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对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进行疼痛评估 被引量:14
1
作者 孟春 张彦 梁禹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应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估重症监护室(ICU)内行机械通气老年患者的疼痛指标,以选择正确的镇静镇痛方案。方法将110例行神经外科手术后入住ICU的老年患者分为3个评估阶段,每个阶段包括2个测评点,共6个测评点(T1~T... 目的应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估重症监护室(ICU)内行机械通气老年患者的疼痛指标,以选择正确的镇静镇痛方案。方法将110例行神经外科手术后入住ICU的老年患者分为3个评估阶段,每个阶段包括2个测评点,共6个测评点(T1~T6)。第1阶段(插管无意识期,T1~T2),第2阶段(插管有意识期,T3~T4),第3阶段(拔管有意识期,T5~T6);T1、T3和T5是每个阶段患者非伤害性刺激测评点,T2、T4和T6是伤害性刺激测评点。每个观测点的评估时间持续1min。在第2和第3阶段各测评点观测后,要求患者应用疼痛强度标尺(PIDS)进行疼痛的自我测评并记录。记录患者T1~T6的CPOT值、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在3个阶段中,每个阶段的伤害性刺激测评点T2、T4和T6的CPOT(26.8和0.54,3.36和1.20,2.78和0.68)分、MAP(95和85,94和82,94和84)mmHg和心率(95和85,95和87,94和87)次/min均高于非伤害性刺激测评点T1(t=-42.89,-55.95,-55.38)、T3(t=-5.54,-9.95,-11.33)和T5(t=-5.52,-11.33,-11.78)(P〈0.05)。在第2和第3阶段中,T4和T6的PIDS值均高于T3和T5点(2.52和1.69,2.12和1.44)分(P%0.05)。第2阶段CPOT和PIDS值在T3和T4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和0.58(P〈0.05),第3阶段CPOT和PIDS值在T5和T6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和0.59(P〈0.05),分别达到中等程度相关。结论CPOT是目前对机械通气老年患者进行疼痛测定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重症监护 通气机 机械 神经外科
原文传递
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孟春 王国林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65-668,共4页
目的 观察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腰膨大段脊髓背角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的表达。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6):A组,空白对照组;B组,福尔马林炎性致痛组,24h后分别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腰膨大段两侧脊髓背角GABA免疫... 目的 观察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腰膨大段脊髓背角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的表达。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6):A组,空白对照组;B组,福尔马林炎性致痛组,24h后分别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腰膨大段两侧脊髓背角GABA免疫阳性细胞、GABA_(Aβ3)和GABA_(B1)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GABA免疫阳性细胞、GABA_(Aβ3)和GABA_(B1)受体mRNA在大鼠脊髓背角均有表达,且GABA免疫阳性细胞和GABA_(B1)受体mRNA在背角Ⅰ~Ⅲ层分布密度最高,GABA_(Aβ3)受体mRNA在脊髓各层面分布较均匀。GABA免疫阳性细胞在B组大鼠致痛侧腰段脊髓背角表达与非致痛侧和A组两侧相比明显增加(P<0.05),非致痛侧和A组两侧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脊髓背角两侧GABAA_(Aβ3)和GABA_(B1)受体mRNA的表达与A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两侧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炎性痛时脊髓GABA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同时受体基因的表达上调,抑制系统功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差异 脊髓背角 受体MRNA 大鼠 致痛 GABAA 免疫阳性细胞 γ-氨基丁酸(GABA) 神经递质 受体基因
原文传递
异丙酚预先给药对缺氧复氧鼠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君 王国林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91-595,共5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预先给药对缺氧复氧鼠脑神经元神经细胞活力、一氧化氮(NO)产量、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异丙酚有无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12 d的胎鼠大脑神经元,随机分为四组: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缺... 目的观察异丙酚预先给药对缺氧复氧鼠脑神经元神经细胞活力、一氧化氮(NO)产量、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异丙酚有无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12 d的胎鼠大脑神经元,随机分为四组: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缺氧复氧组);Ⅲ组(14 μmol/L异丙酚预处理组);Ⅳ组(56 μmol/L.