇HDN发生率低于IgG型抗A(B)抗体效价阳性孕妇(P<0.05)。经产妇IgG型抗A(B)抗体阳性率高于初产妇(P<0.05)。年龄≥30岁孕妇IgG型抗A(B)抗体阳性率高于年龄<30岁孕妇(P<0.01)。IgG型抗A(B)抗体效价联合网织红细胞水平预测HD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大于二者单独预测(P<0.05),其预测HDN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00%和96.00%。结论IgG型抗A(B)抗体效价联合新生儿网织红细胞水平检测有助于预测HDN的发生,同时IgG型抗A(B)抗体效价与孕妇年龄、产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红细胞增多症 胎儿 孕妇 IgG型抗A(B)抗体效价 网织红细胞 产次
下载PDF
咽三针点按联合摄食-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9
作者 刘辉辉 吴祥俊 +2 位作者 熊成 程卓 张晓武 《四川中医》 2024年第7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究咽三针点按联合摄食-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26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3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摄食-吞咽训练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咽三针点按联... 目的:探究咽三针点按联合摄食-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26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3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摄食-吞咽训练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咽三针点按联合摄食-吞咽训练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证候积分,吞咽功能,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指标,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分布情况、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ALB,Hb,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咽三针点按联合摄食-吞咽训练应用于PSD患者康复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增加舌骨喉复合体的运动范围,提升其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三针 点按 摄食-吞咽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胃腺癌及瘤周组织浆膜浸润评估中的应用
10
作者 储慧英 刘骏 潘银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1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腺癌及瘤周组织浆膜浸润评估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98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MSCT扫描,胃腺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获取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腺癌及瘤周组织浆膜浸润评估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98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MSCT扫描,胃腺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获取病理报告,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判断MSCT在胃腺癌诊断及瘤周组织浆膜浸润评估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98例胃腺癌患者中,MSCT成功识别出93例,5例未能识别,对照组50例健康志愿者中,MSCT成功排除48例,误诊2例,MSCT诊断胃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90%、96.00%、95.27%,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90;MSCT识别瘤周组织浆膜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7.50%、90.00%、88.78%,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8,均高于术中诊断;MSCT识别浅层浆膜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3.33%、88.37%、86.21%,识别深层浆膜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00%、100.00%、94.12%,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5、0.87,均高于术中诊断。结论MSCT在胃腺癌及瘤周组织浆膜浸润评估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多层螺旋CT 浆膜浸润 影像学诊断 病理对照
下载PDF
不同剂量的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输尿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江河利 徐春生 +1 位作者 徐江 陈峰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在输尿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确诊的91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接受低剂量和常规剂量MSCTU诊断,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对低剂量和常规剂量MSCTU诊断输尿管...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在输尿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确诊的91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接受低剂量和常规剂量MSCTU诊断,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对低剂量和常规剂量MSCTU诊断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并分析低剂量和常规剂量MSCTU的图像质量和扫描参数。结果:低剂量MSCTU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准确率、灵敏度和漏诊率分别为95.60%(87/91)、95.60%(87/91)和4.40%(4/91),常规剂量MSCTU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准确率、灵敏度和漏诊率分别为97.82%(89/91)、97.82%(89/91)和2.20%(2/9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9、0.689、0.689,P=0.406、0.406、0.406,P>0.05);低剂量和常规剂量MSCTU诊断输尿管结石图像质量的优良率分别为87.91%(80/91)和93.41%(85/9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2,P=0.203,P>0.05);低剂量MSCTU扫描的CT剂量指数、CT辐射剂量和剂量长度乘积[(34.38±6.18)mGy、(20.46±4.87)mGy和(42.34±8.92)mGy·cm]均小于常规剂量MSCTU扫描[(39.65±7.69)mGy、(29.68±5.24)mGy和(75.39±10.26)mGy·cm],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96、12.295、23.190,P=0.000、0.000、0.000,P<0.05)。结论: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应用低剂量MSCTU的临床价值良好,诊断效能和图像质量良好,且可有效减轻CT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 诊断效能 图像质量
下载PDF
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股沟斜疝和股疝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成昊 赵强 +1 位作者 潘吉祥 陈震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2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股沟斜疝和股疝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宁国市人民医院接受术前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受试者手术检查结果、高频超声、彩色...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股沟斜疝和股疝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宁国市人民医院接受术前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受试者手术检查结果、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两者联合检查结果,对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经手术探查,103例受试者中,腹股沟斜疝85例、股疝18例;单独检测时,高频超声对斜疝和股疝的准确度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测准确度高于单独检测;在单独检测时,高频超声检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最高。联合检测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高频超声成像在区分股疝和腹股沟疝方面具有良好准确度,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通过显示血流信号等优势为手术方案提供选择依据,两者联合可提供更直观准确的术前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股疝 彩色多普勒超声 高频超声
原文传递
胆囊切除相关性胆道损伤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金满 潘文 +1 位作者 许先军 黄席金 《肝胆外科杂志》 2013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导致的胆道损伤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十年来开展开腹胆囊切除术573例(包括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86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374例共出现9例胆管损伤的分型及处置方案。结果术中发现胆管损伤7例一期修复,...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导致的胆道损伤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十年来开展开腹胆囊切除术573例(包括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86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374例共出现9例胆管损伤的分型及处置方案。结果术中发现胆管损伤7例一期修复,并T管支撑引流,术后随访预后良好。疑似胆管损伤术后胆漏2例,放置双套管引流后胆漏自行闭合1例,延期胆肠吻合术1例,术后恢复可,无胆道狭窄发生。结论胆囊切除术相关性胆道损伤术中即刻发现即刻修复重建加上合适有效的支撑引流,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损伤 诊断 治疗 并发症 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的超声特征
