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郑洁 李宏杰 马健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10期99-101,共3页
目的研究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功能、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11月期间经二甲双胍1000 mg/d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而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接受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观察组、二甲... 目的研究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功能、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11月期间经二甲双胍1000 mg/d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而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接受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观察组、二甲双胍加量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胰岛功能指标、血脂生化指标及脂肪细胞因子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脂联素(APN)、趋化素(Chemerin)、内脏脂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白介素-6(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ΔI0~30/ΔG0~3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低血糖事件、恶心呕吐、腹泻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改善血糖控制效果及胰岛分泌功能,调节体内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达格列净 胰岛功能 脂代谢 脂肪细胞因子
下载PDF
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郑文巧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3年第2期27-28,共2页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4例糖尿病高高血糖渗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4例患者经积极的抢救,临床症状好转11例,死亡3例,其中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糖尿病高...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4例糖尿病高高血糖渗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4例患者经积极的抢救,临床症状好转11例,死亡3例,其中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并积极进行综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渗综合征 预后
原文传递
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潘浩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2期82-84,共3页
肥胖症是一项在全世界都具有较大影响的病症,其与艾滋病、吸烟被WHO一并被列为三大人体健康杀手,目前已知高血压、糖尿病等伴随终生的疾病以及冠心病、血管粥样硬化等重症都与肥胖或其并发症有着一定的联系。由于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 肥胖症是一项在全世界都具有较大影响的病症,其与艾滋病、吸烟被WHO一并被列为三大人体健康杀手,目前已知高血压、糖尿病等伴随终生的疾病以及冠心病、血管粥样硬化等重症都与肥胖或其并发症有着一定的联系。由于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饮食结构正在出现巨大变化,这使得我国的肥胖人群广泛的存在于老、中、青、幼群体,并且呈现数量不断增多,趋势不断上升的势态,已经成为了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威胁和影响要素,也成了我国医学领域重点关心方向。多年以来,我国在肥胖症治疗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进行研究,目前既有西医治疗方法,也有中医治疗方式,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肥胖症患者的病症进行改善,本文就肥胖症的诊疗进展进行论述,所述观点仅供相关行业工作人员与患者进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产生原因 诊断 治疗 中医治疗 西医治疗
下载PDF
高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和增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佼佼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证实与正常浓度葡萄糖培养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相比,存高浓度葡萄糖环境F,VSMCs的凋亡减少,增殖过度,并探讨其与凋亡相关基闪bcl-2表达变化之间的笑系。方法体外组织岫块法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分为正常浓度葡萄糖组(5m... 目的证实与正常浓度葡萄糖培养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相比,存高浓度葡萄糖环境F,VSMCs的凋亡减少,增殖过度,并探讨其与凋亡相关基闪bcl-2表达变化之间的笑系。方法体外组织岫块法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分为正常浓度葡萄糖组(5mmol/L葡萄糖)、甘露醇高渗对照组(即5mmol/L葡萄糖+20mmol/L甘露醇)和高浓度葡萄糖组(25mmol/L葡萄糖),分别用文时定量荧光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在3种培养环境下VSMCs巾表达的情况;MTT比色法检测3种不同培养环境下VSMCs的增殖状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经AnnexiYi—V/PI双染的VSMCs的凋广率。结果上j10嚣浓吱葡萄糖组(NG)相比,高浓度葡萄糖(HG)环境培养的VSMCs,其bcl-2表达增强,MTT比色法显示其细胞增殖率增加,流式细胞仪显示其细胞早期凋亡比率降低,甘露醇对照组与NG组无统计学篾异。结论在高浓度葡萄糖的作用下,VSMCs的抗凋亡基因6cf一2的表达增强,导致VSMCs的凋亡减少,增殖增加,从而引起糖尿病血管l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葡萄糖 血管平滑肌 BCL-2 凋亡 增殖
原文传递