异丙酚预处理组)。Ⅲ组和Ⅳ组于缺氧前1 h分别换入含有14μmol/L和56 μmol/L异丙酚的培养液,随后置入95%N2+5%CO2培养箱中缺氧30 min。四组于复氧的1、2、4、6、24 h(分别记为,T1、T2、T4、T6、T24)分别用MTT(改良四甲基偶氮唑盐)细胞酶学分析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神经元神经细胞活力(用OD值表示)和NO产量,同时四组于复氧的1、3、8、24、48、72 h分别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Hsp70 mRNA及Hsp70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与Ⅰ组相比,Ⅱ组T1-24各时点OD值降低;Ⅲ组、Ⅳ组T1、T2时点OD值升高;与Ⅱ组相比,Ⅲ组、Ⅳ组OD值均升高;Ⅲ组、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在T1、T2及T4时点,与Ⅰ组相比,Ⅱ组NO产量增高;与Ⅱ组相比,Ⅲ组、Ⅳ组NO产量降低;Ⅰ组与Ⅲ组、Ⅰ组与Ⅳ组、Ⅲ组与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与I组相比,Ⅱ组Hsp70mRNA及Hsp70阳性细胞百分率增高,且开始增高的时间分别为3 h和8 h,高峰时间分别为24 h和4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 异丙酚 脑神经元 缺氧复氧 神经细胞 给药 药对 高峰 百分率 显著性
原文传递
丙泊酚对缺氧原代胎鼠大脑神经元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君 王国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8-700,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培养12d的胎鼠大脑神经元,随机分为丙泊酚组(n=12)、缺氧组(n=6)和对照组(n=6)。丙泊酚组于缺氧前1h换入含有14μmol/L和56μmol/L丙泊酚的培养液,随后缺氧30min。于缺氧后1、3、6、8、24、48h分别用... 目的探讨丙泊酚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培养12d的胎鼠大脑神经元,随机分为丙泊酚组(n=12)、缺氧组(n=6)和对照组(n=6)。丙泊酚组于缺氧前1h换入含有14μmol/L和56μmol/L丙泊酚的培养液,随后缺氧30min。于缺氧后1、3、6、8、24、48h分别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三组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热休克同源蛋白70(HSC70) mRNA及HSP70的表达。结果缺氧30min可诱导神经元HSP70 mRNA、HSC70 mRNA和HSP70表达,表达高峰分别为24、24和48h。14μmol/L和56μmol/L丙泊酚可诱导缺氧鼠脑神经元HSP70 mRNA和HSC70 mRNA表达高峰提前至8和6h;56μmol/L丙泊酚可使缺氧鼠脑神经元HSP70表达高峰提前至24h。结论丙泊酚可从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促进缺氧鼠脑神经元HSP70的表达,产生延迟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神经元 缺氧损害 热休克蛋白70 热休克同源蛋白70
下载PDF
丙泊酚诱导缺氧鼠脑神经元HSP70的表达
5
作者 陈君 王国林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培养12d的胎鼠大脑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和丙泊酚组。丙泊酚组于缺氧前1h换入含有14μmol/L和56μmol/L丙泊酚的培养液,随后缺氧30min。于缺氧后1,3,6,8,24,48h分别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 目的:探讨丙泊酚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培养12d的胎鼠大脑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和丙泊酚组。丙泊酚组于缺氧前1h换入含有14μmol/L和56μmol/L丙泊酚的培养液,随后缺氧30min。于缺氧后1,3,6,8,24,48h分别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3组Hsp70mRNA、Hsc70mRNA及Hsp70的表达。结果:(1)缺氧30min可诱导神经元Hsp70mRNA、Hsc70mRNA和Hsp70表达,且表达高峰分别为24,24和48h;(2)14μmol/L和56μmol/L丙泊酚可诱导缺氧鼠脑神经元Hsp70mRNA和Hsc70mRNA表达高峰提前至8h和6h,56μmol/L丙泊酚可使缺氧鼠脑神经元Hsp70表达高峰提前至24h。结论:丙泊酚可从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促进缺氧鼠脑神经元HSP70的表达,产生延迟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丙泊酚 脑神经元 表达 HSP70MRNA HSP70 诱导 高峰 结论 培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与丙泊酚靶控输注下喉罩辅助脑外伤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秀山 张彦 +1 位作者 梁禹 刘海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3-814,共2页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治疗 脑外伤患者 雷米芬太尼 临床观察 靶控输注 喉罩 呼吸系统并发症 丙泊酚
下载PDF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神经外科老年患者术中静脉复合麻醉中的应用
7
