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虑性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沈玲 罗学荣 +5 位作者 韦臻 管冰清 袁秀洪 宁志军 丁军 杨伟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897-899,共3页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与儿童青少年焦虑性障碍的关系,为儿童焦虑性障碍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的方法选出焦虑障碍儿童110人,并从诊断阴性的儿童中随机抽取113人作对照,两组3年...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与儿童青少年焦虑性障碍的关系,为儿童焦虑性障碍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的方法选出焦虑障碍儿童110人,并从诊断阴性的儿童中随机抽取113人作对照,两组3年级以上的儿童分别填写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及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共回收父母养育方式量表197份,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187份。【结果】1)父母养育方式量表中的"父亲惩罚、父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4个因子得分,焦虑性障碍组儿童高于对照组儿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焦虑障碍组与对照组儿童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分量表因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环境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存在一定的影响,暂未发现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对焦虑障碍患儿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性障碍 儿童 父母养育 亲密度 适应性
原文传递
焦虑性障碍儿童行为问题与自我意识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沈玲 罗学荣 +5 位作者 韦臻 管冰清 袁秀洪 宁志军 丁军 杨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焦虑性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与自我意识特点。方法:对湖南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全部研究对象进行DSM-IV临床诊断,最后选出单纯儿童焦虑性障碍组(n1=110人)、正常对照组(n2=113人),入组儿童由父母填写Achenbach... 目的:探讨焦虑性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与自我意识特点。方法:对湖南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全部研究对象进行DSM-IV临床诊断,最后选出单纯儿童焦虑性障碍组(n1=110人)、正常对照组(n2=113人),入组儿童由父母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其本人(三年级及其以上学生)填写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SCS)。结果:①焦虑障碍组的行为问题总分高于对照组,除性问题外其余各因子得分焦虑障碍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社会能力各因子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各分量表得分及总分焦虑障碍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虑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较其行为问题比较多,自我评价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焦虑性障碍 行为问题 自我意识
原文传递
焦虑性障碍儿童情绪问题及教育心理控制源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沈玲 罗学荣 +5 位作者 韦臻 管冰清 袁秀洪 宁志军 丁军 杨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70-972,共3页
目的对单纯焦虑性障碍儿童的情绪问题及父母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进行初步研究,为焦虑性障碍的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9~12月期间确诊的单纯焦虑性障碍儿童110人(焦虑组)及正常儿童113人(对照组)。由儿童本人... 目的对单纯焦虑性障碍儿童的情绪问题及父母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进行初步研究,为焦虑性障碍的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9~12月期间确诊的单纯焦虑性障碍儿童110人(焦虑组)及正常儿童113人(对照组)。由儿童本人填写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以及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最后回收量表197份。结果焦虑组儿童躯体化、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得分、焦虑总分及抑郁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虑组儿童父母的"教育成效"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焦虑性障碍儿童情绪问题突出,焦虑性障碍患儿父母的教育成效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性障碍 情绪问题 教育心理控制源 儿童
原文传递
破坏性行为障碍儿童的行为和情绪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雷音 罗学荣 +5 位作者 韦臻 管冰清 袁秀洪 宁志军 丁军 杨伟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641-643,663,共4页
【目的】了解具有破坏性行为障碍(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DBD)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来自湖南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全部对象进行DSM-IV诊断,其中符合DBD诊断标准的对... 【目的】了解具有破坏性行为障碍(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DBD)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来自湖南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全部对象进行DSM-IV诊断,其中符合DBD诊断标准的对象及对照组由父母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儿童自己填写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最后得到完整资料1 918人(单纯DBD组499人、DBD共病组420人和对照组999人)。【结果】在CBCL各分量表中DBD儿童得分与正常儿童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BD共病组在社交问题、注意问题、违纪问题、性问题、外化问题等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单纯DBD组,而学校情况、社交总分显著低于单纯DBD组。焦虑抑郁量表中只有社交恐怖因子DB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抑郁总分因子,DBD共病组患者与单纯DB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D患儿存在显著的行为和情绪问题,社会能力差;DBD共患组的社交和外化性行为及情绪问题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性行为障碍 情绪 行为问题
原文传递
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家庭功能特点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雷音 罗学荣 +5 位作者 韦臻 管冰清 袁秀洪 宁志军 丁军 杨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11年第2期209-211,214,共4页
目的:了解具有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儿童父母养育方式、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家庭功能的特点。方法:对来自湖南省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全部对象进行DSM-IV诊断,其中符合ODD诊断标准的对象... 目的:了解具有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儿童父母养育方式、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家庭功能的特点。方法:对来自湖南省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全部对象进行DSM-IV诊断,其中符合ODD诊断标准的对象225人及对照组225人由父母填写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儿童自己填写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结果:ODD组在父、母亲惩罚、干涉、偏爱、拒绝及父亲过度保护等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教育成效、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ODD组家庭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和理想适应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ODD患者的父母存在不良的养育方式,心理控制源外控性较强,家庭亲密度低、适应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立违抗性障碍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 养育方式
原文传递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同亚型男性患儿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与养育方式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丁军 罗学荣 +5 位作者 韦臻 叶海森 袁秀洪 管冰清 宁志军 杨伟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与养育方式特点。方法对湖南省9495名儿童及其家长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部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ADHD诊断标准的患儿采... 目的了解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与养育方式特点。方法对湖南省9495名儿童及其家长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部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ADHD诊断标准的患儿采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注意缺陷型40例,多动冲动型52例,混合型39例;对照组58例)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注意缺陷型48例,多动冲动型42例,混合型56例;对照组6例)进行调查。结果(1)ADHD3个亚型的现实亲密度、亲密满意度、适应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检验,P均〉0.05);理想亲密度、现实适应性和理想适应性各分项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事后(Post Hoc)检验,P均〈0.05],尤以多动冲动型更为明显。(2)ADHD 3个亚型父亲情感温暖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均〈0.05);注意缺陷型父亲惩罚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0.011);ADHD3个亚型母亲惩罚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均〈0.05);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母亲情感温暖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均〈0.05)。结论ADHD男性患儿不同亚型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和养育方式特点不尽一致,应针对性地进行家庭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家庭关系 适应 心理学 儿童抚养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7
作者 袁春梅 廖秋莲 +2 位作者 李晓玲 欧阳细 朱容佐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5期67-68,共2页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无抽搐电休...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予以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含义(P>0.05),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35%>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98%<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1,P<0.05)。结论: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奥氮平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状况的探讨
8
作者 李晔 杨伟 +1 位作者 刘晓琴 李晓玲 《中国民康医学》 2014年第15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理论以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与医务工作者所组成的正常对照组在心理理论各指标上的差异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应用解释性心理理论、错误信念、以... 目的:探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理论以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与医务工作者所组成的正常对照组在心理理论各指标上的差异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应用解释性心理理论、错误信念、以及失言任务分别对对照组、观察组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理理论进行评估,记录相关的评估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解释性心理理论、错误信念、以及失言任务对应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而言,其心理理论评估结果明显低于健康正常人。主要的诱发因素包括精神症状、损伤部位这两个方面。提示临床对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对个体性心理理论能力的评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精神障碍 心理理论 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