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清除术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怀鹏 王溪 +2 位作者 王维 许振喜 陈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61-665,共5页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6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采用3D-Slicer软件+手机软件定位血肿,于内镜下行血肿清除术,术后CT观察血肿清除率、再出血、...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6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采用3D-Slicer软件+手机软件定位血肿,于内镜下行血肿清除术,术后CT观察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继发性脑水肿和吸入性肺炎等相关并发症,Glasgow预后分级评价预后、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术后CT显示血肿清除率> 85%,无一例出现继发性脑积水;6例(10.71%)并发肺部感染、1例(1.79%)发生再出血。术后8个月时,恢复良好11例(19.64%)、轻残27例(48.21%)、重残15例(26.79%)、植物状态生存3例(5.36%),无死亡病例;BI评分> 60分30例(53.57%)、40~60分8例(14.29%)、20~40分15例(26.79%)、0分3例(5.36%)。结论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便、可复制性强、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所需设备易获得,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内窥镜检查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宋军 史万超 +3 位作者 苏志国 马晨 刘振林 卢俏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目的研究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显示血管再通情况;于溶栓前以及溶栓后7 d和1、... 目的研究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显示血管再通情况;于溶栓前以及溶栓后7 d和1、3个月时,采用NIH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于溶栓前和溶栓后即刻及1、3 d时,采用GCS评分对患者意识状况进行评估;于溶栓后1、3个月时,采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溶栓后行头颅CT检查了解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30例患者经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26例患者血管再通,血管再通率达86.7%。与溶栓前比较,溶栓后7 d和1、3个月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前比较,溶栓后即刻及1、3 d的GC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3个月的BI优良率分别为76.7%和80.0%。溶栓后影像学检查显示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6.7%。结论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治疗 机械碎栓 脑梗死
下载PDF
护士触摸舒适感的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白丽丽 田丽 +2 位作者 程秀玲 刘世迎 张锦锦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0-333,共4页
目的对临床护士触摸舒适感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促进触摸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2017年3月—5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98名护士,采用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护士触摸舒适感量表进行... 目的对临床护士触摸舒适感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促进触摸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2017年3月—5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98名护士,采用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护士触摸舒适感量表进行调查,并分析临床护士触摸舒适感的影响因素。结果护士的触摸舒适感得分为(44.18±6.27)分,其中任务导向式接触维度得分为(5.84±1.43)分,高于其他3个维度的得分。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情绪衰竭是影响护士触摸舒适感的主要因素。结论临床护士触摸舒适感处于中等水平,25~45岁护士触摸的舒适感较高,重度情绪衰竭的护士临床触摸的舒适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触摸 倦怠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叶酸/聚酰胺-胺介导miR-7治疗小鼠胶质瘤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晓智 苏治国 +6 位作者 姜忠敏 李罡 宋军 黄凯 王亮 陈镭 刘振林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讨叶酸/聚酰胺-胺(FA/PAMAM)介导的微小RNA-7(miR-7)基因治疗体内胶质瘤的实际效果。方法以络合物FA/PAMAM为基因载体转染miR-7至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荧光下观察转染效率,逆转录定量PCR(qRT-PCR)检测miR-7水平。制... 目的探讨叶酸/聚酰胺-胺(FA/PAMAM)介导的微小RNA-7(miR-7)基因治疗体内胶质瘤的实际效果。方法以络合物FA/PAMAM为基因载体转染miR-7至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荧光下观察转染效率,逆转录定量PCR(qRT-PCR)检测miR-7水平。制备去胸腺小鼠颅内U251胶质瘤模型,于成瘤后第3天在肿瘤原位实施络合物移植,M砒动态观察荷瘤小鼠颅内肿瘤体积及水肿变化,记录小鼠生存期。荷瘤小鼠瘤组织切片行原位凋亡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CFR)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AKT-2)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脂质体转染比较,FA/PAMAM对miR-7具有更高的基因转染效率。M砌显示,FA/PAMAh量/miR-7组的肿瘤体积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脂质体/mia-7组,小鼠生存期延长。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为(5.3±0.9)%,脂质体/miR-7组的细胞凋亡率为(11.4±2.4)%,FA/PAMAM/miR-7组的细胞凋亡率为(17.7±3.7)%,FA/PAMAM/miR-7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CNA、MMP-2和MMP-9在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7.3±7.4)%、(45.4±6.9)%和(55.1±7.3)%,在脂质体/miR-7组中分别为(49.3±5.9)%、(31.7±7.1)%和(39.4±6.4)%,在FA/PAMAM/miR-7组中分别为(34.6±5.4)%、(24.5s4.1)%和(25.4S5.1)%。EC,FR和AKT-2蛋白在对照组中的相对表达强度分别为1.09±0.12和0.62±0.10,在脂质体/miR-7组中分别为0.63±0.11和0.43s0.07,在FA/PMM/面R-7组中分别为0.47s0.09和O.31S0.04。FA/PAMAM/miR-7组中PCNA、MMP-2、MMP-9、EGFR和AKT-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均P〈0.05)。结论FA/PAMAM具有较脂质体更高的基因转染效率,药物作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微小RNA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治疗 小鼠 叶酸/聚酰胺-胺 络合物