作者 孟春 梁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指导神经外科老年患者咪唑安定复合丙泊酚麻醉的合理剂量,实现给药个体化。方法将48例ASAⅡ~Ⅲ级颅内病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4组,每组12例,A组为对照组,不应用咪唑安定;B组,仅诱导时应...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指导神经外科老年患者咪唑安定复合丙泊酚麻醉的合理剂量,实现给药个体化。方法将48例ASAⅡ~Ⅲ级颅内病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4组,每组12例,A组为对照组,不应用咪唑安定;B组,仅诱导时应用;C组和D组,全程应用咪唑安定直至关闭硬脑膜。所有患者在AAI(维持在20~25)指导下调节丙泊酚靶控-瑞芬太尼-阿曲库铵静脉维持麻醉,记录AAI、血流动力学参数、丙泊酚总量、麻醉诱导时意识消失时间、术毕指令恢复反应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与T0期MAP比较,各组T1期、T2期数值降低,T5期数值升高(P<0.05);与T0期HR比较,各组T5期升高(P<0.05)。与T0期AAI值比较,各组其他期均降低(P<0.05);A组T1期和T2期均高于其他3组(P<0.05);B组、C组和D组之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C组和D组丙泊酚总量低于A组和B组(P<0.05)。诱导意识消失时间,A组长于其他3组(P<0.05)。术毕指令恢复反应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各组比较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毕2h所有患者OAA/S≥4分且未发现术中知晓。结论在AAI指导下应用咪唑安定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神经外科老年患者麻醉,可缩短诱导时间,术中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速,节约用药成本,减少术中知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神经外科 老年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下载PDF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孟春 梁禹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靶控输注及喉罩应用于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40例ASAⅡ~Ⅲ级,动脉瘤分级Ⅱ~Ⅳ级接受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应用丙泊酚靶控-瑞芬太尼-...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靶控输注及喉罩应用于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40例ASAⅡ~Ⅲ级,动脉瘤分级Ⅱ~Ⅳ级接受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应用丙泊酚靶控-瑞芬太尼-阿曲库铵静脉维持麻醉,插入喉罩进行机械通气。A组为AAI指导组,通过维持AAI值于20~25来调节丙泊酚的靶浓度值;B组为对照组,凭借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调节丙泊酚的靶浓度值。记录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及AAI的变化、麻醉药物用量、术毕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有无发生术中知晓。结果40例患者均安全顺利经过介入治疗过程,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毕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用量及术毕清醒时间少于B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术中知晓。结论AAI作为一项新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可被有效地应用于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全麻监测,实现给药个体化,提高麻醉安全性,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颅内动脉瘤 介入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静艳 李恒林 王大柱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0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索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合理麻醉方法。方法:选择异丙酚-小剂量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呼吸管理模式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维持PET CO2于4.0~4.5kPa,旨在保持脑氧供需平衡。结果:全组病例麻醉平稳,BP、PETCO2、SpO2和IC... 目的:探索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合理麻醉方法。方法:选择异丙酚-小剂量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呼吸管理模式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维持PET CO2于4.0~4.5kPa,旨在保持脑氧供需平衡。结果:全组病例麻醉平稳,BP、PETCO2、SpO2和ICP等诱导前后及维持期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异丙酚-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适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麻醉,但强调PETCO2应维持在4.0~4.5kPa,以利脑氧供需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麻醉处理 异丙酚 芬太尼 呼吸管理模式
下载PDF
