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曲霉Monascus sanguineus X1处理黄水的培养基优化及酯化液制备 被引量:8
1
作者 刘丹 杨帆 +6 位作者 薛意斌 王旭锋 张静 刘欢欢 李贞景 陈勉华 王昌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6-42,共7页
黄水是白酒酿造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富含多种有机质,可用于制备酯化液促进白酒增香,提高其利用率。研究了一株高产酯化酶的红曲霉菌株Monascus sanguineus X1,以酯化酶活力为指标,从碳源、碳氮比、接种量和pH值4个方面对X1菌株的培养基进... 黄水是白酒酿造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富含多种有机质,可用于制备酯化液促进白酒增香,提高其利用率。研究了一株高产酯化酶的红曲霉菌株Monascus sanguineus X1,以酯化酶活力为指标,从碳源、碳氮比、接种量和pH值4个方面对X1菌株的培养基进行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优化;采用酯化酶液处理黄水,制备酯化液,研究了黄水、乙醇、己酸等酯化前体物质添加量对酯化液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红曲霉优化发酵培养基组分(以100 mL计):大米粉7.0 g,大豆蛋白胨2.0 g,NaNO30.2 g,KH2PO40.15 g,MgSO4·7H2O 0.1 g,培养基初始pH值5.0,接种量10%(体积分数)。在此条件下,添加体积分数为10%的黄水和体积分数为4%的乙醇,酶活力可达745.80 U/mL。向酯化酶液中加入体积分数为0.8%的己酸和体积分数为20%的乙醇继续培养1 d后,酯化液中己酸乙酯的体积分数可达0.121%;而向酯化酶液中补加体积分数为10%的黄水后,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体积分数分别可达0.055%和0.032%。该结果旨在为将黄水资源用于白酒增香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黄水 酯化液 白酒增香 发酵优化
下载PDF
甘油对红曲霉CG-6莫纳可林K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薛意斌 任志远 +5 位作者 樊筱园 杨华 黄朝波 杨明冠 李贞景 王昌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38,共6页
研究甘油对红曲霉CG-6莫纳可林K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莫纳可林K产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甘油浓度在0~12%时,随其浓度增加,胞内和胞外总莫纳可林K积累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甘... 研究甘油对红曲霉CG-6莫纳可林K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莫纳可林K产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甘油浓度在0~12%时,随其浓度增加,胞内和胞外总莫纳可林K积累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甘油浓度为8%时,胞内和胞外总莫纳可林K积累量均达到最大,分别为9 474. 4、7 005.8μg/(g干菌重);甘油浓度为8%,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莫纳可林K合成相关基因mokA、mokD、mokE、mokG、mokH、mokI表达量较对照组逐渐升高,mokB、mokC表达量变化不大,mokF表达量逐渐下降;甘油浓度大于8%培养9 d时,mokB、mokC、mokD、mokE、mokF、mokG、mokH出现下调趋势。实验结果为研究甘油等碳源对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影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CG-6 甘油 莫纳可林K 基因表达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的红曲色素液态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芳慧 张静 +3 位作者 王昌禄 李贞景 杨华 刘欢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26,共6页
该研究以6种红曲经典色素及生物量为指标,对红曲霉M-7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从2种碳源、5种氮源中筛选对各个目标变量具有显著影响的培养基组分,再通过最陡爬坡实验确定中心水平并进行中心组合实验优化培... 该研究以6种红曲经典色素及生物量为指标,对红曲霉M-7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从2种碳源、5种氮源中筛选对各个目标变量具有显著影响的培养基组分,再通过最陡爬坡实验确定中心水平并进行中心组合实验优化培养基配方。最后通过Minitab响应面优化器,以主要6种色素含量为指标进行优化,采用Minitab进行多值优化,获得红曲色素综合产量最高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5 g/L,淀粉16 g/L,尿素0.8 g/L,氯化铵1.6 g/L,硝酸钠1 g/L,硫酸铵1 g/L,硝酸铵1 g/L,磷酸二氢钾4 g/L,硫酸镁0.5 g/L,硫酸锰0.03 g/L,硫酸锌0.01 g/L,硫酸铁0.01 g/L。最终6种色素总产量达到949.04 mg/L,较初始培养基红曲色素总产量提高了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红曲色素 响应面 优化
下载PDF
不同单色光对紫色红曲霉生长、色素和桔霉素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宏 陈迪 +2 位作者 陈勉华 李贞景 王昌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55,共8页
