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延胡索质量评价及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37
1
作者 张铁军 许浚 +3 位作者 韩彦琪 张洪兵 龚苏晓 刘昌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58-1467,共10页
基于提出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确定标准及研究模式,以延胡索为范例进行示范性研究,通过对延胡索化学物质组辨识明确化学物质基础;通过延胡索化学成分生源途径及成分特异性分析明确其化学成分的来源及特异性;通过药效、药性及... 基于提出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确定标准及研究模式,以延胡索为范例进行示范性研究,通过对延胡索化学物质组辨识明确化学物质基础;通过延胡索化学成分生源途径及成分特异性分析明确其化学成分的来源及特异性;通过药效、药性及药动学研究及其物质基础的相关性分析,明确其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并综合研究结果,确定质量标志物。最后以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甲素、黄连碱、巴马汀、去氢延胡索甲素、D-四氢药根碱及原阿片碱7个生物碱为质量标志物,建立了延胡索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及指纹图谱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质量标志物 生源途径 特异性 药效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中药甘味的药性表达及在临证配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2
2
作者 张静雅 曹煌 +4 位作者 龚苏晓 许浚 韩彦琪 张铁军 刘昌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3-539,共7页
对中药五味中甘味的中医药内涵、甘味药的基原、甘味药在四气、归经等药性理论的分布特征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对甘味味觉受体、味觉表达及物质基础研究进行阐述。最后,概述甘味药物配伍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为甘味药性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 对中药五味中甘味的中医药内涵、甘味药的基原、甘味药在四气、归经等药性理论的分布特征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对甘味味觉受体、味觉表达及物质基础研究进行阐述。最后,概述甘味药物配伍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为甘味药性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味药 药性理论 味觉受体 味觉表征 物质基础 临床配伍
原文传递
中药苦味药性表达及在临证配伍中的应用 被引量:113
3
作者 张静雅 曹煌 +4 位作者 许浚 韩彦琪 龚苏晓 张铁军 刘昌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7-193,共7页
对中药五味中苦味的中医药内涵,苦味药的来源及药用部位,苦味与四气、归经等药性理论及化学成分间的关系进行归纳与总结。并阐述电子舌等现代仿生技术在苦味表征中的运用,同时提出基于系统化学分离分析方法的苦味药物质基础拆分及化学... 对中药五味中苦味的中医药内涵,苦味药的来源及药用部位,苦味与四气、归经等药性理论及化学成分间的关系进行归纳与总结。并阐述电子舌等现代仿生技术在苦味表征中的运用,同时提出基于系统化学分离分析方法的苦味药物质基础拆分及化学表征思路。探讨苦味药物配伍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为苦味药性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药 药性理论 仿生技术 物质表征 物质基础 临床配伍
原文传递
中药辛味药性表达及在临证配伍中的应用 被引量:99
4
作者 孙玉平 张铁军 +4 位作者 曹煌 许浚 龚苏晓 陈常青 刘昌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5-790,共6页
对中药五味中辛味的中医内涵、辛味中药的来源、辛味与药性理论的关系等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电子鼻、电子舌等现代仿生技术结合化学分离分析方法,提出辛味在味觉和嗅觉的表征方式及其物质基础拆分表征研究思路。最后,对辛味药性理论在... 对中药五味中辛味的中医内涵、辛味中药的来源、辛味与药性理论的关系等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电子鼻、电子舌等现代仿生技术结合化学分离分析方法,提出辛味在味觉和嗅觉的表征方式及其物质基础拆分表征研究思路。最后,对辛味药性理论在临证配伍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味药 药性理论 物质表征 临床配伍 仿生技术
原文传递
中药质量认识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81
5
作者 张铁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共9页
基于中药质量认识的整体视角,从中药质量的本草学属性、生物学内涵和化学实质3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相关实验研究,提出从药材的品种及产地的确定→样品的野外及田间取样→药材的部位取样→有效部位的确定→有效部位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有... 基于中药质量认识的整体视角,从中药质量的本草学属性、生物学内涵和化学实质3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相关实验研究,提出从药材的品种及产地的确定→样品的野外及田间取样→药材的部位取样→有效部位的确定→有效部位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有效成分代谢研究→质量评价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确定→样品处理方法→分析测试方法→数据处理方法→质量评价方法等质量分析的全过程,构建中药质量研究技术方法和系统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质量 本草学 质量评价 认识 评价体系
原文传递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及研发思路 被引量:51
6
作者 许海玉 张铁军 +2 位作者 赵平 朱雪瑜 许浚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0年第1期30-35,共6页