异丙酚对缺氧复氧鼠脑神经元NOS活性和HSP70家族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君 王国林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5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异丙酚对原代培养胎鼠大脑神经元缺氧复氧过程的影响,探讨异丙酚的部分脑保护机制。方法:培养12天的胎鼠大脑神经元,随机分为四组: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缺氧复氧组;Ⅲ组14μmol/L异丙酚组;Ⅳ组56μmol/L...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异丙酚对原代培养胎鼠大脑神经元缺氧复氧过程的影响,探讨异丙酚的部分脑保护机制。方法:培养12天的胎鼠大脑神经元,随机分为四组: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缺氧复氧组;Ⅲ组14μmol/L异丙酚组;Ⅳ组56μmol/L异丙酚组。Ⅲ组和Ⅳ组于缺氧前分别换入含有14μmol/L和56μmol/L异丙酚的培养液,随后缺氧30min。四组于缺氧后1h、2h、4h、6h和24h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比较各组神经元NOS(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同时四组于缺氧后1h、3h、6h、8h、24h、48h和72h分别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Hsp70(热休克蛋白70)mRNA、Hsc70(热休克同源蛋白70)mRNA及Hsp70的表达。结果:①本研究的缺氧复氧过程可使神经元NOS活性增强,并可诱导Hsp70 mRNA、Hsc70mRNA和Hsp70表达,且表达高峰分别为24h、24h和48h;②在14μmol/L和56μmol/L异丙酚组,缺氧复氧鼠脑神经元NOS活性在复氧后4h内降低;③14μmol/L和56μmol/L异丙酚组的缺氧复氧鼠脑神经元Hsp70mRNA和Hsc70mRNA的表达高峰分别提前至8h和6h,而只有56μmol/L异丙酚组的缺氧复氧鼠脑神经元Hsp70的表达高峰才提前至24h。结论:异丙酚可抑制缺氧复氧引发的神经元NOS活性增强,同时异丙酚可从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上促进鼠脑神经元热休克蛋白70家族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S活性 缺氧复氧 异丙酚 HSP70 家族表达 HSP70MRNA mol/L 一氧化氮合成酶 Hsp70表达 热休克蛋白70 大脑神经元 脑保护机制 正常对照组 mol/L 分光光度法 24h 免疫组化法 原位杂交法 原代培养 不同浓度 同源蛋白 培养液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与脊髓伤害性信息传递
11
作者 孟春 王国林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4年第3期232-234,共3页
脊髓特别是脊髓背角是伤害性信息从感觉传入纤维传入中枢神经系统(CNS)进行整合和传递的第一站,其中存在着相互拮抗的两种系统,即兴奋性和抑制性调节系统,二者对多种因素(组织和神经损伤、炎症、缺血)导致的疼痛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 脊髓特别是脊髓背角是伤害性信息从感觉传入纤维传入中枢神经系统(CNS)进行整合和传递的第一站,其中存在着相互拮抗的两种系统,即兴奋性和抑制性调节系统,二者对多种因素(组织和神经损伤、炎症、缺血)导致的疼痛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GABA递质/受体系统是脊髓内重要的抑制性调节系统,参与伤害性信息传递的机制,受到人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脊髓伤害 信息传递 疼痛传递 抑制性调节系统
下载PDF
肌肉松驰药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12
作者 张秀山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4年第3期239-240,共2页
神经外科手术中虽然不强调肌肉的松驰,但是在除去有神经肌肉疾患及术中特殊需要保留自主呼吸的病例外,麻醉中合理的应用肌松药,可以降低麻醉中病人心血管的副反应,减少全身麻醉药及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降低麻醉药物的副作用,使麻... 神经外科手术中虽然不强调肌肉的松驰,但是在除去有神经肌肉疾患及术中特殊需要保留自主呼吸的病例外,麻醉中合理的应用肌松药,可以降低麻醉中病人心血管的副反应,减少全身麻醉药及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降低麻醉药物的副作用,使麻醉过程更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松驰药 神经外科手术 麻醉药物 琥珀胆碱 潘库溴铵
下载PDF
地佐辛与芬太尼对老年患者神经外科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彦 张秀山 +1 位作者 王亚欣 刘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60-862,共3页
目的比较地佐辛和芬太尼对老年患者神经外科术后镇痛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拟行颅脑肿瘤切除术、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Ⅱ~Ⅲ级老年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佐辛组21例和芬太尼组21例。记录患者术毕停药至呼之睁... 目的比较地佐辛和芬太尼对老年患者神经外科术后镇痛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拟行颅脑肿瘤切除术、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Ⅱ~Ⅲ级老年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佐辛组21例和芬太尼组21例。记录患者术毕停药至呼之睁眼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术前(T0)和拔管后1h(T1)、2h(T2)和3h(T3)镇痛(PIDS)、镇静(Ramsay)评分及认知功能简易精神量表评分(MMsE)。结果地佐辛组和芬太尼组比较,患者术毕呼之睁眼时间分别为(15.9±2.8)min比(16.2±4.3)min,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分别为(22.4±5.1)min比(23.8±3.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镇静评分和MMSE评分,T1-T2期地佐辛组与芬太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地佐辛组与芬太尼组镇痛评分比较,T2期分别为(2.01±0.79)分比(2.55±0.51)分(t=-2.24,P=0.04),T3期为(2.30±0.66)分比(2.75±0.64)分(t=-2.44,P=0.03),地佐辛组均低于芬太尼组。结论对于老年神经外科患者,术毕前静脉应用地佐辛和芬太尼可取得良好的术后镇静镇痛作用,且不影响麻醉复苏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与芬太尼比较,地佐辛可维持更长的术后镇痛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药 阿片类 芬太尼 神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21