原文传递
机械碎栓、支架取栓联合动脉注射rt—PA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怀鹏 史万超 +3 位作者 苏治国 赵玉军 刘晓智 刘振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16-1119,共4页
目的评价动脉途径给予rt—PA结合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SolitaireAB支架对急性脑血管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2例应用rt—PA结合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或)SolitaireAB支架治疗的... 目的评价动脉途径给予rt—PA结合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SolitaireAB支架对急性脑血管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2例应用rt—PA结合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或)SolitaireAB支架治疗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闭塞脑血管完全或部分再通,再通率为100%;其中37例完全再通,完全再通率88%。术后1例发生基底节区脑出血,l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出现昏迷并持续高热,于术后8d死亡。9例(21%)经后期内科治疗后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NIHSS评分及ADL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治疗时间窗内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微导管、微导丝机械性碎栓和(或)SolitaireAB支架结合动脉内注射It—P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碎栓 支架取栓 脑血管闭塞 动脉溶栓
原文传递
单发与多发颅内动脉瘤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短期预后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候长凯 赵岩 +13 位作者 于建军 刘振波 王立群 胡福广 崔建忠 张中原 任新亮 李建华 刘庆国 陈镭 陈实 高贻宽 王建军 杨新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1-336,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颅内动脉瘤(MIA)与单发颅内动脉瘤(SI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82例颅内动脉瘤(I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13家医院的神经外科确诊并收治,... 目的探讨多发颅内动脉瘤(MIA)与单发颅内动脉瘤(SI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82例颅内动脉瘤(I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13家医院的神经外科确诊并收治,根据动脉瘤的数量将患者分为MIA组[118例(共269个动脉瘤)]和SIA组(964例).观察两组动脉瘤的一般特征,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定义为短期预后良好,3~6分定义为短期预后不良.将单因素分析中P<0.5的自变量以及临床上较为关注的自变量均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对MIA组和SIA组的临床资料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匹配后的两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住院天数及短期预后.结果MIA组动脉瘤的直径为(5.1±3.5)mm(0.2~25.0 mm),SIA组动脉瘤的直径为(5.7±3.8)mm(0.9~35.0 mm).两组性别、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级别、CT 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IA组相比,MIA组患者的年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2.4±11.7)岁、(58.8±11.6)岁,P=0.002].将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饮酒史、吸烟史、原发性高血压的级别、入院CT Fisher分级指标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IA组年龄更大,但SIA组原发性高血压(3级)患者比例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共精确匹配0对,模糊匹配118对,共计匹配成功118对.匹配后的两组患者住院时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IA组比较,MIA组短期预后较好(P=0.008);两组治疗方式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其中MIA组血管内治疗更多.结论与MIA患者比较,SIA患者更易合并原发性高血压3级,但MIA患者的年龄更大,且更倾向于采用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多中心研究 疾病特征 临床方案 预后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对脑出血后抑郁症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罡 苏治国 +3 位作者 赵玉军 刘晓智 王骏飞 刘振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对比传统保守治疗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两种治疗方法下脑出血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方法64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对比病程第14天及第90天时患者NIHSS评分及HAMD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 目的对比传统保守治疗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两种治疗方法下脑出血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方法64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对比病程第14天及第90天时患者NIHSS评分及HAMD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情况及抑郁症程度。