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起步较晚,发展也较慢,处在初级阶段,但近年来,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报道逐年增加,研究广度和深度显著加强,已成为当前中药制剂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现就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情况、制剂的类型进行综述并提出研究... 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起步较晚,发展也较慢,处在初级阶段,但近年来,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报道逐年增加,研究广度和深度显著加强,已成为当前中药制剂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现就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情况、制剂的类型进行综述并提出研究思路,为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型 体外评价 药代动力学 纯化 中药缓释制剂
原文传递
活血化瘀中药五味药性功效的化学及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50
7
作者 刘昌孝 张铁军 +3 位作者 何新 陈常青 许浚 田成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5-624,共10页
根据当前中药药性研究问题,确定以传统药味(辛、甘、酸、苦、咸)和功效为主线,提出"药物-五味-物质-效应-功用"的"五要素"模式和研究思路。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以活血化瘀中药的五味药性为切入点,阐述中药药味... 根据当前中药药性研究问题,确定以传统药味(辛、甘、酸、苦、咸)和功效为主线,提出"药物-五味-物质-效应-功用"的"五要素"模式和研究思路。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以活血化瘀中药的五味药性为切入点,阐述中药药味相关的化学物质-功效相关的生物学基础的内在联系。用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开展中药药性理论和科学内涵研究,"五要素"是转化研究的纽带,攻克与药效作用和不同药味的差异性是难点。因此,该思路将有益于中药学的学术创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活血化瘀 五味 五要素 药性
原文传递
大血藤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34
8
作者 陈智仙 高文远 +1 位作者 刘岱琳 张铁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7-870,共4页
目的研究大血藤Sargentodoxacune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大血藤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血藤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和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毛柳苷(1)、(-)-... 目的研究大血藤Sargentodoxacune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大血藤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血藤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和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毛柳苷(1)、(-)-表儿茶素(2)、3,4-二羟基苯乙醇(3)、原儿茶酸(4)、N-(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酸酰胺(5)、3,4-二羟基苯乙醇葡萄糖苷(6)、野菰苷(7)、4-羟苯基-乙基-6-O-(E)-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8)、绿原酸乙酯(9)、lyoniresin-4′-yl-β-glucopyranoside(10)、2-(3′,4′-二羟苯基)-1,3-胡椒环-5-醛(11)、丁香酸葡萄糖苷(12)、8,8′-bis-(dihydroconiferyl)-diferuloylate(13)。结论化合物7~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藤 野菰苷 绿原酸乙酯 丁香酸葡萄糖苷
原文传递
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的辛味中药气-味的表征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曹煌 张铁军 +3 位作者 张静雅 龚苏晓 许浚 刘昌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62-1967,共6页
目的 利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辛味中药、物质组群、单体的嗅觉、味觉(即气、味)进行表征,建立辛味中药的药味物质基础分析的方法。方法 选用代表性的5种辛味中药,以药材、物质组群及单体成分作为待测样品,对样品的嗅觉及味觉进行电... 目的 利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辛味中药、物质组群、单体的嗅觉、味觉(即气、味)进行表征,建立辛味中药的药味物质基础分析的方法。方法 选用代表性的5种辛味中药,以药材、物质组群及单体成分作为待测样品,对样品的嗅觉及味觉进行电子鼻及电子舌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电子鼻主成分分析结果中,各个样品能很好地被区分,识别指数为98,具有明显辛味的成分归为一类;电子舌主成分分析结果中,不同滋味的样品在图中分布位置不同。结论 电子鼻及电子舌能够对中药样品进行区分,结合主成分分析及药物功效,可以对药物物质组群的嗅觉及味觉进行初步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电子舌 物质组群 辛味中药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中药咸味药性表达及在临证配伍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静雅 曹煌 +4 位作者 龚苏晓 许浚 韩彦琪 张铁军 刘昌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797-2802,共6页
对中药五味中咸味的中医药内涵、咸味药基原的分布特征以及咸味与四气、归经等药性理论的关联关系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咸味味觉受体、味觉表达及物质基础研究进行阐述。最后,概述了咸味药物配伍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为咸味药性理论更好... 对中药五味中咸味的中医药内涵、咸味药基原的分布特征以及咸味与四气、归经等药性理论的关联关系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咸味味觉受体、味觉表达及物质基础研究进行阐述。最后,概述了咸味药物配伍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为咸味药性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味药 药性表达 仿生技术 味觉表征 物质基础 临证配伍