14
作者 陈君 梁禹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39-941,共3页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麻醉中靶控输注舒芬太尼(SF)和瑞芬太尼(RF)的麻醉效果。方法:神经外科手术患者40例,分为SF组和RF组,每组20例。采用静脉靶控技术,舒芬太尼以效应部位靶浓度0.5μg/L给药,瑞芬太尼以效应部位靶浓度4.0μg/L给药,异丙...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麻醉中靶控输注舒芬太尼(SF)和瑞芬太尼(RF)的麻醉效果。方法:神经外科手术患者40例,分为SF组和RF组,每组20例。采用静脉靶控技术,舒芬太尼以效应部位靶浓度0.5μg/L给药,瑞芬太尼以效应部位靶浓度4.0μg/L给药,异丙酚以靶浓度3mg/L为起点,达到预期靶浓度后每30s增加0.5mg/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给予罗库溴铵0.6mg/kg行气管插管。术中调整麻醉药用量,将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维持在40~60水平。记录插管前(T0)、插管即刻(T1)、切皮即刻(T2)、帖敷硬膜即刻(T3)及缝皮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分别记录2组麻醉时间、麻醉药用量及复合用药情况;分别记录拔管时间、拔管后10min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结果:SF组舒芬太尼靶浓度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30±0.02)μg/L和(0.61±0.03)μg/L;RF组瑞芬太尼靶浓度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02±0.18)和(5.01±0.34)μg/L。2组患者术中异丙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RF组T1、T2时MAP、HR降低(P<0.05);与SF组T1、T2比较,RF组T1、T2时MAP、HR降低(P<0.05)。RF组拔管时间短于SF组,但RF组拔管后10minVAS评分高于SF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可为神经外科手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麻醉 静脉 输注 静脉内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重型颅脑创伤术中颅内压监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彦 步金梅 梁禹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44-1645,共2页
目的:观察颅脑创伤术中颅内压监护对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40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创伤后12h内入院,GCS评分〈9分。患者均行开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中持续监护颅内压。对颅内压〉20mmHg持续2h以上的病例,及时复查CT并加... 目的:观察颅脑创伤术中颅内压监护对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40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创伤后12h内入院,GCS评分〈9分。患者均行开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中持续监护颅内压。对颅内压〉20mmHg持续2h以上的病例,及时复查CT并加强降颅压处理措施或手术清除继发血肿及挫伤脑组织。结果:颅内压为0~10mmHg的患者10例,其中存活9例,死亡1例;颅内压为10~19mmHg的患者15例,其中存活11例,死亡4例;颅内压〉20mmHg持续2h以上患者15例,7例降至20mmHg患者存活6例,死亡1例;颅内压始终为20mmHg以上的患者8例,全部死亡。4组患者存活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存活者平均颅内压为9.41±3.83mmHg,死亡者平均颅内压为27.13±6.17mmHg,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重型颅脑创伤使颅内压水平上升,对患者预后结果不利,及早监测颅内压有助于客观评价创伤,积极处理、控制病情和估计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外科学 脑损伤/预防与控制 颅内压监测 手术中
下载PDF
