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淋巴结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吉胜朴 李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076-1079,共4页
肝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期的一个重要因素。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都很差,经外科治疗中位生存期多数不到3个月。尤其是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可高达31.9%~58%,远远高于肝细胞癌,其发... 肝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期的一个重要因素。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都很差,经外科治疗中位生存期多数不到3个月。尤其是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可高达31.9%~58%,远远高于肝细胞癌,其发生隐匿、恶性度高、发展迅速。胆管细胞癌系源于胆管被覆上皮的一种原发性肝癌,临床又称肝内胆管细胞癌或外周型胆管癌,临床预后较肝细胞癌差,5年生存率为13%~42%。淋巴结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大致过程为原发肿瘤增殖后,从原发灶脱离、粘附、降解基底膜向外浸润迁移,侵入微淋巴管随淋巴液到达局部淋巴结,肝癌细胞先聚集在边缘窦,以后累及整个淋巴结,使淋巴结肿大、变硬、融合;局部淋巴结发生转移后可继续转移至下一站的淋巴结。最后经胸导管进入血流,继发血道转移。肝胆管细胞癌以淋巴转移为主,其中以微淋巴管生成,胆管癌细胞的粘附和基质降解三个步骤最为重要,以下将从这几方面详细叙述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研究进展。可为靶向治疗及生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淋巴结转移 微淋巴管 黏附 降解
下载PDF
微卫星多态性检测在鉴别多发肝癌中的应用
2
作者 崔云龙 王健 +2 位作者 孙燕 郑红 李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45-1945,共1页
鉴别多发肝细胞癌即多中心发生(MO)和肝内转移(IM)对于指导治疗和评价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去对MO和IM的鉴别主要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但是该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利用微卫星多态性技术分析多发肝癌的克隆系来源有助于从本质上... 鉴别多发肝细胞癌即多中心发生(MO)和肝内转移(IM)对于指导治疗和评价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去对MO和IM的鉴别主要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但是该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利用微卫星多态性技术分析多发肝癌的克隆系来源有助于从本质上鉴别MO与IM。目前,微卫星多态性技术在胃癌、大肠癌的研究中应用较多,但在鉴别MO与IM的报道尚少。我们在35例多发肝癌新鲜标本中使用微卫星多态性技术检测多发肝癌的杂合性缺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多态性技术 技术检测 多发 鉴别 肝癌 应用 微卫星不稳定性 多中心发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