结果在病程第14天及90天,两组NIHSS得分均有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90天时两组mRS得分有明显差异;第14天时,两组抑郁症发病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90天时两组抑郁症发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相对传统保守治疗可缩短病程,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并且可降低脑出血后抑郁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卒中后抑郁 立体定向 保守治疗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亮 王维 +6 位作者 怀鹏 陈聪 王溪 贺伟光 赵新亮 高飞 陈镭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术后进行门诊或...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术后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的预后。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6例患者的手术时长为(132.8±32.9)min(90~190 min)。术后24 h的血肿清除率为(80.6±10.6)%。1例术后再次发生脑出血后死亡。1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GOS为(3.2±1.1)分(1~5分),mRS为(3.6±1.6)分(1~5分)。随访期间发生脑积水1例。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具有操作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远期脑积水发生率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治疗结果 脑室 基底神经节
原文传递
miR-7沉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对胶质瘤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振林 邱瑾 +7 位作者 姜忠敏 刘群 苏治国 李罡 陈镭 刘洪良 王骏飞 刘晓智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 研究miR-7阻遏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周期由G1期向S期转化的内在机制.方法 脂质体转染miR-7表达质粒进入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原位杂交和RT-PCR方法检测外源miR-7基因的整合效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GFR... 目的 研究miR-7阻遏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周期由G1期向S期转化的内在机制.方法 脂质体转染miR-7表达质粒进入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原位杂交和RT-PCR方法检测外源miR-7基因的整合效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GFR、CyclinD1、CyclinE、CDK2、CDK4、CDK6、P16、P21和P27的蛋白表达;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T-PCR结果显示miR-7基因被成功整合入U251胶质瘤细胞,原位杂交结果示miR-7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转染后瘤细胞增殖速度减慢,且大部分阻滞于G1期,处于分裂期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miR-7转染组EGFR、CyclinD1、CyclinE、CDK2、CDK4和CDK6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其中EGFR、CyclinD1、CDK4和CDK6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0.01),P16水平显著升高(P<0.01),P21和P27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miR-7可能通过有效沉默癌基因EGFR的表达途径,抑制细胞周期G1期调节蛋白复合体CyclinD1/CDK4/6的活性,并接受P16的协同作用,共同阻遏胶质瘤由G1期向S期转化,进而抑制肿瘤增殖;miR-7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胶质瘤治疗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小分子RNA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原文传递
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金艳 王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3期3664-3669,共6页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神经元的保护及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对大鼠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用Western blot鉴定外源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采用...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神经元的保护及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对大鼠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用Western blot鉴定外源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模型组尾静脉注射PB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射转染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移植后3 d及移植后1,2,3,4周行改良神经功能评分,检测神经功能的损伤情况。移植后4周将大鼠麻醉后断头取脑,RT-PCR检测脑组织中bcl-2/bax基因表达变化,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察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能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蛋白。移植后1-4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神经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及模型组相比,大鼠脑梗死区组织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cl-2基因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bax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KH26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结果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对脑梗死大鼠脑梗死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骨髓 间质干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大鼠 脑梗死