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镇静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彦 田首元 张秀山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比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分别应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进行镇静治疗的效果。方法将76例行机械通气的颅脑损伤老年患者分为丙泊酚组38例,咪达唑仑组38例,分析两组患者ICU镇静全程低血压和心动... 目的比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分别应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进行镇静治疗的效果。方法将76例行机械通气的颅脑损伤老年患者分为丙泊酚组38例,咪达唑仑组38例,分析两组患者ICU镇静全程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ICU内治疗时间、理想镇静时间百分数、神经功能评估时间、从进入ICU至脱离呼吸机的时间、脱机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的差异。结果丙泊酚组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分别为15.8%(6/38)、13.2%(5/38),高于咪达唑仑组患者2.6%(1/38)、0.0%(0/38)(X2=3.93,P=0.047;X2=5.35,P=0.021)。丙泊酚组患者ICU内治疗时问(105.2±16.9)h、脱机时间(3.5±0.3)h、拔管时间(1.06±O.03)h和神经功能评估时间(1.12±0.03)h,均短于咪达唑仑组(112.2±30.5)h、(5.5±0.4)h、(1.34±0.03)h和(1.41±0.06)h(t=6.35、12.45、20.01、13.43,均P〈0.05)。丙泊酚组患者从进入ICU至开始脱离呼吸机的时间(74.6±16.5)h和理想镇静时间百分比(97.6±1.3)%,与咪达唑仑组(75.3±12.5)h和(97.2士1.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0.57,均P〉0.05)。结论对ICU内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进行镇静是安全和有效的,咪达唑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优于丙泊酚,但在脱机和拔管时间方面丙泊酚优于咪达唑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清醒镇静 重症监护
原文传递
靶控输注依托咪酯与异丙酚使患者意识消失时BIS值的比较 被引量:16
17
作者 谭彬彬 陈君 余剑波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43-846,共4页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和异丙酚使患者意识消失时的BIS值.方法 择期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12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20):R0e组、R1e组、R2e组和R0p组、R1p组、R2p组. R1e...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和异丙酚使患者意识消失时的BIS值.方法 择期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12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20):R0e组、R1e组、R2e组和R0p组、R1p组、R2p组. R1e组和R1p组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为1 ng∕ml,R2e组和R2p组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为2 ng∕ml.诱导开始时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至设定效应室浓度,R0e组、R1e组和R2e组以血浆靶浓度0.6 μg∕ml为起点开始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此后每分钟增加依托咪酯的血浆靶浓度0.1 μg∕m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R0p组、R1p组、R2p组以血浆靶浓度2 μg∕ml为起点开始输注异丙酚,其后以每分钟1 μg∕ml的速率增加,直至患者意识消失.记录患者粘贴BIS电极后,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达效应室浓度和患者意识消失时的BIS值.结果 与R0p组比较,R0e组患者意识消失时BIS值降低(P<0. 05);与R1p组比较,R1e组患者意识消失时BIS值降低(P<0. 05);与R2p组比较,R2e组患者意识消失时BIS值低( P<0. 05).结论与异丙酚比较,靶控输注依托咪酯使患者意识消失时的BIS值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二异丙酚 意识丧失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及Nrf2/HO-1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红涛 何中壹 +3 位作者 刘玲玲 于洋 于泳浩 陈君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ICR级雄性野生型(WT)小鼠和Nrf2基因敲除型(Nrf2-KO)小鼠各30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ICR级雄性野生型(WT)小鼠和Nrf2基因敲除型(Nrf2-KO)小鼠各30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各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TBI组(T组)和TBI+右美托咪定组(T+D组)。采用自由落体加速撞击法建立小鼠TBI模型,T+D组于造模前30 min时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30μg/kg,C组和TBI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造模后18 h时排空小鼠膀胱,并经胃管给予含乳果糖13.3 mg和甘露醇10.1 mg的测试液200μl。造模后24 h时收集尿液,测定乳果糖与甘露醇的浓度比值,反映肠屏障通透性。