14
作者 潘吉祥 王成昊 +2 位作者 黄超 朱佳 高谞杰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501-504,512,共5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的超声特征。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宁国市人民医院接受下肢动脉检查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n=45)和对照组(n=5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下肢动...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的超声特征。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宁国市人民医院接受下肢动脉检查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n=45)和对照组(n=5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下肢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内膜形态、存在斑块情况、斑块数量、狭窄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动脉功能指标,包括各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血流内径、血流速度、内膜中层厚度、阻力指数。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比例、体重指数、收缩压、血糖、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糖尿病组下肢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为22.2%(10/4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9%(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内膜形态、存在斑块情况、斑块数量、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糖尿病组患者各动脉的血流内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流速度、内膜中层厚度、阻力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检查可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的形态学进行直观、准确的观察,对血管功能进行详细评估,简便易行,值得在糖尿病患者中推广,从而及时发现早期病变,并给予强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 超声 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在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红卫 钟珊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34-535,共2页
关键词 胰岛素强化治疗 2型糖尿病 门冬胰岛素30 老年 注射液 应用 初诊 短期强化治疗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泡膜细胞瘤诊断应用中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玮 谢益强 周旭妹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8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泡膜细胞瘤(OTs)诊断应用中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医院妇科收治且经病理学确诊为卵泡膜细胞瘤的50例患者,根据检查方法将采用MRI检查的患者纳入MRI检查组(20例),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泡膜细胞瘤(OTs)诊断应用中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医院妇科收治且经病理学确诊为卵泡膜细胞瘤的50例患者,根据检查方法将采用MRI检查的患者纳入MRI检查组(20例),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纳入超声检查组(30例),收集两组的诊断结果数据并进行比较,评估MR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卵泡膜细胞瘤诊断应用中的差异性。结果:MRI组病灶影像诊断中,良性检出率为90%,确诊率为90%;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影像诊断中,良性检出率为93.33%,确诊率为83.33%。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良恶性及确诊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64,t=11.375;P<0.05)。结论:MR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联合应用可能对于临床中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膜细胞瘤(OTs) 磁共振成像(MRI)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下载PDF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明发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疝环充...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则为72.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气 充填式无张力 平片无张力 疝修补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腹股沟疝的分型鉴别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银梅 高谞杰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腹股沟疝的分型鉴别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于宁国市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102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斜疝、直疝、股疝的类型,多层螺旋CT诊断与手术结果对比,多层螺旋C...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腹股沟疝的分型鉴别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于宁国市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102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斜疝、直疝、股疝的类型,多层螺旋CT诊断与手术结果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效能,多层螺旋CT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的诊断符合率,多层螺旋CT检查腹股沟疝的影像学征象。结果102例患者中单纯性斜疝70例,单纯性直疝20例,单纯性股疝5例,左侧复发性腹股沟直疝2例,右侧嵌顿性腹股沟股疝5例。CT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的斜疝占64.71%(66/102),直疝占16.67%(17/102),股疝占6.86%(7/102)。多层螺旋CT诊断斜疝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3%、91.67%、91.67%;直疝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5.00%、85.00%、85.00%;股疝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0.00%、70.00%、70.00%。多层螺旋CT冠状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9.02%,稍高于矢状位的98.04%(P>0.05);冠状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9.02%,明显高于横断位的75.49%(P<0.05);矢状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8.04%,明显高于横断位的75.49%(P<0.05)。102例患者共有疝囊105个,斜疝患者有72个疝囊,直疝患者有23个疝囊,股疝患者有10个疝囊。93.06%(67/72)的斜疝疝囊的腹股沟管内环扩大,直疝及股疝疝囊的腹股沟管内环均正常;斜疝及直疝疝囊均无股三角填塞,股疝疝囊均股三角填塞;斜疝及股疝疝囊均无侧新月征,82.61%(19/23)的直疝疝囊具有侧新月征;斜疝及直疝疝囊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前方,股疝疝囊均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后方;90.28%(65/72)的斜疝疝囊壁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直疝疝囊壁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内侧,股疝疝囊壁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后下方。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有助于腹股沟疝的诊断,与临床对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了解相结合,对腹股沟直疝、斜疝及股疝的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多层螺旋CT 诊断
原文传递
鼻部及鼻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与重建策略
19
作者 汪澍 《医学美容》 2014年第1期1-3,共3页
对于鼻和鼻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所造成的缺损,可以根据创伤所在鼻部不同的部分、缺陷范围大小,以及肿瘤复发的可能性,使用转移皮瓣或植皮等不同方法修复缺损的皮肤。
关键词 缺损 皮瓣修复 植皮
下载PDF
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翔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 探讨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孔镜组(采用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42例)和开窗组(采用后正中入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38例)。... 目的 探讨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孔镜组(采用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42例)和开窗组(采用后正中入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3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JOA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4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孔镜组均短(少)于开窗组(P<0.001)。术后3个月JOA评分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等优点,且能达到同开放手术相同的直接减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