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变温吸附碳捕集机组标准化测试方案探讨及性能实验
被引量:
1
1
作者
白亚迪
邓帅
+2 位作者
赵睿恺
赵力
杨英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834-3846,共13页
变温吸附(TSA)碳捕集技术是控制碳排放进而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保障手段之一。然而,由于目前缺乏相对完善的计量体系和可执行的标准化测试方案,导致机组性能的测试结果差别较大,缺乏规律性所造成的趋势和性能迭代困难不利于TSA产业...
变温吸附(TSA)碳捕集技术是控制碳排放进而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保障手段之一。然而,由于目前缺乏相对完善的计量体系和可执行的标准化测试方案,导致机组性能的测试结果差别较大,缺乏规律性所造成的趋势和性能迭代困难不利于TSA产业化发展。本文初步提出了包含测试工况、性能评价指标、数据的测量与采集三个方面的标准化测试方案,并对样机规模的实物机组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套方案的可执行度高,可为相关机组的性能评价工作提供借鉴。此外,机组的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该机组的运行状态容易控制,纯度和回收率最高均能达到90%以上,但是能源效率在3.5%~6.5%之间,提升潜力大。对标分析发现机组内的管道等部件损失的能耗占比30%~40%,所以需要通过优化管道线路布置、提高吸附腔内换热效率、优化解吸温度和真空压力等运行参数等方式来进一步降耗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二氧化碳吸附
对标分析
实验
标准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湿气源吸附碳捕集: CO_(2)/H_(2)O共吸附机制及应用
2
作者
赵洁
邓帅
+1 位作者
赵力
赵睿恺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3-664,共22页
大型湿气源排放中普遍存在的水汽是制约吸附碳捕集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H_(2)O的极性往往会导致吸附材料的CO_(2)捕集率降低甚至出现失效,也会造成捕集系统产生温降、压降等寄生损失,甚至形成设备腐蚀、吸附剂中毒等不利影响,最...
大型湿气源排放中普遍存在的水汽是制约吸附碳捕集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H_(2)O的极性往往会导致吸附材料的CO_(2)捕集率降低甚至出现失效,也会造成捕集系统产生温降、压降等寄生损失,甚至形成设备腐蚀、吸附剂中毒等不利影响,最终额外能耗和成本大幅提高。为解决上述挑战,深入理解CO_(2)与H_(2)O共吸附过程的作用机制,据此开发成本合理、再生能耗低且对水气不敏感的高效CO_(2)吸附剂及吸附技术是实现湿气源下高效吸附碳捕集的重要途径。目前,由于分散在多个领域且各有侧重,关于H_(2)O对CO_(2)吸附影响的机制分析缺乏汇总与概括,难以形成相对统一的观点。本文针对CO_(2)与H_(2)O共吸附过程,从宏观与微观层面进行了详细综述。首先,基于共吸附机制的基础研究,依次介绍了竞争吸附、变湿吸附和呼吸效应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简要评价。其次,基于共吸附的应用研究,阐述了湿气源CO_(2)捕集技术的吸附剂研发与工艺改进两部分的现状及进展,也对不同湿气源下CO_(2)捕集水平进行了简要评价。最后,总结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将分散于各领域的CO_(2)与H_(2)O共吸附过程进行集中归纳、分析和对比,或可为湿气源碳捕集技术提供有效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O
CO_(2)
共吸附
机理
吸附剂
CO_(2)吸附捕集
原文传递
题名
变温吸附碳捕集机组标准化测试方案探讨及性能实验
被引量:
1
1
作者
白亚迪
邓帅
赵睿恺
赵力
杨英霞
机构
天津
大学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
超
低能耗
碳
捕
集
国际
联合
研究
中心
中国建筑科学
研究
院有限公司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834-3846,共13页
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2JCZDJC00540)。
文摘
变温吸附(TSA)碳捕集技术是控制碳排放进而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保障手段之一。然而,由于目前缺乏相对完善的计量体系和可执行的标准化测试方案,导致机组性能的测试结果差别较大,缺乏规律性所造成的趋势和性能迭代困难不利于TSA产业化发展。本文初步提出了包含测试工况、性能评价指标、数据的测量与采集三个方面的标准化测试方案,并对样机规模的实物机组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套方案的可执行度高,可为相关机组的性能评价工作提供借鉴。此外,机组的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该机组的运行状态容易控制,纯度和回收率最高均能达到90%以上,但是能源效率在3.5%~6.5%之间,提升潜力大。对标分析发现机组内的管道等部件损失的能耗占比30%~40%,所以需要通过优化管道线路布置、提高吸附腔内换热效率、优化解吸温度和真空压力等运行参数等方式来进一步降耗提效。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二氧化碳吸附
对标分析
实验
标准化
Keywords
CO_(2)capture
CO_(2)adsorption
benchmarking analysis
experiment
standardization
分类号
TQ116.3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X70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湿气源吸附碳捕集: CO_(2)/H_(2)O共吸附机制及应用
2
作者
赵洁
邓帅
赵力
赵睿恺
机构
天津
大学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
超
低能耗
碳
捕
集
国际
联合
研究
中心
出处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3-664,共2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7YFE0125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876134)
天津市科学技术研究计划(No.18YDYGHZ00090)资助。
文摘
大型湿气源排放中普遍存在的水汽是制约吸附碳捕集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H_(2)O的极性往往会导致吸附材料的CO_(2)捕集率降低甚至出现失效,也会造成捕集系统产生温降、压降等寄生损失,甚至形成设备腐蚀、吸附剂中毒等不利影响,最终额外能耗和成本大幅提高。为解决上述挑战,深入理解CO_(2)与H_(2)O共吸附过程的作用机制,据此开发成本合理、再生能耗低且对水气不敏感的高效CO_(2)吸附剂及吸附技术是实现湿气源下高效吸附碳捕集的重要途径。目前,由于分散在多个领域且各有侧重,关于H_(2)O对CO_(2)吸附影响的机制分析缺乏汇总与概括,难以形成相对统一的观点。本文针对CO_(2)与H_(2)O共吸附过程,从宏观与微观层面进行了详细综述。首先,基于共吸附机制的基础研究,依次介绍了竞争吸附、变湿吸附和呼吸效应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简要评价。其次,基于共吸附的应用研究,阐述了湿气源CO_(2)捕集技术的吸附剂研发与工艺改进两部分的现状及进展,也对不同湿气源下CO_(2)捕集水平进行了简要评价。最后,总结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将分散于各领域的CO_(2)与H_(2)O共吸附过程进行集中归纳、分析和对比,或可为湿气源碳捕集技术提供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
H_(2)O
CO_(2)
共吸附
机理
吸附剂
CO_(2)吸附捕集
Keywords
H_(2)O
CO_(2)
co-adsorption
mechanism
adsorbent
CO_(2) adsorption capture
分类号
TQ028.4 [化学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变温吸附碳捕集机组标准化测试方案探讨及性能实验
白亚迪
邓帅
赵睿恺
赵力
杨英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湿气源吸附碳捕集: CO_(2)/H_(2)O共吸附机制及应用
赵洁
邓帅
赵力
赵睿恺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