原文传递
小蓟止血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许浚 张铁军 +1 位作者 龚苏晓 高文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2-544,共3页
目的研究小蓟Cirsiumsetosum止血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制备色谱对小蓟止血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小蓟止血活性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1-(3′,4′-... 目的研究小蓟Cirsiumsetosum止血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制备色谱对小蓟止血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小蓟止血活性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1-(3′,4′-二羟基肉桂酰)-环戊-2,3-二酚(1)、5-O-咖啡酰基-奎宁酸(2)、绿原酸(3)、咖啡酸(4)、原儿茶酸(5)、原儿茶醛(6)、刺槐素(7)、蒙花苷(8)和芦丁(9)。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蓟 1-(3’ 4’-二羟基肉桂酰)-环戊-2 3-二酚 5-O-咖啡酰基-奎宁酸
原文传递
仿生技术在中药五味辨识研究中的进展与实践 被引量:28
12
作者 马文凤 许浚 +4 位作者 韩彦琪 张洪兵 龚苏晓 张铁军 刘昌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3-1001,共9页
"四气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应用现代仿生技术阐释中药性味的科学内涵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电子舌、电子鼻等仿生技术是判定滋味、气味等的客观方法,基于中药"五味"的滋味、... "四气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应用现代仿生技术阐释中药性味的科学内涵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电子舌、电子鼻等仿生技术是判定滋味、气味等的客观方法,基于中药"五味"的滋味、气味内涵,对电子鼻、电子舌等仿生技术的工作原理、研究方法以及在中药性味物质基础的辨识,中药基原品种、产地、生长时期、储藏年限以及炮制工艺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结合本课题组对中药五味药性表征的实践,提出中药五味药性物质基础界定和表征的基本研究模式,为中药五味药性研究提供可参照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电子舌 中药五味 仿生技术 中药药性 药效物质基础
原文传递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周斌 张铁军 +2 位作者 高文远 陈海霞 张家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01-1606,共6页
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药方剂的组方原理、各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从系统分析三元论设计思想到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组学,分子中药组学理论的提... 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药方剂的组方原理、各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从系统分析三元论设计思想到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组学,分子中药组学理论的提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认识中医理论和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治疗模式。通过拆方、药对和化学物质研究来对传统方剂的配伍理论进行验证和解释。通过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单方及复方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中药化学成分肠内菌代谢过程,来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和作用机制。这对中药新药研制、创新药物研发以及指导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提出目前中药复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配伍 拆方 药效物质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连翘清热解毒功效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沈霞 徐蓉蓉 +3 位作者 裴丽珊 谭从娥 许浚 顔永刚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34-1842,共9页
连翘为清热解毒的要药,临床使用十分广泛,然而其清热解毒功效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连翘清热解毒功效与炎症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展开研究。收集整理得到连翘中化合物共114种,通过对生物利用度(OB)、... 连翘为清热解毒的要药,临床使用十分广泛,然而其清热解毒功效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连翘清热解毒功效与炎症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展开研究。收集整理得到连翘中化合物共114种,通过对生物利用度(OB)、类药性(DL)的分析得到有效化合物15种。继而运用反向药效团方法搜集对应靶点26种。运用BioGPS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器官定位初步揭示连翘归心经和肺经的物质基础;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连翘的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模型,初步揭示连翘清热解毒的分子机制是通过连翘中多种有效成分与多个靶点同时结合,通过抗炎作用协同增效发挥作用。