以紫色红曲霉M9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单色光对其生长、色素和桔霉素合成的影响。采用观察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紫色红曲霉M9在持续红光、黄光、绿光、蓝光照射下的菌落形态及6种红曲色素产量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RT-qPCR法对... 以紫色红曲霉M9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单色光对其生长、色素和桔霉素合成的影响。采用观察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紫色红曲霉M9在持续红光、黄光、绿光、蓝光照射下的菌落形态及6种红曲色素产量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RT-qPCR法对不同红光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下红曲色素和桔霉素产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红光是最显著的促进紫色红曲霉M9生长和色素产生的光源。高产红曲色素、低产桔霉素的最佳光照时间和强度分别为30 min/d和300 lx,初步推测红曲色素合成相关基因mppA/B/D/F、mppR1/R2、MpPKS5、MpFasA2/B2可能参与两种橙色素的生物合成,mppC、mppE可能参与两种红色素和两种黄色素的生物合成;桔霉素合成相关基因ctnA/D/E/F/G/H/I、orf1/3/4/5、pksCT可能参与桔霉素的合成代谢,而ctnR1可能参与桔霉素的分解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红曲霉M9 单色光 生长 红曲色素 桔霉素
下载PDF
超声处理控制鲜切甘薯褐变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15
5
作者 潘艳芳 陈晓彤 +3 位作者 杨维巧 贾晓昱 张继明 李喜宏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共5页
目的针对甘薯鲜切后易氧化褐变问题,研究超声处理对鲜切甘薯酶促褐变影响的机制,确定最佳的超声处理时间。方法甘薯经鲜切后,先在25℃,40 kHz下超声处理不同时间(0,5,10,20 min),然后测定其在4℃冷藏期间对甘薯色泽、丙二醛(MDA)含量、... 目的针对甘薯鲜切后易氧化褐变问题,研究超声处理对鲜切甘薯酶促褐变影响的机制,确定最佳的超声处理时间。方法甘薯经鲜切后,先在25℃,40 kHz下超声处理不同时间(0,5,10,20 min),然后测定其在4℃冷藏期间对甘薯色泽、丙二醛(MDA)含量、褐变相关酶活性及酚类底物含量的影响。结果适宜时间的超声处理能有效保持鲜切甘薯的亮度和色度,抑制MDA的积累,钝化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激发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提高了甘薯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延缓了褐变的发生。结论以超声处理10 min的防褐变效果最佳,处理20 min会对甘薯组织造成损伤,从而加重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鲜切 酶促褐变 超声处理
下载PDF
红提葡萄SO_2脉冲式防腐保鲜技术 被引量:8
6
作者 贾晓昱 杨维巧 +4 位作者 潘艳芳 李喜宏 赵志永 杜美军 李悅明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27,共6页
目的针对红提葡萄保鲜时存在的药害、失水、落粒和腐烂等问题,研究SO_2脉冲式熏蒸防腐的最佳浓度、时间参数。方法以新疆红提葡萄为实验材料,采用脉冲式防腐设备精准定量控制,研究不同脉冲防腐方式对红提葡萄贮藏期可滴定酸、电导率、... 目的针对红提葡萄保鲜时存在的药害、失水、落粒和腐烂等问题,研究SO_2脉冲式熏蒸防腐的最佳浓度、时间参数。方法以新疆红提葡萄为实验材料,采用脉冲式防腐设备精准定量控制,研究不同脉冲防腐方式对红提葡萄贮藏期可滴定酸、电导率、质量损失率、多酚氧化酶活性等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首先用SO_2(体积分数1%)循环熏蒸30min,之后每间隔15d采用SO_2(体积分数0.2%)循环熏蒸30 min,可有效抑制有机酸的消耗,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代谢,防止腐烂和落粒,保鲜期延长至180 d,漂白指数仅为0.3,果粒SO_2残留量仅为3.1 mg/kg。结论脉冲式防腐显著延长了红提葡萄的贮藏期,保证了较佳的贮藏品质,解决了传统保鲜纸SO_2释放不均衡、果粒漂白和残留量偏高等产业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提葡萄 脉冲式防腐 保鲜 SO2残留
下载PDF
间歇热处理对柑橘冷害调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晓彤 叶先明 +4 位作者 潘艳芳 郑桂霞 李惠 李悦明 李喜宏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8-13,共6页
目的针对柑橘低温贮藏易冷害问题,研究间歇热处理对柑橘冷害的调控效果。方法以浙江省衢州市沃柑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连续热处理(50℃下热水处理180 s)和间歇热处理(50℃下热水处理60 s—20℃常温下回温10 min—50℃下热水处理60 s—20... 目的针对柑橘低温贮藏易冷害问题,研究间歇热处理对柑橘冷害的调控效果。方法以浙江省衢州市沃柑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连续热处理(50℃下热水处理180 s)和间歇热处理(50℃下热水处理60 s—20℃常温下回温10 min—50℃下热水处理60 s—20℃常温下回温10 min—50℃下热水处理60 s—20℃常温下回温10 min)等2种方式处理柑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热处理能够降低柑橘的冷害指数,抑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提高柑橘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且间歇热处理组柑橘的抗冷效果显著优于连续热处理组(P<0.05)。贮藏50 d后,间歇热处理组的冷害指数比对照组低19.32%,MDA质量摩尔浓度分别比对照组和连续热处理组低0.91μmol/g和0.37μmol/g,POD活性分别较对照组和连续热处理组增加了0.72倍和0.19倍,SOD活性分别比对照组和连续热处理组增加5.231 U/g和1.776 U/g。结论热处理能够延缓柑橘冷害,且间歇热处理对沃柑的保鲜效果优于连续热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连续热处理 间歇热处理 冷害 贮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