依帕司他片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SOD、TAOC及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潘浩 《医学信息》 2020年第5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究依帕司他片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究依帕司他片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SOD、TAOC及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治疗后,研究组SOD、TAOC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片辅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前列地尔,且有助于改善患者SOD、TAOC及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依帕司他片 SOD TAOC TNF-Α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洁 《黑龙江医学》 2015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APN)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合并症组),测量两组患者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APN)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合并症组),测量两组患者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APN、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结果两组间血清AP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PN与HDL-C显著正相关(P<0.05),与LDL-C、SBP及IMT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APN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病变 脂联素 动脉硬化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硒辅助治疗Graves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牛娜 李树颖 郑洁 《中国处方药》 2022年第4期33-37,共5页
目的评估硒补充剂辅助抗甲状腺药物治疗Grave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临床上常用的中英文数据库(万方、CNKI、PubMed、MEDLINE等),检索硒补充剂联合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为主题的国内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andomized controlled ... 目的评估硒补充剂辅助抗甲状腺药物治疗Grave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临床上常用的中英文数据库(万方、CNKI、PubMed、MEDLINE等),检索硒补充剂联合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为主题的国内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4月29日,然后由不同人员(≥2人)逐步对文献进行筛选、评估、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然后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共入选19篇文献,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硒补充剂联合抗甲状腺药物)与对照组(抗甲状腺药物)相比,观察组的TRAb、TPOAb、TGA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标准化均数差(SMD)=-2.84,95%CI:-3.71~-1.96,P<0.00001、SMD=-0.87,95%CI:-1.24~-0.51,P<0.00001、SMD=-0.89,95%CI:-1.29~-0.48,P<0.00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及TPOAb转阴率更显著[比值比(odds ratio,OR)=4.81,95%CI:2.51~9.25,P<0.0001、OR=2.41,95%CI:1.30~4.45,P=0.005]。结论抗甲状腺药物联合硒补充剂可明显降低Graves病相关抗体水平(TRAb、TPOAb、TGAb滴度),并有助于TPOAb水平转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巯咪唑 GRAVES病 RCT META分析
下载PDF
大港油田地区不同性别及BMI的工作人群糖尿病风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田秀标 马健 +3 位作者 金娜娜 石节丽 刘艳 朱铁虹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0-645,共6页
目的探讨大港油田地区不同性别工作人群及不同体质量指数(BMI)亚组的糖尿病风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问卷确定高风险人群,将其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及不同BMI... 目的探讨大港油田地区不同性别工作人群及不同体质量指数(BMI)亚组的糖尿病风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问卷确定高风险人群,将其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及不同BMI亚组人群的糖尿病风险因素。结果研究纳入1 995例,男性985例(49.4%)。男性人群糖尿病风险因素中血糖升高史(HHBG)风险比最高(OR=3.183,95%CI:1.921~5.272),其次为年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高血压及治疗史(HHT)、吸烟,三酰甘油(TG)风险最低(OR=1.494,95%CI:1.033~2.162);女性人群中丙氨酸转氨酶(ALT)风险比最高(OR=2.383,95%CI:1.153~4.927),其次为腰围、TG和年龄,HHBG风险比最低(OR=2.081,95%CI:0.947~4.571);BMI<23.9 kg/m^2 亚组男性风险因素为HHBG、TG,女性为年龄、TG;24.0 kg/m^2≤BMI<27.9 kg/m^2亚组男性风险因素为年龄、HHBG、HHT,女性为年龄、ALT、TG;BMI≥28.0 kg/m^2亚组男性风险因素为HHBG、HHT、AST、ALT,女性为年龄。结论油田地区男性工作年龄人群糖尿病主要风险因素依次为HHBG、年龄、AST、HHT、吸烟、TG,在不同BMI亚组中HHBG始终为糖尿病风险因素;女性依次为ALT、腰围、TG、年龄、HHBG,年龄成为不同BMI亚组共同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危险因素 人体质量指数 年龄因素 横断面研究 油田
下载PDF
DPP-4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郑文巧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5年第4期10-11,共2页
正常人进食后,食物中的葡萄糖通过条件反射刺激肠促胰素(GLP-1和GIP)等多种激素释放,这些激素结合到胰岛B细胞表面的膜结合受体从而促使胰岛素释放出来。研究发现,肠促胰素(胰高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 正常人进食后,食物中的葡萄糖通过条件反射刺激肠促胰素(GLP-1和GIP)等多种激素释放,这些激素结合到胰岛B细胞表面的膜结合受体从而促使胰岛素释放出来。研究发现,肠促胰素(胰高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也称抑胃肽,GIP)可促使胰岛素从胰岛13细胞分泌增加。但GLP-1和GIP体内半衰期短且均可被DPP-4灭活,因此如何延长OLP-1和GIP作用时间为了新型降糖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也就由此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剂 2型糖尿病 临床应用 胰岛素释放 葡萄糖依赖性 胰高糖素样肽 激素释放 细胞表面
