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生活到艺术——我的几幅代表作是如何产生的
被引量:1
- 1
-
-
作者
何家英
-
机构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
当代工笔画协会
天津美术学院何家英工笔画研究所
-
出处
《中华书画家》
2018年第8期126-133,共8页
-
文摘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没有生活的创作是空洞的,可是有了生活并不等于就有了艺术,更不意味着必然产生优秀之作。从生活至屹!术再到经典杰作,要走过十分艰苦漫长的探索之旅。
-
关键词
生活
艺术
代表作
意味
-
分类号
J0-05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漫谈工笔画之“透”
被引量:1
- 2
-
-
作者
何家英
-
机构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
天津美术学院何家英工笔画研究所
-
出处
《中华书画家》
2014年第6期86-91,共6页
-
文摘
我初次在工笔画临摹课上,在已勾好的《簪花仕女图》的线稿上进行分染和一遍遍地罩染时,那种美妙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淡淡的色彩,每染一遍都散发出一种雅丽的气息,如同我们在画素描时,逐渐地显现出画面的空间结构,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学习工笔画的开始。那时是杨德树老师给我们上工笔画临摹课。他曾是中央美术学院刘凌沧先生的学生,学过地道的古代工笔画传统技法。杨老师自然地将这一种正脉之学传授给了我们。
-
关键词
工笔画
临摹课
《捣练图》
何家英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儿女情长》创作心得
- 3
-
-
作者
陈治
武欣
-
机构
天津美术学院何家英工笔画研究所
天津画院
-
出处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24-29,共6页
-
文摘
陈治、武欣两位青年画家因画结缘,早年同为天津美术学院的同班同学,且都师从于工笔人物大家何家英先生。毕业后,陈治留母校任教,现为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而武欣则成为了天津画院的专职画家,现为国家二级美术师。他们始终对于家庭生活题材有着浓厚的兴趣及表现欲望,并以此为视角,寻求最符合自我的表达方式来表现真实的生活及自身对生活的感悟。自二人合作以来,不论是获得了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银奖的作品《零点》,还是此次获得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金奖的作品《儿女情长》(该作品在我刊今年第一期,介绍本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的文章中已有先期报道),都以个人的独特视角来表现淳朴的家庭生活,展示了当下社会中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激发观者从情感上产生共鸣。当我们面对《儿女情长》这样一幅作品时,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作品背后的创作缘由、创作过程,并探求由此生发的更为深层的创作意义。
-
关键词
天津美术学院
工笔人物
同班同学
PAINTING
生活题材
二级美术师
何家英
中国画展
DAUGHTER
mother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