下载PDF
非颅底位置深在脑膜瘤手术切除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卫华 郭再玉 +1 位作者 许振喜 黄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24-828,834,共6页
目的探讨非颅底位置深在脑膜瘤手术切除程度的影响因素,为今后评估该类脑膜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于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手术治疗的67例非颅底位置深在脑膜瘤患者的病历资料。非颅底位置深在脑膜瘤限... 目的探讨非颅底位置深在脑膜瘤手术切除程度的影响因素,为今后评估该类脑膜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于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手术治疗的67例非颅底位置深在脑膜瘤患者的病历资料。非颅底位置深在脑膜瘤限定为窦旁(上矢状窦旁脑膜瘤限定为肿瘤基底靠近大脑镰且埋被于皮层下、下矢状窦、直窦)、镰旁、脑室内和小脑幕脑膜瘤。将67例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诉、病程、既往病史、神经科查体阳性体征、肿瘤部位、大小、形状、增强程度、钙化、瘤周水肿、神经血管包绕、侵袭性、边界及病理亚型等因素与术中肿瘤是否全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肿瘤切除的相关因素,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同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肿瘤侵袭性、瘤周水肿和神经血管包绕是影响肿瘤是否全切的3个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肿瘤侵袭性是主要因素,肿瘤具有侵袭性不能手术全切除的危险是不具有侵袭性肿瘤的9.161倍。结论对于非颅底位置深在脑膜瘤,根据肿瘤侵袭性、瘤周水肿和神经血管包绕情况可以比较客观地评估脑膜瘤切除程度。术前仔细研读患者影像学资料,术中谨慎处理脑膜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有效提高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颅底 部位 脑膜瘤 切除程度
下载PDF
微小RNA-542-3p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彬 于晶 +1 位作者 王亮 陈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9-761,共3页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542-3p在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33例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及29例颅脑外伤患者正常脑组织中miR-542-3p的表达水平;合...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542-3p在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33例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及29例颅脑外伤患者正常脑组织中miR-542-3p的表达水平;合成miR-542-3p mimics及无关序列(miR-542-3p NC),并采用Lipofectamine 2000分别将miR-542-3p mimics和miR-542-3p NC转染至人胶质瘤U87细胞株;分别进行培养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评价miR-542-3p在胶质瘤细胞U87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微小RNA miR-542-3p在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4±0.06和1.06±0.09,胶质瘤组织中miR-542-3p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t=3.03,P<0.01)。在人胶质瘤细胞株U87中分别转染miR-542-3p mimics和无关序列miR-542-3p NC后,转染miR-542-3mimics对U87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t=0.236,P>0.05)。但U87细胞中转染miR-542-3p mimics后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结论miR-542-3p在人胶质瘤细胞中表达水平减低,并在胶质瘤细胞中发挥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微小RNA-542-3p 增殖 侵袭 转移
原文传递
不同数量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实验性脑梗死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亮 崔维韻 +3 位作者 王新平 王世民 尉辉杰 王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1期90-94,共5页
背景:研究已经确证脑梗死后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动物神经功能恢复。目的:观察在大鼠实验性脑梗死后移植不同数量神经干细胞的效果,以期寻找出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最小移植数量。方法:提取Wistar胚胎鼠脑组织,体外培养神经... 背景:研究已经确证脑梗死后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动物神经功能恢复。目的:观察在大鼠实验性脑梗死后移植不同数量神经干细胞的效果,以期寻找出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最小移植数量。方法:提取Wistar胚胎鼠脑组织,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利用线栓法制作Wistar大鼠脑梗死模型。在大鼠脑梗死第7天,取培养第12天的神经干细胞,预标记BrdU后通过立体定向、微量注射泵方法,分别移植低6×105、中8×105、高10×105数量的神经干细胞,并设立假移植组,通过抓握牵引实验、斜板实验评价移植3个月时4组动物的行为学变化,以及Brd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移植后神经干细胞与周围宿主整合及向神经元、神经元胶质细胞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能在宿主脑内存活,并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促进功能恢复。移植神经干细胞后3个月时,各移植组与假移植组相比行为学评分均有显著性升高;中等数量移植组大鼠各项行为学评分明显优于低等数量移植组,而中、高等数量移植组两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提示脑梗死后移植不同数量神经干细胞可改善因脑梗死造成的功能障碍,8×105数量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较少的数量发挥较好移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神经干细胞 细胞培养 大鼠 移植 数量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皮质醇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彬 于思淼 +3 位作者 王亮 刘晓智 赵玉军 刘振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6-599,共4页