原文传递
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乌洪芳 张晓会 宋其云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1110-1113,共4页
目的:研究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以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达... 目的:研究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以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清HSP60、炎性因子水平和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C肽(FCP)、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餐后2 h C肽(PC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SP60、TNF-α、IL-1β、hs-CRP、FPG、HOMA-IR、FCP、PBG、HbAlc和PC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有显著的疗效,能明显降低血清HSP60和炎性因子水平,有效控制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胰岛素注射液 2型糖尿病 清热休克蛋白60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达格列净干预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浩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1期155-157,共3页
目的研究达格列净干预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血糖控制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以信封法安排分组,常规组40例,达格列净组40例,常规组给予阿卡波糖治疗,达格列净组则给予达格列净治疗,... 目的研究达格列净干预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血糖控制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以信封法安排分组,常规组40例,达格列净组40例,常规组给予阿卡波糖治疗,达格列净组则给予达格列净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达格列净组患者治疗后3项常用检查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不良反应观察中达格列净组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达格列净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降低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且与常规药物阿卡波糖对比无明显增毒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佳 治疗效果 随机对照研究 血糖水平
下载PDF
不同程度间歇低氧对3T3-L1脂肪细胞NF-kB、IL-10和内脂素的影响
12
作者 韩苗苗 周芹 +2 位作者 冯靖 牛文彦 何庆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测定不同程度间歇低氧(IH)处理的脂肪细胞中核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IL)-10及内脂素水平的变化,探讨IH导致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建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模式间歇低氧/再氧合(IH/ROX)细胞模型,将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3T3-L... 目的测定不同程度间歇低氧(IH)处理的脂肪细胞中核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IL)-10及内脂素水平的变化,探讨IH导致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建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模式间歇低氧/再氧合(IH/ROX)细胞模型,将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3T3-L1随机分为10组,包括4个不同程度IH组(IH1、IH2、IH3、IH4,先充入1.5%O245 s,各组分别充入21%O22 min 15 s、4 min 15 s、5 min 45 s、8 min 45 s,每组60个循环)及各自的正常氧对照组(SC1、SC2、SC3、SC4,将各IH组中1.5%O2改为21%O2,其余同IH组处理)、持续低氧组(CH,10%O26 h)及持续正常氧对照组(CC,21%O26 h)。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3T3-L1上清液中IL-10和内脂素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脂肪细胞内脂素及细胞核NF-κB p65的蛋白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脂肪细胞IL-10、内脂素的m RNA水平。结果 IH组和CH组IL-10蛋白及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各自对照组(P<0.01)。IH和CH组NF-κB p65蛋白水平高于各自对照组。IH1、IH2组和CH组内脂素蛋白及m 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各自对照组(P<0.01)。结论 IH作为OSA的主要病生理特征,其可能通过导致脂肪细胞NF-κB、IL-10和内脂素的分泌异常,参与OSA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间歇低氧 胰岛素抵抗 NF-KB 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 白细胞介素10 内脂素
下载PDF
依帕司他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13
作者 李宏杰 《中国处方药》 2014年第9期47-47,共1页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糖尿病导致神经病变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饮食、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同时,予以维生素B1、甲钴胺、血...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糖尿病导致神经病变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饮食、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同时,予以维生素B1、甲钴胺、血塞通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NCV和MNCV组间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能够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依帕司他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