经心脏采血,测定血浆LPS浓度,然后处死小鼠,取回肠组织,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IL-1β、IL-6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的含量,采用羟胺法测定肠组织SOD活性,采用钼酸铵比色法测定肠组织过氧化物酶(CAT)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肠组织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Nrf2和HO-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WT小鼠比较,T组和T+D组WT小鼠肠屏障通透性、血浆LPS浓度、肠组织TNF-α、IL-1β、IL-6、MDA、8-iso-PGF2α含量升高,肠组织CAT和SOD活性降低,Nrf2和HO-1表达上调(P<0.05);与T组WT小鼠比较,T+D组WT小鼠肠屏障通透性、血浆LPS浓度、肠组织TNF-α、IL-1β、IL-6、MDA、8-iso-PGF2α含量降低,肠组织CAT和SOD活性升高,Nrf2和HO-1表达上调(P<0.05)。与C组Nrf2-KO小鼠比较,T组和T+D组Nrf2-KO小鼠肠屏障通透性、血浆LPS浓度、肠组织TNF-α、IL-1β、IL-6、MDA、8-iso-PGF2α含量升高(P<0.05),肠组织CAT和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组Nrf2-KO小鼠比较,T+D组Nrf2-KO小鼠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Nrf2-KO小鼠肠组织HO-1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改善TBI小鼠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其机制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颅脑损伤 NF-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原文传递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亚欣 张彦 +2 位作者 谭彬彬 梁禹 张秀山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颅脑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异丙酚组、异氟烷组和七氟烷组。记录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并于麻醉前、术后6h(Tt)、24h(Ts)、48h...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颅脑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异丙酚组、异氟烷组和七氟烷组。记录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并于麻醉前、术后6h(Tt)、24h(Ts)、48h(Te)、72h(Tt)取血测定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术后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判定疗效。结果3组患者在T5和T6时点S0D,cAT和GSH-Px活性均低于术前(均P〈0.05),异丙酚组患者S0D在T4(87.2±11.8)U/ml、T。(75.1±12.4)U/ml、T6(84.6±9.3)U/me和T7(92.5±12.5)U/m1时点的活性均高于异氟烷和七氟烷组(P〈0.05);CAT在T5(66.59±7.21)U/ml时点的活性高于异氟烷组(51.58±8.19)u/ml和七氟烷组(58.49±7.27)U/ml(P〈0.05);GSH-Px在T4(159.2±20.8)U、T5(140.7±16.2)U和T6(152.3±19.1)U时点的活性均高于异氟烷组和七氟烷组(P〈0.05),预后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麻醉较七氟烷和异氟烷能更好地对抗老年颅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全身 神经外科手术 氧化性应激
原文传递
异丙酚和咪达唑仑用于颅脑创伤患者机械通气镇静对垂体前叶激素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孟春 张彦 王亚欣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63-865,共3页
目的比较异丙酚和咪达唑仑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镇静对垂体前叶激素的影响。方法ICU颅脑创伤成年患者84例,拟在镇静下行机械通气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42):异丙酚组(P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P组静脉... 目的比较异丙酚和咪达唑仑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镇静对垂体前叶激素的影响。方法ICU颅脑创伤成年患者84例,拟在镇静下行机械通气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42):异丙酚组(P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P组静脉输注异丙酚1.5—6.0mg·kg-1·h-1,加深镇静时静脉注射异丙酚50mg;M组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10~0.35mg·kg-1·h-1,加深镇静时静脉注射咪达唑仑7.5mg。维持Ramsay镇静评分2~4分,行机械通气72~120h。记录镇静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入ICU后4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于镇静24、72h时和入ICU后4周采集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皮质醇(COR)、促甲状腺激素(TSH)、泌乳素(PRL)和生长激素(GH)水平。结果与M组比较,P组镇静24、72h时血清COR和GH水平降低,TSH水平升高(P〈0.05或0.01),而以上指标水平均维持于正常范围。2组PRL水平及预后良好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与咪达唑仑用于颅脑创伤患者机械通气镇静对垂体前叶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无显著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咪达唑仑 清醒镇静 呼吸 人工 颅脑损伤 垂体激素类 前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