目的研究自发性脑出血后患者血清总皮质醇、皮质醇结合蛋白、游离皮质醇及游离皮质醇指数的变化,探讨其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筛选9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免疫分析法于患者发病后1、3、7、10和14d晨6:00连续测... 目的研究自发性脑出血后患者血清总皮质醇、皮质醇结合蛋白、游离皮质醇及游离皮质醇指数的变化,探讨其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筛选9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免疫分析法于患者发病后1、3、7、10和14d晨6:00连续测定血清总皮质醇、皮质醇结合蛋白、游离皮质醇,并计算出游离皮质醇指数,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发病第1天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总皮质醇、游离皮质醇和游离皮质醇指数均升高(P〈0.001),之后逐渐下降。而皮质醇结合蛋白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逐渐升高。血清皮质醇水平低下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与血清皮质醇水平正常的患者比较预后不良(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可引起HPA轴的迅速激活,故发病后机体内的应激激素水平是升高的。当病情危重时,机体应激反应过于强烈,导致HPA轴衰竭,出现皮质醇不足,最终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皮质醇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最优夹闭方法的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6
15
作者 崔小鹏 李元垒 +9 位作者 赵岩 张振 蔡新旺 高南南 杨新宇 魏伟 岳树源 雪亮 刘兵 张建宁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34-737,共4页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其病理表现为脑动脉壁上形成的异常突起。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形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预后较差。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瘤颈分型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应用自膨式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苏治国 史万超 +4 位作者 怀鹏 宋迎 马晨 宋军 刘振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27-1129,共3页
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darterectomv,CEA)曾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材料的发展,特别是新型血管内支架的应用,使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CAS... 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darterectomv,CEA)曾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材料的发展,特别是新型血管内支架的应用,使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CAS)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收住院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资料,其中应用PROT6G6自膨式支架治疗的患者55例(58侧),我们分析了操作过程及并发症,总结了应用PROT6G6支架进行颈动脉成形术及其并发症防治的一些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治疗 颈内动脉狭窄 自膨式 应用 临床观察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彬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4829-4831,共3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0只)、蛛网膜下腔出血组(10只)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使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30只)。预处理组再分为低剂量组(2mg)、中剂量组(4mg)和高剂量...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0只)、蛛网膜下腔出血组(10只)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使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30只)。预处理组再分为低剂量组(2mg)、中剂量组(4mg)和高剂量组(6mg),每组10只。手术后记录72h死亡率、脑水肿程度、神经功能评分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评分,并检测所有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死亡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预处理组(P<0.05),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12)和中剂量组(P=0.009)。蛛网膜下腔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最多,高剂量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低于中剂量组(P=0.021)和低剂量组(P=0.039)。蛛网膜下腔出血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高剂量组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18)和中剂量组(P=0.009)。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和预处理各组蛛网膜下腔出血评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但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蛛网膜下腔出血组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预处理各组显著低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且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均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预处理可发挥一定程度的脑保护作用,且肿瘤凋亡基因和炎症因子的浓度均降低,且6mg的剂量效果好于2mg和4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右美托咪定 脑保护