本研究初步阐释连翘清热解毒的科学内涵,为连翘的临床合理用药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连翘 清热解毒 物质基础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木蝴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陈亮亮 宋晓凯 +1 位作者 侯文彬 张新鑫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化学成分 木蝴蝶 《滇南本草》 现代药理研究 抗微生物活性 利咽止咳 肺热咳嗽 抗炎作用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黄连总生物碱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徐晓宏 张铁军 +3 位作者 廖茂梁 刘可越 王文芳 吴延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黄连总生物碱的工艺。方法采用LD605、D101、DA201、NKA-9、AB-8大孔吸附树脂对黄连总生物碱进行吸附纯化。以总生物碱的收率、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综合评价。结果AB-8大孔吸附树脂具有最佳的吸附洗脱参数,其动...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黄连总生物碱的工艺。方法采用LD605、D101、DA201、NKA-9、AB-8大孔吸附树脂对黄连总生物碱进行吸附纯化。以总生物碱的收率、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综合评价。结果AB-8大孔吸附树脂具有最佳的吸附洗脱参数,其动态饱和吸附-洗脱量达1.23mg/g,2倍体积蒸馏水、2倍体积40%乙醇依次洗脱,总生物碱收率为85%,质量分数为80%。结论AB-8大孔吸附树脂对总生物碱综合性能较好,适合于黄连总生物碱的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总生物碱 AB-8树脂 分离纯化
下载PDF
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MEDD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晓峰 韦玮 +2 位作者 陆皞然 张铁军 龚苏晓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5期261-264,共4页
对近年国内外的文献报道进行检索、分类和整理,综述了微乳的形成机制、结构类型和理论、处方组成,在药剂学领域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利用微乳载药系统的优势,开发中药微乳新制剂,解决中药剂型存在的某些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乳 自微乳化释药系统 制剂学
原文传递
荆三棱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铁军 王丽莉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对荆三棱Scirpusyagara根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和精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醇(Ⅰ)、木犀草素(Ⅱ)... 目的对荆三棱Scirpusyagara根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和精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醇(Ⅰ)、木犀草素(Ⅱ)、槲皮素(Ⅲ)、白藜芦醇(Ⅳ)、白皮杉醇(Ⅴ)、荆三棱素A(Ⅵ)和荆三棱素B(Ⅶ)。结论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三棱 莎草科 芪类
原文传递
落花生茎叶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郝子博 王丽莉 张铁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50-2054,共5页
目的建立落花生茎叶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采用HPLC法,构建不同产地13批落花生茎叶的指纹图谱;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建立了以7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HPLC指纹图谱,13批样品... 目的建立落花生茎叶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采用HPLC法,构建不同产地13批落花生茎叶的指纹图谱;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建立了以7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HPLC指纹图谱,13批样品被聚分为两大类。结论 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为落花生茎叶内在质量的评价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花生茎叶 HPLC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川西獐牙菜中环烯醚萜苷类和酮类成分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马丽娜 张铁军 +3 位作者 田成旺 王圣明 韩世柳 赵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7-231,共5页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川西獐牙菜中环烯醚萜苷类和酮类成分的工艺。方法考察了HPD-300、HPD-400、HPD-600、AB-8、DM-301及D-101-Ⅰ等6种吸附树脂对环烯醚萜苷类和酮类的指标成分獐牙菜苦苷和当药醇苷的动态吸附及洗脱性能,从...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川西獐牙菜中环烯醚萜苷类和酮类成分的工艺。方法考察了HPD-300、HPD-400、HPD-600、AB-8、DM-301及D-101-Ⅰ等6种吸附树脂对环烯醚萜苷类和酮类的指标成分獐牙菜苦苷和当药醇苷的动态吸附及洗脱性能,从中筛选出效果较好的树脂完成实验研究。结果HPD-300用于同时分离纯化环烯醚萜苷类和酮类成分,吸附洗脱性能良好,其吸附过程上样量为0.9 g生药/mL树脂,上柱液pH值约为8,体积流量为2 BV/h;洗脱过程采用水洗除杂,7 BV 20%、5BV 70%乙醇梯度洗脱,洗脱率都在90%以上,所得2个固体样品中两类成分质量分数均可达50%以上。结论HPD-300用于同时富集环烯醚萜苷类和酮类成分效果最佳,是一种理想的分离纯化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獐牙莱 环烯醚萜苷类 [口山]酮类 大孔吸附树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