下载PDF
叶酸/聚酰胺-胺介导miR-7抑制胶质瘤U251恶性表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振林 刘晓智 +5 位作者 赵玉军 史万超 姜忠敏 李罡 张合亮 胆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55-959,共5页
目的研究叶酸/聚酰胺-胺(FA/PAMAM)作为miR-7载体治疗胶质瘤U251的效果。方法将FA/PAMAM/miR-7络合物转染胶质瘤细胞株U251,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体系检测瘤细胞迁移能力,软琼脂克隆实验检... 目的研究叶酸/聚酰胺-胺(FA/PAMAM)作为miR-7载体治疗胶质瘤U251的效果。方法将FA/PAMAM/miR-7络合物转染胶质瘤细胞株U251,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体系检测瘤细胞迁移能力,软琼脂克隆实验检测细胞致瘤性;qRT—PCR方法检测miR-7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GFR、P13K和AKT2的蛋白表达。结果获得稳定转染的U251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细胞周期延长,凋亡细胞比例增多,细胞迁移能力、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均有明显降低(P〈0.05);miR-7水平明显提高,EGFR、P13K和AKT2蛋白水平均有一定程度降低(P〈0.05)。结论FA/PAMAM能够高效投递miR-7基因至胶质瘤细胞,发挥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微小RNA 基因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大鼠颅脑损伤后MMP-2和MMP-9表达的变化及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晨 刘晓智 刘振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886-4888,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颅脑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表达的变化及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方法建立脑外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损伤时间、不同时间段MMP-2和MMP-9平均光密度值、阳... 目的探讨大鼠颅脑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表达的变化及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方法建立脑外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损伤时间、不同时间段MMP-2和MMP-9平均光密度值、阳性面积比;运用实时定量PCR测定MMP-2和MMP-9 mRNA表达量;明胶酶谱分析MMP-2和MMP-9表达量。结果 MMP-2和MMP-9阳性细胞在大脑皮层中明显增加,大鼠颅脑损伤后在5 d左右MMP-2平均光密度值、阳性面积、mRNA表达量和蛋白量达到高峰,10 d内都维持在较高表达状态,在伤后10 d表达明显降低;MMP-9在3 d出现最高峰,7 d都维持在较高水平表达状态,在伤后7 d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大鼠颅脑损伤后MMP-2和MMP-9的表达表现出一个规律性变化,对脑损伤早期及较长时段损伤时间判断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 MMP-9 损伤时间
下载PDF
circEIF4G2靶向miR-144-3p促进结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建柱 孙萍萍 刘丽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2年第23期1024-1031,共8页
背景circRNA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异常,并可通过充当miRNA海绵分子调节其靶基因表达,进而调节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但circEIF4G2/miR-144-3p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考察环状RNA(circRNA)circEIF4G2/miR-144-3p... 背景circRNA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异常,并可通过充当miRNA海绵分子调节其靶基因表达,进而调节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但circEIF4G2/miR-144-3p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考察环状RNA(circRNA)circEIF4G2/miR-144-3p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circEIF4G2、miR-144-3p的表达.结直肠癌LoVo细胞中转染si-NC、si-circEIF4G2、si-circEIF4G2+anti-miR-NC、si-circEIF4G2+anti-miR-144-3p,分别记为si-NC组、si-circEIF4G2组、si-circEIF4G2+anti-miR-NC组、si-circEIF4G2+anti-miR-144-3p组.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circEIF4G2与miR-144-3p之间的靶向结合.采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进行四组结直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克隆形成情况测定,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侵袭,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5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ircEIF4G2表达量比癌旁组织增加约2.38倍,miR-144-3p表达量比癌旁组织减少约0.54倍(均P<0.05).circEIF4G2靶向、调控miR-144-3p的表达.结直肠癌LoVo细胞中成功转染后,si-circEIF4G2组结直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抑制率、E-cadherin蛋白表达量比si-NC组增加,克隆数、迁移、侵袭数和N-cadherin蛋白表达量却比si-NC组减少(均P<0.05).si-circEIF4G2+anti-miR-144-3p组结直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抑制率、E-cadherin蛋白表达量低于si-circEIF4G2+anti-miR-NC组,而克隆数、迁移、侵袭数和N-cadherin蛋白表达量高于si-circEIF4G2+anti-miR-NC组(均P<0.05).结论敲减circEIF4G2通过靶向结直肠癌LoVo细胞中miR-144-3p,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LOVO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circEIF4G2 miR-144-3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